登陆注册
3697400000061

第61章 孝先忙合纵(1)

一百喜传钧命

高四爷的营房里,延孝先正给众头领禀报东行合纵的情形:“解了马明部和沈廷秀部的纷争后,延某继续东进。在阜康滋泥泉遇到了老朋友张和张明兄弟。那张和外号‘一撮毛’、‘黑靥虎’,奇台十六架滩人,祖籍甘州。兄弟二人自幼习武练骑射,武艺超人。古城惨败后,他兄弟发狠,重振旗鼓,再组民团。在吉木萨尔、木垒河都被妥军攻占的情形下,不得不率百余乡勇退入巴里坤。

“热西丁部突然撤离时,妥军闻风而动,昼夜不停地攻抢地盘。

张和他们也不坐失良机,以至两方争夺激烈。多亏孔才和赵兴体配合,三败妥军于木垒。我去时,赵兴体因绥来妥军攻打沙山子,已急急撤回。

“吉木萨尔一战,张和一马当先,所向无敌。镇西府总兵何绾授他六品蓝顶戴。我把合纵事一说,张和非常赞成。孔才也说:“‘咱们之所以到处逃难,根本原因是散漫,就像一盘沙子。好在有了几个民团,可又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很少相互支援。若能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妥明能奈我何?!’

“我正说回哩,妥明又派马升前来征讨,三方联手,乘马升远道而来人马乏困之际,一仗打败了他。马升不服,招集人马反扑,又落个惨败下场。那奇台知县恒颐带百余兵丁民勇前来力主东进。张和孔才乘胜收复了奇台、古城和吉木萨尔三座城池。现今就不知咋个样了。”

“延兄你真行!既实施了大伙的合纵主张,联络了朋友,还带回了这么多好消息。热西丁部撤离了,张和连收三城,妥明复辟。不是你回来说,咱们还蒙在鼓里哩。那热西丁部来的时节,势不可挡,把妥明王国摧枯拉朽似的一脚就踢翻了。他撤的时节,咋就无声无息?把人都给整糊涂啦!要是早知道,咱也去夺他一两座城池,不能尽让妥明占尽了便宜。”高四拍着延孝先肩膀,兴奋而遗憾地道。

“听说是给养困难,南边战事挺吃紧的。”

徐学功深谋远虑地说:

“如此说来,南边的时局也复杂多变,内乱必招来外患。看来,咱们又要面临妥明的征讨了。”

高克武接上说:

“那可不。待他屁股一坐稳,就该拾掇马桥了。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嘛。看来,入冬前,非把河北岸的城完工不可。”

“南岸的城也不可松劲。妥明一东征西讨,谁知道又要涌来多少难民?”延孝先补充道。

此时,高克一领进一位膀大腰圆的朝廷官员,头戴蓝色顶子。

众人无不惊奇地望着这不速之客。

来客也不就座,自报家门:

“在下百喜,乃巴里坤总兵麾下一佐领。总兵闻马桥民团人多势大,非常高兴,特差百喜前来传达钧命。总兵大人之意:若各地民团都听朝廷调遣,不愁妥贼不灭,不愁天下不太平。”百喜说毕,同大家一样,席地而坐。

两年来,天山北坡满清官府,除巴里坤苟延残喘,其余伴随军事的绝对失利,几乎全部消失。即便有的名号尚在,已形同虚设。在此大气候大环境下,官员,尤其昔日不可一世的满人官员之骄气傲骨也为之荡涤得无影无踪,如今平和得俨然寻常百姓。为此,百姓也去了那昔日敌对的心态,今日对百喜便如此。但一听要服从官府调遣,几乎人人气不打一处来。

高克武坦率无忌地说:

“啥?听官府调遣!平日大小是个官员,多少有两个兵勇,凶得不得了呀!叫妥明一把火,就给烧得不见了影影子。朝廷的军队钻哪去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嘛。正当保卫国家、保护百姓的时节,一个个都溜啦!活下的百姓逃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好不容易拉起一个民团,看家小护难民还都不够用哩,当官的知道了,就打起使唤的主意了。想让民团做你们手中的面团团儿,任你们捏弄;想让民团当大官的丫环,任你们呼来唤去的。今天调一哨人马东征,明日抽一批壮丁当差役,吃喝穿着、马匹枪械还要自备。想得倒美!”

徐学功没料到此事被高四当即断然回绝,忍不住说:“高四爷,话不可说得那么绝。咱民团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像一盘散沙。若能统一调遣统一行动,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嘛,这和咱们合纵之策大同小异嘛。光靠单干,何时才能彻底打垮妥明,返回家园?”

“徐头领,你是想统起来让朝廷封个一官半职,那高某不拦你。”高四本来窝着日积月攒的无名之火,发泄的机会来了,竟被徐学功当头一拦,不禁火上浇油,便不瞻前不顾后地朝学功发了一顿火,戗得学功委屈无状,回了声:“你……”不再言语。

延孝先见势头不妙,有伤大局,不得不对高四说:“亲家兄弟,击败妥明,返回家园,不都是大伙的心思么?为了这个大局,咱兄弟不是一致赞成搞合纵吗?听从朝廷调遣,有啥好,有啥不好,咱和和气气地商量,咋样?啊。”

高克武气色有所缓和,须臾,向学功致歉说:“徐头领,刚才高四冲了你,对不住。”

“徐头领,也不是四哥有意冲你。我说这朝廷官员、吃饷的军队,也太不像话!妥明一造反,连个仗都没打,就都当了缩头王八。还是咱四哥约了王乡约他们,为夺景化城三进三出,杀得浑身是血。如今,这危难局面不还是咱民团支撑着。你说像不像话?噢,国家供养的部队不经打,没戏唱了,想起民团了,想叫咱百姓乖乖听当官的调遣,他左一个命令,你右一道文书,随便来个兵娃子,就可吆五喝六的。咱们流汗流血,甘心叫他们骑在脖子上作威作福?即便四哥答应了,我也不伺候!”高克一的补充发言也是一腔无名之火。

“就是,咱民团可不能跟吃粮发饷的军队比。咱啥都得自备。”

猪头李吼道。

徐大旗颇为不满地接上说:

“就是。保江山社稷,是朝廷和军队的事。朝廷指不上,军队没逑相。咱民团能保家护小,已经很不错了。若再把民团调了去,谁保家护小?支下(预备好)叫妥明血洗呀!”

“就是,一听调令,那就没完没了啦!要出夫要抽丁,要缴粮要供草,唉,说不完,说不定还补课补捐哩。咱可是难民呀!”何世海不无担忧地道。

“就是。咱可是难民呀!”不少人附和道。

百喜听了众人的谴责汗颜不已。

徐学功虽处于无奈,但见众口一词将成定局,却又不甘心放弃,于是把期望的目光对准延孝先,尽量平和地询问:“延老英雄,你饱经世故,久经战场,你说咋办?”

“要我说,也撂不出个新套套。”

徐学功大失所望。百喜也同样。但见延孝先略作停顿又说:“坐江山的就得想着老百姓,保护老百姓。平日作威作福,了不得;战事一起,只知夹上尾巴躲,松得扶不起来。就那奇台古城子的驻军还算数,军民坚守八十多天。大伙怨朝廷,指望关内,远水不救近火;靠身边的吧,又躲得看不见、盼不着。咋办?光怨顶啥用?怨一千骂一万,伤不了妥王一根汗毛,也回不到日思夜念的家园,还得靠咱自己。光靠自个儿哩,力量都很有限;靠众民团吧,又互不统属,拧不成一股绳。咋办?大伙不都赞成合纵吗?”

学功听至此,心里再生一线希冀。只听孝先说:“合纵,就要各民团联合,齐心协力,才能再造世道太平,咱们才能圆那回家的梦。可谁领头,谁发令,谁统一谋划呢?没领头的还是弄不成事。大伙的担心我也有。怕是一听调遣,咱就身不由己了。我想,反正咱是民团,不是朝廷的正规军队。调遣合理,咱就听,大伙齐心合力干;若滥调胡派,咱不去。不就两不耽误吗?”孝先话刚收尾,高四马上表态说:

“延兄,你说得是。就这么办。”

徐学功这才释然绽出一笑,百喜也为之轻松起来。徐学功借机说:

“学功觉得东边的张和孔才做得对,他们敢于把民团拉出去攻城夺地。咱不能光等着应付人家来打,也得拉出去。要不然,妥明何时能垮?他自个儿愿意垮吗?墙不推能倒吗?只有主动打击妥明的军事势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家眷。大伙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理是那么个理。非常分散的民团,既要保家护民,又要去攻打妥军,实在力不从心。

“我觉得还是以守为攻好。妥军杀来,我们自卫,是中国人自相残杀;那我们去打他们,他们也得自卫,不也是自相仇杀吗?

“我们合纵,是为了联手对付妥军征讨,叫他占不上便宜。徐头领,你继续说。”延孝先的意见出人意料。

徐学功正欲说出久谋于心的打算,值勤的秃子带延子兴猛然出现,不由学功心里一惊,孝先心头一紧。

徐学功心急火燎地抢问:

“子兴兄,家母安好?”

“伯母安好。只是妥明复辟后,又要清山。仅靠留下的几十个弟兄,护家小保乡亲十分吃紧。学信兄要你回师解困。”

徐学功作难地:“这……”

高克武则爽快地说:

“徐头领尽管去,护家保民要紧。要不,咱组建民团做啥?”

徐学功对高四的大度和理解甚感欣慰,当即决定回师。说:“我带五百骑杀回乌桓。其余乡勇由秃子管带,继续筑南城。若有战事,请延老英雄指挥。难民骑士归高四爷管带。”

秃子霍地站起来说:

“学功,我也不能落下呀!”

同类推荐
  • 摘豆记(中国好小说)

    摘豆记(中国好小说)

    道士神秘地对小锐说,做满七七四十九件善事,你将看到你所求之事发生奇迹。这是小说借用的外壳。小锐长高心切,当真每天都去做一件善事,眼看已经积满四十八颗豆子了,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小锐的朋友明珠,临产之前被男友抛弃,小锐只得一边照顾产妇明珠和她刚生下的婴儿,一边替明珠跟男友家里交涉。有一天,小锐发现明珠扔下孩子跑了,她只好把那个婴儿抱回家,却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小锐也像明珠那样,将婴儿第二次遗弃了。小锐最终功亏一篑,没有积满四十九颗豆子。
  • 鬼子小说

    鬼子小说

    本书收录了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以这些作家思想的敏锐及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其个性纷呈艺术老到的表现力,相信读者通过这次高雅文学的巡礼,会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和极大的艺术享受。鬼子的写作充满了生命内在的灼痛感。这种灼痛来自民间,来自生活的本源,更来自鬼子自身对苦难记忆的反复咀嚼和不尽的体恤。它既游离于主流意识和公众价值形态,又游离于宏大叙事所辐射的历史厚度,但它更逼近生命的真实。本书所选的小说集折射着鬼子对生存苦难积极承担的姿态,折射着鬼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作家对良知、道义和尊严的呵护,对艺术自身纯洁性的捍卫。
  • 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2:我是一朵飘零的花

    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2:我是一朵飘零的花

    新中国成立后,有两次大规模的全国性人口流动。第一次,是1955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无数的城市人怀着一腔热血奔赴农村的广阔天地,成为光荣的知青;第二次,便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村人或城市贫民背井离乡,成为一名打工者。这两次人口流动都是以年轻人为主体,不同的是:知青是从城市走向农村,打工者则大多是从农村涌进城市。
  • 毛娘(中篇)

    毛娘(中篇)

    这破地方,辽阔、高大却又干瘪。大货车在沙砾地上像拖拉机一样突突乱蹦着,耕出一条排骨路,一直向前伸过去,没有尽头似的,穿过了平野,还得盘过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岭。每次出车,我都会有些恐惧,每次都是硬着头皮上路。太阳已落到西山头,天上铺满云的瘦皮,褴褛毕现。空气清冷稀薄,薄得不敢让人深呼吸,怕太用力了,一下子吸光口鼻前的所有空气。一眼望过去,除了突起的山脊,就是瘦骨露露的莽原,但总能让人感到这整块大地堆得高高的,可以俯视全世界。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眼睛看不到纵深的沟壑,全身毛孔却都能感觉到。
  • 黄河边墙(之一)

    黄河边墙(之一)

    《黄河边墙》是山西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岳占东的签约作品。从2005年开始,作者就先后深入明长城所在的北京、内蒙、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十几个县(旗),考察走访了多处明长城遗址,了解和掌握了明长城野外第一手原始资料。又对大量有关的图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以山西偏关县老牛湾到河曲县石梯子全长140里的黄河边墙为线索,对明朝276年修筑长城的历史和形成的边塞文化做了考察和细化,构建了由“营堡”写长城,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凸显历史背景,由作者感受抒写边塞文化的创作框架。经过两年多的创作,《黄河边墙》得以完成,本刊从这期开始选载,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我闻我见

    我闻我见

    来到似而非的异世界,附身的属性异能,成为了林生的依靠!走遍世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纨姝

    纨姝

    我想着母亲死前的嘱托,也觉得人生何苦只追求权柄富贵,不如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度过这一生。如若能嫁清风,又何苦为难风尘。
  • 重生之傻女嫡妻

    重生之傻女嫡妻

    还是这么恶俗的桥段,重生。当都市白领、工作狂人一夕“失足”,魂穿异世。醒来时,她成了姜家小姐,出身望族,家世显赫。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姜二小姐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上一世,她拼命工作,却英年早逝,工作成果遭他人坐享。这一世,她游手好闲,却神情痴傻,府中众人明讽暗欺。做女强人难,做傻子还不容易,什么都不用做,不就是米虫一枚?众人八卦纷起的时候,她老神神在在的,该吃吃该喝喝。原本以为,她能完成上辈子的夙愿,做个快乐的吃货,安度一生。可是,傻子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何况她是个假货。终究躲不过那一眼情劫。…当初,她对他说,不管你做什么,成为妖魔亦或鬼神,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他不屑一顾,滚。后来,他对她说,我想你留下来。——对不起,滚远了。——那你在原地别动,等我过来。——过来可以,用滚的。…这是一个关于追逐和错过的故事。爱情就是一场博弈,他俩各自执棋,棋盘之后,已是虚妄。
  • 重生之逆天废材七小姐

    重生之逆天废材七小姐

    痛!这是她恢复意识之后的第一个感觉。
  • 九州破晓纪

    九州破晓纪

    “我想要杀一个人。”男孩说。“那么拔出你的剑。”心底的恶鬼回应。“我若要一统这天下,又当如何?”“那么握紧你的剑。”
  • 当世界程序化

    当世界程序化

    沈妄睁开眼,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捧着手中的白衬衫陷入了沉思。〔白衬衫:防御+1〕〔平底锅:攻击+2〕〔杀鸡:经验值+1〕最重要的是,我为什么无法转职?沃日,二百级萌新求大佬罩我……哥布林王朝,萝莉王国,秦始皇陵,冰封国度,玩具城堡,沙漠绿洲,异世界,穹顶之上,副本欢乐多,Pk也疯狂。
  • 彻夜不成眠

    彻夜不成眠

    【新书开更《猝不及防遇见你》,感谢支持!】裴绵绵居然为自己算出了一桩惊天大桃花!令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甜甜恋爱,正是从一见钟情开始的!
  •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1949)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