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7600000028

第28章 俄罗斯见闻(2)

列宁因脑溢血逝世于1924年1月21日,列宁墓竣工于1930年。1939年墓里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研究解决遗体保存的一系列问题,遗体上的任何一个小斑点和小皱折都会使科学家们的神经高度紧张,而国家拨给实验室的钱更是难以计数。所以,这个庞大的墓穴里不仅有列宁永恒的身躯,还有科学家们活的肢体,而且是几代人的。

遗体的陈列室不大,一个人从进口到出口大概也只有一分多钟。在这个过程中,我哪儿都没顾上看,只拿眼睛紧紧盯住列宁。

这位上个世纪叱咤风云的伟人,如今静静地躺在水晶的罩子里不再能释放他的思想和意志了。他生前曾经说过,除了工作,他什么也不需要。现在,他保持一个姿势躺在这里,似乎也不算休息。

列宁的脸极其安详,样子和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一模一样,甚至比我们记得的还要像他,简直是个奇迹。只是看上去,他比活着的时候要英俊、红润:额头没有那么突兀,鼻子挺拔,皮肤健康。手指是饱满的,像是因为营养富足而显得晶莹透明。已经去世八十年的列宁现在躺在水晶棺中完全不像僵硬的尸体,好像还有体温和表情。

列宁生前个子很矮,可他此时躺下来已看不出身高的不足,似乎已变成了一个永远不再会衰老的美男子。我们每当想起这个小个子的俄罗斯人,心里便有着亲切和尊敬的感觉,他的故事和理想曾那么深刻地影响过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对他有着深刻的记忆。

那些花儿

俄罗斯青年是我所见过的最标致、最完美、最英俊的年轻人。他们好像是照着新生的白桦树的样子长成的。从他们的身边经过时,就仿佛经过一片美丽的植物,他们迷离目光不经意的流转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那种天造地设的颀长和优美让你觉得,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被欣赏的目标,另一种则是目光,就好像大自然中的花朵和风一样。我们就是那些目光和风。

而此次在俄罗斯我们遇到的两位导游小姐就是离我们最近的花儿。

莫斯科的地陪导游叫萨琳娜,是个娇小玲珑的大眼睛女孩,按俄罗斯的标准,她是没有长够尺码的。

萨琳娜说一口黏黏糊糊的汉语,像搅一嘴糨子。当她用汉语实在不能表达时,就一律用肯定的一个字:“是,是——是。”

她的工作卖力而拖沓,神情焦急又诚恳,而且总是茫然地微笑着,让你对她生不了气。

那天她气喘吁吁地给我们分发看马戏的戏票,大家都很高兴。

俄罗斯的马戏是世界上最棒的,他们有着像尼古林一样的大师,犹如他们的芭蕾有着乌兰诺娃一样。

那马戏的确是精彩绝伦,惊心动魄,体现了最高的技巧和胆略,令人荡气回肠。不仅如此,身怀绝技的姑娘小伙子们更是魔鬼身材,美轮美奂,比巴黎红磨房的香艳舞者们又胜一筹。所有的观众都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地体验着同一个梦境。

中场休息的时候,和邻座聊天,突然发现我们的票比身边的这位观众的票贵了10倍,票上印制的价格被萨琳娜一个个都认真地用圆珠笔涂掉了。大家的心情一下就不完美了。复又想起她推销给我们的芭蕾舞《天鹅湖》的票子,想来那里面的高额勒索就更不言而喻了。

这个又娇小又老到的家伙,她用貌似无辜的笑脸抵挡着一切,没人能真的去责备她,她屡战屡胜。

按说以萨琳娜的宰人手法,她应该敛得一些财富了,可这一点在她的身上表现不出来。她衣着很单调,陪我们十来天,一直都穿着一件像工作服似的深蓝色风衣,始终没换过。不像我们国内的年轻女孩子,户外活动总是一套一套的行头。萨琳娜很喜欢我的旅游鞋——一双紫罗兰色的平底休闲绒面皮鞋。她打听这双鞋的价格,然后说:“真便宜,要在莫斯科买,得多出四到五倍的钱。”

看来她收我们十倍的门票也事出有因,她得为自己买鞋。

她不仅喜欢我的鞋,还热爱我的帽子,一顶天津“帽子王”牌的红色遮阳布帽。每次见我戴它,她都会由衷地说:“你的帽子真漂亮!”说了几次,我都不好意思了,再不送给她,就显得我太麻木了。可我的同伴捏了我一下:“你忘了她怎么宰我们了?”

我没把帽子送给萨琳娜,可那顶红帽子配了她的白皮肤一定非常好看。

那天从圣彼得堡乘火车回到莫斯科,到站时正是清晨。

天上飘着濛濛的细雨,该来接站的萨琳娜一直都没出现,大队人马拎着箱子站在雨中眺望,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焦急的等待,让大家的心里对这个结结巴巴的萨琳娜涌上不少新仇旧恨,多收钱也就罢了,工作上应该体现质量。大家的尊严都被她的玩忽职守葬送在了异乡的雨中。

情绪的暴风雨也正在每个人的心里酝酿得浓厚。

就在这时萨琳娜来了。

还是那副匆匆忙忙的步履。她毫无愧色地连连说着对不起,然后忽闪着大眼睛说:“不好了,不好了,美国和日本打起来了!死了20万人!”

这一天是2001年9月12号。以上是我们首次听到的关于“9·11”的报道,是萨琳娜的谬之千里的报道。可这不啻一声惊雷,不仅震住了大家,也解救了萨琳娜自己。这个小而狡猾的家伙早已在迟到路上胸有成竹了。

圣彼得堡的导游叫达尼娅,这个名字也曾被中译为“丹娘”,是一部苏联卫国战争小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它曾传遍中国的千家万户。由于这些历史的原因,俄罗斯女人的名字在我们听来总是备感亲切和优美的。

达尼娅是圣彼得堡某所大学里的讲师,兼职做地陪导游。她不太像个地道的俄罗斯女人,却有着德国混血儿的影子,连目光都是纳粹式的,坚定而冷漠,当你望着她那双浅琥珀色的眸子时,就有一种扑空和陷落的感觉。

达尼娅的汉语比较熟练和规范,表达也丰富多了。但令人纳闷儿的是,也不知她师从何人,竟说得一口兰州腔,那种微妙的发音就是国人模仿起来也很困难,可达尼娅却说得标准。看来学语言一定要找准口音,它像一个可选择的故乡,稍不留神就定了终身。

达尼娅是严谨的,她恪尽职守,一丝不苟,活动的安排丝丝入扣,有序而准时。但她的样子看上去却是无奈而厌烦的,就像她脚上的那双旧皮鞋,虽然擦得很干净却已经从底部裂开了。她总是游离于大家,独自远远枯站着,更多地保持着自己独处的时间。她像是什么都不喜欢,只为了生存而做一切。有人说,她刚刚离了婚,心情不好。便不停地有团员送给她丝巾之类的礼物。她总是欣然接受,但也不笑。

我不喜欢她,觉得她身上透出的礼貌和分寸中多少隐含着恨,对这个世界,对我们。不过就是刚刚离婚么,可整个世界又不是她家庭的第三者。

那天我问达尼娅距离最近的邮局在哪儿,当她得知我要往国内寄一批明信片的时候,便主动说她替我寄。这是她身上第一次表现出热情。我将写好的明信片和足够的邮资交给她,她还替我填上了一个落掉的字母。

可从那时到现在,我的亲人、朋友包括我自己(我也写给自己),谁也没收到过一张应该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明信片。它们都是我在异国精心挑选的礼物,很漂亮,写满了我身处远方时的心情和牵念。我想,在我焦急等待它们的时候,达尼娅不是把它们送进了最近的邮局,而是顺手扔进了最近的垃圾箱。可为什么呀?那一点邮资完全不足以让她富起来。她是否常常用这种小把戏来求得内心的平衡就不得而知了。

在俄罗斯,我们总是比在别处怀着更多的对友善和高尚的期望,但事实往往正相反,人们的贪婪、冷漠常常刺痛着我们,就好像他们以前所崇尚的正是他们现在所鄙视的。

那次在庄严的红场。

两名英俊年轻的持枪警卫突然拦住我们的一个团员,说他相机的镜头太大了,不允许用这样的镜头拍列宁墓。这古怪的规定,导游在说注意事项的时候从未提到过。现在要么把镜头里的胶卷拉出来,要么到值班室去交500美金的罚款。

我们的团员既不愿意失去珍贵的胶片,又被巨额的罚金镇住,问还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两位警察慢吞吞地说:“交给我们150美金。”喜欢息事宁人的我的同胞就依了他们。事后才知道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请你尽快带我去值班室吧。

这些明眸皓齿、身着军服的英俊青年们像一株株美丽的罂粟开放在红场上,明媚耀眼而又深藏着毒药。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起,全都是为了钱,且都以明火执仗的方式。就好像这些苏联红军的后裔们要把父辈创业时期在金钱上的亏空全在这一朝一夕补回来,透支了其他东西也都不在话下。

有一天,在莫斯科街头的一个拐角处,我看到了一个踟蹰等待的女人,她正在哭,一副完全失控、不管不顾的伤心样子。她很特别,像一朵绿色的花,绿衣、绿裙、绿鞋、绿包、绿耳环、绿指甲,连眼泪都是绿的。看到她,我心里突然很温暖:俄罗斯人,除了聚敛的爱好外,毕竟还有其他的心事,还有绿色的眼泪。

无处不在的普希金

人民对一个诗人的热爱,是我的俄罗斯之行印象最深的情节。

全俄罗斯找不到一个不知道普希金的人。

莫斯科中心宽阔的斯特拉斯特广场上高高矗立着普希金的青铜雕像,它落成于那个只为沙皇建造雕像的时代,而且由市民集资。1880年6月6日在为这座雕像揭幕的时候,许多的莫斯科百姓参加了这一盛典,他们为诗人诞生于此而深感骄傲。“今天我们有大喜事呀!”他们像过节一样地相告着。屠格涅夫、陀斯妥也夫斯基等著名作家都在这一不寻常的时刻发表了演说和朗诵了普希金的诗篇。屠格涅夫说:

“我们希望后代能以爱戴的心情在普希金纪念雕像前驻足,希望他们能成为普希金那样更有俄罗斯气质、更有教养、更自由的人。”

现在不仅是俄罗斯人,踏上这片土地的每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怀着爱戴和迫切的一颗心接受这座雕像的俯视。

在俄罗斯,有为伟人、天才和英雄竖立雕像的习俗和传统,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大街、广场上随处可见彼得大帝、历史英雄、卫国英雄、普希金、契诃夫、柴可夫斯基、果戈里、列宾、托尔斯泰等人物的神形各异的雕像,他们以自己特有的姿势和表情世代出没于国人和百姓中间。这些雕像都出神入化地真实,又美得令人赞叹。位于莫斯科的国家名人公墓甚至就是一个巨大的雕塑艺术博物馆。

在我看来,每一座雕像都是一个无声的学校,它占的地方那么小,教育的人却那么广大众多,深入人心到千家万户。我就想,对国人而言,在哪里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榜样呢?我也希望我的天才伟人辈出的国家有很多这样的雕像,而不是每天在大街上只看无数的美人头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牌,世世代代只能让屈原、李白们躲在书本里被挤得又扁又薄。

阿尔巴特大街是老莫斯科中心最著名的街道。这个早先为阿拉伯语“郊区”的名词,现在对莫斯科人成了最亲切的地方,除了它历史久远外,“最有俄罗斯气质的诗人”普希金曾在这里居住。莫斯科的诗人歌手唱道:

啊,阿尔巴特,我的阿尔巴特,

你是我的祖国,

你是任何时候也走不完的路。

普希金和妻子娜塔莉亚的故居就在这条街的中部,他俩手牵着手的双人雕像正对着故居的大门,恰似在守望着绿荫下的家园和顽皮的孩子们。这对郎才女貌的绝世佳配,此刻已化作超越世俗的幸福象征,像是消释了他们之间一切往日的情仇恩怨,达到了永恒的和解。

来到这里的游客,尤其是姑娘们,也不管娜塔莉亚是否同意,总是喜欢牵住普希金另一只空着的手,与这位幸福过、痛苦过的永恒诗人合影留念。

在圣彼得堡莫伊卡大街上有普希金博物馆,那里永远都人潮如涌。馆长向参观者打开诗人故居每一扇门的时候,总会这样说:“请看这里,多么神奇呀!”他脸上一次次的欣喜是新鲜而真挚的。

那次我们在莫斯科国民经济展览馆观摩书展上,我发现,目光在书海中任何不经意的一瞥,都能与普希金相遇,就如同你走在花丛中无法不看到花一样。大型画册、普通画册,各种版本的文字图书,诗集、成套的明信片(很多套),还有小到方寸的各式微型书,大的单张肖像画,从黑白到彩色、到海水色、蜂蜜色,所有的形式都为普希金用尽。俄罗斯人民对这位诗人倾注的热爱,不亚于普希金对他们。

我的眼睛被其中的一种书吸引——一套四本的精装书:粗粒的米色亚麻布做面,普希金的速写头像经典般地用银嵌印其上,闪闪发光。书脊硬实挺括,四百多页的正文纸与它天衣无缝地长在一起,一丝皱折都没有,显得天庭饱满。

这套书每本都厚实得像大部头的世界名著,内容却是研究普希金的创作经历,详尽到每年每月每一天普希金写作和活动的情况,他生前从事创作的所有日子都被研究、考证、记录,直至他死,尽可能地一天都不遗漏,实际就是后人为普希金所写的日记。我想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和这意义相同的一本书了。

我捧着它爱不释手,对在展台前忙碌的一位中年女士吃力地说了一句俄语:“这本书真漂亮!”这位女士猛然停住,专注地看我:“真的吗?”她的眼睛霎时明亮起来,有一种润泽的东西从心里像瀑布般倾泻到她脸上。我立刻明白,她绝不仅仅是一个发行方面的工作人员,她是这套巨著浩繁工程中每一个细节的亲自参与者,她的心血滴落在字的泥土里,化作这棵大树的养分——她是个编辑。

她略现羞怯地站在那里,内心幸福,神情美丽——因为普希金,也因为她做的工作。

作为她的同行,我深深被她感动,我心里称她为“普希金的女编辑”。

普希金说过: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我已亲眼目睹。

同类推荐
  • 吉狄马加的诗

    吉狄马加的诗

    汇集作者自发表诗歌以来的的代表性作品,重返展现了作者迄今为止的诗歌诗歌创作全貌,以及这一方面的发展路径。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得惠于其民族文化的滋养,得惠于经年不断的汉语创作的锤炼,也得惠于其长时间文化管理工作培植出来的视野,其社会效益毋庸置疑。
  •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坐板儿的爷们儿(南瓜屋故事)

    一位互联网高管因一次伤人事件,被关进看守所。在那个特殊的地方,与那些特殊的人群,经历着失去自由、被黑暗包裹的、非常的人生。这段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出来,是为了与过去告别。更是对曾经的情感、婚姻、家庭做一次反思。这里面都是犯了各种错的“恶人谷”。然而在严苛与艰苦的条件下,绝大部分人会安分守己,甚至会保有乐观、坚强、甚至温情。这又是与外面自由的世界中的冷漠、互害、灯红酒绿、个性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是不是恣意迷失了自我本善?忘记了初见的初心?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十年踪迹十年心

    十年踪迹十年心

    都说读好书要净手焚香。于我,读陈浪的诗集是可以有“弦语相思”“落花流光”的雅乐相伴的。
热门推荐
  • 农家俏厨娘

    农家俏厨娘

    一朝重生农家女,阴阳双面惹人厌,十九年纪未嫁娶,家里亲戚全嫌弃!白禾半点不放弃,斗得了极品,赚得了银钱,空间灵泉做帮手,加上那自带的本事,过得照样风生水起!褪了疤痕,变身美人,桃花开得惹人妒!只是那无奈嫁与的丑胖相公被她强逼着扣肉减肥喝灵水,成了谦谦君子后,怎么也甩不掉!“娘子,往日你扣我肉食,今日理当补偿!就肉偿吧!鸡鸭鱼肉随你挑!所以,能从我身上起开吗?”可惜这谦谦君子背景不简单,今生今世,她都别想翻身了!
  • 爱尔兰咖啡

    爱尔兰咖啡

    相传,酒保为了心仪的女孩,将威士忌融合入热咖啡,发明了爱尔兰咖啡。咖啡的芬芳搭配烈酒的浓醇,在冷冽的夜里让人从掌心一路温暖到心底。一个四分之一爱尔兰血统的台北女孩,就因为听到这个故事,坚持煮出正统的爱尔兰咖啡,而且只在晚上十二点后供应。于是,爱情,就在某个雨夜中,迎着咖啡温柔的香气,得到诞生的灵感。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一盏小小的灯,一个异乡的男子,邂逅了一位女孩。他对她的思念,从此再也分不清楚是对爱的想望,或是对咖啡的渴望了……
  • 情深遇到缘浅

    情深遇到缘浅

    冬日里的景色,到处都是银装素裹,大地仿佛换了一件新装,只是这件新装有点冷。
  • 冷口味心理学

    冷口味心理学

    《冷口味心理学》这本书以心理学规律和理论知识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各种出彩的心理学领域中所涉及的“冷”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心理学规律、心理学依据、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现象等,同时用生活中的事例揭示了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性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交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内容让你听上去认为觉得很冷门,那么这本书就是对这些冷”知识最好的解读。本书用简练通俗的言语和生动有趣的案例,从理论到实践,全面阐述了冷口味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道,帮助读者掌握并运用冷口味心理学的理念和规律引导自己走向成功,实现幸福人生。
  • 婚心未泯

    婚心未泯

    周宝言是人们眼中的未婚妈妈,上相亲节目,卖保险、摆地摊,日子困窘。她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宝贝,没人知道那是她的初恋和闺蜜的孩子。某天她去闺蜜墓园的路上被偷,由此在酒吧里邂逅了一位出手阔绰的男人,并发生了关系。回到自己的城市后,男人再度出现在她生活里,男人很喜欢她的小宝贝欢喜,并且试图帮助她改变现在辛酸的生活。周宝言不敢尝试这份恋情,两个人的悬殊太大。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爱上这个男人,男人并不坏,而且让她的世界慢慢有了光和温暖。但是世界还真是小,初恋再度出现,并且要抢回孩子和她复合,而她喜欢的男人,家族也容不下她,她该何去何从?
  • 笔札华梁

    笔札华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和大佬结婚后我成了小富婆

    和大佬结婚后我成了小富婆

    #劲爆!黑料娱记凌未初自曝与慕氏集团总裁慕时谦领证#广大网友三观尽碎,直呼好白菜被猪拱了慕时谦霸气回应:你们连猪都不愿意拱凌未初看到回应不亦乐乎,享受别人钦羡的目光,每天虎视眈眈的盯着娱乐圈第一美男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艾特慕时谦:你头上一片青青草原了。慕时谦淡定回应:我老婆眼不瞎。当晚,慕时谦将凌未初禁锢在怀中,一本正经道:“昨晚我梦见儿子问我他什么时候能出生,我掐指一算今天日子不错。”凌未初:“……”
  • 网游之止戈三国

    网游之止戈三国

    两千年前的沙场悍将穿越现代,在《烽火》中纵横天下。没有神级建村令!没有SSS级资质属下!一切都从头打拼!!!建了个QQ群,932734006,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
  • 限量专宠:禁爱总裁,请温柔

    限量专宠:禁爱总裁,请温柔

    “从现在起,你的一切都是我的,不许反抗。”失踪两年,重新回归,他却像是变了个人。连本带利想要讨回那笔债,可到头来怎么就成了那个离不开的人了。当霸道总裁变成狗皮膏药……秦舒妤:“这位先生,你日夜缠着我,我还能不能有点私人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