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200000018

第18章 返城,争抢回家的通行证(2)

欧阳琏说着他们当时的想法:“为啥进了地委大楼呢?零下二十几度,我们不可能在马路上睡,要冻死人的,地委办公室都有暖气,我们就让大家先进到里面。所以后来加了一个罪名:‘占领地委大楼’。他们一个多月没人去办公,按照他们的说法,地委书记转成地下书记了。”

当时的请愿和交涉没有进展,1980年11月23日,在场的人陆续开始绝食。当时气温零下23度,最多时1352人参加,持续108个小时。后来发生的事情,令人叹息,大家弄了几辆车到乌鲁木齐去请愿,结果很不幸,路上翻车,死了人。这个事情闹大了。

那天是12月11日,上海青年的请愿大篷车队走得太急,在穿越天山的途中翻车,三个代表遇难。就在出事的同一天,迫于压力,阿克苏地委已经发出给支边知青签发户口的232号文件。上海青年最集中的农一师、农二师,开始发放回沪户口和粮油证明。这意味着,盼望回城的人们要拿到求之已久的通行证了。

突然来消息:快撤,回去开户口

34团似乎远离那次返城风潮的漩涡阿克苏,而实际上这里的人们也同样躁动着。当时余加安和一些人乘车前去库尔勒请愿,在那里和别人议论得正欢,突然有熟人跑过来喊:“快撤!”余加安问:“怎么啦?”那人喊:“回去开户口!”许多人都愣在那儿,不相信哪。有人赶紧上车往回跑,所有的人都急慌慌地四处散去,之前还热闹的空场地上一下子跑空了。

真的开户口了,余加安跑到门口看到,团场保卫科里头,乖乖,那才叫热闹,人都恨不得摞起来,都抢着要先开,负责写的人连解手都没办法去。人人都想把这个户口早一点抢到手,好像都担心随时会变卦。双方都着急的情况下,把余加安的名字写错了,本来是叫余嘉安的,从此改成了余加安;把他老婆的名字也写错了。

在14团就更别说了,全团有三千多个上海人要开户口。从11号开始连着几天不停地开户口,牵头的欧阳琏提出停人不停笔,开户口的人可以歇歇,但这支笔不要停,两个人写两个钟头下来,另外两个人马上接上去写。还专门叫旁边的人开罐头,给办事的人吃,好意相待,让他们加快速度。

开到户口的上海青年,把户口捧在手里,互相说:“这下子好了,从此可以跟这里说再见,回上海去了。”大家都觉得这是转变自己人生的机会,马上可以回去了。

在多数人争先恐后跑去开户口的同时,也有少数人的心里却在七上八下,左右为难。像34团的王祖炯和余加安,都是经过多年顽强努力,好不容易从连队农工转战团场干部编制的,但两个人的心思却并不相同。

凡是干部去办户口的,首先要打“退干报告”才能走。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每一个从基层提干的人都经历了相当大的努力。王祖炯已经是团场宣教科的干事了,所以刚开始他没有去办。用有些人的话说,他们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患得患失。

王祖炯也很想离开农场,但是还有一个原因,这里头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全兵团无论北疆南疆不是都有个“半钢”“全钢”的说法嘛,他就属于半钢,因为他爱人是农场职工子女,不是上海来的。如果她是上海的,可能他们这时候也会拔脚就走了。

这种情况下,他不仅因为自己的干部身份而犹豫,还因为他的爱人是团场老职工的女儿,所以不如那些夫妻双双是上海人的有回城优势。但是面对回家,而且是回大上海,这个足够强烈的召唤,坚持观望的王祖炯最后也很难沉得住气了。

王祖炯坐在场部宣教科的办公室里,隔壁房间恰好就是保卫科,保卫科负责代公安局开户口。大家都跑来开户口,那个办公室人声喧哗,王祖炯独自坐在旁边这间冷清的屋里,那个心情啊,太挣扎了。

而余加安虽然也是干部,但因为他不是“半钢”,妻子也是上海人,所以是抱着另一种想法:“我想想,是干部要紧,还是老娘要紧,还是儿子丫头将来的前途要紧,对不对。这些东西都不想它了,想那么多干吗,只要回上海,什么都不要了。”结果凡是像他这种情况的,都退干了,宁愿回去一无所有,一切从头再来。

把所有东西卖掉,往上海跑

余加安和李小女夫妇的毫不犹豫,还不仅仅体现在开户口上。四十多年后,在上海的一个旧小区,一室一厅的家里,余加安几乎是眉飞色舞地讲起当时的情景:“我老婆在家里一听说开户口了,第一件事你猜她干什么?你猜不出是吧?卖家具呀!人家都还没领会过来呢,乖乖的,她就把家里的大件儿都卖了。自行车、床、柜子,凡是不好带走的,啰七八唆的东西都卖了。我从外面请愿回来,从车上跳下来,到家里头一看,傻了,东西都没了!东西呢?”

“都卖掉了!”他的妻子李小女很干脆地在旁边接话说,仿佛就是当年的那番对话。可见他们真是一点儿不留后路了。

有的时候,在重要的时刻,女人会比男人更坚决。当然也不完全是她的冲动,同一时间,老职工一听说他们要回上海,作为邻居都过来说:“小李,你们要回去了,你的那些家具不好带,先卖给我吧。”或者说:“你们一回到上海,肯定要买更好的了,你家里的这些东西能不能作价给我们?”

直到今天说起来,李小女仍然带着自豪的口气:“大家都抢着要我们的家俱呀,所以我先卖掉了。要是卖晚了,就没人要了,因为要走的人太多。我卖了九百多块,那时候九百块钱可是比较多的。”

余加安在旁边纠正说:“七百多一点,回来的时候还发给了路费二百块。”

李小女说:“一共是九百五十块呀。这个数字不会错的。”

余加安又补上一句:“凭良心讲,那时候真是好大一笔钱了。”

接着刚才的兴致,李小女说:“幸亏我们卖得快。那些卖得慢的,总舍不得的,等人要走了,你看吧,东西卖不掉,换不成钱,急得哭呀。”

余加安进一步解释说:“为什么那么好的家具后来卖不掉?人家老职工也想了,你们这些人总要走的,总要急着卖掉的,所以人家也不急了。本来这个柜子一百块能卖,但是轮到后来,减一半也出不了手。”

李小女更形象地说:“人家干脆反应过来,不买你的了,反正你也带不走,早晚得留下。弄到最后,要么送个人情,能给多少算多少;要么有的上海人火大到什么程度?你不买,好了,我也不卖了,放到外面用斧头一劈,当柴烧掉算了。当然这是少数。”

他们夫妇说的这个情况,并没有多少夸张。在农一师5团的顾幸运也看到,那时候场部热闹得很,都有老乡来赶巴扎,在新疆把赶集叫赶巴扎。一会儿这家的大衣柜拉出来了,一会儿那家的双人床拉出来了,都围上去看,讨价还价,整天都有要卖的东西拉出来。许多都是辛辛苦苦从上海托运来的,或者是自己好不容易打的家具。新打的家具就没用几年,都是实实在在的好木料。

那些天好像打破了多少年的常态,各个团场、连队都很热闹,热闹的人群是上海人,老职工都像是旁观者。在余加安家,天天晚上会有一些上海人来,坐在一起兴奋地议论回去的事,议论回去以后怎么办?有的因为心里完全没底就比较发愁,有的就说:“管它呢,哪怕我到马路上扫垃圾也可以,最差的活我也愿意干,这总没问题了吧。”

到了忙着打包的时候,余加安弄得一头是汗,看看这些打好的包和周围的凌乱,他觉得开心,但是又忽然感到伤心。开心在什么地方?终于要回去了;那么伤心什么呢?在这里毕竟生活工作了十几年,成了家,这一弄呢,该卖的卖,该送的送,就是被子衣服打个包,其他东西都没了。对走的人来说,确实也是感情上的一种折磨呀。

为一方先走,另一方同意离婚

在回家的热切愿望驱使下,再加上政策方面的种种限制,让许多上海支边青年的“半钢”“混纺”家庭面临着两难的处境,甚至出现了解体的危机。

14团曾经让人羡慕的何立云、李雯兰夫妇,在上上下下的返城潮中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状况。眼看着周围的姐妹们纷纷要高飞了,李雯兰为了想回上海,跟丈夫闹得蛮厉害。何立云是开卡车的,又是热心人,许多回去的人都是他往车站送;李雯兰也要回上海,就坐在车的驾驶楼里不下来,非让他送她走,不同意就不下车。

如今坐在上海的旧居民楼里,何立云说:“你说我又不能打又不能骂,那怎么办,没办法。回城的话,开始有好多种,在顶替父母工作方面,又是‘双顶’,又是‘单顶’,这个项目多得很。她说要到上海搞关系,我开始不让她走,她硬要走。我的观点是,花钱是一个,再一个你回去不来了怎么办?小孩子怎么办?怎么不担心呢。她要去,从内心讲我不想让她走。回去办户口能不能搞成,也不清楚。”

坐在旁边的妻子李雯兰说:“谁不想回自己的故乡,尽管在外面结婚了,也想回上海。不但我想回,两个孩子那时已经送回上海好几年了,上学都在那边,你说我能不想吗?他不让我走有一个原因,我们在新疆,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已经改善多了。我已经调到阿克苏,在政府部门当干部。他当个驾驶员在新疆是比较好的。再加上他的家人同学朋友都在新疆,他是不愿意走。”

何立云又说:“对于返城这件事,老职工也都同情,说让他们回去吧,毕竟上海人嘛,哪个不往好的地方走。像我本身也同情,虽然结婚了,你非要走就走,所以后来劝不管用了,我对她也不是很阻止。”

李雯兰不无遗憾地说:“我是下决心比较晚的,很犹豫,许多人走了好几年,我才开始办。就为了拿这个户口,我的党票都被废掉了。因为正好填了入党志愿书,后来清理拿户口的人,我拿了,入党资格就取消了。我们本来生活得很好了,我三十八岁,正好是往上提的时候。”

当时阿克苏管干部的市长找她谈话,对她说:“李雯兰呀,你在这儿我们也没有哪个地方亏待你,对你可以的,你为什么要调到江苏盐城去?”但是她脑子里根本考虑不进去这些了,就想着只要回上海,“能走一步算一步。”

实际上她在新疆已经是21级干部,办理调动,还落不到上海,要先落到江苏盐城的农场,降了三级,因为到了那边人家跟她讲:“我们没有这么高的位子给你呀。”

讲到这些,李雯兰眼眶有些湿了,她擦了一下说:“那时候后悔来不及了,人已经来上海了。后来明白错了,我不该来,人家说有得有失,我失的很多。如果我老公在那个时候要是硬拦我一下,就好了。”坐在旁边的何立云没有说话。当初他放弃那边已有的一切,随她迁到这边,或许失去的更多。

在返城这件事的选择上,心态是各不相同的。同样是“混纺”的韩培芬、白振杰夫妇,直到退休后仍旧住在农二师的21团。韩培芬坐在自家小院葡萄架下的小马扎上,笑盈盈地说:“夫妻两个都是上海的才好回去,像我老头子是北京来的,当时不行。我看他们别人走可羡慕了。后悔呀,后悔什么呢?后悔怎么没有找个上海人。”

那时候为了回上海,很多和本地人结婚的,先要解除婚姻关系,然后才能领到上海户口。在13团的何百成,也是已经提干调到了场部机关,组织科的民政干事来不及给那么多人办离婚手续,政委就跟他说:“小何,你过去帮帮忙。”何百成就临时被抽调过去。对于来办理的一对一对的男女,他们明明知道人家是因为要回上海才提出离婚的,但是还得按程序问:“你们为什么离婚?”一般都回答说,感情不和或者性格不合。

接下去的对话差不多都是这样—“真的感情不和吗?”“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没有。”

何百成仍然忍不住会说一句:“你们再好好考虑考虑吧。考虑好了再办也不会耽误。”但是他们都会当即说:“不用考虑,已经考虑好了。快给我们办手续吧。”

那么作为办事的还能说什么呢?何百成缓缓地把公章拿起来,往下一盖,离婚证发给他们,同时将结婚证从他们手里收回来。他不愿抬头去看那些人此刻的表情,特别是那些将留在这里的“另一半”。

这样帮了一整天的忙下来,何百成的心情实在不好受,他真切地感觉到,手里的这个章子一盖,“砰”的一声,一个曾经同甘共苦的家庭,不管他们出于什么样的现实考虑,至少在法律上已经破裂了。

像他们这样的选择,其实大都抱着能走一个算一个的想法。等一个走了之后,再慢慢想办法把另一个也弄回去。两个人所谓的“半钢”也好,“混纺”也好,“半拖挂”也好,按政策是不让一块儿回去的,就只好用“缓兵之计”,一个个地走。我先走,有条件了再把你带回去。

谁能想到若干年后上海的政策逐渐完善了,后来不管配偶是上海的还是外地的,只要子女在上海落户了,本人退休后都可以落到上海去。当年没有这个政策,不少人心里也知道很可能假戏成真,但是没办法,为了孩子,为了丈夫或老婆能回上海,你说另一方能不同意吗?

那情景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何百成仍然不免语气沉重地说:“假离婚是假离婚,但是也有弄假成真的啊。打个比方,两口子,我本来就对你不那么感冒,借这机会,为啥不离开呢?这是一种原因。另外一种就是说好了,我回去以后,先安顿,然后再来接你,但是回去了不来接你呢。有孩子的,会先考虑孩子,一般归上海人抚养,因为他或她可以把孩子带回去落户口。比如我是上海人,老婆是外地的,那就说好孩子归我。好,同意了,去把章子一盖,孩子归你了。”

但是有一点,何百成当时所经办的那一对一对的人,没有哪个因为办这个事打架吵架的;要不然的话,如果他们吵起来哭起来,何百成他们是不会把那个公章盖下去的。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两年的简朴生活、深入思考以及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他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湖上泛舟,在岸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在卢梭看来,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以及大部分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有着阻碍作用。
  • 我所理解的世界

    我所理解的世界

    本书是闾丘露薇媒体从业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一部专栏作品集。书中全面展现了她的人生态度、生活状态、职业热爱和经历,回顾并展现了这些年闾丘露薇个人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她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去理解、感受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文章体现了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勇敢年轻记者,用其热切、专业、冷静的方式,成长为一名独立成熟的社会公知的心路历程。她知道因为职业的关系,自己所能看到和经历的世界,比普通人要多得多,也正因如此,她觉得,把这些文字记录下来,让读者看到和体会到不一样的世界和思想,是她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职责。闾丘露薇用心地给每一篇文章做了最新的修订,使得文章现在读来,更完整且具有时代意义。
  • 一个传奇的本事

    一个传奇的本事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书系之一,收入沈从文写人怀人的文字。第一辑主要以《记胡也频》《一个传奇的本事》(写自己的表甥黄永玉)两篇为主,另外多为写文学圈中人如孙大雨、靳以、司徒桥、陈翔鹤等;第二辑则为论述冯文炳、闻一多、许地山等文学创作的文字,知人论世,也是和写人结合在一起,文字非常感性,所以一并收入集中,从中可见出作者对人事、对文学的看法。
  • 见闻札记

    见闻札记

    华盛顿·欧文(1783—1859)一生曾三度赴欧,在英、法、德、西等国度过17年。在这期间,他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1819年起,他陆续发表了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1820年汇集成《见闻札记》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流传甚广,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欧文《见闻札记》的艺术水平,超过了他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这是一本故事和散文集,其中的《作者自述》、《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名篇。
  • 蒋勋说红楼梦1-4辑(套装共4册)

    蒋勋说红楼梦1-4辑(套装共4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热门推荐
  • 大明猛回头

    大明猛回头

    少年朱慈朗,被雷劈回大明,附身末世太子。国破家亡,主角要扭转乾坤。血战满清,舌斗名儒。文臣武将,慕名来投。抗击西洋,经略四海。文武辉耀,一统寰宇。愿明史未结,重续辉煌。起点新书《林唐霸业》
  •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名人名言既可以成为攀登者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夜航者的灯塔,还可以成为人们治学报国、事业成功的向导。青少年朋友不妨多读读,《最经典的世界名言》(编者盛文林)分为名人论人生与幸福;名人论信仰与真理;名人论朋友与友谊等内容。
  • 逆流1982

    逆流1982

    读者群:127258310工程机械学的博士段云,在一场车祸后,带着满脑子的记忆,来到了1982年的红星齿轮厂,成为了一名普工。这是一个外表憨厚,内心不羁的学霸的故事……
  • 不是什么正常的男主角

    不是什么正常的男主角

    当一个不靠谱的大学生遭受到百分之零点一的概率事件时会不会还觉得自己是主角呢?
  • 幻印师

    幻印师

    时崎三千本来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只不过家庭的使然,与魔兽的入侵,命运的推促便其不在平凡,老爸是商业大佬,掌握整个幻兽星的经济命脉时崎集团的总裁,掌握整个时崎集团,老妈是整个幻兽星都为数不多的九级幻印师,大姐时崎暗月商界天才少女,完美的继承了老爸的商业天赋,还是一个五级幻印师,二姐时崎倾城全民偶像,风靡全球的偶像,还是一个三级幻印师,三姐时崎千秋八级魔药师,四姐时崎瑞颜幻印师天才,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七级幻印师,拥有五只七星幻兽,五姐时崎落雪是一个顶级的防御魔具设计师,六姐时崎秋雨是顶级的攻级魔具设计师,七姐时崎风华在军团中站有一片天,当真巾帼不让须眉,幻兽星少有的几名将军之一,进入军队后从无有一败,八姐时崎梦可是一名顶级幻兽医师,是幻兽星最大的幻兽医院的院长,九姐时崎狂三则是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本应该早早毕业的她却没有选择毕业,而是留在了学校,她们每一个的很强,这也是一个人我不得不变强的理由,因为我要超越他们,保护幻兽星不受魔兽的侵略!!!从此时崎三千在这不和平的年代下显露出了他的獠牙,利爪,锋芒毕露,且看他如何带着自己的幻兽伙伴,击退魔兽的入侵!寻回真正的自己!!!
  • 我的男神逆天系统

    我的男神逆天系统

    撩女朋友的套路情话:“你脸上有点东西”“有什么?”“有点漂亮”“你上下都好看”“远近都迷人”“横竖都属于我”“今天有件特别的事”“特别想你”…………“叮,宿主撩动忧郁美少女芳心,男神值+1000。”“叮,恭喜宿主触发隐藏任务:星辉之路。”“隐藏任务目标:进入星辉世界,登上星辉殿堂。”“星辉之路奖励:获得黄品灵根,等级+2,获得第二属性:金!”
  • 异能战甲

    异能战甲

    二郎神?孙悟空?鬼神奉先?他到底…不,只是他一个人,拥有所有变化…的特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废材公主:国师大人太妖孽

    废材公主:国师大人太妖孽

    别人穿越成公主,再惨应该也是身体健全,可……楚玥眉穿越,变成了一个被四肢不键的残疾人。这个原主很傻,还有一个废爹还有懦弱的亲妈,她真是亚历山大。不过,人只要活着,信念就要存在。她的梦想就是吃好喝好。可总有贱人在矫情,想为秋季的落叶添点红。楚玥眉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抬起扁平的事业线。她就不信斗不过那些牛鬼蛇神,顺带捞个美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西北军人物志

    西北军人物志

    本书介绍了西北军从第十六混成旅时期到国民党撤出中国大陆以前1100多位知名人物的经历及事迹,收录照片440多幅。许多资料首次面世,弥足珍贵,对西北军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