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200000028

第28章 烙印,他们是无语的胡杨(2)

后来,在乌鲁木齐的繁华地段,笔者偶然中遇见一个在街头吹奏笛子的人,看上去六十岁上下。在他吹奏的间歇,上前一问得知,他叫沈黎明,恰巧也曾经是一位上海支边青年。

沈黎明是1966年的9月16号得到批准,9月24号坐火车到新疆来的。那是从上海出发的最后一批支边青年。他说:“像这样在街头搞点音乐,对我的生活会有一点贴补。我每年到了9月底就回到老家上海去,待上一两个月,这个挣的钱我就是作为火车票的。如果不挣这钱,路费就有点紧张了。来回车票一千四百多块,去年就是靠这样挣钱回去的。”

笔者告别了他,走过街角,清亮的笛声仍然在这街道和楼宇间回旋,他吹的是《边疆处处赛江南》。让笔者记起了在21团场的那排红砖瓦房里,韩培芬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唱的也是《边疆处处赛江南》。四十多年前,许多年轻男女是从纪录片《军垦战歌》里听了这支歌,远赴令他们向往的遥远边疆。

那歌的第一段是这样唱的——

“人人(那)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哎来来来来来来也,赛呀赛江南。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蓝天,啊呀勒,黄昏烟波里,战士归来鱼满船,哎鱼呀鱼满船。牛羊肥来瓜果鲜,红花如火遍草原,哎来来来来来来……”

王祖炯记得,还是1968年他第一次探家,在火车站等车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哥,他说:“你们怎么来的?是不是听人家说,抬头是葡萄,地下是哈密瓜,还有小姑娘漂亮,梳了好多小辫子吧?”王祖炯没吭声,听他继续说,“朋友,葡萄好吃的,哈密瓜好吃的,那都是要你去种出来的,你有地种吗?没有地。你去开荒对不对?开了荒,种了地,长出葡萄,长出哈密瓜,你成什么了?你成老头了。你还有多少好日子呢?”

那时不回来,现在也是大户了

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今非昔比。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留下来的上海青年也大有人在,四十年多间,他们的人生是与兵团同步的。从担任兵团司令员到各师师长、团长、政委,很多当年的上海青年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人生的支点。正如老军垦赵国胜在阿克苏的家中当场赋诗:“上海青年志四方,万里长征离浦江;青春奉献塔里木,历史功绩永流芳!”

有人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点总结为:“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还纳税,是农民入工会,是企业办社会。”在组建五十多年的历程中,这支不拿军饷、不换防、不转业的特殊部队,至2007年末的统计,已经壮大到拥有人口258.47万,从业人员99.51万,土地7.43万平方公里,辖十四个生产建设师、一百八十五个农牧团场,分布在全疆的十四个地州市。

年逾八旬的赵国胜深怀感慨地说:“假如说没有那个时候‘极左’的影响,我想这一大批上海青年,是建设新疆,尤其是建设农垦事业的一支巨大力量。前几年,我到上海去待了十几天,上海青年大家都聚到一块儿,他们热情地招待我。他们说,我们在新疆是吃苦了,确实工作艰苦,但是我们受到锻炼了,学到本事了。这是他们跟我说的。”

从另一个角度,余加安也说:“反过头来想,这个东西蛮难预测的。我们不回来肯定比回来要有发展,为什么呢?因为那里缺人。我们那么长时间的积累,还可以干点事情。所以我们走了以后,一些原来在一起的朋友当团长的当团长,当政委的当政委。”

经过了这么多年,回头看看,王祖炯的想法是:“新疆这块地方是一定要有人去的,只是怎么去的问题。怎么让这些去的人能够在那边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前程。我一直认为不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应该说让大量的移民到人口稀少的边疆去,长期在那里生活工作,作为一个政策是对的,那么问题是在探索中间经常会有一些失误。是把它作为权宜之计,还是作为国家的长远大计?如果是长远大计,就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条件,使人心真正能够安定下来。”

有个跟王祖炯一起进疆的,现在还在新疆,承包了土地。他觉得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所收获的除了交税以外,就是他的。那么当年如果给他们这些人也创造这样一种条件,让他们有家、有业、有产、有地、有房,他们留在那里何乐而不为呢?

在虹口公园遇到的一位昔日支边青年,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按照现在这个政策情况,现在的这样子发展,那个时候我们不一定要回来。”另一位说:“留在那里的人几百万元户也有,我的朋友在新疆承包土地挣了钱,直接到上海来买房子。如果那个时候我不回来,现在也是大户人家了。因为后来允许承包土地,可以开发土地了。”

农八师所在的石河子市,是一座绿色城市,它有一个引以为豪的特色,就是街道的路边栽种的是果树,到成熟的季节枝头硕果累累。祝匡依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一个新小区,他的家比一般上海人家的房子要宽敞明亮得多。他觉得,其实现在的新疆,交通发达,通讯也发达,有手机,有电脑,有网络,想到哪儿可以去哪儿,何必非要回上海去窝着?这样说并不是什么大话,而且这里是自己亲手参与建设起来的农场、城镇和家园。

已经七十多岁的老连长程均友说起来,有个原来当管理员的上海学生,至今还在团场住着。程均友问他:“你老婆孩子都在上海,你为啥不回去?”他说:“我回去了,可是一回去就犯高血压,就喘不过气,赶紧往这儿跑,跑到这边就好了。”

有相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2004年退休以后才回沪的毛国胜,觉得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适应上海的生活。何百成是在返沪后,近几年又回到了南疆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走在白杨树绿荫下的路上,他说:“我曾经是上海人,去新疆四十年,后来户口落到上海,现在又返回新疆,你说我算哪里人?”

朱静华说:“以前曾经不愿意讲自己是新疆的,但是到了现在这样的年纪,大家都愿意自豪地讲—我们是新疆回来的。”

欧阳琏干脆说:“谁要是说新疆不好,我听到会很刺耳,我立刻要反对。新疆就是个好地方。”

外号记着哪,外号记得最清

在上海,不管他们原来在生产建设兵团是哪个师、哪个团、哪个连的,都会想尽办法找到自己曾经在一起的人,用各种方式聚会,回忆年轻时的岁月,亲如兄弟,情如姐妹。就像王祖炯所在的农二师34团的人,好几年了,每个月的10号,不用谁再通知召集,大家都会来到人民公园的一处地方,就聚在一条长廊里聊,说不完的话。一两个小时过去以后,大家才陆续回家。几年了,总是这样。

韩培芬一直留在团场,多年后回到上海第一次和大家联系上,参加老朋友聚会的时候,人家问她:“你来看看这个是谁?”她看看,摇摇头:“我不知道呀。”人家说:“哎呀,这是朱义龙呀。”她再想想,对,三十年没见面了。

安康说得动了感情:“我们这批人,那么小去新疆,初恋在新疆,成家在新疆,小孩子在新疆生长,对不对?那么你说我们最好的时候都在新疆,怎么可能和新疆的情结不深呢?这个情结是终生的,绝对不可能改变。我们很多人一到一块儿,就有讲不完的话,因为大家都是从十六七岁就在一起,那个时候你帮我洗过被子,省下包谷馍给我吃,我不可能忘记这些。”

出身上海名门世家的聂崇良对新疆的情感是复杂的,从一到新疆他就开始发挥绘画的特长,成为团场的特殊人才,可是在极左年代,他因言获罪,以反革命罪被关押在劳改农场八年。但他永远也忘不了那片土地对一个画家心灵的触动和塑造。从新疆返沪几年后,聂崇良又回到当年的地方去写生。凝结了他八年青春和苦难的作品,多年后在比利时国际现代艺术展上获得金奖。

聂崇良是1978年最早从劳改地逃回上海的。在80年代中期他又回去看了,因为这时回去他已经是一个自由人,再也不是劳改犯了,心情完全两样。第一次回到那里,他的眼泪“像河流一样淌下来”。《割麦人》《打坯者》《春耕》,他画了很多幅画,内心的激情像火一样燃烧。

看他那幅获得金奖的油画《打坯者》,是他在劳改农场八年苦役的写照,画中人戴着帽子,低着头,抱着坯盒;抬不起头,没有人的权利。旁边那个是老苦役犯,无期徒刑,一辈子见不得人,所以背对着人。整个色彩是土黄色的,新疆的基调就是土黄。聂崇良把这幅画挂在家里的墙上,经常看它,画上的人好像在无言地表达:“永远没有希望了。”但是后来还是迎来了希望。

聂崇良说:“回来许多年里我总会梦见那块地方。怪了,再好的地方,美国、欧洲都去过,但是再漂亮的地方都没梦见过。就梦见那个地方,那个土房子。老是在那个土房子里面走不出来,想走但走不出来;走出来又是那个地方,走过去还是那个地方。老是做着这个梦。”

是啊,许多人一定都会无数次地梦回那遥远的地方,那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地方。现在,已经不那么年轻的“上海青年”们,会纷纷再次从祖国版图东端的上海出发,目的地依然还是西端那遥远的地方。许多年过去了,他们大都已经回到上海,反而更想再回到新疆的团场、连队去看看,内心觉得那里太美了。

为什么大家有一点经济条件的,都纷纷回到新疆去看一看?回到原来生活的农场去看一看?安康说:“正因为我在那里待了十七年,日日夜夜在那个地方,再回过头,再跑回到那个地方,这种情感真是太好了,太美,真的太美。这种感觉不像上海人到那边去旅游的感觉,不是的。”

那年9月,一年中西部最好的时节,王祖炯夫妇两个一路自驾车到新疆去了。在自己原来的团场遇到了内地去的农民工,在那里承包了土地,他们奇怪地问王祖炯夫妇:“你们是来干什么的?”王祖炯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他们又问:“你们从哪儿来的?这儿有啥可旅游的?”王祖炯就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种的这么好的地,就是我们年轻时开荒开出来的。”

那一次王祖炯看到,整个团场从耕种到居住,都变成一家一户的形式了,不像原来是一个一个的连队。真是很难再找到老人儿,但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老连长程均友。那时已是傍晚时分,王祖炯进了程均友那排平房的院子,老连长正捧着大碗在喝粥,还是河南老乡特有的习惯。

王祖炯叫一声:“程连长—”老连长呆住了,他怎么没想不到。这时王祖炯又说:“我看你来了!”老连长说:“王祖炯!哈哈,我这喝菜糊糊呢。你喝不?”王祖炯真的挺想喝那东西的,但是他说:“走,一起去吃饭,咱们到外面饭馆吃好的去!”外面的场部已经有不错的馆子了。

后来,在铁干里克附近34团场的那个小院里,笔者见到了老连长程均友。他说:“你问我,他们的名字还记得没有?啊,一部分记着的,外号记着哪,外号记得最清……”停顿之后,这位一辈子在塔里木的老农垦忽然仰头叹道,“唉—都走了。”

在上海市区的虹口公园,这些年每逢周末,都会聚集起一些已经不年轻的男女。在树边的一块空地,他们换好新疆特色的民族服装,男的沾上胡须,女的戴上有许多长辫子的帽子,然后在乐曲伴奏下喜笑颜开地跳起新疆民族舞。公园的游人会围拢过来,被他们的气氛所感染,纷纷用相机、手机拍照。

许多市民都知道,这些跳舞者是有着共同经历的男女;如果偶然经过的人问起:“他们是些什么人呀?”就会有人乐意告诉你:“他们嘛,是上海的新疆人;也是新疆的上海人。”

在他们跳了几支曲子以后,借着中间休息的空隙,笔者把录音话筒伸到了他们的面前,请他们说一句话,于是依次录下了这样的话语—

我们这些人都是新疆回来的。

我老公是上海人,我跟他回来了。

我们是在阿克苏的,1964年进疆。

我是在伊犁,十六岁到新疆去的。

我十六岁到新疆,1992年回到上海来。

我是新疆退休回来的。

我也是新疆退休回来的。

我是“双顶”两个人一起回来的。

我是“单顶”回来的。

我也是“单顶”回来的。

我也是“单顶”。

我是“369”的。

我现在户口还没报上,不给报。哈哈。

哈哈—

……

同类推荐
  • 王子公主故事

    王子公主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有一个美丽、聪明的公主,公主的才能和智慧受到所有臣民的称赞,可是国王却认为一个姑娘,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识和本领。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2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2篇散文作品,包括“生死之恋”、“怀念,属于我们青春的那些事儿”、“美好记忆话情长”、“永远在路上的客家人”、“井”、“老槐树”、“叫一声嬷嬷泪双流”、“盛大的月光”、“打不死的武侠”、“满怀虔诚游祖庭”、“我的名字叫‘留守’”“汪曾祺的故乡情结”等感怀抒情散文。
  • 空午与重写

    空午与重写

    本文以天狼星诗社同时代的一些现代主义小说家陈瑞献、菊凡、宋子衡、温祥英、小黑、洪泉、张瑞星等及后起者——迟到者如贺淑芳为讨论对象,着眼于他们前后期写作的差异。有的停笔,有的延续既有的现代路径,更深入地探索;有的“向现实转化”,早已抛却早年的实验;有的愈见老辣,有的转趋枯淡。这些作者,经历了数十年生命的流转,是否还让那现代的钟面延续,即便文学风潮已几番更新。从这些不同案例,本文尝试修正温任平的现代主义论,思考马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基本问题:那一直延续着的现代时间,究竟在小说本身有着怎样的投影?时间的吊诡是否进驻文学本身?在离境者和“迟到者”身上又有怎样的表现?
  • 戴望舒作品集(七)

    戴望舒作品集(七)

    要数说茹勒·许拜维艾尔(JuleS Supervielle)所受的影响的人,可以举出拉福尔格(Laforgue),格罗代尔(Claudlet),韩波(Rimband),魏特曼(Whitman),罗曼(RomainS),里尔格(Rike)等的名字来。例如他对于里尔格的默考,似乎帮助了他去使那隔离着生和死的墙板,变成尽可能地薄而且透明。然而许拜维艾尔却并不和他的师表中的任何一位相像。他是那么地不能以别人代替的,如果他不存在,如果他并不也对于新诗人起一种甚至比艾吕亚(Eluard),茹扶(Jouve)或法尔格(Fargue)更显著的有效的作用,那么人们便已经可以毫无困难地估量出欧战以后的诗歌的缺陷了。
  •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家麦家说,“我一直都有这么个梦想,开一个三合为一的书店,有人读书,有人谈论文学,更有人进行文学创作。两年了,这个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便有了麦家理想谷。理想谷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同时具备创作封闭性和思想流动性的作家交流据点和文学交友栖居地,一个所有文学爱好者和阅读者的精神枢纽,一个能够孕育文学灵感的母体。散文集《遇见更好的自己》,由麦家理想谷青年作家周佳骏、黄双双主笔,代表着理想谷五年来与自己、与读者的一次诚意对话。“生活,理想”“人生,感悟”“浅说,深思”“谈书,话影”,一部作品,四十一篇深情手记,承载着理想谷与广大读者的多年付出,也记录下了理想谷的成长历程,传递出了理想谷的最大心愿:将生活的温暖回馈广大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回到温暖的家。一如谷主麦家常说的,“读书就是回家”。
热门推荐
  • 凤临天下:绝世腹黑七小姐

    凤临天下:绝世腹黑七小姐

    萧涵涵地球一名职业杀手,一次坠崖穿越到天玄大陆,故事将从此开始……
  •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逐夕阳的人

    追逐夕阳的人

    17岁少年,怀揣打工致富梦想,不料被绑做黑工,音信全无,受尽折磨。父母弃家千里寻子,三年后找到儿子,母亲却惨遭车祸身亡。
  •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本书为“东方学人自述”丛书之一种,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个人回忆录。全书在表层的个人经历书写中,写出对人生、对祖国、尤其是对学术、对戏剧的情思以及不懈的追索和探求。作者的学术经历和治学经验,对读者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 沉默的证人

    沉默的证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世界里有善意,就当然也有恶意。人性本善,但是恶由心生。我叫杨一琼,一个刚刚上任的技术警察。曾经我以为当警察对于我而言只是个责任。但是慢慢我知道了,警察这个职业,本身就是责任的所在。这世界有阳光,当然也就有黑暗,而我所接触的,是没有人接触到的黑暗。
  • 匪我寄扶桑

    匪我寄扶桑

    梦想中青梅竹马的爱情,动人的女主与优秀的男主,最终收获美满的爱情。我们于现实中追逐梦想,那么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将由什么来补足,是共同的努力还是对生活的妥协?人类的情感抽象而虚无缥缈,日复一日的生活具象而繁琐,有人寻求平衡有人被反复撕扯。人生这么长,秦芷桑从不怀疑她总有一天会再见到程非,可能是某天一打开家门、某个长辈的寿宴,某位老人丧礼、甚至是他的婚礼。她恐惧于自己潜意识里这种荒谬且毫无根据的期待,她还没准备好,却好像一直都在准备。第一次见你的时候觉得你真丑,又土又胖,后来你样子是变得越来越好看了,但是真蠢,数学题永远做不对,再后来。。。他转头看着她,却没有对她说,再后来他发现她是个会勾引人的坏丫头。每个人的成长几乎都是从懵懂到事故,我希望用这个故事实现某种长久的陪伴,保持个体独立的同时实现精神的慰藉。
  • 逆袭豪门:反派男神是女生

    逆袭豪门:反派男神是女生

    摘录片段:“我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为达目的,我不择手段,几乎毁了所有,苦过,痛过,悔过……一路步步惊心,我不敢停歇,更不敢去奢望,童话故事里,那所谓的幸福生活,您可以要求我放下报仇,我也答应您,只要那个人不再伤害我们,我可以收手。但是,谁能保证五年前的事,不会再次发生?现在是秦丽出事,明天呢?是冷情还是我?或是你们? 我知道我错了,从一开始,我就不应该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可我已经回不了头,如今的身份和地位,我别无选择,除了将错就错,我还能怎样? 为了让我们一家人都能平安的活着,我只能往上爬,爬到最顶端,直到再也没有人能撼动我为止。所以,真的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活成你们希望的模样!” 本文双强双洁,主要讲女主为母报仇,一路坎坷,成为人上人的故事。 因为难,所以虐!介者勿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谋定天下:一品皇妃

    谋定天下:一品皇妃

    国破家亡,她被抓,陷入困局。军妓??她冷然一笑,风华潋滟,傲视天下!牛鬼蛇神?来一个灭一个!她腹黑、狠辣、睚眦必报,但凡欺负她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他是令人闻风丧胆不可小觑的战神,沙场,朝堂都玩弄于骨掌之中,视女人为无物。遇见她,让他失了心,动了情,对她一宠再宠。?她问他:“为什么宠我?”.他答:“因为喜欢。”她抵住他的胸膛,说:“既然如此,就让我掏了你的心,灭了你的国如何?”情网,阴谋,国斗,注定了这一场不死不休的纠葛。谁赢?谁又愿意输?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对女人动心,她,是他生命中的意外。?本以为这一世不会再爱,他,却让她沦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