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8800000015

第15章 睡在天格尔峰之巅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几个朋友从乌鲁木齐市出发,驾车南行,穿过喀拉乌成山脉险峻的峡谷,一座接一座悬挂着巨大的冰川的高山进入了我们的眼帘。当行驶到126公里处时,一座名叫天格尔的雪山横亘在我们面前。巨大的冰川从雪山之巅倾泻而下,在其末端形成了一个高高的冰坝,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天山一号冰川,它也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之一。在天格尔山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77条现代冰川,其中一号冰川最大,它海拔3800~4000余米,长约2公里,平均宽300米。由于现代冰川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所以一号冰川也有“冰川活化石”之誉。

天格尔峰是我们这些登山者的“度假村”

一号冰川发源地天格尔峰在古突厥语中意为“天王峰”,虽然只有海拔4480米,但那终年白雪皑皑的角峰、裂缝纵横的冰川、喧腾的冰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同时,因为它便利的交通、适度的海拔高度,多样的冰雪地形,自1997>年以来,这里就成为我们这群人的登山训练之地,也是我们这些登山者的“度假村”。十几年来,我一次次地来到天格尔峰,无论是从南坡还是北坡,登顶的次数谁也数不清。但这一次的目的说出来让人不可思议——我们想到天格尔峰之巅睡一晚上。

对一个登山者而言,顶峰就是他的终极目标,但也仅仅是短暂的光顾,便会立即下撤,没听说哪个登山者住在顶峰。我们却偏要选择住在顶峰,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训练自己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因为我们准备了三年的昆仑山古道探险就要开始了,那个地区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如果身体不能通过训练适应高海拔,说什么都是无用。

当我们到达天格尔峰脚下的气象站时,太阳已被高耸的雪山遮住,寂静的山谷、近在咫尺的天格尔峰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肃穆。我们谢绝了气象站朋友的邀请,背起行囊向冰川末端走去。气象站海拔高度3500米,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营海拔3850米,距离有3公里,按一般行军速度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经过大半年的训练,我们的体力已经明显增强,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了登山大本营。当晚我们在此宿营。

通往天格尔峰之巅的线路通常有两条,一是沿山体北面的雪坡攀登,再就是跨过天格尔峰东侧的大冰舌,从南坡攀登。北坡线路较短,上升速度较快,适用于有一定冰雪攀登经验的人;而南坡线路较长,接近主峰山体时有一段漫长的碎石坡和100多米长、60度的岩壁。出于高海拔适应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南坡路线。

第二天早晨,为了增大训练强度,我们7名队员背了3顶高山帐篷,2个高压锅,3套高山炉具、15个气罐及丰盛的食品,每个队员的背包重量都超过了20公斤。从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度650米,按照训练计划,我们准备分三个阶段登上顶峰,每个阶段完成后只休息10分钟。这真是一次高强度的攀登训练,对每个队员来说都是一场体能和意志的较量。

当我们跨过了1公里多的冰舌完成第一阶段攀登时,队员们个个大汗淋漓。第二阶段的行军是攀登垂直高度达300米的碎石坡度,这也是在整个攀登过程中体力消耗最大的路段。随着海拔迅速地升高,似乎身上的背包越来越重,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似的。

没多久,队员们的体力差异逐渐显现,在漫长的碎石坡上队伍拉开了很长距离。即使体力再好的队员,也不得不在途中休息片刻。第三阶段的攀登变得更为艰难,沉重的背包使人在陡峭的岩石上难以控制平衡,队员们不得不丢弃了雪杖,手脚并用小心地往上攀爬。经过3个多小时的攀登,全体队员陆续登上了顶峰。

中午时分,正是天格尔峰气候最为宜人的时刻,一路伴随我们攀登的山风也渐渐停了下来,强烈的阳光透过朵朵白云洒向洁白的山顶。我们卸去了沉重的背包,站在天格尔峰之巅的岩石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顿时放松了许多。

天格尔峰不愧是“天王之山”,它深藏在天山深处,在一望无际的雪山的簇拥下拔地而起,凌驾于众山之上。在其顶部,远看金字塔般的角峰被一片常年积雪的冰川所托起,其山体与向西延伸的山脊连为一体,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而去,消失在皑皑雪山之中。

穿三接头皮鞋登上峰顶的驾驶员和经历滑坠的张教授

天格尔峰地区呈典型的天山北坡气候,降水量较南坡大,夏季7>~8>月平均气温在12>℃,冬季最冷可达-35>℃。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气候多变,通常情况下,上午还是晴天万里,下午就会变得阴云密布。我们在顶峰休息转悠了两个小时后,一阵狂风袭来,浓密的乌云越过一座座雪山,从东边快速飘了过来,还没等我们把帐篷扎好,浓雾瞬间笼罩了整个顶峰,天暗了下来,似乎马上就要进入夜间。

不一会儿,肆虐的狂风卷着雪粒扑天盖地地向营地袭来,猛烈地撕打着营篷。我们7人拥挤地坐在一顶高山帐中,任凭外面狂风暴雪,帐内依然谈笑风生,队员们述说着各自攀登天格尔峰的趣事。对我来说,天格尔峰是我走向雪山的摇篮,十几年来发生在天格尔峰的两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我初次到天格尔峰登山是在1997年10月1日,正是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成立的那一天,天格尔峰登山大本营也就成了成立大会的会场,前来祝贺的领导和登山队员就有120多人。10月的天格尔峰,夜里气温降到了-15℃。第二天没等天亮,队员们就拿着饭碗等候在炊事帐篷外。炊事员老赵忙得昏头转向,用3个煤气灶同时煮肉也供不上100多号人吃,结果是肉还没熟就出了锅。登山心切的队员们,由于天黑也看不清生熟,连血带肉都吞了下去。

那次的登山场面也是天格尔峰登山历程中最为壮观的一次,100多名队员在冰川上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踏着没膝的积雪向顶峰冲击。出发不一会儿,好多队员因为吃了生肉,肠胃就出现了问题。在登上4300米的山脊时,已到了下午3点,狂风夹着雪粒迎面袭来,大部分队员被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吓坏了,纷纷掉头下撤。

为了给协会成立大会画上一个完美句号,我硬是鼓动23名队员登上了顶峰。其中就有送我们的驾驶员小张,他没有做任何登山准备,身着西装、脚穿一双三接头皮鞋就加入了登山的行列。事后好长一段时间,在茶前饭后只要谈起户外装备,我就不免会想起那个驾驶员。登山装备诚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人。

1999年5月1日,为了在7月攀登慕士塔格峰,我们再次来到了天格尔峰训练。那次30多名队员分成两个队,一队从南坡登顶,我带领十几名队员从北坡攀登,其目的就是进行冰雪攀登训练。北坡属于技术攀登线路,攀登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冰雪攀登技术外,还要有冰爪、冰镐、上升器、下降器、冰锥、雪锥、铁锁、登山绳等基本的登山装备。

那会儿,我们的登山装备少得可怜,有的队员连自己的基本登山装备都没有,张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攀登时竟然没有冰镐,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滑坠,他连基本的制动工具都没有。南坡分队于13时47分登顶时,北坡分队正奋力挣扎在海拔4200米的一段险坡道上,直到18时30分才全部登上顶峰。

登山的下撤过程是最危险的,因为登顶后登山者的体力消耗很大,下撤时往往因体力不支发生滑坠,张教授也不例外。当我们下到海拔4300米处的冰岩混合地带时,因要过保护点(固定绳索的岩石锥),张教授在打开铁锁的瞬间,脚下没站稳,飞速地从陡峭的冰坡上滑了下去。

此时天已经黑了,我和董务新毫不犹豫地开始沿着张教授滑坠的线路向下攀登。这个陡峭的冰坡太长了,足有300多米,而且上面布满了一道道裂缝。我俩用一根登山绳索交替保护,面朝冰壁踢冰而下。当找到张教授时,我们的双脚脚趾已失去了知觉,汗水湿透了内衣。张教授也是幸运的,由于滑坠速度很快,他跌过了好几道1~2米宽的冰缝,摔在了松软的雪窝里。

返回大本营的路线更为艰难。我们三人在没胯的积雪中,用蹚雪、爬行、侧滚、坐滑等方式向大本营所在方向接近。夜色中,我们也看到一线微弱的头灯光亮在陡峭的山脊上时隐时现,与我们逆向而行。我明白,这是唐杉带领的救援队上山接应下撤的队员。3小时后,我们从对讲机中得知救援队与下撤队员汇合。直到夜里1点10分,我和英刚、唐衫引导最后一批队员安全回到大本营。

那次攀登天格尔峰,惊心动魄的营救过程使许多人承受了艰辛,经历了危险,也闪现了人格魅力和团体精神的光辉。事后,张教授在他的登山日记中写道:“从这次天格尔峰的滑坠经历中,我只有得到,没有失去。我喜爱山野,更喜爱那些像山野一样刚健质朴的人……”

在天格尔峰之巅看到的佛光

就在大家闲聊中,到帐篷外面方便的队员海浪匆忙跑了回来,边拿相机边喊道:“快来看佛光!”

傍晚,风雪扫荡了两个多小时后平息了,浓厚的云雾渐渐下沉,形成了一望无际的云海。此时的天格尔峰之巅美丽极了,我们仿佛凌驾于雪海云雾之上,四周霎时间也变得异常宁静。火红的夕阳透过淡淡雾气洒向营地,橙色的营帐在洁白晶莹的雪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艳丽。这样宛若仙境、难得一见的景色,真是大自然给予勇敢者的馈赠。

我们站在峰顶的岩石上,顺着光线的方向望去,在云海的上方出现了一个五彩的圆圈,它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晃动的身影。大自然这种非常特殊的自然物理现象在一些名山大川中曾有显现。在我6次攀登博格达峰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两次,但在天格尔峰看到佛光还是第一次。

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对登山者而言,也许是与山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能看到佛光也会给登山者带来好的运气。1998年和2002年佛光都在博格达峰出现过,我们也都安全登上了顶峰。

夕阳渐渐落下,天格尔峰之巅也失去了最后一丝暖意,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我们脚下的积雪发出清脆的响声。兴奋的队员们站在帐外,凝视着西方最后一缕阳光,久久不愿进入帐篷。此刻,也许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愿佛光的出现能给我们带来好的兆头,保佑我们能顺利完成这次适应性训练,安全完成谋划了多年的昆仑山古道穿越。

从我第一次登顶天格尔峰起已过去了十几年了,随着中国的户外登山运动的普及,户外用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锅大灶的登山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高山炉具和气罐。晚上,我们坐在帐篷中,纷纷拿出了各自的食品,在高山炉粉红色火焰的伴随下,我们的“巅峰宴会”拉开了序幕……

夜里,风又刮了起来,气温又下降了不少,帐篷内挂满了霜花。我拉紧了睡袋,蜷曲着身体埋头躺在里面,虽然始终没感到丝毫的暖意,虽然也想过尽快离开这冰冷的地方,回到自家温暖的席梦思床上,但是,一想到这是在天格尔之巅,我的心里就感到踏实、自在。这是让我们充满激情的山巅,也是让我们体验极至的自然之美的山巅。这一夜,我们正是在自己的梦想之中,在雪山之巅平静而快乐地睡着……

同类推荐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旅韵心梦

    旅韵心梦

    一书是王炳武发表过与未发表过的小说、散文等作品的“合订本”,纵览该书全部内容,无不渗透着一位旅游工作者热衷于旅游事业的工作热忱和辛勤付出。
  • 异域之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异域之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记录名家游览各国、感受风土人情的书籍。里面既有磊落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生命体悟,也有坚贞的文化守望。
  •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热门推荐
  • 彼岸有茶名曰不可说

    彼岸有茶名曰不可说

    沐漓桦一觉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莫名多了一个男盆友。男盆友看着单纯又可爱,却总是热衷于给她做各种能毒死人的饭菜,怎么办?#急#尘白长老闲得慌去了一趟彼岸花群,结果捡回来一个萌萌哒的小姐姐,还宣称这是他的女盆友,可小姐姐每天不做茶就到处乱跑,根本不理他,怎么办?#急#沐漓桦(尘白):为了让他(她)有点事做(不乱跑),我决定开一家茶店!于是就这样,冥界第一所茶店,开业了!沐漓桦:开店后他是不再怎么热衷于做能吃死人的饭菜了,但为啥我的记忆貌似出了点乱子,他真的是我的男盆友吗?#怀疑#尘白:开店后她是不再怎么乱跑了,但她的记忆貌似开始恢复了,看她那越来越诡异的眼神,她完全恢复记忆后我真的不会被弄死吗?#害怕#沐漓桦(尘白):原来……请注意,前方高能预警!新手上路啦!文文可长可短,第一本书,设定可能会有问题,欢迎指出。应该不会坑文,坑也会通知。请大家放心食用~
  • 女镜

    女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庶女医香,腹黑王爷快躺好

    庶女医香,腹黑王爷快躺好

    初见时,后院纷争,她伶牙俐齿,虐渣女斗后妈,他只袖手旁观。再见时,雪落屋檐,她诚心躲避,左推辞右嫌弃,他却心思暗动。穿越而来,她风华尽显,素手针落,毒姐狠母皆退散,腹黑王爷骗到手。
  • 情空灿烂

    情空灿烂

    一片苍翠的林涛碧波汹涌,从两匹巨大的山梁之间奔腾而下,在一道峡谷汇聚成一座又古老又年轻的森林。天边的绿色中,有几棵笔直高挺的枫树,像一支支粗大的红烛在热情燃烧,使整片森林都焕发出大自然的光辉。“高远,你看,大巴山多美啊。”陶醉在故乡景色中的鲁萃,喃喃地说。“在我看来,大巴山的人,更美呢,小萃。我还在想,人和大自然比起来多么渺小啊!而有的人却那么骄傲那么张狂,自以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得意时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世间才那么多喜剧和悲剧吧。……”高远没收回目光,深情地望着绵延起伏雄浑峻秀的大巴山。
  •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III) 怪诞蔓藤花纹的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兴亡逝

    兴亡逝

    《江城子·兴亡逝》 青史寥寥几行字, 英雄名,兴亡事。 龙争虎斗,为遂天下志。 郊外多少无名冢, 孤子啼,君可知? 少年莫道须封侯, 功成处,生人逝。 横刀纵马,有征衣尽赤。 古今兴废多少事, 山依旧,水长逝。
  • 说好了不动情

    说好了不动情

    她本无情,为了宠爱的妹妹却受制于人。被迫靠近那痴迷打仗的风流将军,不小心卷入了皇权争斗当中,才知道是谁翻云覆雨,残害忠良。当一切都明朗,决定离开这是非之地,却发现缱绻柔情,早已深陷其中......
  • 我也曾翻山越岭

    我也曾翻山越岭

    我也曾翻山越岭,只是就像蝴蝶煽动翅膀。是选择她等待七年终于回心转意的谭知行,还是选择等待她七年的陈辞微?比起爱情,我更相信这只是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