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9300000030

第30章 第21个故事

在这一章,我们的故事要回到舒立凡。

在这之前,我们十分有必要对舒立凡的情况做个回顾。

舒立凡在工作时认识了一位从北京来的小伙子,他叫作艾多斯。艾多斯对她一见钟情,并提出了求婚的请求。舒立凡是喜欢他的,但当一切汹涌到“结婚”二字时,舒立凡不得不停下脚步。

婚姻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却充斥着太多未知的成分。舒立凡不停思索着结婚。结婚会不会就是天天给艾多斯烧茶,然后一起做饭吃,然后一起生孩子……

拂过脑海的画面都是美好的,故而反增加舒立凡对婚姻本身的恐惧感。

舒立凡走在J市的街头,J市是作者虚构的城市。在这座虚构之城里,有维族用红砖砌成的巴扎(市场)。市场上是卖英吉沙小刀、卖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商人。不时有小孩子们的哭闹声和大人的训斥声。几个维吾尔族巴郎子聚在市场周围踢足球。他们的笑声爽朗,却也不知在笑什么。眸子清亮的女孩子在挑选布匹。她们有的人穿着时髦衣装,有些人的穿着严格符合穆斯林的要求。不知为什么,当我幻想新疆的童话之城时,显出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舒立凡是独生女。她在公共汽车上,望着几个维吾尔族小孩像多米诺骨牌似的贴在一起。大的不过8岁,她死死攥着公车的栏杆,6岁的妹妹攥住她的手。有个估计4岁的小女孩走神地四处望着,周围的颜色对她吸引太大了。大姐姐批评她不要漫不经心。最小的弟弟大张着嘴,哇哇大哭着,鼻子下面挂着一溜青色的小鼻涕。

舒立凡看见这个画面总觉得莫名的温暖,她有一个梦想就是去幼儿园做幼教。紧接着,她想到了原来幼儿园老师只让她吃土豆丝的事。

停!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这一线故事,时空发生了错位,出现了裂缝。这是一个大错误。“土豆丝”的细节明明是属于北京的舒立凡的。小说家愚蠢地将同名人间的故事串线了!

然而正是从这第21章开始我们的故事要开始出现松动。那些在不同世界单独生活的艾多斯和舒立凡,他们将汇合。与此同时,在小说中也出现了无数声称自己才是小说作者的人,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现在,让我们试着给出个蹩脚解释:

如果小说出自生活于北京的艾多斯之手,他小说中的原型是他老婆舒立凡和自己。

如果小说作者是第10章的无名汉人,那么他的原型是刘悦与艾多斯。

如果小说作者是刘悦的艾多斯,那么原型就是他们夫妇。

如果小说作者是第一章的我,那么原型就是我和未来临此世的姐姐。

这是道在数学界不复杂,但在文学界相当复杂的逻辑问题。要在文学界解开这道逻辑题,首先要明白,它需要的答案是与数学界不同的。它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部小说的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别人笔下的一个人物。

把它假设在哈萨克之背景下,我苦心积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

我们都是笔下的人物。假若你我皆为酗酒烂醉庸碌之辈,哈萨克这本书就不值一读。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声写作的一生,哈萨克这本书之成败乃在我辈。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的作家。为阐述这个道理,我横架一部20万字小说的结构来诉说。我想在此之后,哈萨克有比我更年轻的青年,这之后又会有一代代的青年。我想把这道理告诉他们:“民族乃一部小说,精彩与否,未来何去何从,在于每个哈萨克青年之手。”

如今,有很多哈萨克青年同我探讨过:我们的后代会有怎样的生活。在这个飞速现代化的年代,他们会热爱草原如先祖,起码如我们这些80后吗?他们会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为美,而以草原的旷野为苍凉为丑吗?他们终是要走出草原的啊。当他们与世界诸民族共处灯红酒绿之中,连接哈萨克的脐带是什么?哈萨克是一种怎么样的骄傲呢?哈萨克三个字依然清晰吗?他们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代人?我们中有些少年讨厌现代化,亲近自然,他们会不会以之为鄙,而明白不了其中的可爱。我们中努力向上之人不少,但平心而论,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和诸多大民族相较,在中国境内仅百万之众。哈萨克人估计没法发明出火箭,也很难发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后人会不会以为我们不够优秀呢?

其实根本没有人跟我探讨过,这只是我自己的臆想。我们的后人可能也不会这般想。只是作为哈萨克的这一代人,我不得不这样询问自己,我以为这是我的义务。

我始终觉得拿任何道德性的规矩约束后人都是无力的,值得守护的只有感情。新一代有他们自己生长的环境。对于哈萨克人,世界与社会变化之快,要快于汉人们的感受。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把它说成一本书。我不会命令女儿去做什么,也不会强迫她怎么想。我只会告诉她:这世界局势,GDP抑或CPI和我们相关又不相关。我们哈萨克活在这个世上,但我想告诉你,女儿,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假的。与此同时,这世间一切的规矩也都是骗人的。没有任何规矩需要你遵守,你只干你觉得对的事情。

我们同时在另一个更真实的世界生活。在那个世界里,我们都是人物。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写一本叫作《哈萨克》的长诗。我们民族已经写了快600年了。长诗中只有两个孩子:男的叫作艾多斯,女的叫舒立凡。你要对哈萨克人,对你的亲人友爱,因为所有哈萨克的男孩子都是艾多斯,所有女孩子都是舒立凡。你们要友爱,因为你们已经生活在虚假的世界了。要活在世界,更把自己活在一本书中。在书中除了爱外,一切都是虚假。

哈萨克不断写着自己英雄的儿子和多情的女儿。它写着他们彼此不可思议却又再自然不过的相爱,然后写他们没能在一起。哈萨克人写这些爱情长诗,肯定不为否定爱情。难道他们会赞美悲伤吗?不,当然不会……

“真心对一个人好,终会有好报。所以你去爱吧”——这样的故事我听多了。

而我的民族,哈萨克,他含着热泪,唱道:“相爱者,多不得好死。但请你爱吧。”

我们哈萨克人在世间写长诗600年的目的就是告诉世界:我们应该相爱。世界都快忘记这个道理了!我最亲爱的宝贝,尽管你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但我爱你。你爸爸写书的那年,利比亚正发生内战。你爸爸在电视上还看过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在2003年,我在电视机前看到一个失去父亲的小女儿在战火中痛哭。我很是伤心,我想她多么可爱,长得多像未来的你。我不愿你生活的世界如此。

写此章时,我正于病中。正是和女儿的呓语,使我不由得思考:在我们生活的年代,有美国梦和中国梦的概念。当然中国梦是我们全体中华民族的梦,但哈萨克人难道没有自己的梦吗?

我们哈萨克人现在就是缺梦。因为缺少梦,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只追求好车,追求浮华,追逐在众人间的虚名,而不真正踏实下来思考自己需要什么。

咱们哈萨克在这世间也活了600年了。我们到底来这个虚假世界干什么了?当我走进陌生的毡房,主人会像对待亲人一样招待我;哈萨克人有着最忠贞的歌声和最欢快的舞蹈——这是我们在此世间最特殊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哈萨克来到世界,就是为了向各大洲的兄弟姐妹们宣告这样一个理念:在某个世界里,陌生人对待你会如同亲人。你们可以一起放歌,歌声里全是最纯粹的爱情,你们可以一起跳舞。舞蹈不需要复杂的动作,只是群欢乐的人扭在一起。这个世界!哈萨克人相信这个世界是真的!并要把这个世界介绍给全体的人类。这个世界在遥远的草原上,却也可能就在你身边。这是哈萨克带给世界的福音。为了这福音,也为了世界,哈萨克的先祖才流尽鲜血,我们才奋勇向前。我们为了自己的民族拼搏,更是为了自己民族的概念。

这是我要给我女儿讲的梦想。哈萨克的这个梦想也是世界的梦想。无论我们人数有多少,但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曾做过梦,我们如今仍坚守着这份梦想。

接着回到小说结构的叙说上。

我说哈萨克人皆为兄弟姐妹毫不夸张。哈萨克人在中国国境内有150万左右,城市里生活的就更少了。我经常惊诧于自己才干了一件事情,瞬间就被距我几千里的哈萨克人知晓。由于人少社会小,大家的信息总会传递得特别快。

这让我心生一灵感:我决定按照哈萨克社会制造一套小说的规矩。在我的小说世界里,每一条线上的人都可以共享另一条线上同名人物的背景、经历和心情。正是本着这规矩的精神,小说世界开始发生松动和变化。

因为小说中所述的并非一个哈萨克人的故事。每一个哈萨克人的故事,都是这个民族全部的故事。

这个道理十分简单:

哈萨克人很少,少到只有两个人。

一个人是艾多斯,一个人是舒立凡。

同类推荐
  • 家人,欲望和摄像头

    家人,欲望和摄像头

    你喜欢偷窥别人的生活吗?你是否以为这样做无伤大雅?帕特以为她已经把过去抛在了身后,并开始了新生活。但谁也不能如此轻易地摆脱偷窥欲,一种痴迷和自己的家人。有时候,人们需要采取激进的措施才能抵抗别人的骚扰,尤其是像赫尔曼这样的人。而这一次,帕特决心要不惜代价战胜他。当今世界,科技主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永远都有眼睛看着我们,隐私根本不存在。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部短篇小说,更是对潜藏在我们自己家中的危险发出了警告。为了对一个执意控制你人生的人复仇,你究竟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作者欧尔佳·努尼兹·米莱特,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的新故事中,人物的动机和头脑中的想法会让你不禁提出各种猜测。
  • 击鼓的男孩

    击鼓的男孩

    美国东部皮克特县的一个小镇上,住着小男孩弗农·雷和他的朋友,鲍比·埃尔德雷斯、德克斯·麦卡利斯特。三个孩子有一天似乎听到蓝山上的弦音洞里传来鼓声和呼唤名字的声音。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内战重演活动即将在小镇上拉开帷幕,随着活动的临近,怪事却一桩连着一桩:有人在山脚离奇死去、怪异的军人四处游荡。隆隆的军鼓声中,一群不该醒来的东西似乎正在黑暗的弦音洞深处悄悄苏醒。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注定,弗农和他的朋友也卷入这场事件中……
  •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穿越海底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一匹雪白的马(中国好小说)

    一匹雪白的马(中国好小说)

    一部纯乡土文化的反腐小说,由主人公“侯震东”偶遇一匹雪白的马,牵出一系列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人物背景,以及乡镇生活的腐化与人情世故,故事贴近生活,是一部原生态的“人情”小说,作者最后道出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的意义,这个社会需要正义,需要正能量。
  • 追风逐云

    追风逐云

    杀戮江湖。风云教为一统江湖与武林各派势成水火。因南方盟主天苍云破坏风云教欲将各派一网成擒的计谋,月圣使水若风受到代教主刑罚,更因而欲杀天苍云而后快。于是设计、使毒使他功力全失,眼看天苍云就要葬身万丈深渊,却因一时大意,被他那条该死的乌金索一起卷下死谷。谷下,遍地天颜花,不仅解了天苍云的毒,还将他变成了魔鬼……解毒后的错落,让天苍云对水若风起了异样的怜惜之心,大错既已造成,以他的为人、甚至是心中那点慕爱之意,不管双方背景上如何对立,他也要誓死维护水若风周全。两人渐长的情感是否能捱得过正道与魔教双方的迫害?对立的立场是否终能化解?
热门推荐
  • 在北大听讲座大全集

    在北大听讲座大全集

    北大的讲座之多、质量之高在中国首屈一指,与世界上任何最有名的大学比都毫不逊色。讲座如果在大学里消失,校园文化便会成为戈壁上的涓涓细流,虽然澄澈,但孱弱且短暂,并且讲堂上智慧的闪光不应局限于校园,而应该走出去,给所有爱智慧的人以聆听大师教诲的机会,去亲身体会细流是如何变成汹涌的波涛奔腾至海的。
  • 结婚,你敢吗?

    结婚,你敢吗?

    在昔日爱人的婚礼上,沈鱼认识了一个男人,之后两人闪电结婚。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开始在一起生活,双方的缺点渐渐暴露出来:争吵、打闹、冷战……而身旁朋友们的婚恋也花样百出:有了孩子的闹离婚,没结婚的玩劈腿,想结婚的结不成,不想结婚的被迫结婚。如果生活中就只有这点小混乱,那沈鱼真要谢天谢地了,可是,车祸、奸计、心痛、落寞、背叛接踵而至。结婚真的很可怕吗?结婚能否真的幸福?就看你敢不敢翻开书来看了……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一吻定情:首席的纯情甜心

    一吻定情:首席的纯情甜心

    一份遗嘱,让她陷入恶魔牢笼,成为了恶魔口的的猎物,被强行绑走……再相遇,她才知道,他是姐姐的未婚夫,而她,再一次被恶魔强取豪夺,绑回别墅囚禁,被迫嫁给了他……无爱的婚姻,让她无助求饶,他阴邪宣告“想走?等我高兴了再说!”
  • 花式快穿之逆袭美男方案

    花式快穿之逆袭美男方案

    她本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因一次任务中,被自己的队友设计害死。死后因偶然的机遇,灵魂来到一个神秘的平行空间。从此开启了穿梭各个时空,逆袭美男的计划。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

    李超主编的《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涵盖了中外艺术常识方 面的知识;作为青少年课外读物,与课本的枯燥单调相比,《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中的知识点言筒意赅、通俗易懂,易于被肯少年朋友们 接受。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本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天魂杀神

    天魂杀神

    考上大学的林泽被一把剑带到了天魂大陆,赶上了群穿的大潮,这里所有人都在释放天性,不仅有武当、少林,还有项羽、吕布,姜子牙为修魔功大搞封神,诸葛亮居然是大高手,那还等什么,林泽手持天杀剑,开始了尽情的杀戮。
  •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负责的执行能力。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和借口告别,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我们不能让问题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要通过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把问题变成机会,成为迅速通往成功的“推进器”。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是优秀的人,自然也就是受欢迎、容易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凡事总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不会用借口安慰自己。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任何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更好、更新的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优劣、适当与否之别,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妥当、高效、有创意,你就会事半功倍,启机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