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9700000039

第39章 尘封的记忆(3)

好多人挤在我家的客厅里,不过没看到戴大盖帽的。我婆婆正在跟一个神色狡黠的老太婆说话,那个老太婆看上去就像跳神弄鬼的巫婆。她俩好像刚谈妥什么事,那巫婆急忙把住我婆婆的手,在一张纸头上按了手印。我婆婆把那张纸头递给我叫我看,挤在我旁边的那些人,都刷的一齐探过头来。

这是一份协议书,说死孩子的父亲愿意收下两千块钱了结这件事。因为那个孩子本来就不健康,还有点痴呆,所以私了算了。我不清楚如此私了,人民法院是否同意。有人说,只要周瘸子不告你就行。那么检察院会不会提起公诉呢?又有人说,因为没损害公众利益,检察院也不会过问。现在我看见死孩子的父亲了,他瘦高瘦高的,一副老实相。此刻他低下头,眼睛看着我婆婆手上的一沓子纸币。他的代理人,也就是那个巫婆,催他快数钱。于是他麻木地接过钱,一张一张地数,数完后就掉头走了。这时我才看清他确实是个瘸子,走路时两只肩膀像驼峰一样上下颠动。

我们花了两千块钱,了结了这件事。也就是说,我们承认那个孩子是我们弄死的,而实际上我们是无辜的。我们不知道怎样为自己申辩,只得花钱买安宁。不过幸运的是,周围乡邻没把我们当凶手看,没朝我们指指戳戳,还跟过去一样,对我们客客气气,只当没出过这件事。然而,我们自己却永远忘不了那个死孩子,因为它使我们白白损失了两千块钱。这对像我们这样的每到月底都因缺钱花而发愁的人家来说,不是一笔无足轻重的支出。

下山的时候天黑了,表嫂在山脚下等我,手里拿着手电筒。她问我找没找见婆的坟,我说找见了。她叫我表叔,把自己压低一辈。

她说表叔没在山里走过夜路,怕我不当心从石桥上跌下去,一头栽到溪水里。我没说我去过陇东,没说那次我在陇东山区,摸黑走到一座窑洞前,不知道主人让不让我住一宿。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正服务于其总部在上海的橙色委员会。

我向那人问明情况时,才发现找对地方了。我站在村公所的窑洞里,那个年轻人正是我要拜访并请他安排我食宿的村长先生。借着从门洞外反射进来的微弱光线,我看了看我的电子表,这时它正跳过五点五十九分,到六点了。村长问我,你是从哪儿来的?我说我是橙色委员会派来的观察员。他神经质地叫起来:“这里没有国会,也没有战争,我们不需要观察员!”听了这话,我忍不住嘟哝一句:“有哪样东西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村长做了一个既漂亮又干脆的手势,表示没兴趣听我解释。他在炕床和窑壁间来回踱步,仿佛我的贸然出现,打乱了他的什么计划使他心神不安。

这个年轻人是从省城读了大学回来的文科学士,说起诸如人类的需要之类的话题,比我懂得多,没理由不鄙视我。不过他也明白,若将一位不速之客从掌灯的窑洞里赶出去,让客人在野地里聆听狼嗥声音过夜,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于是朝外面吼了一声,叫文书过来。

文书是个红脸蛋姑娘,一手拿笔,一手拿纸,从对面的窑洞里跑过来。

“主任知道有上海观察员来我们村吗?”村长劈脸问她。

女文书赶紧摇头。

“主任是谁?”我问村长。

“你来我们村不知道主任是谁?”村长很是吃惊。

“不知道。”我老实承认。

“他是我们村的前任村长,有人叫他老村长,也有人叫他治保主任,简称主任。”

年轻人皱起眉头,他是个风度翩翩的高个儿,穿一身牙签呢西服。大概在穷乡僻壤无须讲究,所以没系领带,也没夹领带夹。他仔细向女文书询问,以便了解老村长以前是怎样招待我这种客人的。我站在一旁猜想,这个年轻人若系领带的话,领带是什么颜色。这是我身为观察员来到这里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年轻学士终于从女文书那里弄清了前任村长的种种做法,才如释重负地朝我瞥了一眼。其轻蔑不屑的目光,使我预感不祥。结果我被安顿在这孔黑窑里,吃我以前吃过几次的黄米饭(学名为糜子)。幸好我还咽得下这种粗糙食物,否则非饿死不可。女文书站在炕上把棉被抖了又抖,被子里掉出许多白花花的小东西使我起了疑心。因为灯光太暗,看不清那些东西是不是虱子。若是虱子的话,以其肥壮度应该破吉尼斯纪录。女文书很抱歉地告诉我,今晚没柴烧炕,临睡前端来一盆热水给我捂捂脚,怕我脚上生冻疮。

夜里很冷,我后悔没把我的棉大衣带来。

第二天早上,村长没吃早饭就来办公了。现在他对我客气起来,给我递烟抽。他是得知我把那两碗黄米饭吃了个精光,夜里盖着又有跳蚤又有臭虫的被子竟毫无怨言后,才露出怜悯表情的。既然我是上海委员会的,就以为我是上海人了,对我更客气了。现在他朝我点头哈腰的样子,与昨晚判若两人。其实我不是上海人,也不会说上海话,只因我们橙色委员会的总部在上海,所以才享受到通常上海人在小地方所享受到的尊敬和优待。这时我裹住被子坐在炕头,我的身后是马恩列斯毛的大幅头像,以及白蛇传之类的秦腔剧照。村长跟我聊天我洗耳恭听,他是个非常健谈的年轻人。为表示尊重本地最高行政长官,我不得不整天都待在炕上听他演讲。

一连度过十三个不算寂寞可也不算愉快的白天,我终于感冒了。出门前我妻子说北方冷,要我带上棉大衣,别像年轻人那样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可我嫌装棉大衣的那个蛇皮袋难看,都拎到火车站了,还叫她拿回去。由于冷空气再次从鄂尔多斯台地吹来,我不能只穿一件羊毛衫到外面去。不过即使我在这里再待十三个白天,也无法考虑写不出观察报告的后果是什么,因为那个村长朋友一直在跟我谈论他读兰州大学时背过的各种社会学原理,同时也详细介绍那些原理之所以出现的各种历史背景。我还躺在被窝里的时候,他就推开窑门把清晨的冷风带进来,热情向我问好,给我递卷烟,看我哆哆嗦嗦地穿衣服。他说起话来没完没了,也不在乎我似醒非醒的样子。就诸如法律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之类的话题,就可以从早上说到中午并越过黄昏说到深夜,直到确信我已经靠着炕头睡着了,才打住话头悄悄离去。

老实说,我倒是挺喜欢听别人谈论“熵”或“耗散结构”这类怪名词。因为早在十多年前,我就知道最先讲这些名词的维纳和普利高津是哪国人了,所以现在由一个年轻村长提到他们的名字,自然觉得亲切。

“我们应该明白,”他顿了顿说,“整个宇宙将自发地由有序变为无序,并随着宇宙的熵趋于极大,宇宙万物将达到热平衡,也就是宇宙的死亡。”这时他看了看我身后的马恩列斯毛又说,“即使整个宇宙走向无序,而其中的某个局部,却能够走向有序化和多样化。”虽然我对他所描述的这些控制论原理,如今只有模糊不清的印象了,但我猜得出他想证明什么或暗示什么。说实话,我并不讨厌这个村长,毕竟他是在我无所事事且无可奈何的时候热心跟我说话,只是说话的瘾头比一般人大,不容我清静片刻。

我后悔没带棉大衣来,否则不会成天窝在炕上哪儿也去不成。有个老头偶尔走进来打断村长的话向他请示什么事,这时我便不失时机地观察起那个老头来。我注意到他的黑棉袄上掖着黄腰带,一根旱烟杆插在脖子后面,像集市上表示待售的草标似的引人注目。村长总是对他说同一句话:“这件事等主任回来再决定。”

我曾打算请村长给我借一件棉大衣来,又想他给了我吃,给了我住,够给面子了,我不能得寸进尺。若将他惹毛了把我撵走,岂不是白来一趟?不过可能他也会对我说:“这件事要看我们主任同不同意。”

“你很尊重你的前任。”我对他说。

“必须尊重他。”年轻人说,“他在我们村里当了三十年生产队长,又当了三年村长,村里没哪个人比他更德高望重。当初他讨厌我,说我做事情浮皮潦草,可他年纪大了,不得不退下来,按上级规定,有文凭的人才能当村长,我们村就我一个人有文凭,所以他不让我接他的班也不行。后来他见我对谁都说我们问问主任吧,或者说等主任回来再决定,才开始喜欢我。”年轻人接着说,“我认为聪明人应该有远见才行,等主任百年之后,再按自己的路子干也不迟。”

“到了你自己做主的时候,”我问他,“你打算先做哪件事?”

“把这间办公室彻底打扫一遍。”

入冬后的头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夜,下雪天反而不觉得冷,所以早上没等村长过来,我就下炕了。打开窑门,我看见一伙村民正拿着铁锨和镐头在雪地里忙活。他们铲掉仓库四周的积雪,用十字镐敲开冻土,挖出一圈深沟来。我看见我的村长朋友正站在人堆里指手划脚,雪地上已垒起河堤般的长条土堆,这使本来就不够整洁的这座北方村庄显得更脏更乱了。我怀疑这伙人要像挖树根那样,把仓库连地基挖出来。

年轻村长发现我开了门便大步走来,他很兴奋,脸颊通红,就像一位将军看到一场稳操胜券的激烈战斗快要结束时那样自鸣得意。他对我说:“没想到会下这么一场大雪。”

“你们在干什么?”我问他。

“挖排水沟呀。”

“怎么不等主任回来就干开了?”

“这是主任临走前交待的事。”

“依我看你们的排水沟挖得太深。”

“我看也是。”

“挖多深主任也交待过?”

“那当然。”

“叫他们别挖了。”我对年轻村长说,“扫一扫村口的雪,也好过这样挖排水沟。”

“你这个建议不错。”年轻人说,“可我不能因为排水沟没挖好让主任说我。”

“你若自作主张做一两件事,也许主任对你更欣赏。”

“看来你对我们村里的情况还一无所知。”

这时候,一位精神抖擞的白发老人从外面走进来,他身上披着一件棉大衣。老人对朝他叫了一声主任的年轻村长只冷冷地点了点头,便转身问我:“你是上海来的观察员?”我点头说是。老人对我说:“我把你的棉大衣带来了。”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他脱下的那件大衣上有许多地图般的斑迹,那是我女儿小时候说要撒尿了我动作不够快,结果总是撒在衣服上,拿刷子刷也洗不掉。

“怎么不给客人烧炕?”老人掉头问年轻村长。

“外面没柴火了。”年轻人解释道,“柴房门钥匙在您那儿,我们……”

“这不是理由。”老人说,“快叫人把炕烧热。”

年轻人连忙点头答应。

这时我对老人说:“别麻烦了,我有棉大衣穿就不冷了,再说我打算现在就走。”

穿好棉大衣我跟老人握手告别,也握了握那个年轻人的手。看到年轻村长神色沮丧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如果,我心想,我不来这个村子而是去另一个村子的话,他会少挨一次责备。走出窑洞时,我见那伙村民还在仓库那边默默挖沟,竟不以为意了。且边走边想,总部派我来这里是浪费时间,因为我在这里找不到任何值得观察的东西。

太阳出来了,我在雪地里翻山越岭走了三四个钟头,才走到铁路边的一个小车站上。我是搭一列慢车先去省城,到了省城换特快回上海。我在车上算了算日期,到上海正好是星期天总部没人,因此我必须在上海住一宿,待星期一上午跟我们委员会的蓝主任当面汇报后,方可搭另一趟火车回家。

次日上午,表嫂背着我的旅行包送我走,她叫我明年清明时候来,我说清明有休假的话一定来。走到桥头等车时,我看了看山坡上婆的坟,看到了昨日我放在坟头上的那束枸杞枝。一部三轮农用车从山嘴那边开过来,没等车子停稳,表嫂就抢在我头里给开车的付车钱。她认识这个司机,嘱咐司机一定要把我送到长途车站。车子拐弯的时候,仍看到她站在桥头目送我离她远去。

同类推荐
  • 在都市里晃荡

    在都市里晃荡

    现代都市,当下寻常人物,有公司白领,有下岗工人,有小业主,有公务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报社记者、文化团体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精英。描写了他们在事业上的抗争和拼搏、心灵上的博爱和疼痛、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左右逢圆和两难选择以及个人的情感遭际。
  • 大年奇案

    大年奇案

    那个乡下女人来公安局报案的时候,正值大年初一早晨八点钟。那天是吴征值班。吴征负荷着去年的倦怠看了那女人一眼,用目光问她大年初一你报什么案?那乡下女人说她的男人给一个专业户当雇工,除夕夜还未回家。她等了一夜,直到邻家响起了鞭炮声,仍不见丈夫回来。她惶惑地去了那个专业户的村落,那个专业户说她的丈夫已于昨天上午回了家,而且还拿了工钱。她说没见到,那专业户怀疑是她讹钱花,便给了她一百元钱。她拿着一百元钱就来报案。说着,那乡下女人从腰里掏出一沓儿钱,让吴征看。“你丈夫叫什么名字?”吴征问。“叫牛宗汉!”
  • 德川家康(新版)12:大坂风云

    德川家康(新版)12:大坂风云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就像宇宙不存在

    就像宇宙不存在

    据说,上帝在人的脑子里安装了七根弦,一弦不少,智商和情商都是超一流之人,若是缺了一根,则是个常人,缺了两根,就是个庸人了,缺三根以上者,则为智障。陆晓晗从童年一直到青年,都是一根不少,且弦弦相通的人,所以他成了这个世界的宠儿,一路顺风顺水地茁壮成长。陆晓晗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父亲是名教授,母亲是外科医生,自己从小就学习好,小学是语文课代表,初中是数学课代表,高中是学习委员,十七岁保送上了一流大学,接着读研读博,毕业后分到一家省级研究所,不到四十岁就做到了正高职称的研究员。
  • 千古奸佞

    千古奸佞

    公元一九三八年元月,日本东京,新年的钟声还没有完全消失,帝国都城仿佛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大街小巷都沉浸在一种近于病态的狂欢之中。原因很简单,就在二十多天前,也即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帝国的军队攻破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这是一个大胜利,要知道自打明治维新以来,征服这个隔海相望且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是帝国几代领导人的梦想,如今已然唾手可得,能不令天下臣民欢呼吗?有了中国这个资源丰厚的战略策源地,那么由帝国独霸整个亚洲也是指日可待的,于是,这个新年就有了别样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大秦少府

    大秦少府

    章邯幼时被嬴政看中成为扶苏伴读,与扶苏、蒙毅成至交。他与靖安公主德音青梅竹马,患难与共,日久生情。在嬴政教导下,他在羽林军中迅速成长,与秦廷风云人物皆有交集,逐渐理解嬴政追求统一的信仰。作为王女,德音被迫嫁给李斯之子。章邯心灰意冷,请命修陵。胡亥篡位祸乱朝纲,暴乱频发,不得不重新启用章邯平叛。德音冒死回到他身边,和他生死与共。大胜之际,章邯被赵高陷害失去支援。他为保住二十万秦军,被迫投降项羽。项羽却出尔反尔,屠杀秦军。项羽分封诸侯,破坏一统。张良趁机游说,让章邯归附刘邦。章邯明白大秦已失民心,为了捍卫嬴政统一的理想,维护华夏一统,他以身殉秦,为刘邦铺平了统一之路。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我家娘子是欧皇

    我家娘子是欧皇

    穿越成侯府千金,本以为是锦衣玉食自由飞翔的日子,结果坐拥两千亩地,二十个店铺的侯府却穷到已经吃到了大半年酱菜。真是拿着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走开,让我来。李好秀接过侯府,唰唰唰就成了锦州城超超超有钱的人。第一杀手,她养!某国将军,她养!临国太子,她养!九州帝王,她养!成亲?成什么亲啊,是美男不好看了,还是美男不听话了,要多想不开才成亲啊。某美王勾了勾手指:“成亲吗,美色为聘。”李好秀眼冒火花:“成,马上成。”真香QAQ。
  • 执剑之威

    执剑之威

    白乘风醒了,但却失去全部的记忆,追寻内心发出的呼唤,他在曾经好友的帮助下击败了所有前来阻截的敌人,最终抵达遥远的南域之外的他,发现在那里等待着的不是人间天堂,竟是新的地狱……事未尽,人已亡。帝王路,几人常?
  • 都是天劫惹的祸

    都是天劫惹的祸

    一次意外,叶襄被天劫劈中,这让他失去了百亿遗产的继承权,还惹上一系列的麻烦事儿。娇美听话的十妹自愿成为他的炉鼎,可是那颗绝品的金丹,却成了诸多修者觊觎的目标。叶襄悲催的发现,只有强大更强大,他才能活着,于是他悲催的呐喊道,“去他娘的百亿遗产,老子要活着!”?????
  • 恶人传

    恶人传

    本书是英国文学巨匠约翰·班扬的一部现实小说。同他的另外两本代表作《天路历程》和《灵魂城圣战》不同,本书没有采用梦境或异域作为背景,而是直接讲述现实世界,通过“智慧人”和“侧耳听”两人的对话,讲述一个名叫“恶人”的普通英国居民的一生。班扬借智慧人和侧耳听的口,对恶人的人生各阶段所作所为进行了评价,并规劝读者不要效法恶人,过敬虔的生活。班扬作品所独有的风格、内中一个个寓意十足的鲜活人物形象,以及班扬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让人赞叹不已。班扬说:我想,本书会为许多人点亮明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遍布着书中所写之事。
  • 诗地理考

    诗地理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他们来到巴格达

    他们来到巴格达

    伦敦姑娘维多利亚年轻、漂亮、生机勃勃,就是做事有那么一点冲动。午后的一场公园邂逅就让她决定追随刚认识的“情人”前往巴格达,即便她兜里只有几英镑,即便她连情人的姓氏都没问。巴格达,这个神秘的东方城市迅速将维多利亚卷入旋涡,还搞不清状况的英国小姐只能依靠心中对情人的爱获取力量,试图理出头绪。局势瞬息万变,危险不断升级,维多利亚却渐渐乐在其中,并决定反客为主。只是,仅凭爱和勇气,她逃得出这座处处暗藏玄机的古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