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9700000009

第9章 森林里的故事(5)

我离婚的事连跟我妈都没说,可不知怎么搞的,一次跟张平单独喝酒时,竟详详细细地全讲给他听了。张平听了脸色发白,仿佛比我还难受。

“可能这样更好。”我对他说。

“是么?”

他看我的那双眼睛,充满怀疑的目光。而且我看得出来,他心里多少有些瞧不起我。幸亏多年来我们同甘共苦,天天吃一个锅里的饭情谊深厚,否则我受不了。我知道这家伙道德感很强,被他鄙视的话,一辈子都别想变过来。

此后不久,他来跟我讲他已经辞职,以后专事打猎,不干别的了。我心想,也许他只身一人到边远地方去,是因为他对变化中的城市生活以及城市观念完全失望。他好像期盼着一种他认为合理的社会准则被普遍接受,但这种期盼越来越渺茫。于是他离开了这个城市,也离开了我。也许我的离婚事件,以及我对性和婚姻的随便态度,使他对我也大失所望。可能他离开我,就是以免以后再次对我流露鄙视的目光。他知道我最恨被人瞧不起。吃饭馆的时候,若有陌生人无意中投来不屑的眼色,我就会砸过去一只碗跟他干起来。在野外我们时常破衣烂衫,可我们是堂堂汉子,不容他人小觑。我跟张平灵犀相通的是,我和别人打起来,虽然他不会帮我打,但也从不劝我住手。他明白,男人为保持自己的尊严,应当有打架乃至动刀动枪的权利。

他还来看我,但次数越来越少。他把两只箱子送到我屋里,它们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木头箱子,每一只都装得下两个人,可以当棺材给夫妻合葬用。箱子里都是书,我说你放我这儿,随你什么时候过来拿。

“这些书都送给你。”他对我说,“我不需要了。”

“我要书干吗?”我叫起来。

“你不要的话,就当废纸送废品站。”

“这么多书你都看过了?”我问他。

“是的,都看过了。”

“看过的就不看了?”我又问。

“以后不看书了。”

“为什么?”

“不看了。”

尽管当年我时常入不敷出,却没把那些书卖掉换钱用。有一次我打开箱子,从里面随便抽一本薄书来。那是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书名叫《哈吉穆拉特》。这是一本好书,我一下子就喜欢它了。虽然几乎每读一个句子就有三两个字不认识,可是我猜得出那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就像你不认识一个女人,但你一眼就看得出她是哪种女人,而且可以立刻判断能否与她亲近。我喜欢哈吉穆拉特坐在马背上的威武样子,他腰间挂着一把古尔答剑,那是高加索地区的名贵古剑。他将那把剑送给伊凡·马特维也维支的时候,好像送一句祝福的话一样平静自然。我断了腿很少出门了,于是天天在家里看书,甚至连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都敢拿起来看。时间一久,我也会说几句文绉绉的话了。不过我想除了看书外,总该还干些什么才对,不然要饿死在家里,我问张平干什么好。

“搞个台球房。”这话虽是脱口而出,但在我看来,他是认真替我考虑过这件事的。

“为什么搞这个?”我不大明白。

“你打枪打得准,打台球也不会太差劲。”

这些事我不会讲给崔国平听。

我们在森林里走了七八个小时,现在已是黄昏时分。这家伙走不动了,躺在树根上抽烟。这时候,我也快不行了,用力的那条腿发胀了,胀得生疼;拄拐杖的腋窝,也早就磨破了皮,流了不少血。太阳落山了,林子里的光线突然暗了许多,我也躺倒抽烟。崔国平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朝我笑笑,扬了扬手中的烟把儿,表示抽完它就走,我点点头。

躺在树下又想起张平来。我以为我是了解他的,至少他母亲来找我之前,我相信对他了若指掌。那时候,我不知道他早就跟家里人断了联系,更不知道他母亲是一位雍容华贵的香港太太。看一个人就像看一座大山一样,你永远也不知道大山里有多少秘密。你看见这儿有块林子,那儿有个泉,就以为你认识这座山了,其实远非如此。平静的狭谷可能在晴日里爆发洪水,如果你听不出那种奇怪声音,甚至把那种声音当音乐听,那么你除了死无葬身之地外,不会有任何其它结果。

“路上我看见一条花蛇,”崔国平对我说,“有扁担那么长。”抽了烟他才精神起来。

“是么?”

“骗你是孙子,毛主席保证。”

“我没看见。”

“我怕被蛇咬才跑起来追上你。”

“除了怕蛇咬还怕什么?”我问他。

“怕死呀。”他情不自禁地说,“想到现在的这种好日子没你的份了,你不觉得难受么?别人还都活着你却死了,什么也享受不到了,这就非常可怕。报纸上说,数字电视比现在的电视清晰六倍,你死了你看不到了,而别人能看到。六倍是什么个概念你知道不知道?比如你,哦不对,我是说,比如我,现在只讨了一个女人做老婆,若是多六倍的话,我就可以讨六个女人做老婆,你想想看,那样的美好日子是什么滋味?我敢说你想都想不出来。现在什么都在变,变得五花八门,叫你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我也想过,假如真的给我六个老婆我也受不了对不对?我们不是什么都能享受的。有的人有了钱身体不好了,有的人身体好可就是没时间,也有的人既有钱也有时间,而且身体也不错,可就是不知道享受什么好。我发觉游山玩水的人并非真心喜欢户外生活,而那些喜欢玩女人的也并非真心喜欢女人。现在谁都买车,谁都玩女人,不跟潮流走别人瞧不起你。做生意的人更是这样。你跟人家做生意不讲究派头不行。我不喜欢穿西服,更不喜欢打领带,可只要出门到外面来,就得这身打扮,像套了戏装似的给自己添罪受。老实说我不知道人活着要干啥,想不明白。眼下我只想买一部比桑塔纳更好的车子给别人看。如果不这么想,我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不料这家伙也会长篇大论,我说可能你本人有问题。

“什么问题?”他又扔给我一支烟。

“正常人不想这些事。”我说,“打个比方,一对好得如胶似漆的男女粘在一起时,他们不考虑为什么在一起,除非他们有毛病。”

“你好像成了哲学家而不是台球房老板。”

“我只是我自己,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

崔国平饿了,解开食品袋取卤牛肉吃,我也吃了几片。

“说这些没意思。”他嘴里塞满牛肉,两个腮帮鼓得像发情时欢叫的青蛙嘴巴,一会瘪下去一会饱起来,嘴里也吧咂吧咂地响。他一边吃一边说,“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今晚在哪儿过夜。”

“你瞧,”我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棵核桃树对他说,“那儿有一间石头房子。”

“你是说这儿有人家?”

“以前有。”

“以前什么时候?”

“十八年前。”我说,“那年我在那间房子里住过一宿。”

“简直是天方夜谭!”他直叫冤枉。“难道你要我陪你走了这么多路,就是来看看十八年前住过的一间破房子,还不知道这房子里有没有人?”

“是的。”

“我猜你是鬼迷心窍了。山里鬼多,女鬼比男鬼多,你要小心才好,不然要出事的。”

穿出这片林子,才看到那间石屋。崔国平走在前面,他绕过墙角找石屋的门。那株老核桃树依然葳蕤,十八年没有任何变化。树下的小路也依然弯了好几道弯,朝小溪那边逶迤而去。只是春去秋来,地上的草叶开始枯黄,多少显得有些凄凉。我一瘸一拐地走近石屋,它也还是老样子,结实得像城堡似的。我伸手摸了摸质感粗糙且爬满泥苔的石墙,才发现墙上有几个繁体篆字,这怕是石匠造屋时留下的遗迹。

屋前垂下两串金黄色的苞谷。一件红颜色的小孩衣服在风中飘动。门开着,里面黑洞洞的。我用左腿跳过门槛,拐杖的铁头碰到它发出响亮的声音。这时候,我才看清屋里有个男孩。

“你是说你和你妈住在这里?”崔国平问他。

“是的。”男孩答道。他大约七八岁,穿一件紫红背心,眼睛清澈明亮,一点不怕陌生人。

“你爸呢?”

“我爸死了。”

“怎么死的?”

“生病死的。”

外面响起了狗叫声音,我听得出那只狗是从远处跑来的。崔国平问孩子,你妈叫什么名字,孩子说徐秀蛾。其实不用说我也看得出他母亲是谁,这孩子跟我以前见过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脑袋大一些。狗吠声越来越响了。我正要朝门外张望时,突然怔住不动,头皮像通了电似的发麻。我从没害怕过什么,可此刻却怕得浑身打哆嗦,差点掉了拐杖摔下去。因为我转身之际,发现炕头那边挂着两杆枪,其中之一,便是我给张平的那把德国猎枪。

那只狗冲进了屋子,幸亏被跟在它后面跑过来的女主人大声唤住。她跑得气喘吁吁,脸色煞白。

“还认识我吗?”我问她。

“认识。”她说。

“真的认识?”

“真的认识。”

她给我们擀长面吃,我到灶后点火烧水。我看到她头上别了一朵小白花,如今已剪掉长辫子,短发齐耳。张平死了,死在这里。徐秀蛾还没开口说这件事,眼泪就像雨珠似的往案板上掉。这时候,崔国平领着孩子和那只狗到外面遛达去了。

点了灯我仔细看她的脸,她脸色憔悴。她还是穿以前那种蓝布褂子,只是身体瘦弱了许多。岁月和磨难在她的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不过尽管变化很大,但依然美丽迷人。她说话还像以前那样平静自然,说到高兴时,眼睛里忽然放出明亮的光。昨晚我刮了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眉前的那块刀疤,也不大显眼了。我知道我老了,脸上的毛孔越来越粗,眼袋也垂下来了。本不指望见到她,只要看一眼这间石屋,就了结了心愿了。

“他得的是什么病?”

“我不知道。”徐秀蛾已经止住泪水,开始切面了。“早上发高烧,晚上就不行了。我给他灌罂粟汤喝,他喝不下去。起先嘴唇发紫,后来身上也有紫斑,而且越来越多。”

“怕是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我猜测道,“要不就是给蛇咬了。”

“不,不是。”

记得那年一收测张平就拔腿走了,没想到他是来兴隆山的。他带了一大包城里小孩常吃的几样零食,送给那个男孩。那孩子欢天喜地,成天待在他身边听他讲故事。要走的那天晚上,孩子睡着了,张平和徐秀蛾仍坐在桌旁闲聊。他说话越说越少,最后只问一句答一句,不像前几天那样说个没完。

“不舒服就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赶路呢。”徐秀蛾说。

“没有不舒服。”

都半夜了,徐秀蛾还坐在灯前陪他。“我没见过像你这么喜欢孩子的男人。”她对张平说,“将来你有孩子的时候,准是一个好爸爸。”

他干脆不说话了。

此后张平年年来一趟,每次都给孩子带好吃的来。有时住三五天就走,有时待一两个月呢。他陪孩子玩耍,同时也帮徐秀蛾做些力气活。那年徐秀蛾要搬出去住,孩子又哭又闹,说张平叔叔来的。张平曾答应孩子明年这时候再来,但徐秀蛾以为这是哄孩子随便说说的。等了整整一年,张平果然来了,孩子问母亲:“你说他不会来怎么来了?”

徐秀蛾感动得掉眼泪。“难道我没跟你说我们要搬走?”她问张平。

“你说了。”

“不怕白跑一趟?”

“不怕。”

我能想象出张平说这话时的沉着表情。他从不轻易承诺一件事,但如果一旦答应了别人,哪怕赴汤蹈火也不食言,对孩子也是如此。他每次临别时都说他要再来,所以每到来年秋季,孩子就成天盼他来。这时徐秀蛾也在天天想他。起初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大山里无依无靠地忍受艰辛与磨难,是出于母爱迁就孩子,可后来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想见他呢。每当瞧见远道而来的张平,心里就热乎乎的,平日中的孤单感觉被一扫而空,连自己也不愿搬到娘家去了。她母亲去世后,亲戚间的走动就更少了。

幸福是一种感觉。她看着张平替她劈柴、烧火、开垦更多的地,那地里种满红紫相间的孔雀罂粟,心里像蜜一样甜。即使张平走了,也不再寂寞。想想他还要再来,想想他再来时给孩子买些什么,就觉得很幸福。

那是一个多雪的冬天,石屋里的火盆烧得很旺。外面狂风四起,松林间发出铺天盖地的怒吼声。孩子已经睡着了,油灯也灭了,她和张平还坐在火盆旁说话。她觉得张平看她的眼睛有些异样,于是站起来,走到他身边。这是她第一次摸他的头发,摸他的脸。这时他心情激动,泪流满面。那天晚上,他没睡到孩子的另一边去,此后就一直睡在这边了。

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虽然徐秀蛾只轻描淡写地讲了这件事,但我想象得出他们干柴烈火般的激情燃烧。她脸红的时候,一扫刚才那种疲惫憔悴的倦容,脸颊光芒灿烂。那一夜他们两个谁都没睡觉,彼此要说的话像兴隆山上的土堆得那么多,而说出来的只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这时的张平,比任何时候都温和,甚至还说几句甜言蜜语逗徐秀蛾笑。他像孩子一样靠住我,徐秀蛾对我说。

两个人睡在铺了狼皮的热炕上说个不停。

“当初你为啥给我孩子送吃的来?”她问张平。

“我见孩子平白无故冻了一夜,心里过意不去。”

“什么冻了一夜?”

“别瞒我了。”张平对她说,“那天夜里我们睡在炕上,你和你孩子睡在外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看得出来。”

“你什么都看得出来?”

“那当然。”

“还看得出我喜欢你?”

“那当然。”

此后张平一收测就过来,直到下一年要出测了才走。再后来,他就不走了,一直待在徐秀蛾身边。徐秀蛾儿子出去学木匠后,更是与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现在我才明白,张平由我那儿回来时,因为归心似箭,才去搭宕昌的班车,再翻山过来,这样走比走武都近一天的路程。

“我那儿他一天也不多待。”我对徐秀蛾说,“问他是不是有女人了?他不雌不雄不告诉我。没想到他真的有女人了。没想到他的女人是你徐秀蛾。”

同类推荐
  • 贞观傀儡案2:墨武非攻

    贞观傀儡案2:墨武非攻

    颜无咎与秦木兰当场做实验,证明墨家蛊虫并不能携带瘟疫,并且说明流民手中的墨家机关与传播瘟疫的矛盾,墨家人不会一方面发放机关术,一方面又传播瘟疫,灾民在知晓此事之后也退兵,事情到了这一步,公输初已经别无退路,只能与墨家展开最后的决战,没有了灾民,墨家也可以放手与公输家展开斗法,一场精彩的机关术之战就此展开,公输初最终失败,公输家也就此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墨家元气大伤,中原两大江湖门派再无力左右权利。
  • 第七十一个电话

    第七十一个电话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821–1880)的小说代表作,1849年初稿,1856年次稿,1872年三稿,1874年全文定稿正式出版,跨越二十五年,其间福楼拜完成《包法利夫人》《萨郎宝》《情感教育》三部长篇小说,本书的写就几乎贯穿了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小说取材自圣徒传说,即埃及修道士安东(约251–356)在沙漠中抵御各种诱惑的事迹,西方艺术中有不少以此为素材的作品。1845年,福楼拜的妹妹卡罗琳新婚旅行前往意大利,福楼拜同行,他在热那亚的巴尔比宫看到据说出自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之手的油画《圣安东的诱惑》,获得写作灵感,而少时读过的拜伦诗剧《该隐》和歌德诗剧《浮士德》也给了他颇多启发。小说分七章细致描绘了安东在一个夜晚产生的精神幻象,魔鬼、示巴女王,还有安东自己的弟子将不计其数巨大的诱惑摆在他面前:财富、权力、享乐,乃至更具诱惑性的:神祇、礼仪、经文、圣谕……魔鬼以科学之名,制造迷障,隐藏起宇宙的秘密。从夕阳西下到晨曦渐上,幻梦不断,最终,安东从迷局走出,迈向新生。小说以散文诗体(或称诗剧形式)写就,反映出对宗教妄念的反叛、对物欲社会的厌弃,是作家投入“热狂”的一部作品。
  • 如云如水

    如云如水

    这一刻,冬扶摇终于分辨出来星璘的身影究竟怪异在哪里——就在他面前,她正一点点的隐没入霓虹流晖之中。“等一等,你听我说!” 他惊呼着冲上前去,然而那纤小的轮廓却如雪崩一般融散。指尖只留下一串晶莹剔透的璎珞。在东海之滨,他用星光化成,亲手为星璘戴上的璎珞。
  • 将星陨落

    将星陨落

    常遇春,安徽怀远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士兵称为“常胜将军”。为纪念英年早逝的常遇春,朱元璋给了他最高荣誉,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就在中华大地农民起义的烽烟四起时,窝憋在明落山刘聚处的常遇春苦闷极了。因为,年已二十多岁的他,实在看不惯刘聚。他想回家,又怕乡官里正查出他打死小鞑子的事;他想离开刘聚,但没有投奔的目标,不敢轻易下山。同屋的小青年蓝玉很看中他的人品。蓝玉,定远人,比遇春小两三岁,也是因为在家受不了鞑子和地主的气,才来投奔刘聚的。
热门推荐
  • 府君存惠传

    府君存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皇宫

    妖皇宫

    妖族在没有时间的约束下,妖皇女分离自己的魂魄化为妖雾山的雾妖,只为寻得一份远离身份的自由。而脱离妖皇女的雾妖有着独立的意识,雾妖的成长与经历,还有懦弱的男主角,正道的邪恶与自私,人道与妖道的规则,她在乱世中寻找的是怎样的历程与结果。。。
  • 未来之大修炼时代

    未来之大修炼时代

    在未来灵气复苏的时代,天地间的动物、植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原本普通的家禽都变成了可怕的凶兽,人类的家园一步步地失守。但在一座座超古代遗迹被人类发现时,人类开始对超古代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人类也开始了修炼变强,一场人类与凶兽的争斗由此展开,一个大修炼时代也由此开始。
  • 冷王的冲喜嫡妃

    冷王的冲喜嫡妃

    冰冷阴暗的地下云池中,沉重的铁链加身,她蜷缩在一方冰冷的石台上,一身狼狈昔日挚爱,山盟海誓,竟然只是因她手中权势,交出权柄的她,便只落得个阶下囚的下场……当那人迎娶当朝公主的喜乐声传来,她唇角透出一抹凉薄笑意,拼劲一身功力,亲手将所有背叛她的人送上末路,也顺便送了自己的小命再次睁眼,她竟然成了焱王的冲喜新娘?且是在新婚当日就被逼为妾,悲催丧命的可怜女子堂堂云门少主,怎能让人如此欺凌?嫡姐给她下冰寒之毒,她还以火烧之刑嫡母侵吞她的财产,她搬空了整个娘家父亲派杀手来暗杀,她将父亲苦心经营的杀手营一锅端了--可是,全程随扈的王爷夫君像个大冰块,冻得她浑身起鸡皮疙瘩打个商量,我只是你的冲喜新娘,你既已痊愈,我的作用到此为止,我们好合好散?“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其实我比谁都好?”女子眯着眼睛,像一只慵懒的狐狸。男子冷硬的面色有了一丝松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女子身体微微前倾,看着他的眼睛,郑重说道,“那是因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男子眼神防备。“说实话,想不想试试偷不着的感觉?”男子如临敌。“那就给我--一纸休书!”男子终于忍不住狂怒暴起:“你妄想!”
  • 惊世毒妃:神女临天下

    惊世毒妃:神女临天下

    十三岁前她是农家少女,十三岁后她是名满天下的妖女,她从未觉得自己有错。这天下邪功,这天下邪毒,在她手里想杀人便杀,想救人便救。只要她开心,肆意又如何。直到遇见他,他是秦国最有权势的战神王爷,只手遮天,跺脚地震。遇见他是她一辈子的幸运,遇见她是他一辈子的幸福。为了她,放弃拥有的一切只愿与她携手上穷碧落下黄泉,她上天他随,他入地她跟。
  • 万物为棋

    万物为棋

    天作棋盘地为牢,万物皆在轮回中,众生?不过是吾指尖一卒
  • 重生之大梦无痕

    重生之大梦无痕

    很多次梦中陈深都会回到那个夏天,蝉鸣,鸟叫,安静的教室,朴素的校服。理想,遗憾,如果能重来一回,陈深一定不会放弃。这是一个重活一次的人生故事,金钱,名望,爱情,亲情,一次次重新对话。若干年后,陈深说,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我只是多活了几年。
  •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

    她四处探头寻找刚才看见的刘晓瑜的人影,却寻不见踪迹。
  •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于老太太一大家子的苦乐生活,与于军的爱情故事。爱是怎么的,真爱的体现又是怎样······。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