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100000017

第17章 水墨泾川(1)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旗峰公家庙门联

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位极具开拓气质的绘画巨匠,江南水墨山水画派创始人董源。在此之前,唐朝诗人王维曾有过“画中有诗”的“破墨山水”,其后的毕宏、王默等人,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泼墨”时代,而于水墨画集大成者,则是南唐李中主李璟的一个名叫董源的园林官员。宋朝著名书画家米芾曾如此评论董源的水墨画:“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中国水墨画讲究“点滴烟云,草草而就,不失天真”,讲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最具中国文化特质。而水墨画所用的绘画工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亦最具中国文化特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倘若没了水墨画,没了笔墨纸砚,传统中国文人将是另外一个样子,传统中国文化亦是另外一个样子。

笔墨纸砚中的精品,无疑是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四种。徽州歙县有徽墨、歙砚两样,以徽墨更为著名;泾县有宣纸、宣笔两样,以宣纸更为著名。大约知道宣纸的人很多,知道宣纸产于泾县的人不多。唐朝时期,泾县隶属于皖南宣州,泾县纸品以“宣纸”之名称进贡于朝廷。到了南唐,著名词作家李后主李煜所监制的“浆白如玉、光而不滑、轻如毫毛、收而不折”的澄心堂纸[1],则是宣纸中的精品。宋代画家李伯时用这种纸画《五马图》,文学家欧阳修用它写《新唐书》及《新五代史》,诗人梅尧臣收到欧阳修给他的澄心堂纸喜不自胜,称它“滑如春冰密如茧”。

我于宣纸的知识非常粗略,也没有大量时间查阅绘画典籍,也就是说,我根本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大画家董源画他的水墨画《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就用的是宣纸,甚或就是宣纸中的澄心堂纸。然而,我亦无法相信董源舍近求远,不用近在眼前的且文人交口称誉的泾县纸品,而用别的什么地方的。

我于旧时泾县的深入了解,不免感叹累世消亡的古物何其之多,能够触摸到的何其之少。时至今日,大约惟有古民居和宣纸两样,是能够亲眼目睹的重要实物。而前者已经固定,成为经典,多数在风雨中存在了数百年且日渐颓败;而后者却依然变化,生气盎然,至今中国绘画界于国画的,尤其于中国山水画的恣意挥洒,依然主要依托于“润墨性好,吸水性强,纸面色泽经久不变”的产于泾县的宣纸。

泾县宣纸被中国书画界称之为“千年寿纸”。《红楼梦》中宝玉讲“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讲“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据专家考证,宝玉、宝钗所说的雪浪纸,就是清朝的泾县宣纸。

宣纸的起源,如今漫漶莫辨。惟有一则传说,予后人以猜想之余地。中国造纸术革新家蔡伦是东汉桂阳[2]人,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造纸,以此替代体积庞大的竹简以及成本很高的缣帛用以书画。公元一一四年,汉安帝刘祜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蔡伦所造的纸品,时人称之为“蔡侯纸”,后世尊蔡伦为中国造纸术发明人。

据泾县民间故事讲,蔡伦弟子中最聪明的一位叫孔丹。蔡伦去世后,孔丹要替蔡伦画像,一心造一种能够长久保存且洁白如玉的上等纸品。孔丹跋山涉水,一日来到泾县一个叫小岭的地方,炎热中捧溪水解渴,突然瞧见倒伏于水中的一棵青檀树。虽然这棵树已经朽烂,但树皮却洁白柔韧,于是孔丹“引水筑臼,砌槽打浆”,在这里造出了第一代泾县宣纸,最终心想事成。

这个传说虽然美好,却有画蛇添足的败笔。其结尾讲东汉的孔丹,将青檀造纸术传给了小岭曹氏人家,这很容易被证伪。据清朝乾隆年间重修的《小岭曹氏族谱》记载:“宋末争攘之际,烽烟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3]迁泾,来到小岭,分徙十三宅,见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可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为生计。”由此看来,即使孔丹时代小岭有曹氏人家,也不是晚宋时期挽宣纸于末路的曹大三。

出产宣纸的泾县是得天独厚。正宗宣纸的两样主要原料,一是青檀树,二是沙田稻草,均出自泾县本地。日本商人曾采撷泾县的青檀树籽,拿回日本去种,此举若“橘逾淮为枳”,种不出泾县那样好的青檀树。泾县位于扬子江拱断褶带和皖南断陷带的过渡地带,其土质及土质的酸碱度,迥异于其它任何地方,所以这儿出产的沙田稻草成浆率高、纤维韧性强、不易腐烂,且容易提炼纸质的洁白度。

宣纸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所有非泾县出产的宣纸,也就是不曾用泾县青檀树和沙田稻草作原料,不曾用泾县杨藤汁作辅料,不曾用泾县苦竹纸帘抄制,不曾在泾县石滩上摊晒漂白,那么即使也有十八道工序,也有一百余项操作,其生产周期也长达三百余天,均统称为仿宣纸。而仿宣纸与宣纸的品质、价格以及受欢迎程度,则不可同日而语。

泾县丁家桥镇的小岭村落群,俗称九岭十三坑,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建造于明末清初的许湾古纸槽。旧时许湾有蔡伦庙香火不断,尤其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传说中的蔡伦诞辰日,当地造纸人都要来该庙给蔡伦像烧香磕头,感激蔡伦予他们以生计,祈望宣纸业兴旺发达。

泾县各乡于明清时期的鼎盛,商业与文化的极度发达,可惜因战乱而严重受挫,或大伤元气,或一蹶不振。著名的太平天国战争,自“清朝咸丰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正月,太平军匡王赖文鸿率部七万,由石台、太平向泾县进军,清军守将易开俊坚壁死守”[4]起,至“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太平军因天京(南京)失守,驻泾太平军撤离,清廷命饶馥存为泾县知县,整顿城乡秩序”止,其拉锯战持续十年之久。

《小岭曹氏宗谱》收录一篇纪实文章,其篇名为《小岭御难记》,现摘录于下,予读者以联想之具象。

“咸丰三年春,祸缘粤贼[5]倡乱,浮江滨,犯皖省,踞金陵。维时小岭恪遵邑侯崔琳奉各大宪札谕,设乡团,集民勇,保身家。五年正月七日,邑西南乡团仝赴南邑叶家陇与贼接仗,我勇亦有与之阵亡者,贼亦败遁。继此若协吴楠攻窜城贼;若奉邑侯崔拨勇守城;若随提督军门周天受克复县城……无役不先,有警必赴……十一年二月十三日,贼乃跨山四入,蜂拥潮涌,然犹杀贼多多,卒之寡不敌众……(贼)逞杀戮,纵焚烧,屋之存百无一二,并不完全。四月二十九日,贼复入境剿掠,统前男妇老幼之死于刃、死于病、死于冻饿流亡者十有八九……瓦砾场骨月(肉)团堆,胸刳颈断,山谷间尸骸零散,鸟啄兽吞。炊烟若禁,十三宅(小岭十有三坑,曹氏环居其中)空遗山水回环,蓬莠蔓生,百千户尽是村墟寥落。”

太平天国战争于皖南尤为惨烈。泾县是皖南山区与长江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十年中太平军与清军数次将泾县作为你争我夺的主战场。泾县章渡镇以前叫漆林渡,曾有万株漆树绕青弋江两岸蜿蜒青翠。李白于《早过漆林渡寄万巨》一诗中,有“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之句。明清时期,章渡镇以水码头之繁荣而著称,是泾县商业物资重要集散地之一;一九三八年,时任中国共产党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前往泾县云岭视察新四军军部,就是乘乌筏沿青弋江顺流而下,在章渡上岸的。

当年太平军与清军在章渡发生过一场空前惨烈的激战,章渡老街全部毁于战火。我们现在看到的老街,虽仍有“江南千条腿”的吊栋阁[6],仍有酱坊、药店、烟店、布店、百货店、铁匠铺等铺面或遗址,前店后坊的传统格局也隐约可辨,但其建筑的门坊、门墙、阁楼、栏板、栏杆、雕花斜撑等,却简约粗略得多。在我的想象中,那些被毁于兵燹的老房子和老店铺,应该跟查济的、黄田的、茂林的一样美轮美奂,一样奢华精致。

查济是泾县西南角的一座偏远村落,其地形乃“万山环外,三水流中”,且村落庞大,田畴富饶,家道殷实者多多,当年为太平军长期据守。《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洪秀全》一文中,有三处提及泾县查济。

其一是:“石埭夏村寇分股纠青阳寇万馀,窜踞泾县查村,防军副将石玉龙败死南山岭。適周天受至自宁国,督天孚等力击之,寇退还查村。”

其二是:“泾县查村寇犯吴正熙垒,不利,而章家渡亦为我军所挫。”

其三是:“江长贵克太平,郭村、查村败寇窜泾县北路。”[7]

太平军“蜂拥潮涌”而来之际,泾县、太平两县“集二十七姓团练乡勇”予以防堵。二十七姓三千余名乡勇中,以小岭的曹氏、查济的查氏、茂林的吴氏、翟村的翟氏最为英勇。茂林吴海林老人替我如此分析其中的原委:“当年茂林尽是官宦人家,全是做官的,是戴红顶官帽的,一直拿的是皇家俸禄,如今皇帝有难,理应奋不顾身,忠而勇之。况且,这也是每个乡勇的‘保身家’之举,于其个人、家庭乃至宗族的生死存亡,有迫在眉睫的压力。其结果是,凡抵死抵抗太平军的村镇,遭焚毁的房子就多,茂林有大半老房子被烧掉。”

据说查济乡勇与太平军的首次“接仗”,是腊月初八吃腊八粥那天,其指挥官是清军管带郑国泰。战斗在后山残酷进行,一百余名查济乡勇与郑国泰一同战死,查济人旋即“跑反”逃难。据查济村查贵锟老人讲,当年他的祖母,随家人流落异乡十二年,到回来的时候,看到被烧毁的祖屋,其荒草长得比墙头还高。

旧时每年腊月初八,查济村民都要抬着桐城人郑国泰的灵牌,绕村周游一圈,怀念这位因指挥查济人保卫家园而殉职的皇清下级军官。我曾在村外的山谷中拨开茂盛的杂草,见到一块不大的石碑,这碑上刻有“皇清阵亡兵民之墓咸丰九年立”两排字。据村里人讲,周围山上至少有三块这样的石碑。查济人说起肩披长发的太平军总是心有余悸,至今仍有村民拿“长毛来了,长毛来了”这样的言语,恫吓不听话的小孩。

据说太平军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他们每到一处,会事先派人来联系,劝乡勇放下武器,按规定交纳田赋,彼此相安无事。据说后岸人没抵抗太平军,答应给太平军粮食,所以没烧房子,受损程度比查济小得多。据说查济村晋公顶以前全是老房子,后来给太平军烧得只剩下一层层荒芜至今的石砌宅基。

历时十年之久的太平天国战争,对亦儒亦商且官宦人家居多的泾县,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单泾县的宣纸业凋敝零落,而且商人、文人纷纷外逃;如著名盐商朱鸿度的父亲举家迁至江西,如著名画家吴作人的祖父举家迁至江苏。数百年聚积起来的民间财富,就像来了一次洪水给冲走大半;数百年聚积起来的文化气脉,就像放了血一样只存奄奄一息。

幸好,泾县于商业的复兴能力尤为强大。一八七七年,也就是太平天国战争结束的第十三个年头,小岭曹氏的宣纸生产已经完全恢复,曹义发抄制出“鸿记”品牌宣纸名扬海内外。一九一一年“鸿记”宣纸在南洋国际劝业会获“超等文凭奖”,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至一九三〇年初叶,泾县宣纸业又兴旺发达起来,“鸡球”、“帆船”、“魁星”、“白鹿”等品牌广告[8],常亮相于京沪报端。可悲的是,再次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以及接踵而至的全面内战,又使泾县宣纸业凋敝零落。至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全泾县只有区区五帘纸槽苟延残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国军队于卢沟桥抗击日本侵略军,从此开始了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其后不久,著名北伐军将领叶挺,以个人名义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的建议,提议“将中共在江南各地的游击队组织一个军”,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九月八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批准此一建议。十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发表成立新四军的命令,任命叶挺为军长。一九三八年一月,新四军在汉口完成筹备工作。二月,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河南、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迅速抵达皖南歙县岩寺结集。七月,军部迁至泾县云岭,成为中国共产党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抗日军事中枢。新四军军歌中有这样两句歌词:“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兵家必争之地的泾县,当时呈复杂政治、军事局面,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错杂相间。一九四〇年十月,日本军队大举进犯皖南,其中五千余人由南陵直扑云岭,企图摧毁叶挺的新四军军部。叶挺亲自率新四军皖南主力赴汀潭阻击日军。数度受挫的日军渡青弋江窜犯泾县县城,驻防县城的国民党五十二师弃城逃避。叶挺追击侵入县城的日军,旋即收复县城。为此,蒋介石致电叶挺,嘉奖其“有进无退之决心”。

同类推荐
  • 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

    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

    本书内容包括:大国文化要义、西方外交文化本原、俄罗斯外交文化本原与战略文化变化趋势、日本外交文化本原、中国外交文化本原。
  • 中医与传统文化

    中医与传统文化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闲话三分

    闲话三分

    书中文章最初为专栏连载(成书经过详见《再版后记》),篇幅不长,每篇从一条线索写起,看似闲闲写来,却能独辟蹊径,以小见大。舒芜先生评之为“虽是一本小书,而文心史识,意趣笔墨,四美并具”。作者是文章大家,文字纵横自如,加以见识通达,在短小的随笔中包含着丰富的视点,耐人寻味。虽写故实,偶尔将现代的“流行语”信手拈入文中,遂穿越了历史和当下的世态人情,令读者会心一笑。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思想在文学现场

    思想在文学现场

    终南山所在的秦岭山脉是中国历史地理的显著标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塑造了一种独特的自然人文之美。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实地研究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观念,尤其是中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所产生的生态美学观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至关重要。本书以终南山生态美学研究为基础,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和现实路径。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宝石之翼

    宝石之翼

    新书《重生帝后制造系统》求支持! 第一次,她和他相遇,她被动地救下了伤痕累累的他。第二次,她因所爱之人心有所属而伤心,他却对她冷嘲热讽。一气之下,她扔了他一身冰淇淋,仓皇而逃。从此,他们结下不解之缘。传说,世上有颗独一无二的红宝石,被一对夫妇收藏并设计成世上最美的首饰,取名潘多拉之心。世人都对潘多拉之心虎视眈眈,这对夫妇却突然去世,宝石不知所踪。当层层迷雾揭开,她看到父母的遗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和身边人接近她的真实目的。而她万万没想到,他竟也是为了宝石接近她……
  • 与君听语

    与君听语

    八卦心旺盛的李晓语在一次偶然中认识了初出茅庐的小明星韩君瑜。在两人的互相鼓励下,彼此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产生了好感。......温暖又温情的故事。感受她们的酸甜苦辣。谱写甜美的人生乐章。
  • 四爷的心尖宠妃

    四爷的心尖宠妃

    ‘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穿越是个技术活。而显然叶枣技术一般。被自家便宜舅舅骗进人家府里做小妾也就算了,为毛是四爷府上?还是个侍妾,这怎么混?起点太低,出身太差,筹码太少!大BOSS血太厚,小BOSS个个要命!左思右想,装贤惠会死,因为前有乌拉那拉氏。装泼辣会死,因为后有李侧福晋。生儿子不能养,不生儿子没依靠,这日子怎么过都是个愁!好不容易从府里混进宫里,上头还有一位太后娘娘嫌弃她长得不庄重!还好四爷不嫌弃,并且暗戳戳的就是喜欢她长得不庄重!叶枣的目标是好好过日子,锦衣玉食高高在上。
  • 精灵之我是带学家

    精灵之我是带学家

    免费定制游戏!惊天血本大定制!神兽幻兽,点击就送!本来以为是个钓鱼的弹窗,一点之后居然真的进入了一个定制的游戏。只是为什么是个种田游戏?说好的点击就送在哪里?“为什么卡普岛发电不用精灵?”“为什么卡普岛的城市里面野生精灵可以遍地走?”“为什么卡普岛研究所每年总能搞出一些实质性的科研成果?”“我们最喜欢卡普岛产出的衣服用品了!”
  • 惊世纨绔小美妃

    惊世纨绔小美妃

    被逆天大神系统连哄带骗,一时失蹄,不慎穿越。想她一代杀手尊主,竟穿到娘胎里?!以强为尊?修炼法则?从娘胎开始!什么?有人给她娘亲下毒想让她胎死腹中?!卧槽,有人故意撞她娘亲,害她不幸早产?没关系,逆天大神系统君轻松搞定!Oh!不幸!众多漂亮庶姐想要害她?恶毒姨娘想要杀她?靠!不许碰我天仙娘亲,不然一巴掌打残你!天才?你小时候被猪亲过么?看到我之后你还好意思自诩天才?才女?你脑袋被猪拱了么?我才华横溢样样碾压完爆你!家世显赫,身份尊贵,容貌虽还没长开,但却不难看出将来是怎样的倾世之颜,修炼天赋嘛……啧啧。What!把她许给当朝太子?!哇哦!少年你肿么辣么美?!看着眼前绝美的小正太······
  • 乱世妖后二

    乱世妖后二

    她,匈奴六关闯三关,服寒伤身过三年,因母气父乱雨霏。手拿令牌震轲罱,洛家浑水清自出,五国之争因其起。彼岸银少扰商界,嗜血之帮鬼魅隐,化花散落尺天涯。她再次回归,又将引起怎样的乱世狂潮?九国令牌在手,但是身份却不是当年,再次面对他们,她又该如何抉择?找回当年遗失的同伴,重新建立商行,又一次站在乱世的顶峰,她究竟要做什么?面对当年苦心经营的彼岸庄,面对当年残害葬心阁的司徒家,她又要如何复仇?
  • 曹月川集

    曹月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余生一夜繁华

    余生一夜繁华

    她为了救奶奶,生下了沈明礼的孩子,却让他厌恶了自己!她本以为,离别不可再见,奈何世界不大。当多年以后,狭路相逢时,她才明白,沈明礼如同她身上的纹身——就算洗掉了,还是会有痕迹存留。她发誓,要挣脱这种困境。殊不料,他步步紧逼,挑眉轻笑:“你,终究只能是我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失忆三十年

    失忆三十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越来越多,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精神却变得越来越犹如失去记忆一般,疯狂的恣意的生长。这片作品描述了一个失忆的人从1985年—2015年间寻找精神归宿的故事。这一历程犹如我们的民族在开创历史先河的过程中寻找精神家园的心路。故事的主人翁从沉溺于疯狂建设到开始逃避,再到遁于荒村,到一手建设一座纯粹的城,最后看着自己的城变成一座废墟,故事没有结局,我们寻找民族精神的道路没有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