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5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2)

随着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中央关于合作化的方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年12月《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日益成为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从农民是私有者和农产品出卖者这种性质所发展的个体经济的积极性,表现出农民的自发趋向是资本主义”,而合作社“能够更有效地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活动和贫富分化的现象作斗争”,“可以成为引导农民过渡到更高级的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适当形式”。[21]从此在合作社和集体化方面的不同意见被上升为两条道路的斗争。此后毛泽东多次把主持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主张,当做站在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以至富农的立场上的右倾机会主义加以批判。1954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出现冒进,春季全国合作社总数发展到9万多个,相当于1953年的6倍;秋收前后又新发展了30多万个,合作社总数达到48万个,比当年初计划发展的数量增加10倍,相当于1953年的32倍。在新发展的合作社中不断发生社员退社甚至散伙垮台的现象,有些地方农民大批出卖、宰杀耕畜、猪、羊,出现众多的“生产力暴动”事件[22]。针对这种情况,主管农村工作的邓子恢经刘少奇主持的中央书记处同意,在1955年1—3月连续发出中央文件和指示,要求各地的合作社转入调整,实行基本稳定控制发展、适当收缩的政策,并着重强调农民自愿、牲畜作价的原则。毛泽东对此总结为“停、缩、发”,最初没有提出不同意见。中央农村工作部据此原则整顿合作社,到1955年6月约有2万个不合格的合作社被退回到互助组或解散。

4.2.2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合作化运动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表所述内容(略)。

4.2.3制度的变迁临界判定

由上述分析可知,经济类6个二级指标中,只有目标措施和市场程度中政府计划功能在不断加强。两个指标在制度变迁动力大小上显示“强”,这显示出该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政治类6个二级指标中,只有重要会议及主要政策指标在制度变迁动力大小上显示“强”,这也显示出该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人的指标中,“领导意志”指标在制度变迁动力大小上显示“正向”、“强”,而“人民意愿”指标在制度变迁动力大小上显示“反向”、“弱”,这同“突发事件”指标中“1955年7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所显示的“正向”、“强”,一起再次验证了本次制度变迁的强制性和政府主导性。由上述对5大类、18项具体指标的分析,虽然制度变迁没有像“土地改革”那样取得一直的“正向”“强”推动力,但由于政府和主要领导人的强制性推动,制度变迁在基本符合人民意愿的基础上也必然要发生。

4.2.4制度的变迁临界突破后的制度效应

在20世纪50年代推行互助组的时候,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生产工具主要还是表现为畜力与手工工具。生产劳动也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程度不高,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在农民个体经济的基础之上实行互助合作。由于土地改革与推广互助组运动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承认并确保了农民对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户个体单干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农业生产有了显著地发展。在互助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对待土地的使用权方面,对互助组时期的做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互助组形式的联合劳动,并没有改变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与单独的使用权,农民对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进行经营管理仍有很大的自主性;进行互助合作所必须的集体劳动,其实质也还是私人劳动的相互交换,以及共同解决分散经营所难以应付的问题。但实行初级合作社,就对个体农民的自主的土地使用权作出了限制。尽管初级社仍然保留了社员对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按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定,社员的土地以入股形式归合作社统一使用,并按照社员入社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结合社员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其他主要的生产资料也由合作社统一使用,并分别付给适当的报酬。

土改中,由于实行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做法,使得每个农户所分得的土地能够维持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同时又不会过于富余,无力耕种。因此,农民对他们所拥有的小块土地就十分重视。但当时情况显示,农民对政策的稳定性,即对于已经获得的利益是否会得到保护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建立互助组,同时又承认农民对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就排除了农民心中存在的这种担心,使互助组的形式能够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国家提倡发展互助合作,是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无疑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在政策的指导上把少部分人的积极性看做全中国农民的普遍要求。尽管这时(1954年)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宪法》还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及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但实际上农民土地私有权已发生演变,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发生了分离。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克服了以自有土地、自我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个体小农经济所不可避免的缺陷。其制度创新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农民土地所有权的保留与土地使用权的转移,符合了当时的农村生产力水平,渐进式改革没有触动农民的所有权,相对于个体经营和互助组而言,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潜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体现了农民的根本利益。[33]

初级合作社之所以还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相对于互助组,初级社拥有更多的公共财产(畜力、新式农具以及公积金等),能够更快地提高农业耕作水平,更大规模地扩大再生产,以及进行互助组所不能进行的农业基本建设。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所有权的保留与土地使用权的移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初级社的生产方式对当时农村生产力的适应性。首先,不触动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而是首先把土地使用权收归集体统一行使,这就起到了一种平稳的过渡作用,避免了那种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突变而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和破坏。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切入点。先在土地使用权上实现“集体化”,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的抵制情绪。其次,初级社仍然保留社员对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通过土地分红和劳动报酬的给付使这些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加入到初级合作社的农民不觉得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了侵犯,可避免因农民不合作而引起的种种损失。第三,初级合作社规定,土地和其他重要的生产资料归合作社统一使用与管理,这样就使分散的、小块的土地经营变成了大块的土地经营,从而有利于避免个体经济的分散经营所带来消极后果。第四,互助组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劳动联合,但仍以农户的自主经营管理为基础,其农业生产方式仍可在互助合作的方向上再向前迈进。而初级合作社的统一使用与统一经营方式正好实现了这种进步。因此,初级合作社相对于个体经济与互助组而言,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潜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家庭作为农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对农地经营收益的分配有了很大的支配权,除少量的国家税收以外,农户几乎全部获得农地的经营收益,其他社会势力失去了随意提取农地经营收益的正式和非正式路径。但同时,这与当时国家希望通过对农地经营收益的大量提取来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意图是矛盾的,不能满足大规模、高速度的工业化对农产品的需要。这是自耕农所有制农地产权模式迅速改变的经济原因。总之,无论怎样,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应该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中较为成功的一页。

4.3“农地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经营”——高级社、人民公社制度的变迁临界分析

4.3.1制度的变迁临界基本情况

从1953年开始初级社酝酿算起,我国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没有明显阶段。在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初级社建立还未到两年时间,乃至全国还未完成建立初级社时,不少地方就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从1955年开始,我们党内部对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公开批判,造成了合作化运动中巨大的政治压力,导致农业合作化不可避免地向“左”发展,发展速度急剧升温。1955年5月毛泽东视察浙江后,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严厉批判邓子恢的右倾错误,导致了全国范围的批右倾。在这种一边倒的政治形势下,实践的步伐甚至大大超过了毛泽东的设想。1956年各地纷纷开展“并社升级”,1955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仅占农户总数的4%,1956年1月增至30.7%,6月上升到63%,年底达到87.8%,1957年夏达到96%[34],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高级社将农民土地和生产资料无偿转为集体所有,取消了土地分红,实行土地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农地私有制被宣布废除,替代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全国宣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农村奇迹般地建立起来了。高级农业合作化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使土地由农民所有转变为农业合作社集体所有。这是农村土地所有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对农民土地私有制改造的成功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但是农业合作化的改造过程中存在着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倾向,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级农业合作社实现了公有化程度更高的农业生产方式,但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那样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向前迈进。相反,它却使中国的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

1957年7月,毛泽东写了《1957年的夏季形势》,提出在城市开展反右派运动的同时,在农村对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进行批判。中央决定冬春之交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判右倾思想”。各地在执行中派工作组,搞大辩论,开展以富裕中农为主要对象的批判斗争,发生许多极左错误。陕西某县斗争的158人中有79人被捆绑吊打,山东则打死、吓死10多人,仅广东一省一个月内就批判斗争了16000多人,逮捕2000人,几乎都是富裕中农[35]。于是各地农民的退社要求在政治压力和暴力下被制止了,高级社终于巩固下来。

同类推荐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The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浴火重生

    The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浴火重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东北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本书作者历时一年的采访,走遍城郭、海港、煤都、钢城中的大型国有企业。以数个普通工人、几家工厂、一座城市和整个时代的沉浮为命运纵线,穿越六十年的历史时空。再现老东北工业基地如何创造诸多工业神话、奇迹与辉煌,如何在沉寂和黯然岁月里经历生命劫难,最终如何找回东山再起的自信和骄傲。
  • 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别样世界

    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别样世界

    这本书,就是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的思考印记。作为共鸣三部曲的中间一本(前一本是《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后一本将是关于音乐与经济的思想共鸣),这本书记录了世俗与经济的思想共鸣,它也许不是你看到书名后想象到的样子,但希望你能从这里,发现不一样的经济世界,发现思考的无尽乐趣。
  • 台湾经济的奇迹

    台湾经济的奇迹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本书通过各种富于哲理、生动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作为这个社会中的成员,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就应该花点时间来学习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的阅读和学习,读者会从中获得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热门推荐
  • 东晋唐王

    东晋唐王

    晋室无能,以致中原沦陷,哀鸿遍野!后世青年李信,穿越永和年间,起于流民草莽之中,有志平天下!提虎贲十万,血战黄沙,定鼎神州,一统天下复我大好河山!
  • 信仰恶魔

    信仰恶魔

    一个地球上的普通青年,一个无所不能的系统。穿越到了深渊会在发生什么事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芸编指痕

    芸编指痕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顺宗实录

    顺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着力刻画了信仰基督教、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黑奴汤姆,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遭受的悲惨命运,借此揭示了奴隶制度的罪恶本质。小说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情绪,从而成为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秋无意传奇

    秋无意传奇

    最近十余年,网络的兴起已经让纯正的武侠小说没落了。除了六零、七零外看的人的确已经不多,武侠已经不精彩了。是的,越来越没落的武侠已经写不出花出来了。武侠小说有时的确写得太玄幻太仙侠,太脱离基础的侠义本质,侠不是以武犯禁而是以武扬侠,这才是武侠的本义。也绝不是快意江湖饮尽仇人血的武,这是莽,不是侠。侠也是可以放下小的私人恩怨而放大人性光辉的一面。武侠的人物有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写写武侠的道义?武侠老了,有的故事简直成为公式,跳崖奇遇,深海奇遇,各种奇遇,很少有卧薪尝胆,苦练成功的,讲究的都是一夜成名。这个其实并不武侠。也有人说,不这样写,武侠小说根本就变了质,就不是“正宗”的武侠小说了,怎么写一些平凡的人去惩恶扬善呢?可是谁又知道怎么不行呢?
  •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这句俗话似乎告诉我们多说多错。但约会的时候我们要说,甜言蜜语才能抱得美人归;上班的时候我们要说,能说会道才能升职加薪;劝导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说,口若悬河才能让双方平息干戈;同客户交流的时候我们要说,头头是道才能让客户对我们认可……既如此,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说话做事的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