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168

第168章 新闻表现论(31)

崇高与人性

由于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戏曲的作者视角、态度、情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悲剧和喜剧是最基本的两种戏曲体裁。

悲剧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崇高;社会性崇高,是所有崇高的本质和核心。它来源于人们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崇高在英雄悲剧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悲剧英雄们以堂堂正气,一腔热血,写下了悲壮激越的光辉篇章,充满了感人肺腑的崇高精神。古典悲剧中,伟大的宏壮,构成了悲剧特色,西方也把这种美感形态称为“壮美”。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悲剧的崇高能够使人们“对自己的力量和人的尊严的自豪感,或者肃然拜倒于伟大之前,承认自己的渺小和脆弱”。这是一种激励人们振奋向上的精神快感和情感满足。

中国悲剧为了表现这种精神性的崇高,往往以巨大浑厚的景物和大气磅礴的气势构成自己的形象特点。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一种是数量的,如高山的体积;一种是力量的,如暴风雨的气势。类似这些壮丽奇特的形象,常常被我国的悲剧作家熔铸到悲剧人物的精神境界中。

现实之中,新闻之所以难以塑造出“动人的崇高”,皆因缺乏独立意识和悲剧精神。新闻往往就事论事,浮光掠影,忽视了将新事物放在大的时空背景下加以认知和思考,陷于肤浅与苍白之中。即使在表现英雄人物时,也常常不能参悟英雄的内心情感。须知,“喊着口号的烈士”,远不如“含着泪花的烈士”更真实,更能动人。

我国悲剧除了阳刚之美外,还有阴柔之美,此外还有“中和之美”。“非和弗美”是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核心。《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矣,万物育矣。”中和对悲剧情感的适当,场面的调剂,艺术的和谐以及乐观主义民族精神的抒发,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也有其保守调和的一面。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包含着防止下层人民对统治阶级不满的政治意蕴,生怕人们由于不满而引起过渡的情感冲动,做出犯上越轨的行为来。

中国古典悲剧的美感形态,还有一种道德之美。不少优秀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悲剧都具有这种美,它们还有巨大的伦理力量,千百年来,一直在陶冶和净化者人们的心灵。

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中说,悲剧,“是对于人类在溃败中的伟大的量度”,“是人们征服悲剧自身的手段”。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寻找自身溃败的原因。当人类的悲剧意识已经体悟到,悲剧的成因不仅是外部世界的凶恶,更重要的还有内在世界的残缺时,人类才算真正地觉醒了。

当一个民族遭到了重大的灾难,这种灾难不是来自外部的战争,而是出于民族自身,就不应该将这种悲剧之成因仅仅归咎于几个恶人,而应看作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甚至是罪愆。我们应从广义上,也就是从人类生存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罪愆;而不是狭义的,仅从一些人的不道德行为而造成的恶果上来理解罪愆。如果这样来理解它,罪的概念就会与广大公众连结在一起,从而激起整个民族自省精神的主体自觉。

当今新闻,陷身在一个明知道“危机四伏”大家却都说“形势大好”的怪圈之中。新闻表现的是一个肤浅的、甚至是扭曲的世界图景,缺乏一种悲悯的情怀,缺乏唤醒民族自省的主体自觉的使命担当。人只有看透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到自身的不完满之后,才会迸发出自我更新、自我改造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呼唤新闻的“悲剧性主体自觉”回归,是一个沉重而紧迫的社会命题。

我们看《琵琶记》,蔡伯喈的形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在蔡伯喈的身上,集中了数千年来士大夫阶层敏于智而懦于行的双重文化。这种没有自我,缺乏主体自觉,而是一味屈从于皇权和尊者的文化性格,致使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长达两千余年!中华民族成了世界上在封建社会生存时间最长的一个民族!因而,蔡伯喈矛盾的复杂性格,是一个具有广泛的历史涵盖面和现实认识度的典型形象。

在现实世界,我们今天仍然能从新闻身上看到这种“屈从”的影子。

新闻向戏曲学习,不仅是要学其表现技巧,更应学其大无畏的精神。

雅斯贝尔斯说:“悲剧显露了它与人性未经探查的背景之间的纠葛。”苏国荣先生指出,新时期的悲剧创作,有的已经开始接触到具有人类寻求本体之母的命题。董振波作《魂断天波府》,将杨宗英寻母这一偶然事件,升华为一种人类的普遍心理,即扑朔迷离的“寻母意识”,这个“母亲”,就是孕育人类的大地之母。杨宗英在十八年后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母亲,但被母亲再次遗弃了,他在自刎前发出了声振寰宇的发问:“我是谁?这是什么地方?我来这儿干什么?”他向人类的生存世界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和思考,然后绝望地死去。所谓“人类大地之母”,意味着能够孕育具有真人品位的大地。这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在天波府中也不存在。在阶级社会中,孕育出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半人半兽的怪物。埃及的人面狮身像、中国的伏羲和女娲,包括杜金娥这个母亲。

杜金娥一半是人,她具有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善良的心;一半非人,她已被封建礼教异化到吃人的地步,甚至不自觉地吃掉了自己的儿子。历史规定了杨宗英的“寻母”,必然是一个悲剧的下场。他好像夸父那样去追逐太阳,等追到了就被太阳烧死。真正的“人类大地之母”,也许将来终有一天会到来。到那时,大地孕育出来的人,才是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人,才是从动物的下半身中完全挣脱出来的人。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复归”。

苏国荣先生指出,新时期的悲剧正在由情感的层面,上升到思考的层面;由道德的层面,上升到历史的层面;由生活的层面,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并逐渐向人类的自我体认和主体自觉中超越。这也就是“突破”——人类认知和情感的自我突破,是一个何其艰辛的历程!就如花蕾的绽放、蝉蝶的蜕变、江河的入海,突破的过程中,又要经历多少痛楚。一切的更新和突破,其实都有着悲剧的意蕴。

新闻何尝不是充满了悲剧性。新闻本是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和传播。新,一个新字之中包含了多少悲喜交加的意蕴!几乎所有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悲剧性。其中,不乏无奈的悲哀,更多的是无畏的悲壮。

悲剧、喜剧之外,我国还有“正剧”。正剧又称悲喜剧,它具有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双重情感色彩。悲喜剧是大幅度开拓生活疆域的产物,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人物的设置,冲突的构成,情感的抒发等,都有极大的自由度,这是一种最便于表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的戏剧体裁,在整个戏曲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实生活,往往都是一幕幕笑泪相和的悲喜剧。

本色与鲜活

戏曲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舞台语言,一切围绕着塑造人物而展开。戏曲语言又是一种程式化的语言,按照角色和行当来塑造人物。行当语言毕竟不是个性化语言,而是类型化语言。要使戏曲语言达到个性化,必须使每个人物的语言都体现出其地位、教养、年龄、心情和说话的环境等。

言为心声。用心言来塑造人物,已经成了戏曲语言的一条普遍规律。我国古代的曲论家普遍认为,戏曲语言只要把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把他们因外界变化而引起的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这样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金圣叹如此,张琦也如此。他们认为,各种各样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是非常精微的、隐深的、丰富的、活跃的,人物语言应是这种奇妙的内心世界的心曲。作者如能把不同的人物“达其心而言者”,他笔下的人物则无不有其个性。

戏曲语言还得合体,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此外,还须注意“发言之人之地”,即人物的语言环境、规定情景。

“言须本色”,是戏曲语言的一大特色。

所谓本色,一般理解为通俗易懂,自然质朴的意思。戏曲语言崇尚本色,是由于戏曲是一种剧场艺术,观戏者男女老幼有别,文化修养层次不齐,为了使人人都听懂看懂,必须采用易懂的“常谈口语”。即使给文人看戏,也不宜太过于晦涩,戏曲毕竟是一遍即过,而不像案头文学,可以反复玩味。《拜月记》的语言最受称赞。它妙在朴实自然,来自生活;浅近通俗,人人易懂;传神绘心,如在目前;具体生动,可舞可演。元代戏曲,很少有“书袋子”气,都是活的语言。

言本色,不等于无韵味。本色语言并非家常语、生活语的摹拟和照搬,而是这些语言的提炼和加工,并把它们熔铸到戏曲作品特定的情景中去。戏曲作家如能浅处见才,方是高手。

行当的艺术创作,也是戏曲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这种程式性的人物塑造,并不是一个行当一套程式,一套程式一个性格,而是“一套程式,万千性格”。行当给人物塑造以规定,但不影响人物塑造的丰富,个性刻画的鲜明。同一行当,人人不同。一切都因人而异,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并不因为同属一个行当而千人一面,百人一腔。

戏曲的情节鲜活的追求与把握,也非常值得新闻人借鉴。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历史范畴之内的社会形态中生活。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于人的个性。由不同的个性构成的不同人物的行为方式,就是情节。人物性格在情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愈显得鲜明和深化,在观众面前活了起来。人物的性格,是戏剧情节的源泉。情节从性格中生发,性格在情节中完成。二者是同一事物的源和流。那些违背了人物性格单纯追求复杂情节,使人物听从于情节摆布的戏剧,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不能打动观众,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们的新闻叙事,往往沉浸于叙述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缺少了性格鲜明的人物,终于变成情节和过程的拼凑。在现今的新闻表现中,这是一个通病,绝非个别现象。事件发展过程之中,原本有“情”有“节”。可是我们常常将“情节”抛弃,只剩下一本“流水账”。新闻对象中所有的精华感人之处,统统被剔除干净,事件只剩下过程,人物只剩下姓名,变成一个枯燥的符号和概念。

吸收与创新

苏国荣先生将系统论的原理,引入了对戏曲艺术的研究。他以系统论方法审视戏曲的发展大势,提出了戏曲的“历时态系统”观点。

戏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由大大小小的母子系统所构成。戏曲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构成的“历时态系统”。如黑格尔所言,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作为自身具体、自身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体,包含很多的阶段和环节在它自身内”。

从历时态系统的观点来看,中国戏曲也是随着时代变迁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的“过程集合体”。在每一个过程集合体的时态系统,一般都经历三个发展步骤:第一步,对本事物的组成要素进行最佳选择,初步综合;第二步,对选入的最佳要素初步综合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对其中不协调的落后因素不断地淘汰、调整,选择一些新的最佳要素进去,使事物进一步协调和谐,与外界相适应,即“系统的动态优化”;第三步,事物的“过程集合体”经过反复调整,达到完美和谐的最高点,就进入凝固阶段。这种“完美的凝固”,表现在与外界(时代、环境)不相适应,如不从整体上突破,进行重新综合,事物将不能发展。这种“重新综合”,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态系统,一个新的“过程集合体”的发展阶段了。

发展到昆曲时代,戏曲的“曲牌体时态系统”的各要素的综合体,已经进入到完美的境界,已经难以通过局部的调整使其不断发展,所以在清初出现停滞、凝固的状态,逐渐走向衰落。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本体的凝固”与时代的发展严重失调,这种形式已不便于反映清朝风起云涌、复杂多变的时代生活了。它那形成形式整体的诸要素,也落后于当时新兴的各种艺术要素之后了。这时,一个新兴的以“板腔体”为核心的时态系统出现了。此后兴起的京剧,则集中体现了“板腔体时态系统”的最高成就。

苏国荣指出,一个戏曲的时态系统,或一个剧种,如果处在初期,它是最为活跃的,对外界的吸收能力也是最强的,一旦到了后期,在艺术上达到了最高成就,达到了饱和状态,它的艺术也就趋于凝固了。当前的京剧似乎又在重复昆曲的历史轨迹。如孟瑶教授《中国戏曲史》中说:

“百余年前,它(皮黄)从昆曲中取得权杖,让一个最精美的艺术做了一场征战中的悲剧主角。不想时换世移,那不可一世的战胜者,今日也面对着一个相同的命运。艺术本身的成熟与精美,并不足以挽救它,……艺术价值越高的,能吸引的观众越少,于是在一种反淘汰的情形下,越是真正优美的东西越无法在舞台上立足,越容易被一般群众所拒绝。”(孟瑶《中国戏剧史》,传记文学出版,1991年04月第一版)

同类推荐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是对胡适先生关于人生、社会、文艺、教育等方面的散文、演讲及论文的收集和整理,展示了他以人的启蒙为中心的思想发展轨迹,体现了他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作为影响后世国人的先行者,胡适先生更多的是真诚劝告和谆谆教诲。他面向未来,深信如果每人都多做小事,多研究问题,这个世界会一点点变好。如果为个人多争一些自由。就会为国家争到自由。他曾对我们寄予厚望。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哈佛经典讲座

    哈佛经典讲座

    学习的最大成本,是时间。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尽可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品位?哈佛大学校长邀集30位世界顶级教授,就人类社会的9大核心知识领域,进行了42堂深入浅出的讲座,最终集结成这部《哈佛经典讲座》。此书一经问世,便风靡世界,不仅美国大学人手一册,也几乎成为美国家庭的必备藏书。本书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9个门类,囊括了3000年来的人类知识精华,涉及的原典达百部之多。读者通过这一本书,能轻松踏入人类知识的殿堂,尽情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自己拥有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思维和不凡的品位。
热门推荐
  • 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

    战争中的洪学智将军洪学智说:“人的一生名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贡献,干了哪些好事。”不论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他未曾退缩,始终迎难而上,坚守着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信念,他的出色战绩不仅使他名垂后世,也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不负众望坐落在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的安徽金寨,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这里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这个令人敬畏的地方,诞生了59位将军,其中就包括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
  • 破军

    破军

    昔年,偃术大师谢衣因与其师沈夜不睦,叛出师门,隐居中原,被沈夜派人追杀。逃亡期间,谢衣结识太华观弟子夏夷则,苗疆偃女呼延采薇等人。沈夜与异族勾结,意图染指中原。谢衣不欲看到烽烟陡起百姓受苦,身为偃师的他决心以绝世偃术力挽狂澜。这个过程中,谢衣发现身边每个人都有别的身份,他们是友?是敌?
  • 太阴恩仇录

    太阴恩仇录

    【新书:快穿,宿主他总在放电!】【1v1!双强双洁!】昔日捉鬼天才成为恶名动帝都的废材?凤泠修炼起来根本没有屏障,妖兽跪地唱征服好吗?!说她嚣张跋扈不讲理?你再说一遍,五个叔叔一个哥哥以及一堆爱慕者腿都给你打断!大陆情势诡谲变化,沉浮尽数归于太阴之女的身上,于是身负太阴圣体的她不得不扛起了整个大陆的责任。她的目标是:拯救世界!(划掉,看尽天下美男!)正说完这句宣言的时候被某尊上提溜了衣领,托腮轻喃道,“泠儿,你这是打算吃干抹尽就始乱终弃吗?”“我才……唔。”某泠被吻住了嘴巴。总之,这是一个撩男不成反被*的故事。【本文反套路甜文,没那么多什么渣男白莲,不喜误入】
  • 遇见恶魔的盛夏

    遇见恶魔的盛夏

    倔强少女夏颜沫遇上恶魔少爷顾亦辰,两个人见面跟见了仇人一样,可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乎对方。凌宇泽的不断追求、顾亦辰的未婚妻横空出世,两个人陷入冷战状态。夏颜沫不幸车祸导致顾亦辰出国……你的离开,我不知道是不舍得还是不习惯;再见到你,我还是不知道该勉强自己忘记你还是下定决心和你在一起?
  • Agnes Grey(II) 艾格妮丝·格雷(英文版)

    Agnes Grey(II) 艾格妮丝·格雷(英文版)

    Agnes Grey by EAnne Bront? is a novel in 1847 which is about a governess of that name and is said to be based on Bront?'s own experiences in the field. It was Bront?'s first novel. Similar to her sister Charlotte's novel Jane Eyre, this is a novel that addresses what the precarious position of governess entailed and how it affected a young woman. The Irish novelist George Moore praised Agnes Grey as "the most perfect prose narrative in English letters." Agnes travels to Wellwood house to work for the Bloomfield family. The choice of central character allows Anne to deal with issues of oppression and abuse of women and governesses, isolation and ideas of empathy. An additional theme is the fair treatment of animals. Agnes Grey also mimics some of the stylistic approaches of bildungsromans, employing ideas of personal growth and coming to age, but representing a character who in fact does not gain in virtue.
  • 九龙断世录

    九龙断世录

    相传,龙生九子,有二龙陨落于人间界成了凡人。虚无界因七龙子天劫的凶残霸道之行,而变得破烂不堪。历经千辛万苦,终有一龙逆转乾坤来到虚无界,可他却莫名其妙的又回来了,说是寻得了金瞳真龙来对抗天劫……凡人九龙子断世虚无争霸天劫。
  • 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

    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

    《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是福布斯集团的缔造者B.C.福布斯所编著的激励年轻人的成功学励志读物。书中收集了上百位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作者结合自身感悟对这些案例条分缕析,不仅细致诠释了人生的要义,还教给年轻人获得健康快乐心理的有效途径,以及面对生活的正确思维方式,鼓励年轻人不惧困难挫折,积极思考并勇于付诸行动,争取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青春高中鸽子笼

    我的青春高中鸽子笼

    如题,是两部写我高中时代故事的合辑,不过写好时早已过了高中好多年……因为时移事往,里面的一些情节还让一些年轻朋友感到困惑:什么是发禁呀?什么是大盘帽?不过,就像我们不会去问康熙为什么要留辫子头,韦小宝为什么要穿清朝僵尸装一样,那都是细节啦……故事只要好听就行了。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2堂必修课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2堂必修课

    通往高薪、高职位、高成就的第一本书!比尔·盖茨曾说如果抽走微软核心的20个员工,微软将一钱不值。可见,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能创造出亿万价值,其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管理者,更是因为他旗下的员工。本书结合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真实案例,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使得本书更具可读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