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21

第21章 新闻之路(19)

凌志军在《中国的新革命》一书中写道,在经历了20世纪最后20年的剧烈变化之后,没有一个“中关村人”还能依然故我,不改变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国内市场其实是各种观念、各种习惯、各种经济理论、各种政府政策、各种社会关系、各种人性进行较量的战场。不但到处都有知识精英,而且到处都有背井离乡怀揣发财梦想来淘金的学生、工人和农民;不但到处都有成功者的神话,而且到处都有失败者的悲歌;昨天的失败者到今天就成了英雄,而今天的英雄到明天也许会完蛋。之所以产生这些变化,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

到1998年春夏之交的时候,联想的第100万台微机走下流水线。

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微机拥有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

广告业在过去的10年里成了膨胀速度最快的行当。1993年是中国计算机企业的艰难时世,也是媒体的黄金时代;1998年中国计算机企业盛况空前,还是媒体的黄金时代。广告人员比采编人员更快地适应了时代变化,也更有想象力。

电视的影响力已经不可阻挡地超过纸质媒体,它快捷便利,远离纸墨,接近真实的表演舞台,更容易进入千家万户。彩色电视机的普及,把这一切推向极端。

互联网青春期

20世纪最后两年,中关村掀起的第二次技术浪潮和商业浪潮进入高峰,把整个国家推进微机时代,此时,随着网易、搜狐、新浪“三大网站”在1998年不约而同地诞生,互联网时代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丁磊的网易公司,创建于1997年5月,他在“全国骨干网”上架起一个BBS,这在中国是个“第一”;后来他与陈磊华联手开发出中国第一套双语电子邮件系统,这为“网易”打开了通向用户的大门,这是丁磊创造的第二个“中国第一”。1998年2月16日,丁磊依靠他的“网易”,在广州开通中国大陆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网。9天之后,2月25日,张朝阳的“搜狐”在北京诞生了,他怀着满足普通消费者“需要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理想,开发出自己的搜索引擎,并使一个新的广告词流行起来:“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

就在1998年,“搜狐”被路透社记者称为“中国最知名的网络门户”。“网络门户”或“门户网站”,是这一年里刚刚出现的新概念。一个计算机的使用者通过“门户”进入网络世界,如同一个旅行者通过飞机场进入一座巨大的城市。“门户网站”就是网络世界遨游者的入境口。1998年12月1日,除网易、搜狐之外的第三个“门户”也建立起来,这就是王志东的“新浪”。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已经来到了信息社会的入口处。整个社会都在谈论“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就如《知识经济》一书的作者吴季松和杨学山所说:“知识经济在中国真正叫响始于1998年。”他们一个是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一个是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1998年4月,他们在一个报告里宣告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好几百人的听众,全都是政府的高级官员。新思想的传播,很快便引起了传统观念的反击与忧虑,一场关于“知识经济”的争论风波,席卷全国。而又是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爆发了一场关于“信息社会”的争论。

当20世纪的最后一年到来时,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官方报告显示:全国已经有了210万互联网用户,1500万台计算机,2000万台手持电话,2500万台学习机,4000万台VCD,7000万台寻呼机,3.5亿台彩色电视机。同时还预测:到2005年,中国将有5000万互联网用户和1亿手机用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报告估计得太保守了。

新世纪如约而来,新的时代也不期而至。如果说1988年是“汉卡年”,1996年是“微机年”,那么2000年就是“网络年”了。中国所谓的“互联网青春期”,是指从2000年春天到2000年秋天的这一段日子。这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水泥文明”尚未终结,“数字文明”已经开始;“微机时代”刚刚走上高峰,“网络时代”就要来接替。21世纪是个“水泥+鼠标”的世纪,这意味着“鼠标”可以像“水泥”一样创造财富,而且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发现这个秘密的中国人,为了追赶新时代的潮流疯狂投身于网络世界。令人惊叹的2000年,从此成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互联网在中国大城市里蔓延式地增长,像洪水一样摧枯拉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就说“上网了吗”;老板们谈起公司业务,就说“电子商务”;比家庭排场,除了轿车就是有没有“宽带接口”;新的公司的标识,成了那个带着“.com”的网址;被称为“网民”的群体,在1998年有204万户,在1999年有890万户,而在2000年就爆炸似的超过2000万户;懂得利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那里有“在线新闻”“在线游戏”和“在线股票买卖”;一个女学生得了一种怪病,在网上得到高人指点;一个农民在网上卖出一束玫瑰……这些都是那一年里脍炙人口的网络佳话;BBS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宠儿,这一年他们在上面跟帖几十亿次,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喜怒哀乐;记者们到网上为自己的文章寻找材料;制造商到网上去找买主;北京市海淀区的官员们则建立“数字园区”,宣布政府要在“网上办公”……

整个国家都沉浸在网络文明的喜悦里,只有邮政局心里不爽。他们的邮递业务每况愈下,进邮局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更青睐于使用电子邮箱,即发即收,而且一分钱不用花。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新世纪的号角;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勤奋和渴望;农业的苦无出路;整个国家为制造业的繁荣付出的环境和资源的代价;新一代创业者登上舞台;全球化浪潮;新技术革命;美国人在大洋彼岸谱写的“数字神话”。在美国副总统戈尔看来,地球已经是“数字的”,尼葛洛庞帝则宣布人类开始“数字化生存”。新技术本来就层出不穷,现在更多了,新事物令人眼花缭乱:网站、光缆、路由器、无线网卡、“一键式上网”的新型键盘、一款名为“天禧”的互联网电脑、掌上电脑、手机、可视电话、小灵通、搜索引擎……今天中关村电子商城里形形色色的网络设备,那一年全都有了;今天流行的好多名词,网址、域名、电子商务、虚拟书店、防火墙、多媒体、B2B、B2C、NC(网络电脑)……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这一年,一系列“神话”登上历史舞台:亚信、UT斯达康、新浪、搜狐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夜暴富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中国人传统的财富观念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空间的概念不同了,时间的概念不同了,虚实盈亏的概念不同了……财富不再产生于有形之物,而是产生于人们的欲望、激情和梦想。但是,当2000年的冬天到来时,形势却急转直下,网络时代第一波浪潮已是强弩之末,只剩下一堆泡沫,纷纷破碎。网络公司纷纷关门,网络工程师们一夜之间成了“剩余劳动力”,微机市场也出现疲软。当时新浪、搜狐、网易等公司,个个挣扎在痛苦的深渊里。而且过去越是成功的网站,此时也就越是难堪。网络时代的艳阳天变成了一片阴霾。

2001年2月,从来不肯公开讲话的华为老总任正非把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发表在互联网上,开头是:“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这样才能存活下去。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大家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的规律。”文章的结尾是这样说的,“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热得人们不理解的时候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候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凌志军著《中国的新革命》,新华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而联想掌门人柳传志则说:“在这个千变万化的行业里,潜在的风险会突然显现,巨大的风暴会让成就、业绩、规模,一切都灰飞烟灭。10倍速,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到2001年春天开始时,就连从不肯示弱的杨元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微机神话”已经结束,所以决定大幅度降低公司销售指标。他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对全体员工说:“冬天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到来。”

在“互联网的冬天”的考验之下,互联网才真正成熟起来。

到2004年,互联网开始回暖,“网络时代”才显示出不可抵御的强势。

1.4.2媒介融合的新潮流

媒介发展改变世界

陈力丹在《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一文中提出:随着文字及其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当年苏格拉底反对使用文字,因为一旦使用文字,识字的人远比记忆非凡的人多得多,那些独占精神世界的人的地位将不复存在。文字的使用构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传播中来。但是,文字本身也造成了新的社会隔阂,因为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造成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说话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能力,识字和书写则需要长期的学习,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掌握这种技艺并成为统治者,构成一种等级性极强的线性的社会权力链。(陈力丹《试看传播媒介如何改变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介”》,《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六期)

文字虽然可以较长久地记录下历史的信息,然而手写文字对信息的复制效率过于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传播,社会交流的扩大要求人们设想文字书写复制的传播技术,于是,印刷术应运而生。显然,印刷术又一次造成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它造就了信息传播向社会下层转移的契机,印刷媒体成为第一种大规模人群可以共同接触的传媒,并为启动公共教育提供了充分条件。

印刷文化蕴藏了最近数百年人类的深刻思考,但是,它的解放意义仍然是有限的,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又形成了新的传播垄断,因为大多数没有足够读写能力的人自然被排除在外,传播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被当做了知识本身。而且,由于印刷传媒内容的复杂和理解循序渐进的特点,也造成阅读群体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和相互间交往的隔绝。不过,现代新闻传播毕竟首先开始于一种印刷媒介——报纸和期刊,随着19世纪中叶工业化国家普及国民教育、废除知识税等举措产生,报刊以货币的最小单位的低价得以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流动的加快,打破了社会的封闭状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传播首次显现出自己的力量。

从19世纪的电报、电话、电影,到20世纪的广播、电视、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电子媒介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的限制,也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电话、广播诉诸于人的听觉,而电视、网络传播则同时借诸于听觉和视觉,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获得信息。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它把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了起来,将鲜活生动的声音和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

电子媒介使得使用者不再与既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相关联,而传统的文字传播则是人的特定身份的标志。电话是第一个使人体运动与信息运动分离的发明。电话打破了个体间保持适当距离的社会规则,获得了只有在朋友和情侣间才被允许的耳边呢喃的距离,手机电话则完全实现了“只要有电话就有家”的理想状态;电视将不同类型的人群带到了相同的场景,于是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电视面前变得模糊了;而网络传播则进一步提供了隐去身份、同步参与交流的条件。

电视与网络传播构成了最为广泛的公共领域,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信息共享,它们将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声调和画面,无论经过怎样的准备,一旦显现,情感、情绪的隐秘就不可能完全被遮蔽。以往被间隔在人际交往和印刷传媒狭小空间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其神秘感正在消失。公开与私下场合的模糊,使得社会对许多模糊的社会类别给予了更多的宽容。

电子媒介克服了空间的隔离,不再使人们限制在一个给定的信息系统中。例如,儿童通过各种电子传媒可以直接体会许多成人的观念和感觉;女性与男性获取信息的差异明显减少;权力机构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适当公开。

电子媒介也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例如,在许多情况下,传媒报道一种态度的转变可以取代必须的行动,公开的民意调查部分替代了大街上的示威游行。当电子传媒使“距离”的意义消失时,人与人接近在道德上便是一种好的选择。

现在,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媒在技术上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既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法律和道德层面的新问题。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丁永为编著的《杜威》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
  •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作了梳理和探讨,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体知认识论、社会本体论、认知科学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现象学、信息技术伦理等问题,分析全面、深刻。
  • 口述·百姓的故事

    口述·百姓的故事

    改革开放不但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百姓生活和命运的转折点,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起航,普通百姓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惠者。听被点燃人生、被改写命运的百姓口述: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一名大学生、自学考试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进城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由“票证供应”到刷卡消费、过上了无后顾之忧的“小康”生活。
  • 从地震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崛起

    从地震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崛起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的发达、军事的保障、科技的进步,还要有社会力量的崛起、民族精神的崛起,一个国家民族士气、凝聚力的崛起。而汶川特大地震,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也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全方位的展现给世界。
  • 美学与翻译研究

    美学与翻译研究

    从其他学科吸取理论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译学建构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诚如杨自俭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文章都强调要重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但大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中借来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热门推荐
  • 狩猎美男守则

    狩猎美男守则

    现代读书的女大学生左倾意外穿越。当她见到男主,第一反应:“当真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男主:“权力有什么好在乎的,我只在乎你。夫人,来,亲亲~”“阁下何不随风去,扶摇直上九万里。”左倾一个白眼,落入某人怀抱。“大流氓……”
  • 地表最强追星

    地表最强追星

    清月姑娘一直遵从佛系追星(莫误会,个人不成熟误会)再一次与作死粉对骂的时候,竟回到襁褓中。呜呜呜,上天有好生之德,追星路不能丢。啊啊啊,最近关系,非青梅竹马莫属。先搬到爱豆隔壁,与爱豆打好关系,还怕去不了见面会。哎,不是,怎会做出这些事?追星使我强大,追星使我上进。清月姑娘,加油吧!地表最强追星非你莫属,嘿嘿嘿。
  • 一只叫坦克的龟

    一只叫坦克的龟

    乌龟坦克问老祖宗,就因为寿命长,我们就受到人类的崇敬吗?老祖宗告诉坦克,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龟的种族有着坚忍的精神。坦克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种精神。他很小的时候就拼尽全力,在猫爪下逃得性命;后来被水蛇吞进肚子,也靠自己挣扎出一片生天。他在江河池塘间不断寻找生存的空间。他一生最长的一次逆境,是被两个无聊的人压在一座小水坝里,这一待就是多少年,可他忍了过来。而眼下,他又要面临最危险的一幕:他已经被迷信的人当作药方死死盯住。乌龟家族祖祖辈辈传承的精神,还能帮他渡过厄运吗?
  • 逼上龙榻:野妃难驯

    逼上龙榻:野妃难驯

    本文正式改名——《逼上龙榻——野妃难驯》她是地下组织的一段神话。暗杀?小事。绑架?多麻烦,绑架不就为了某种目的么她会以最直接的办法得到最想要的目的。一朝穿越,女儿身的她却被当做儿郎养育十六年。她狂她傲,征战沙场,独特的谋略,精美的战术,让她成为络晨大陆的焦点。她是世人传说的恶魔,她也是世人传说的战神。皇上喜欢“他”,断袖?敌军膜拜“他”,卖国?属下敬佩“他”,效忠?当世人知道原来他是她时,她站在威麟山上俯视众人“是女人,那又如何?女人也照样能够夺你天下。”君王城上竖胜旗,高台之上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再回首,天下早已改朝换代。【精彩小片段】“朕看上你了,朕就要你来侍寝。”“皇上,臣是男人。”“朕不妨试试男人是何滋味。”“那皇上和臣谁爆谁的菊花?”“爆菊花何意?你给朕演绎一翻。”“那臣就为难的爆一下皇上的菊花!”孰不知,皇上便被这一招给征服了!【精彩小片段】一场战役告捷后…“你若死了,我就将你那视如掌上明珠的‘草泥马’给清蒸了。”气到吐血的某男干瞪着眼,那匹马可是她亲手送的。深情对视,四目相忘,不管身在何处,不管将遇何敌某男手持利剑,摇摇晃晃的来到她的面前,单膝下跪“嫁给我,我愿意永远给你‘爆菊’!”身后万丈深渊,回响着某男的无耻宣誓。【精彩小片段】战场上狼烟四起,烽火拙荆,已经开始糜烂出尸体烧焦的味道。她手持长枪,立在战马之上,藐视着敌军,一副君临天下的气势,哪怕现在快要兵败。“今日,本将若杀出重围,他日,就会迎来你们的葬送之日!”三千将士齐阵喊杀,对战五万敌军,胜负已定,只看她如何扭转乾坤,创造神的传奇。乱世中,谁主沉浮,且看当代女强,如何在硝烟的朝代创造奇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系少女进化论

    佛系少女进化论

    外冷内热毒舌总裁男主×貌美如花还赚钱养家萌妹女主这是一个被男主公司的软件升级弄丢十万奖金的女主毅然黑进男主公司服务器,被抓到后头缠二两红绳惨变喜儿去男主公司还债的故事。等等,还债竟然给自己还出个未婚夫?!总裁,虽然你长得很帅,但是别随意追我,搞我没结果!本以为手到擒来的未婚妻竟然有着多重身份,神秘面纱慢慢揭开,冷面大神的追妻之路艰难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狱司

    神狱司

    人斗狠,妖斗胜,天灾降临,一方欢喜一方愁。四方单脉守四方,荒行一人护天下,凡人谈论生死色变,却怎知活于死神之庇。我是死神之子,世人之敌,一切抹不平的恩怨,了不断的爱恨,在死亡面前都尽显苍白无力;我亦是东离之守,苍生之托,所有战乱纷争的调和,异起动荡的平定,我都义不容辞!可是,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却一个个地坠入深渊······
  • 打造全球偶像女团

    打造全球偶像女团

    2011年,重生后的李一扬决定开一家娱乐公司,打造一只全球偶像女团,在日韩女团横行,欧美明星当道的时代,这只女团从未被看好。……几年后,韩国粉丝:“我觉得她们就是我们的国民天团!”日本粉丝:“如果我们国内的明星是五千年一遇的美女,那她们就是五亿年一遇的美女!”欧美粉丝:“从前我是看不上亚洲的明星的,直到她们的出现,改变了我对亚洲明星的看法。”中国粉丝:“没想到我们国家能出一个如此有国际影响力的偶像女团,那个谁,你站起来干嘛,接着跪!”
  • 黄土地:我的“大学”

    黄土地:我的“大学”

    我是1969届初中毕业生,适逢“文革”浩劫,实际只接受过6年的小学正规教育,初中时光多是在“大革命”、“大批判”中度过的。此后插队、回城、工作,直到改革开放,由于种种原因,始终与大学无缘,是为我人生憾事。 所幸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在后来几十年的人生路上,我始终努力前行。前行需要知识,我的知识积累,实际上是从插队黄土地起步的,黄土地就是我的“大学”,影响乃至决定了我的一生。 黄土地“大学”是独特的,是有“三记”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