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36

第36章 新闻哲学的诞生(10)

自由主义的新发展

17、18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理论被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其最初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苏格拉底的言论自由思想。随着民主形式的扩展,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思想逐渐成为自由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集权主义思想的没落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兴盛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得以形成。

作为报刊自由主义思想的来源,自由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个人主义原则和新闻自由本位原则等基本主张。它为17世纪末以来的西方大部分国家所遵循和认可,它和其他关于公共通讯工具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能的理论一样,是哲学原理的发展,它为报刊所在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提供了基础,并在进入19世纪以后达到巅峰,影响遍及全球。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观点,后来演化为报刊自由主义思想的两大核心内容。(吴高福著《西方新闻思潮简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一是从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中引申出来的“意见的自由市场”,或“观点的自由市场”,在弥尔顿看来,真理和上帝同一。为了寻找真理的“碎片”,使真理重新具有完整的形态,每一个具有真理的个体都可以通过发表言论、出版书籍来推动真理完整形态的达成。人们的意见是达成真理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意见的自由市场”的观点得以形成,即言论或思想是不应该被压制的,人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言论或思想的自由,在真理和谬误的公开较量中,真理自会愈辨愈明。

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是让思想的力量在市场公开竞争中自动获取承认。真理是唯一的根基。在此之上人们才能有把握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媒体应提供一个意见自由市场,提供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的辩论场所,让新闻报道在公开的表达与辩论中,客观地凸显出正确的意见来。

二是“自我修正”过程。其原意为多样的意见对真理的逐渐完善作用至关重大,通过不同意见的交锋,就可以“根据我们已知的东西寻求未知的东西,将我们找到的真理结合到真理身上去”,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和完善“真理的身体”(《论出版自由》)。在此基础上,这一思想被发展成“自我修正”过程的命题。这一命题坚持的是对公众的信任,相信公众可以把真实的或者某些虚假报道化解掉,“抛弃那些不符合公众利益的东西,接受那些符合个人及个人所属社会的需要的东西”。

新闻报道最重要的职责是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客观地反映事实,以鼓励公众形成独立的见解。报刊的作用在于“通过提供作为决定的基础的各种证据和意见,来协助发现真理,协助解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这是报刊作为公众通讯工具的最主要的目的。

自由主义报刊思想,强调多种事实的自由提供,所有观点的公开辩驳,强调公众的自我见解与辨析,排斥所谓标准观点的灌输。报刊自由主义思想与客观新闻思潮中客观报道的要求不谋而合,这导致了客观新闻思潮的脱胎而出。

客观主义的社会支撑

客观新闻思潮的萌生,还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重大转型,以及报纸的商业化和传播科技的进步。

19世纪以后的西方世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和转型之后,逐渐崛起和强盛起来,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一切归功于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在这三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方的世界图景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一书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工业文明的统治下”,一个日益城市化、全球化的现代世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有着迅速的运动和不平稳的退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社会变革转型,首先表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

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新的阶级——工人阶级崛起,社会经济朝着大规模工业化的方向前进,生产技术日益科技化,生产过程日渐机械化。随之而来的是工业经济的兴旺发达,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财富日益积累。社会生产力的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巨大发展。

从1865年到1880年,短短15年中,美国全国财富增长了一倍,到1900年,又增长一倍。在这一阶段,新的社会模式得以形成。在不断发展的美国,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工业革命的新机器,使国民经济实现了转型,同时报业经济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产品进行广告宣传也越来越频繁,使得报纸刊登产品广告的收入日渐增长,广告收入在报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为报纸拒绝政党津贴,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实现政治上的独立提供了可能。

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文明的加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19世纪初以后,西方国家的城市在数量上、规模上都实现了巨大的扩张。纽约市人口在1830年还是20万人,到1860年就发展到了100万人。从1880年到1900年,美国人口在80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增加了一倍,全国城市人口增长一倍以上,由大约1100万人猛增到2500万人。

城市的纷纷兴起,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闻传播领域,大量的城市人口为适应城市的生活,适应现代社会,对报纸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要。人们需要通过报纸提供的各种生产、生活信息,来了解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认识他们生活的城市,学习掌握更多新的知识和思想,或者满足一些消遣和娱乐的需要——对报业来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催生的大量消费需求,成为报业发展的新动力。

此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方面,随着教育逐渐普及,民众识字率大大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增长,能够阅读报纸文字的读者大量增多。这为报纸新闻报道的盛行、为客观新闻思潮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受众条件。同时,社会的重大转型还导致了一种普遍社会心理的产生——即求真心理。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步伐空前加快,在令人措手不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剧变面前,人们迫切需要接收更多的事实,了解更多客观的信息,以减少周围世界的不确定因素,跟上时代的节奏。这种普遍社会心理的呼唤,也导致了客观新闻思潮的兴起。

19世纪是西方国家社会重大转型时期,从传统到现代、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型巨变中,社会和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社会转型,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嬗变,为客观新闻思潮的兴起提供了背景。今天,中国社会的转型,正是西方世界已经发生过的转型的现实翻版。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新闻界对“客观性”的执著与固守,就不足为奇了。

19世纪以前的西方报纸,无论是受早期专制王朝钳制的官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政论报纸,还是由某个资产阶级政党所掌控的政党报纸,都有几个相同的特征:受众群以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为主;报道内容以政论为主;报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

19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新闻传播业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即报纸走向商业化,商业报刊出现并兴盛起来,新闻传播业从此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新闻史上的青春期到来。

报纸的商业化,使报纸受众对象突破了中上层阶级的限制,报纸的受众群扩大,报纸开始面向社会各阶层、面向社会大众;报纸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增多,经济实力增强,报纸开始摆脱附属某一政党的地位,开始打着国家利益或人民利益的旗号,以超党派的姿态出现;报纸的价格更加低廉,更加有利于向大众渗透;报纸的内容也以政论为主转向以新闻为主,报纸从一种“观点纸”向“新闻纸”转变。报纸的独立性、新闻的客观性的诉求,也随着报纸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而得到不断增强。

报纸的商业化,拉开了现代报纸的序幕,使西方报纸走上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征程,使得报纸的独立性和新闻的客观、公正理念得到增强。从此,新闻传播开始拥有了自己专属的阵地,新闻开始拥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也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和文化产业登上历史舞台。

以创建于1833年的《纽约太阳报》、1835年的《纽约先驱报》、1841年的《纽约论坛报》等为代表,一批面向平民百姓的商业化的“便士报纸”掀起了一场新闻传播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对报纸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报道方式、报道理念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纽约太阳报》在创刊号中称:“本报的主旨,是在读者负担得起的范围内,提供读者当天的新闻,并提供最大篇幅的广告……”

赫伯特·阿特休尔甚至称《纽约太阳报》的创办预示着“大众媒介”的诞生,并使有关新闻媒介的信念遍布世界天涯海角。《纽约论坛报》的创办者霍勒斯·格里利则提出:“记者对于他信奉的政党可以公开地、真诚地宣扬它的原则和评论它的措施,但是对于特定问题应能坦率地表示不同意见,对于该党的不胜任或(更坏的)无独立性的候选人甚至可以加以谴责。”(吴高福著,《西方新闻思潮简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美国报纸走向商业化的道路上,报纸越来越成为新闻而不是评论的供给者,报纸的客观性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追捧,有关新闻客观性的思想也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思考和认同。此外,大众报纸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兴盛起来,掀起一场商业化的浪潮。英国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法国的《新闻报》《世纪报》《费加罗报》等,都是这一时期卓有影响的商业化报纸。

客观主义的技术支撑

在工业革命不断深入的同时,西方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传播科技随之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步。这种技术进步水平和速度大大超过以往的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新的科学技术对日渐兴起的客观新闻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电报、照相术、印刷术等技术发明上的突出表现,也为客观新闻思潮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和支持。

电报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众多科技进步中在电信技术领域的突破。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引发通信技术上的一场革命。1844年5月24日,他在华盛顿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讯: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What God hath wrounght!)

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新闻传播活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在人类新闻传播史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当天,《巴尔迪摩爱国者报》上登载了莫尔斯提供的世界上第一条电讯稿件:“1时——众议院刚刚就俄勒冈问题提出一项动议并交由全体委员会,被否决——79票赞成,86票反对。”

这一事件预示着用“快马、信鸽、火车、汽船”传送新闻的时代已过去,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样态出现——其影响一直延伸到再次改变世界的互联网。

由于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传递方式的新鲜性等,这项新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各家报纸竞相通过电报的方式来传递消息,刊登电讯新闻。但是,在电报式话语情景下,不可能对事实作深层的陈述,于是,正如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一书中所言:

“‘了解’事实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因为‘了解’并不意味着人们能够‘理解’事实的言下之意、背景知识和与其他事实的关联。电报式话语不允许人们进行历史的回顾,也不鼓励深入的分析。对于电报来说,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他们。”

同时,当时的电报具有成本高、偶尔不可靠等特点,于是新闻从业者们就逐渐习惯于将新闻报道尽量简化,剔除修饰性的词语和评论,使新闻报道成为“倒金字塔”结构的提纲式的稿件。

1826年,涅普斯拍摄窗外庭院景色的那张照片,是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照片。但真正意义上的照相术是由法国的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他在巴黎发明现代银盐照相术,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照相技术发明以前,人们往往无法准确叙述和描写所见到的事物和景象,无论是依靠文字描写还是绘画技术。照相术发明后,人们对外部世界进行真实描绘成为可能,事物被精确地记录下来,并保持了原有的面貌,人类文明进入一个精确重现的时代。当然,照相术是对事物外表的记录。

在照相制版技术上,早在1860年以前的英国就出现了网目铜版的照相凸版印刷术;到1878年,弗雷德里克·E·艾夫斯制成第一块网目铜版作品,较好地分离了块面颜色的深浅;1880年美国的斯蒂芬·H·霍根成功地印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报纸网目铜版印刷品《贫民窟》。之后,随着制版技术的完善,网目铜版法复制的照片开始大量出现在报纸上,新闻摄影的时代拉开了序幕。图片新闻事业由此诞生。

同类推荐
  •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
  •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入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热门推荐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品尝生活的味道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品尝生活的味道

    烦恼、忧愁等等都是建立在我们无法解决的思绪当中。你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洒爱的阳光,从而在愉悦与感动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念,阔步向前方迈进。
  • 凌霄之花

    凌霄之花

    看新时代女性飞行员们如何冲上云霄,绽放青春之花。刘飞扬出身空军世家,立志延续三代空军的光荣,却因一次救人与空军无缘,为继续蓝天梦,转做民航飞行员。十年后,所救少年上门“以身相许”?何静为爱追随至万里高空。李莎莎遵从父母安排学习飞行。欧阳菲菲把女飞的身份作为嫁入豪门的跳板……
  • 离殇之恋

    离殇之恋

    她是一个永远无法面对现实生活的女孩,她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但是在严格的家庭里她觉得梦永远是最美好的,于是她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但是她多才多艺,她会写日记,写有关于自己的梦,她所写的东西就像是做梦一样,父母总说她一直在做梦......
  • 玉怜清珠夜落纱

    玉怜清珠夜落纱

    自打本神捡了一个外界来的小仆人,我的生活便偏离了原本的安逸轨道。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列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 权国

    权国

    “风起云涌的大陆,战乱四起的王国,铁蹄是的我的脚步,箭镞是我的眼睛,战场猎鹰的旗帜迎风飘扬,从偏远的南部到繁华的京都,以独特的视角,波澜壮阔的战争,再现一个帝国的崛起之路(骑马与砍杀题材小说)
  • 重生之美利坚土豪

    重生之美利坚土豪

    公平这玩意,从来就不曾出现过。几十亿分之一的重生机会,居然给了一个二逼土豪。既然重生了,必须活的精彩一点,威廉怀特,这个上天宠儿,就像一只大号的亚马逊蝴蝶,总是想着改变一些什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

    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

    本书通过对市场营销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提出了老板是员工的第一顾客的关系。员工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家销售自己这个劳动利最大化,就要使自己具备核心产品,时刻关注老板和公司的要求,使自己学习成长,适应职场最高要求,满足老板最大需求,进而获得自己期望的资源,使资薪不断提升,工作热情更加饱满,才干不断增加,个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日益提高,从容规避职场危机,最终走向职业成功。
  •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的小说深刻而锐利,语言机智而酣畅,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小说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的开创精神,为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蒋子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囚界无边》《长大不容易》,中篇小说《桑烟为谁升起》《风月@E时代》《从此以后》,短篇小说《左手》《绝响》《黑颜色》《没颜色》,散文《彭师累了》《复数史铁生》,随笔《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你看你看鹿的眼睛》等,全面反映了蒋子丹的小说创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