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47

第47章 新闻哲学的诞生(21)

“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着不断变动的客观社会生活,因此,新闻总是与所处环境、主体目的、社会状况和制度高度契合的。新闻战线居于意识形态领域前沿,在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下,根据相应的指导思想、新闻理论来开展新闻传播活动,并为特定的目的服务。”(吴高福著《西方新闻思潮简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不是对新闻“主观性”的最高概括吗?

一般认为,舆论代表和反映社会成员中相当数量的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议论和评价,是群体意识的集中反映,有明确的倾向性。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都是从自己的政治立场、经济利益出发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这又使舆论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舆论与社会的政治、法律相互作用,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反映、引导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者是对开展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要求;后者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工作目标之一,其中也包含着马克思新闻观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表现了新闻报道内容与客观事实的契合程度,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反映、引导社会生活,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贴近信息源头去了解情况,准确、如实地报道新闻,在坚持舆论导向正确的基础上,使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

新闻理论的探索

2.4.1新闻“认识你自己”

科学,是科学家对人和世界的认知、探索与创造。

哲学,是哲学家对人和世界的认知、追问与反思。

新闻,是新闻人对人和世界的认知、表现与传播。科学、哲学、新闻的本质都建立在认知之上。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新闻并不年轻。它和科学、哲学一样,都是一种古老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绵延至今。

一部新闻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壮美画卷。史前时期,新闻已然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成长而成长,但它还在襁褓之中。那时候的新闻,还处于自发的实践阶段,就和懵懂中的婴儿一样,只是在本能地“吃”,本能地“喝”,本能地“传递信息”。

农业文明时代,是新闻的童年时期,它蹒跚学步,牙牙学语。这是新闻的自在经验阶段。它活在充满幻想和纯真的自由世界里。那时的人们,已经拥有了文字这个文明工具,他们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用散文、诗歌、传说、故事、小说、戏剧……来表现和传播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工业文明时代,是新闻的青春期,它迅速成长发育,并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新闻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民间化和职业化的分叉。伴随着印刷媒介的发展,新闻有了自己独立的阵地。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新闻走向产业化。新闻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新闻活动进入了真正自觉的、组织化的、制度化的时代。职业化新闻的发展,使新闻进入了自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在创造出工业文明时代的新闻图景的同时,各种新闻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涌现。

信息文明时代,是新闻的成熟期。尤其在人类创造了网络这一集人类文明之大成的信息化平台之后,也就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是一个无比复杂和庞大的系统。认识这个崭新的、复杂的、加速度发展演化的世界,就成为一项空前艰巨而伟大的使命。

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思想不断诞生。新闻不仅更为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对世界认知、表现和传播的本质使命,更开始以自主的、自由的姿态,开始对不断演化的新闻思想进行反思。新闻从此进入了哲学思考的境界,进入了“新闻的自由哲学”阶段。

我相信,在今天,新闻这一人类古老的认知方式,一旦与最新的现代化技术、理念、思想、哲学结合起来,必将涌现出更为光辉的生命力。

“认识你自己!”哲学的使命,就是对人的思想和思维展开追问与反思。世界上每一个学科都是从幼稚起步的。它们向着不同的向度和维度展开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开辟出认知世界、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路径。而每一个学科走向成熟,必以诞生自己的学科哲学为标志。比如科学哲学、艺术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哲学、历史哲学、经济哲学……这些“哲学分叉”的诞生,为科学、艺术、文化、社会、历史、经济等学科提供了哲学支撑,使它们走向了自我追问、反思的自觉,也使得这些学科能够不断走出困惑。

“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新闻哲学,是对新闻思想的思想,是对新闻理论的批判与扬弃。

我们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初,重新审视新闻的本质,重新审视新闻的对象,重新审视我们的新闻观念,重新审视新闻实践,重新审视新闻的未来——正是这本《新闻哲学》所做的。此时的新闻哲学,不是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和考察新闻,而是以哲学思维重新构建新闻学的思维体系。为了重建,我们必须为自己清理出一片自由思维的场域,重建新闻学的参照体系,重审新闻的本质。

在任何一个时代,探索主体的本质,都是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纵观这条发展线索,我们发现,对主体的认识是同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本《新闻哲学——以人类认知为参照》诞生在21世纪。

这是一个“全球化”浪潮汹涌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时代。赶上这个时代,这是新闻学的一种幸运。经过西方哲学百年洗礼的中国哲学,已经具备了将古今中外一切哲学精华为我所化、为我所用的条件。而我们对新闻的追问与探索,也就拥有了世界的视角,拥有了新的参照系,拥有了坚实的哲学支撑。

2.4.2新闻学的发展

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新闻产业伴随着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浪潮飞速发展。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的扩张,新闻成为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人不知的消费品。同时,新闻学也从文学的母体上孕育、脱胎,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成为一门可以与文学、史学、哲学、科学相提并论的“新显学”。

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多年来持续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闻传播类专业已经开始在一些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农业类、体育类院校遍地开花,在一些地级城市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也纷纷涌现。数据表明:

1994年,中国大陆的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分布在29个省市自治区。到1998年,新闻教学单位发展到88个,其中有15个硕士点,两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学生达近万名之多。至1999年,大陆新闻教育专业点达140多个,博士点亦增加到4个。至2006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换言之,10多年间,新闻传播类专业点膨胀了10倍。(杜骏飞《新闻传播教育向何处去?——专家意见测量与变革路径分析》,《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年第一期)

新闻学的诞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对快速奔跑的新闻学来说,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系统的新闻哲学。当然,对哲学高度发达的西方来说,他们的哲学宝库过于富有,因此他们的新闻学并不缺乏哲学的支撑。而对中国的新闻学来说,情况就有些不妙了。中国的新闻产业发展得如此之快,而新闻学的历史如此之短,以至于根本无暇停顿少许,去审视、思考和追问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更重要的是,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新闻学基本是脱节的,很难为新闻学提供哲学支撑。没有哲学支撑的学科,是灵魂缺失的学问。即使再强大,也难免陷身于“不知何处去”的泥沼。即使拥有知识,也难免被知识本身所淹没。

当前中国新闻学遭遇到最大的挑战,不是知识和技术上的。从海量的知识拥有和装备手段上来说,中国新闻业比西方同行并不逊色。挑战主要来自思维和观念。我们的新闻学不仅思维和观念相对陈旧,而且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甚至很多传统理论已经在桎梏着实践。尤其在对新闻本质、新闻对象、新闻主体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上,受传统新闻思想的禁锢尤为沉重。

比如在新闻的本质属性上,由于受“新闻客观性”的禁锢,对新闻的主观性、认知性、启蒙性等属性视而不见,导致对诸多现实问题无法解答,陷入“自相矛盾”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悖论之中;比如关于“新闻对象”的理解,片面强调新闻对象的客观存在、事实性,而对主观世界和人的“内宇宙”讳莫如深;对于“新闻主体”的理解,也同样摆脱不了“传播者本位”的视角,对媒介、受众、社会共同构成新闻主体的问题无法根本破解……

2.4.3新闻理论体系的构建

杨保军《新闻理论研究引论》一书的“导论”中指出,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实质上就是这门学科“世界观”的呈现,反映着这门学科观察世界的基本方式和特殊所在。

新闻,乃是人类认识事实世界、认识人类自己的一种具体方式,它关注的是事实世界中最新的有意义的变动,实现的是人类对于自己生存、生活、发展最新信息的需求,它不同于反思性的哲学方式,不同于想象性的文学艺术方式,也不同于经验求证的科学方式,更不同于信仰崇拜的宗教方式。作为一种具体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独立方式,它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活动能够拥有自身的独立观念和独立理论。

人类对新闻活动自身的反思,构成了新闻理论,反思的这种结果以及对新闻应该如何的种种设想和追求,正是新闻理论的基本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人类的“新闻观”。而人类在不同环境中的自觉和反思,构成了不同的新闻观,也就等于建构起了不同的新闻理论体系。不同理论观念、体系之间的对话,构成了新闻理论在观念层面演变的基本方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血脉和谱系结构方式。

到今天,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已经基本构建起来。

杨保军在《新闻理论研究引论》一书中,对最能代表中国理论新闻学体系结构的新闻理论教材作了一番分析,并对集中代表性的模式作了说明和陈述。(杨保军《新闻理论研究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一种模式是拉斯韦尔模式下的体系结构,即按照“5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模式建构的新闻理论体系。

这种体系的典型代表是复旦大学教授童兵先生,其代表作是《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在这部著作的绪论中,童兵先生为新闻学作了“正名”,将“新闻学”改为“新闻传播学”,以“还人类传播活动的真面目”。显然,童兵先生的“正名”受到了传播学在我国勃兴势头的强烈影响。童兵认为,从学科体系看,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而其《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着重研究的是新闻传播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应位置、功能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该书形成了这样的基本结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要求;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受众;新闻传播效果和新闻传播调控。

另一种模式杨保军称之为“离散性四元结构”模式,即构架新闻理论体系时,把体系内容主要分为四个实质性单元——新闻,新闻传播(报道),新闻媒介,新闻媒介与社会系统关系,并采用交叉和隔离的叙述方式。

同类推荐
  • 课堂密码(第二版)

    课堂密码(第二版)

    《课堂密码(第2版)》就是想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大家尽其所能地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因为只有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才可能被我们深入研究,我们才可能根据研究成果,改造自己和他人的课堂;而那些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虽然会让我们很兴奋、很激动、很崇拜,但并不会对我们的课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真正的课堂密码,并不是可以启动核爆炸的按钮,也不是可以打开保险柜的密钥,而是一种对待课堂教学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法。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真正读懂麦克卢汉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演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辨别类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演讲者的伟大。
  • 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

    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

    本书对教育问题做出的深度剖析,按照教育挑战的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指出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
  • 许你万丈柔光

    许你万丈柔光

    后来许竟时的企业全国皆知,在她离开的两年有无数优秀的女人,他也成为全球优秀青年企业家。被问道为什么非她不可。他答:“只有在她身边,我才是我许竟时。”回想过去他没有记忆,她替他守候他们的过去、守护他的梦想。现在换他来,徐柔嘉,只要你回来我身边我便许你这一世的柔光。
  • 漳州府志选录

    漳州府志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骆驼祥子遇见那啥总裁

    当骆驼祥子遇见那啥总裁

    某现代宅男,因为怀着“大志”,穿越到民国初年,却无意中卷入一系列历史事件。在家国处于危难之际,他终于挺身而出……到底最后他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故事,就从1922开始……【兴之所至,工余写作,更新蜗速,敬请原谅】
  • 徐仪华传奇

    徐仪华传奇

    徐达和谢静茹的女儿徐仪华,与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之间的爱情故事。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疆拓土建立明朝开始,到徐仪华和明成祖朱棣成为帝后结束。中间有战争、阴谋、宫廷斗争、也有儿女情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麦肯锡精英最重视的55个高效能沟通习惯

    麦肯锡精英最重视的55个高效能沟通习惯

    本书以麦肯锡精英的55个高效能沟通习惯作为主线,阐述了沟通能力对于生活和商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才能拥有像麦肯锡精英那样的沟通能力。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有所收获,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独一无二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指南,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打开这本无限之书,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页上。这是一册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如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一样,西西用比译文更流畅的语言重述了当代外国文学中打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略萨、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冯内古特……
  • 诸天最强大咖

    诸天最强大咖

    搞笑升级!笑点多多,轻松活泼是宗旨总被人设计,难道这就是命?我绝不认命!众叛亲离无所惧!掌侠义之力,专打伪君子真小人!穿梭诸天,不为捉鬼降妖,只为匡扶正义。铸就不朽传奇……
  • 哥哥你们别总是那么宠我

    哥哥你们别总是那么宠我

    这是一个生活在普通环境家庭的女孩的故事。哥哥从小就懂得保护妹妹,弟弟从小就对姐姐好,爸妈从来都对女儿有求必应。女孩爱这个家,更爱自己的哥哥弟弟和爸爸妈妈,随着初中的到来,孩子们渐渐的远离了父母,父母每个星期,就盼着孩子们回来吃口饭。女孩渐渐长大,烦恼变多,哥哥还是像以前那样对妹妹好,弟弟们还是对姐姐无条件好。这也是一个无理的女孩,长大懂事的过程。
  • 眷眷情深深似海

    眷眷情深深似海

    不想当导演的总裁不是好名媛,三年前的一场意外把黎棠舜从她最爱的人身边夺走,再见面时,两人之间的对话竟成了这样“多谢司先生送我回来”车外的女子红唇微勾,眼尾泪痣惑人。“棠儿,三年了,你准备好了吗?”车里阴影下的司薄城君子端方,眸光化暖……某夜,某人醉酒,于是乎……“爱妃,快看!这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唔~”某爱妃为了表示感动,将人压着吃了个遍求婚仪式什么的,需要吗?黎棠舜小姐表示,我们搞艺术的不喜欢这些虚礼,只要司先生以后乖乖听话就行司先生笑着将人揽进怀里,“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