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72

第72章 新闻本质论(24)

牢固的稳定的新闻传播价值观念,是新闻敏感产生的第一要素。这一要素在对待应关注的问题上,几乎等同于“母亲”的亲骨肉价值观念所产生的效果。如果记者经过专业头脑和新闻实践的培养,对传播价值具有较深刻理解,并且牢固树立起了几种新闻价值观念,他就会像母亲关心亲骨肉一样,为应所关注的问题即使出现轻微动向,也会立即产生某种新闻发现的意识唤醒和兴趣激发。

在举了两个突出事例之后,胡志平先生进一步指出,在记者的新闻发现才能中,首要的“垫底”素质就是牢固树立传播价值观念,而且要让它潜移默化为一种本能。

促使新闻敏感产生的另一个思维要素是,认识积累潜伏的各种“知觉点”——为现代新闻史上的重大新闻发现作注解。也可以称之为“认知参照”。

记者们习惯使用的词汇叫作“知识点”,但是,考虑到新闻敏感在新闻发现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现象,用“知觉”更符合它的种种表现特征。记者头脑中潜伏的这种“知觉点”,类似于“母亲”连续多日形成的“‘闹百日’的孩子可能随时醒来”的认知。当母亲困睡之后,她的大脑皮层下近期最为活跃的“知觉点”可能变成仍在活动的潜意识,所以它还是一种现实的知觉,是一种暂时潜伏的现实的知觉,不过是表面上没有明显的思维活动罢了。

记者认为新闻报道所形成的各种潜伏的知觉点,主要是通过认识积累产生的。认识积累应该包括知识积累(书本理论)、经验积累(个人经历的总结)和观察积累(对全局和周围事物的关注)三种类型——按前后排列次序,是由理性到感性,由完整到零碎的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积累都可以成为潜伏的知觉点,所有成功的著名记者在其大脑皮层下都会有数不清的知觉点。一旦外界某种现象触动了相关的知觉点,潜伏的知觉就被唤醒,记者就会特别警醒于眼前的事实。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奥秘就在于此:“灵犀”其实就是已有的“敏感点”,进一步说就是平日里建立起来的“认知参照系”中的重点与焦点。如果换个说法来形容,就是“先入之主”。

记者积累的知觉点,不仅仅能帮助记者在采访中随时捕捉到新闻发现指向,而且能帮助记者在采访前就发现新闻切入点。如果能把采访对象的“学问”当做主题发现的切入点,必有收效。

这里特别指出,观察积累是记者在新闻发现中使用最频繁的积累,也是记者所有积累中涵盖最为丰富的积累。它包括记者对时事的观察感知,如当前热点问题的突出。也包括对具体事态发展状况的观察感知,如近来的多发事件。包括对各种人物印象的观察感知。也包括对各种事物印象的观察感知。包括对读者某种需求的观察感知,如读者最近关注的新闻热点。

西方记者常常自称“观察家”不是没有原因的——记者的新闻发现的“知觉点”较多来自他的观察积累。对这种以“观察家”自称的理由,胡志平先生是这样分析的:一则是为了作品中的客观表达需要,用观察家的身份掩盖记者主观表达的方式方法;二则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称呼能够反映记者的职业特点。记者一刻也离不开观察。

当然,这里所指的“观察”不是单单用眼睛看,而是指记者对全局和周围所有现象的一种“关注”。观察积累往往不是系统的全面的,它的多数知觉点是零碎的,个别的,感性的,同时又是丰富的、深刻的、显著的。虽然有的观察印象仅仅是对一种现象的“听说”而已,但是,不论怎样,只要所关注的东西给记者留下了印象,它就一定会在记者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觉点。这个知觉点有的可能很快被外界条件再次激活,有的可能永不被激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

观察积累,是记者三种积累中最为活跃的“知觉点”,也是最容易被淘汰,最容易更新换代的“知觉点”。记者群体之所以比其他群体思想更活跃,之所以常常在世人中率先用新的观点看问题,起主要作用的也就是观察积累形成的知觉点,帮助他时时领先一步捕捉到事态和势态所发生的细微变化,帮助他一生一世紧跟潮流,紧跟时代,永不落伍。

所以记者以“观察家”自居不是偶然的。从职业特点来看,与其说记者是记者,不如说记者是“观察家”;与其说记者靠写稿吃饭,不如说记者靠观察吃饭;与其说记者的主要活动是采访写作,不如说记者在每天24小时中都要随时注意观察一切。正如有位外国名记者所说:“你要当有作为的记者吗?靠8小时写稿是不行的,要做24小时的记者!”

胡志平先生以切身经历感受到,记者如果在一月中停止了对全局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他原所具备的敏感素质就会变得迟钝;记者如果在一年内停止了观察,他也许就暂时丧失了新闻敏感的职业本领;记者如果在数年里停止了观察,他就应该改行去干别的事情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优秀的新闻记者一旦“被提拔”,离开了新闻一线,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会失去原来的“本领”。

新闻界始终占了上风的所谓“新闻写作实践性很强”的观点,其中的“实践”意味着什么?这种“很强的实践性”的正确表达方法应该是:在突出“观察积累”的理论指导下的很强的实践性。并不是因为“实践性很强”就可以放弃理论研究和指导,而去拚命来练习写作。可见,有成熟理论与无成熟理论的指导,给予从业人的职业观念是会有天壤之别的!

我们在本书中不可能对记者的三种认识积累作更深入地比较论述,比如:看看它们为支撑记者形成新闻敏感素质各自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它们是如何分工的?但是,就此问题研究到这一步,似乎已经粗略地感觉到了,在三种认识积累中,最基本的积累是“知识积累”——也就是科学知识、专业理论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积累,这是记者所有积累的垫底积累。最可贵的积累是“经验积累”——也就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实践中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观念总结,它包括对社会发展变化和某种现象的由来及其沿革的感知沉淀,这是成为职业高手的本钱。而记者最常用的积累是“观察积累”——也就是记者每时每刻对全局对周围事物有所关注有所认识的知觉点的积聚。

如果要说新闻专业“实践性很强”,其主要理论根据,就在于观察积累是记者最常用的一种积累。胡志平先生总结说,此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无可争议地看到新闻敏感的产生,源于记者稳定而牢固的“传播价值观念”和记者“积累下来的潜伏知觉点”这两个思维要素;其二,也无可争议地看到新闻敏感绝非是不可教、不可学、不可传的神秘之物。

胡志平指出,新闻界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世上什么都可以传授,只有记者的新闻敏感无法传授。在这种似乎已成定论的说法中,我们的大学新闻教学似乎也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可以为学生传授新闻知识,却无法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怎样才有新闻敏感,更无法直接培养新闻学子的新闻敏感。其实,当我们在理论上确认新闻敏感产生的两个支撑要素之后,即使尚没有拿到记者证书的人,也可以培养他的敏感素质。

我们只承认一种情形下的新闻敏感不可教、不可传,那就是:甲记者所具有的特殊敏感点不可直接传授给乙记者。其中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记者尽管可以有相同的传播价值观念,却不可能有绝对相同的认识积累,他们的经历不同,个人兴趣不同,对三种积累的爱好也不同,大脑皮层下所积累的潜伏知觉点存在很大差异,于是甲记者特别敏感的现象,很可能就是乙记者感觉特别迟钝的现象。乙记者要想获得与甲记者相同的敏感点,在没有条件“克隆”的情况下,他必须严格模仿甲记者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想方法去积累,可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的差异。(胡志平著《新闻写作创新智慧》,新华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胡志平先生指出,走自己的路才是真理。自然,不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路,不论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积累,也不论你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与他人有多么不同,但有两点,则要求每个记者必须相同:一定要牢固树立传播价值观念,一定要勤奋地为自己的大脑皮层下面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觉点。

如果说新闻高手们的敏感特质不可传授不可复制,那么,新闻传播价值观念则是可教可学可传的,为自己大脑皮层下不断增加知觉点也是可教可学可操作的。

当过14年记者的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的一番话,倒是真的值得青年记者们高度警惕。他说:

“大学毕业的年轻记者中,有几个也许真的会成为大记者,但是多数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则很远。与其说他们比大记者落伍了,不如说他们根本不具备当记者的素质——早晨进了报社是记者,晚上下了班,离开了报社就成了一个普通人了。这种身在报社才是记者的人,不是真正的记者。”(胡志平著《新闻写作创新智慧》,新华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井上靖的话是告诉记者们:观察、积累、发现,是记者每天24小时的责任和义务。

3.3.4新闻主体的回归

互联网的崛起,唤醒了被淹没的新闻主体,也使新闻环境发生空前巨变。

草根和精英,公众和政府,民间新闻和职业新闻,共同面对着一场“主体性”觉醒与回归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也改变了新闻。

新闻自由,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闻责任,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已有4亿网民、2.8亿手机上网用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我们将会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一步一步体会到它对我们这个世界的难以思议的冲击和改变。

这是一个新闻管制显得越来越苍白,越来越不可能为所欲为的时代。

2006年,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与新闻管制部门的博弈,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媒介事件。在未来中国新闻史上,它必将占据重要的一页。

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如果没有互联网,整个事件绝不会像发生的那样。

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的洗礼;经历了2010年王家梁矿难、玉树地震、世博会的洗礼,国家对开放包容、民主自由、人格尊严的认知和理解正在不断加深。

没有互联网,就不可能有这一切。

新闻是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表现与传播——在这一新闻定义的“认知参照”框架之下,原来一些困扰新闻界和学界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关于“新闻评论”的定性问题。实际上,按照“认知论”的新闻概念,新闻就是认知,新闻评论也是认知,二者之间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实际上,传统的被人接受的新闻概念,“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也已经在概念上认可了新闻的“主观性”。“报道”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当然是主观的!即便事实是客观的,但是对事实的报道就成了主观的认知和表现。这一点,一直没有被人们所承认——主要是因为被新闻客观性的教条束缚着,演绎了一个“皇帝的新装”的“新闻版”。

在“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概念中,还有一个严重的“角色缺位”——那就是“报道”的主体是谁?谁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种语法上的“省略主语”,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新闻主体的“隐身”。但“隐身”不等于“消失”,更不等于不存在。

多年以来,我们主要把不断强化“新闻道德”建设,作为保证“新闻真实”的主要途径。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通过对新闻认知主体的“道德修养”,让记者更加认真负责地反映事实,更不能去主动造假。然而,新闻真实不是一个靠“道德”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倡导新闻媒体和从业者要接受群众的监督,这种“监督”长期以来对新闻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解决“新闻主体”的根本问题。

传统的新闻主体,是以职业新闻工作者为核心的。新闻工作者当中,又是以记者(编辑)为核心的。记者的存在,是人的存在,而且是人的主体性存在。但是在旧的新闻概念中,记者是“不在”的,是“缺场”的,缺位的。

现实中也是如此,记者在实际中是被规定为独立于事实之外的人,甚至新闻中是不许有“我”。记者就是“时代的记录者”,而且是置身事外的、隐身的记录者——难怪记者“不负责任”,他根本就“不在其位”,当然“不谋其政”,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报道。你要求怎么报道,我就怎么报道。你提供什么材料,我接受什么材料——自然就不去关心新闻真实性如何的问题。

在传统新闻的概念中,读者、观众、听众等“受众”也是隐形的。他们不出场。这也反映了长期以来,新闻对受众的漠视与不在意。我只管“报道”我的,管你谁看!我只管“报道”我的,管你怎么看!

受众是新闻活动最终的归宿和指向,记者写了再好的东西,没有人看到,有何意义和价值?受众看到之后毫无反应,又有何价值?如果受众是“听听罢了”,根本没有鉴别能力,新闻的真实与虚假又有何意义?在“新闻”的概念中,受众不在,事实上也会造成受众在记者心目中的“不在”。即使有监督,那也是事后的,事先是不能进入记者心中的。

同类推荐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北大公开课

    北大公开课

    百年北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结合的阵地,这里聚集了最优秀的学者和各类学科的大师,这里有中国大学中最受听众欢迎的公开课,一堂堂最具历史深度、时代科学性和人文艺术性的精彩课程,将你带入人文艺术的殿堂,奔腾在学术思想的天空,助你登上个人发展的舞台。本书汇集了北大公开课关于历史、国学、文学、鉴赏、哲学、逻辑等方面知识,以一种全新的高度和广度,拓展广大读者的视界,尽享思想文化的盛宴。
  •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主要介绍了司法文书写作的理论知识,并按照司法文书制作的不同机关、组织划分,分别介绍了公安机关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检察院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法院的主要司法文书等各种司法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以达到真正快速提高学生写作司法文书技能的目的,体现出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热门推荐
  • 命境轮回

    命境轮回

    如果一千个夜晚可以诞生一千个故事,那么现在的你,又身处哪个故事之中?当叶雨将神秘光盘放入旧电脑的光驱中时,一心想要回归穿越前世界的他,却因为一个可以通往无数剧本世界的空间,而与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联系。意外穿越的真相,诡异跳动的石心,异能特性,与术士武者……过去被掩埋在一片雾霾之中,玩家们徘徊在每一个不同的岔路前,却并不能知晓,下一次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每个人的一生,或许都是神所书写的一个故事。”“愿你们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完美结局。”
  • 送客偶作

    送客偶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蜀中奇僧

    蜀中奇僧

    乱世出奇人,蜀中有奇僧。灭鬼城斗阴兵,闯地府活死人。不管你是人是妖,是鬼是魔,不是报应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和尚诛恶即是善念,所到之处,除恶必尽,血流成河。
  • 奥特战士进化手册

    奥特战士进化手册

    意外来到雷欧奥特曼的世界,携带着系统007,林伊开始了他的奥特曼进化之路。雷欧……迪迦……赛罗……戴拿……欧布……银河……一步一步变强,寻找属于自己的光,从一个普通的光之国奥特曼跻身成为强大到可以独当一面的奥特战士。“斯特尔!”光芒迸发间,巨大的身影落下。“守护与人类之间的羁绊,守护这份勇气,化不可能为可能,这就是——奥特战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国民男神有家室:温柔娇妻很暴力

    国民男神有家室:温柔娇妻很暴力

    他是耀眼的明星,她是默默忠于他的粉丝。他是她成长的动力,是她未来前进的方向,是她黑暗人生的一束光。她想待在他身边,无论用什么样的身份。费尽心思也只能远远的看着他。本以为这一生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可上苍总是爱与人开玩笑。她在最落魄的时候他从天而降。有些事身不由己,有些人不舍却又必须割舍。她在追随他的脚步的途中遗漏了爱她的人。当昔日默默守护的青梅竹马倒在她的面前,她才明白,原来最爱的人一直在身边。原来她从来不是孤身一人。本文主线甜宠,小虐怡情。
  •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晚清一代大家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骨,著述了《人间词话》一书。他提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以这一条标准,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同时,此书破除了清朝词坛浙派和常州派的流弊,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正常的自我纠偏,从后来的效果看来,现在的读者大都更崇尚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应该多少也受到过这次纠偏的影响。
  • 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在绝境求生存、求发展、创造机遇和把握机遇的典型案例,并加以说明和评论,从十二个方面分别展开,力求给读者新的启示,在求职、工作、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化劣势为优势。
  • 倾世荣光

    倾世荣光

    古人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宰相府千金殷北月因一副画像被互换了灵魂,后因家族使命邂逅了霸道深情的渊瑞王潇君湛,温文尔雅的北瀛皇帝潇君闵,邪魅狂狷的万花谷主冷皓轩,跅弢不羁的南玥小王爷贺淳彦,那个才是真爱?一入宫门深似海,若在乱世中没有依靠的肩膀,等待的只有死亡,权利与阴谋充斥着整个宫殿,想要拼命的活着只有爬上最高的那个位置。这是一个女人几经生死,从一个宰相女辗转婢女,后靠智慧踏着无数白骨登上最高统治者的故事……
  • 男神今天直播了吗

    男神今天直播了吗

    自家boss是自己的粉丝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对此,季明靖的回答是:没啥感觉。毕竟那个比禁欲系还要禁欲系,比闷骚还要闷骚的溪昱晋,就算把他挤扁了,也会连屁都不放一个,季明靖不奢望这样的他会在自己面前表现得像一个迷弟。无所谓,反正她的迷妹迷弟多得是,她逐个撩也能撩一辈子,哪里轮得到他。直到有一天,季明靖被溪昱晋叫上了家里,之后她就再也不敢乱撩粉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