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3200000004

第4章 节俭

“节俭”说的是持家之道,主要指能够恰当地平衡家庭生活的收支。

从概念上看,节俭的表现方式有以下三种:节制开销、杜绝浪费、选择“少投入多产出”的资源配置方式。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来衡量,中国人都是极其节俭的。

外国人来中国旅行,会对中国人产生多种印象,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吃得很简单。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发现大部分中国人都只吃大米、小米、豆类、蔬菜和鱼,食物品种相当有限。好几百万人呢,可是吃的几乎都是这些东西,最多也就再加一点儿别的食物。至于肉类,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遇上什么大事时才有机会吃。

如今,西方国家为了实现以低价向穷人提供营养食物的目标,可谓煞费苦心。而中国呢,在一般的年头,一个成年人每天在饮食上的花销几乎只要两美分就足够了;遇到了荒年,一个成年人可以连续几个月过着每天的饮食花销只要一个半美分的生活。作为一个西方人,在面对这样的事实时,内心难免会生出许多感慨。因为,这表明中国人普遍具有精湛的厨艺。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吃的东西低劣得几乎无法下咽。可是中国人呢,他们拥有精湛的厨艺,能够用双手把任何东西都变成可口的饭菜。这一点,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说到厨艺,温格罗夫·库克先生认为中国人的水平高于英国人,而且仅次于法国人。至于美国人的厨艺,库克先生几乎没有明说。说中国人的厨艺低于某些国家的,我们不敢肯定。可是,说到中国人的厨艺高于某些国家的,我们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中国人的主要食物非常简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中国人的眼光简直堪比生理学家。

中国人的厨艺的确很精湛,以至于即便只有简单的原料,他们也能做出各种可口的饭菜。这一点,即便是那些很少关注中国厨艺的人也有所耳闻。

还有一件事也很有趣,而且很容易被证实,只是它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已,那就是中国人做饭时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种原料。

他们吃饭时也一样,一顿饭下来,几乎不会有食物剩下。这一情况在中国很普遍,所以很容易被证实——只要看看狗和猫的身体情况就行了。中国人养的狗和猫,主要以主人吃剩的少量饭菜为食,所以生活得很艰难,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而在那些新兴国家里,人们的消费普遍没有节制,这一点几乎尽人皆知。就拿生活条件优越的美国来说吧,其民众在一天内浪费的资源足以改善六千万亚洲人的艰苦生活。

在中国,许多人都会把剩余的饭菜给仆人和孩子吃。有些人在喝完茶之后,还会把杯子里的茶叶渣倒回茶壶,以便多冲泡一些茶叶汁。如果人们都能这样做,我们会非常高兴的。

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没什么讲究。这一点不同于西方国家,西方人对饮食普遍很讲究。在中国,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吃。在中国北方,人们普遍用马、牛、驴和骡子甚至骆驼来干活。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或许会让许多人都觉得中国人的有些看似节俭的做法实在算不上节俭。一般情况下,在这些牲畜死后,中国人会很快将它们吃掉,而不管它们是老死、病死还是意外死亡的。在中国人看来,即便牲畜是因为得肺炎这类传染病而死的,也照样能吃,而且不会遭人非议。事实上,他们也知道吃死畜或病畜的肉不好。所以,如果有人出售这种肉,那他会把价钱压得很低,以便能尽快卖完它们。买肉的人虽然明知这种肉不利于健康,可还是会买来吃。他们心想:这些肉虽然有可能对身体有害,但是价格低廉,值得冒一次险。更何况,即便吃了这种肉,也不一定会得病啊。在中国,死马、死驴和死骡子会被吃掉,死狗和死猫也不例外。有几个村民为了摆脱狗的骚扰,用毒药毒死了一些狗,然后又把这些死狗给吃了。有一次,有几个谨慎的村民找到洋医生,想知道这种死狗肉会不会对人的身体有危险。这时候,死狗已经下锅。这几个村民最终没能经得起诱惑,美美地吃了起来。吃完了以后,他们还好好的!

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中国人很节俭,那就是他们做饭时会考虑怎样才能节省柴火。中国人所用的燃料一般都是树叶和庄稼根茎,它们很快就能烧完,所以非常紧缺。为了尽快烧熟食物,中国人会尽量把锅底做得薄薄的。也正因为如此,在用这种锅做饭时,必须非常小心。

既然燃料不可或缺,所以中国人在收集燃料时也极尽节俭之能事。有些小孩由于力气小,所以还不能干活,可是捡柴火却没得说。每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拾柴火的人,场面真是壮观。在他们的竹耙所经之地,看不到一根枯草。在大人的吩咐下,男孩子们来到树林里,用棍棒把枝头残存的枯叶都打了下来。那幅场景,令人想起了收获板栗时的画面。田间的稻草也是拾柴人的目标,往往还没到秋风吹起时,它们就已经被人捡走了。

在中国,任何一位家庭主妇都知道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布料。她们在做衣服时,会选择既省时又不费工夫、不费布料的方法。做出来的衣服,无论是从花样还是做工上看,都很简单。相比之下,西方女人的服饰就奢华多了。在中国妇女眼里,哪怕是小小的一块外国布料,也是非常可贵的,她们会将它再次利用起来。当然了,经她们这么一加工,虽然做出来的衣物不一定好看,但是很实用。至于她们所用的方式,即便是那些专门研究“家政学”的女作家也想象不到。一小块布料,如果在这里用不了,那就换一个地方,总能派上用场。就拿一根碎布条来说吧,用它做鞋襻不就挺合适?在伦敦或纽约,有些好心人会把自己多余的衣服捐给同胞。不过,有一点令他们有些担心,那就是此举有可能让接受者自认为是穷人。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接受者在受到帮助的同时也受到了伤害。可是,如果把这些衣服捐给中国人,那捐赠者就不必担心这个了。因为,即便这些衣服在材质和款式上都跟中国服饰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

在送朋友礼物时,中国人经常送一些用线简单地固定在绢帛上的字画。他们之所以用线而不是用胶来固定字画,是为了让受赠者方便地拆下字画,从而使绢帛派上更大的用场!

商品零售商也非常节俭,他们在做生意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琐碎的细节。比如一个杂货店老板,他不但知道火柴有多少品种,还知道每盒火柴里装有多少根火柴,以及每盒火柴的利润。

即便是旧账本,也能派上用场。中国人会用它们糊窗户或做灯笼。

中国人为了省钱,甘愿忍受饥饿。由此可见他们有多节俭。在他们看来,这么做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根本没有什么不妥。这类事例可以在美国传教士亨利博士所写的《十字架和龙》一书中找到。亨利博士要到二十三英里之外的地方,就叫了三个轿夫抬他去。这三个轿夫空着肚子把他抬到了目的地,然后才赶回广州的家里吃早饭。他们来回要走共四十六英里路,其中有一半的路还抬着人,可是他们竟然都空着肚子,只因为在外面吃早饭需要花费五美分!

还有一次,两个轿夫早上六点钟出发,抬着轿子走了三十五英里,然后就坐上了回家的船。他们宁可空着肚子,也不去吃饭,因为吃两大碗米饭要花掉三美分。不巧的是,船在途中又搁浅了。等他们回到广州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两点钟了。到这时,已经三十来个小时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吃东西,就这样空腹抬着一位先生走了三十五英里。尽管如此,他们还在坚持——他们提出要送亨利博士和他的行李去十五英里之外的广州!

中国人的节俭带来了一些让西方人高兴的东西。可是,中国人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天性,也就是所谓的纯朴,却很难让我们认同。

中国有些地区,尤其是中国北方,每年里总有那么几个月,孩子们差不多都光着身子到处乱跑——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种现象真奇怪。

究其原因,有可能是不穿衣服更舒服,但最大的可能还是节俭。中国是个独轮车大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可以听到独轮车发出的嘎吱声,那声音可真刺耳。其实,只要往独轮车上滴几滴油,就能消除这种噪声。可是,那些“神经麻木”的人却没有这么做,因为它们认为油比噪声贵,用油来消灭噪声是不划算的。

日本人侨居国外时,会在租房合同里特别注明每天必须要有多少热水供应,因为日本人习惯了洗热水澡。中国也有澡堂,可是大部分中国人都没去过澡堂,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澡堂是什么样的。一位中国母亲在拿扫帚掸孩子身上的灰时,碰巧有一位外国妇女经过。外国妇女很好奇,就问:“你是不是天天都给孩子洗澡?”那位中国母亲生气地说:“天天给他洗澡?从他出生那天起,我就没有给他洗过一次澡!”

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说,即便肥皂零售商打出“比污垢还便宜”这样一句广告语,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感想。

在意大利人眼里,英国人是“浪费肥皂的家伙”。而在中国人眼里,可能所有外国人都像英国人一样浪费肥皂。当然了,中国人也会用肥皂洗衣服。可是,他们很少使用肥皂,而且每次的用量都少得令人无法想象,洗好的衣服自然也达不到我们的清洁标准。他们这么做,并非全是因为节俭。因为,还有些中国人虽然出身贫寒,但是照样跟我们一样爱干净。

由于节俭是中国人的本能,所以在中国购买工具,一般都买不到成品,只能买到半成品,然后自己动手配把手之类的东西。一般来说,半成品都比成品便宜。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中国才很难买到成品。

节俭可以是物质层面的。比如,在许多人家里,你都有可能在相邻两个房间之间的墙壁上看到一个小洞,这个小洞是用来放灯的,这么一来,昏暗的灯光就能同时照到两个房间了。这类节俭范例,在中国的编织法、陶艺、金属加工和牙雕等工艺中也普遍可见。对我们来说,说这些工艺代表节俭比代表精湛的技术更合适。说到这类工作,中国人所采用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我们无疑可以发明很多方法,而且能使每种方法都更加有效。可是,如果论及怎样使材料变得无关紧要,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中国人的。中国人好像无所不能,可是同时又好像什么都不能。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也一样,大多都具有这一特点,无论这些东西是简单还是复杂。比如,中国人可以毫不犹豫地在一个小院子里建造一个小铸铁炉。小铸铁炉是用一堆泥砖垒的,一个小时就能垒好,可是从表面上看,它就跟一个既牢固又美观的灶台差不多,它虽然效率不高,可是既便宜又好使。

即便是在做大事时,中国人也会考虑到物质上的节俭。要证明这一点,可以看一看运送大批贡粮进京这一典型事例。运贡粮的过程可以说秩序井然,但也可以说毫无头绪。大批贡粮从天津运到北京通州时,成堆的粮食需要卸载、称重和搬运,可是负责完成这项任务的却是一大批苦力。西方的一位谷物交易商见了,觉得非常惊讶,因为在他看来,这么繁重的工作本该由机械完成。也难怪这位商人会如此惊讶,因为苦力们所用的工具只有一双手,还有形如截头圆锥、容积大约是一蒲式耳的小箱子,以及数量不一的芦席。苦力们先把芦席铺在地上,然后把粮食倒在芦席上,再一点一点地称这些粮食的重量。称好之后的粮食会被运走,最后是芦席被撤走。光秃秃的河岸又重新恢复原状。

在美洲经营烟草种植园,建造烟叶烘干棚是最大的一项支出,因为要把它建造得又长又精巧。可是,在中国的烟草园,这项支出并不需要多少钱,因为他们的烟叶烘干棚主要是用茅草搭建的。棚子拆了之后,建棚子所用的材料还可以当燃料。摘烟叶时,人们会把叶柄也摘下来,因为叶柄又粗又硬,可以用草绳系成一排并像衣服一样挂起来。用这种方法来烘干烟叶,真是既简便又有效。

还有其他一些事例也能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很容易发现这些事例。在这些事例当中,下面这件事例最典型:一位中国老妇步履蹒跚地向亲戚家走去,只为了节省她死后家人为她抬棺材的钱,因为亲戚家离祖坟更近!

同类推荐
  • 诗与思的交响

    诗与思的交响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鲜有人将笔触及几十万戎马半生的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一道军令骤然就定格在边疆垦荒种地的历史。这闻名中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经历即便在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中也只是通过一群女性侧面表现出它的历史背景。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本书论述了推动宁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科学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宁夏文化建设跨越性的发展,体现了宁夏文化建设方面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宁夏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热门推荐
  • 云山剑影

    云山剑影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东方故事,同时也写给坚持爱情的你们。
  • 爱你,情不自禁

    爱你,情不自禁

    在一场宴会上,她以为中了大奖抽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兰博基尼车子.一场宴会让她和他相识成,遽尔成为朋友,为了家中逼婚的父母大哥,她邀请他合演一场订婚的戏码,可是在她激动地和兰博基尼汽车公司亚洲分公司的总裁并且梦想着嫁给他之时,他竟然来破坏......很好此仇不报非女子也!他就等着她的报复吧!可是为什么看着他和别的女子亲热她竟然会有种受伤的感觉......-----------------------------------------每日更新时间:早8点或者晚8点左右,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多多留言!花花在这里谢过了!
  • 转角婚姻遇慕白

    转角婚姻遇慕白

    儿子得了罕见的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才能活下去,结婚五年了,沈南希一直冷淡,与丈夫从来没有亲近过,但是为了儿子沈南希怎么着也得想办法再怀上个孩子。但丈夫却说孩子不是他的。
  • 今天是他的生日

    今天是他的生日

    我认识一个民警,是在朋友聚会的场合里认识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卡拉OK厅,我们便在闪烁的彩灯下握了握手,民警的手很热情,握过手之后,我仔细地看了他几眼,就笑起来,冒昧地对这个民警说,你恋爱了。这个年轻的民警当时很惊讶,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我,似乎在期待我做进一步的解释,我没有再说什么,我只是故弄玄虚地笑了笑,说,我没猜错吧?他点点头,说,没错。这个25岁的民警叫凡一民,他后来有一次在大街上碰见我,一眼就把我从人流中叼了出来,眼睛蛮厉害的,我想我若是一个逃犯,这下子就栽在他手里了。
  • 懿度

    懿度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得今生一次擦肩。我沐紫霞而去,唱首一生所爱的歌,从此一个人行走,一个人观日落,一个人去往秋冬夏,一个人拈细碎的花......千山万水与你再不相逢,就写下着万千的诗句,来世灯前月下,用尽一生为你诵读。
  •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总结了77个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心理规律,配有实用案例作解释说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心理规律就是家长了解孩子和塑造孩子的有力的心理武器。
  • 媚骨生香,王的二嫁妖妃

    媚骨生香,王的二嫁妖妃

    有一款香,可覆国家,倾天下,但炼制之时需取将军最爱之人的心头血。有一款香,点燃之后可以使灵魂出窍,穿越异世。“皇上将一个先帝的遗妃赐婚于你,这是在侮辱你,你没看出来吗?”“皇上这是用你在侮辱本将军,你没看出来吗?”一夕穿越,她明里是入宫三日便死了夫君的被贬至尼姑庵的晦气太妃,暗里是技艺倾天下的调香师;他却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播的镇国大将军。一场权利的谋杀,京师四大尼姑庵,两庵相继被灭,她楚楚可怜的紧紧拽住他的衣角:“将军一定要保护哀家。”“将军,世间除了我,没人能帮你夺得这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财驭天道

    财驭天道

    宇宙受劫,星辰万物破碎成片,碎片衍灵,自成规则,强的为天道,弱的为灵。在时间的长河中,衍生的灵不断成长,彼此之间便有了竞争,出现了掠夺,吞噬,从而大浪淘沙,不少灵随之消失。当灵弱到一定层度,就会求救于人类,更有甚者,会将自己交给人类,以求资源苟延残喘。主角娄青衣,本是一名普通宅男,却意外穿越,降临到一个资源极度缺乏的世界,在复制21世界的成功案列后,开启了一条奴役天道之路。一念成仁为苍生,一念入魔祸人间,唯有财道,权掌天下,统管仙魔。
  • 凉夜红尘

    凉夜红尘

    初次见他,他还是冷宫中不受宠的皇子。年少无知的她懵懵懂懂地对他感到好奇。他对她看到了他这番模样感到羞愧,可一番相处下来,他却身陷囹圄。再后来,那皇子早已破茧成蝶,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子,奉圣命前去诛杀她的全族。他不知道她是儿时的玩伴,她亦也不知道他是那儿时的戏谑之人。在两人打打闹闹的情况下,他再一次爱上了她,并知晓她便是那儿时玩伴。可他终究没有忘了他的最终使命,他还是让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家破人亡。她心如死灰,许是上苍觉她命不该绝,让她在临死前忘了那段令她家破人亡之事。可上天作弄,她终究还是忆起,她当他面跳下城楼。他这下才明白,其实自己自始至终,终究要得不是那冰冷的龙椅。阅经年,白发苍苍的他,时常忆起那一袭白衣的她,抿唇打趣,笑看窗边飞雪。他嘴角亦露出浅笑,可终究心冷无比,他想上前抱住她,可却抱住了一团念想。最后世人只知,在城东后山的一空地,葬着一对眷侣,荒冢新坟上爬满了野草,可谁又知这其中的故事……【本文纯属虚构,且是一篇披着甜文的外套的虐文】——推荐新书:《小可爱她穿书了》本书超甜,入坑不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