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0000000668

第661章 前进(下)(第一更)

江浙明军的豫章师和永嘉师、金华师和江都师、丹阳师和大兰师分别从皖北、运河以及沿海三个区域齐头并进,清廷的淮北防线在短短的半月之间便土崩瓦解,数以四万计的淮北绿营面对处于数量绝对优势的江浙明军北伐部队,可谓是闻风而降。

自收复淮南以来,江浙明军准备三年有余,一旦发动,便是雷霆之威。如此顺遂,其中多有军情司对淮北绿营和官吏的策反,依仗着江浙明军的强大实力和过往战绩,淮北地区缺乏足够八旗军控制的绿营们纷纷倒戈相向。说到底,这就和他们当年降清时的思路没什么区别——敌人过于强大,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其中,就这么简单。

“我部横扫淮北,如今先锋已经进入山东地界,此番北伐,确是要比预计之中的更加顺遂。”

江浙明军早年在实力处于下风的时候尚且能够连战连捷,如今整体实力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这几年与尚耿二藩的藩兵、与秦藩的大西军之间的战斗往往都是碾压式的战斗,军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乐观,甚至是膨胀的情绪。

此番北伐,与淮北地界哪怕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斗也无,就算是在徐州的那次冲突也是被策反绿营与八旗军之间的战斗,江浙明军无有一兵一卒的伤亡,形势称得上是一片大好。

麾下的众将和参谋们一片乐观,陈文也是微微一笑,继而言道:“虏廷的命门在于他们的核心人口数量太过稀少,有限的人力资源只能全部倾注于新军之上,就算如此其中还少不了这几年新入旗的货色。于淮北,此间虽是北伐军的必经之路,但却依旧无法提供更多的八旗军来进行牵制,唯有利用绿营作为炮灰一途。可是绿营原本就大多是降了鞑子的旧明军,他们既然能够剃发降清,自然也能够倒戈相向。虏廷的淮北防线看似可笑,其实关键还是核心人口的问题导致战略布局受到制约所致。”

陈文说到这里,作为随军参谋司谋划科的科长,张恭彦便代表了众人向陈文问道:“那么按照监国殿下的意思,接下来的进军就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易了?”

“是的,鞑子可以放弃淮北,甚至可以放弃山东。以着他们的核心人口数量,唯有新军击破我北伐军主力,方能借此翻盘。否则的话,这些地方就算是没有丢得那么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了。有人,才有未来可言。”

………………

中路军在淮北的高歌猛进,甚至开始了对山东的蚕食,三路北伐的另一路,由九江郡王张自盛率领闽中师和苗国公侯国远率领的庐陵师分别自襄阳和黄州出发,进攻河南地界。

河南南部的南阳府和汝阳府早已与江浙明军安通款曲多年,两部兵不血刃的收取了府城和沿途的县城。

当陈文抵达徐州重镇,沿着运河和沿海两条路线继续北上的大军进入山东地界之时,西路军的两支主力刚刚在汝宁府北部的上蔡县完成集结,计划由此经郾城、许州一线北上开封府城。只要收复了开封,与皖北的明军协力拿下归德府,西路军依靠对这四个府的府县的实际占领来压缩清军优势骑兵穿插河南、皖北道路的目的就算是达到。

至于河南的西北部,乃至是陕西和山西,完全可以等待中路军击破清军主力之后再行缓缓图之,估计到时候传檄而定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然而,两个师的部队兵力不少,加一起也有两千余骑,但是这么大的区域,面对河南提督线国安所部由清廷特别组编的五千骑兵,配合河南北部的绿营骑兵,根本不是这支西路军能够应付过来的。

攻取这两个府的过程中,虽有当地绿营反正,但却还是遭到了几次小规模的袭扰。如今大军合流,准备北上开封,根据探马报告,清军的骑兵数量也越来越多,列阵而战倒是不怕,奈何粮道关乎重大,这两个府也有为数不少的县城尚未收复,当地绿营也没有全部归附,若是与这些清军骑兵合流,必成祸患。

“线国安这个狗汉奸,某听军情司的人讲,这厮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前番将说客送交虏廷,现在又全心全意的骚扰咱们,简直比真鞑子对虏廷还要忠心。”

比之张自盛,侯国远所部遭到的袭扰次数远远胜之,对于这个定南藩的旧将可谓是深恶痛绝。

眼见着西路军的副帅如此,张自盛作为主帅,也只得出言安抚道:“袭扰咱们,总比他们到淮北捣乱要强。咱们西路军本来就是偏师,按照计划拿下河南的南部和东部,压缩鞑子骑兵的行动空间,为中路军北上创造更好的条件就够了。现在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一半,剩下的还有吴帅配合,总还是有机会的。”

“张帅说的是,末将也只是发句牢骚罢了。”

侯国远叹了口气,但是那副愁眉不展却还是没有因此而得到缓解:“您来之前,末将刚刚得到消息,军情司在河南府和开封府的人查探到,自北伐开始,鞑子已经从陕西回调了驻防八旗,从漠南蒙古招募了大批蒙古鞑子,其中有一部分便是要在河南给咱们捣乱的。”

从河南北部送来消息,虽说还是一个省的地界,但此间并非是江浙明军的地盘,再加上路途之类的因素,情报本就是有着延迟性的。消息刚刚送到不久,可弄不好现在这些清军的援兵就已经进入到河南地界了,等他们北上前往开封的时候正好碰上。

骑兵数量始终并不占优,这是江浙明军一贯以来便存在的问题。江浙并非是优良的养马地,也不出产战马,就南方而言,滇马也更加适合山地作战,其肩高面对蒙古马实在是不小的劣势。

此番北伐,江浙明军集中了大量的优质战马来编练老年近卫师,参与北伐的十个师也都是齐装满员,就连地方驻军也编练了一些骑兵部队来配合维持北方新占领区的秩序,奈何比之背靠蒙古大草原的满清而言,光靠缴获和购买,也实在不是可能比拟得了的。

侯国远提到的事情,张自盛刚刚赶到,还在熟悉情况,但是听了这番话,张自盛的眉头也不由得为之一皱。

他的年纪不小了,是江浙明军这个军事政治集团中年纪最长的武将。在江西奋战多年,后来跟了陈文,才算是真正看到了将鞑子赶出中国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也为了完成揭总督、傅侍郎、洪兄弟、曹兄弟、李兄弟这些战死在江西的好友们的愿望,如今愿望成真就在眼前,奈何清廷也并非是完完全全的劣势,以至于就连张自盛也是心中焦急。

“咱们难,监国殿下那里更难,那里才是鞑子的主力所在,淮北还好,山东和直隶的鞑子骑兵只怕是为数不少啊。”

二人说着,便凑到了沙盘前,根据情报去商量接下来的行动时间、路线以及其他的一应事态,只是这河南地界,称得上一马平川,大片的平原地区对于骑兵而言实在是极佳的作战地域,全然不似江浙那般的山林密布、水网纵横,对于江浙明军这支惯常在南方作战的军队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他们来说更是如此。

闽中师刚刚抵达,还需要时间修整,张自盛和侯国远召集了两师的参谋,筹划良多,奈何手里的筹码就这么多,江浙明军的火器化日渐增高,除了粮草还要运输大量的火药,一旦遭逢袭扰,若不能妥善应对,更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

军令如山,虽然西路军只是在大致的战略方向上自行其是,但是也须得配合淮北的北伐军主力,只得硬着头皮出兵。

大军出了上蔡县,经西平、过郾城、等到走到临颍的时候已经遭逢了数次袭扰,前进速度被拖慢了许多。尤其是进了开封府地界,打着河南提标旗号的清军骑兵就始终在左近徘徊,时不时的就要过来干扰一二。然则西路军的骑兵数量有限,分散开来更显捉襟见肘,想要将其驱逐更是不可想象。

“今天就走了不到三十里地,这么磨蹭,从进了金华府之后就没有过。”

袭扰拖慢了行军速度,而且随着大军深入河南腹地,遭到的清军骑兵袭扰就越加频繁。就结果而言,伤不得根本,但是军队的行军速度大幅度降低,尤其是粮道的安全更是牵扯着这支西路军的大半的精力。

“鞑子的骑兵越来越多,到了明天,二十里能否保证都很难说。现在就两条路,其一就是原地待命,等待南阳府和汝宁府的官府、驻军布置完成,军需仓储基地前移;另一条就是携带足够的军需粮草,大军直奔着开封府杀过去,有什么事情拿下开封再说。”

张自盛的两个计划,说到底都不是很现实。前者严重的拖慢了行程,正是鞑子所愿意看到的,更加不利于中路军的前进;后者则需要储备足够的军需粮草,而且数量越多就越需要大军保护,更何况这也根本不能解决不断受到干扰以至于拖慢行程的问题,甚至就连拿下开封之后也一样如此。

临颍县到开封府城,两地相隔不下两百五六十里地,其间还要渡过多条河流,如果大军以二十里每天的速度前进,也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而大半个月之后,迟迟不能拿下开封和归德,皖北的明军的前进步伐只怕也是要受到影响的。

二人正犯愁着,一个传令兵赶来,带着一个年纪轻轻却是一身蟒袍玉带的武将而来。这个年轻武将,张自盛和侯国远都没有见过,但是随着传令兵的介绍,张自盛却猛然间想起了什么,甚至依稀的看到了稍微摆脱此番困境的希望。

“临国公没有带军队过来吗?”

张自盛是郡王,更是西路军的主帅,论年纪甚至比之李来亨过世多年的义父李过都不差什么。此间张自盛有此一问,临国公李来亨连忙拱手回道:“回禀张帅,末将奉监国殿下之命,率领本部骑兵前来效命,奈何路途遥远,麾下将士尚在汝宁府修整,不日便会抵达军前。”

陈文接受了监国的册封,便给了那些到南京表忠心的藩镇们两条命令,其一是各守信地,严禁进入他人防区;其二则是有意参加北伐者,可帅本部精锐到军前效力。

李来亨的镇守之地在四川的叙州府,匆匆赶来,能够赶在四川众将的最前面还是众将对于李来亨所部战斗力的信任,满心满意的想要借此来打一个开门红,日后也好在新朝立足。李来亨率部赶来,所部俱是骑兵,此前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抵达武昌之后北上,人还好,战马总是需要些时日的,否则上了阵,状态不好也影响战斗力不是。

“既然如此,咱们就在此修整几日,等临国公的部下赶到再行北上。”

“这?”

行程已经耽误,侯国远对于张自盛的提议颇有些犹豫,不过张自盛对此却是信心满满:“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夫信得过临国公的部下。”

同类推荐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隋风烈

    隋风烈

    杨二穿越到了大隋朝成了杨广,身处盛世大隋初期,经过宫斗、西征、北伐、灭陈、破虏,改制、兴学、基建、富民、强军等措施统一强大国家。杨广立志不作短命隋炀帝,要带领大隋成为一个国泰民安,繁荣富强,屹立东方,八方来朝的庞大帝国。
  • 风起晚唐

    风起晚唐

    唐,一个海纳百川的朝代!她武功无双,四夷臣服!她文化璀璨,引领各国!她豪迈包容,汉夷大同!异族皆翘首仰望,恨生不为唐人!然而让人叹息的晚唐,正所谓是:心中遗憾何时了?国事知多少。昨夜短梦里烽火,朝夕心惊泪醒山河破。若是当年雄心在,朱颜或不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公子独秀

    公子独秀

    本想平平淡淡,奈何骚动的世间,骚动的心,那是按也按不住呐...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热门推荐
  • 回到大明写小说

    回到大明写小说

    他是说书人,他也是小说家,他让穿越小说在大明普及开来,但凡他开讲,那必定会是十里空巷,但凡他的新书上市,那必定会在顷刻之间被抢购一空...时逢靖难之役前夕,他又该如何抉择,是做个腰缠万贯的富家翁,还是封侯拜相,在史书之上为自己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人生在世自己的命运却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新书《大明好伴读》已发!
  • 高血压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高血压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高血压饮食与防治:高血压的医疗常识、高血压的日常保健、高血压的饮食保健等。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聚散忆流觞

    聚散忆流觞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 穿越之绝世妖妃

    穿越之绝世妖妃

    本是豪门望族千金,穿越到痴傻大小姐身上。两人相似的遭遇,以及琴忆之在琴府上受到的待遇,让她决定崛起再不受人欺凌。此后化身琴忆之智斗后娘与蛇蝎姐妹,将现代的经营理念贯彻到古代,垄断四国女性消费品,店面遍及四国。造火药,改兵弩,四国大战大展风华。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将领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将领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中国异闻录(套装共3册)

    中国异闻录(套装共3册)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都流传着神秘诡异的奇闻异事!招魂骨笛、剪纸巫术、中元鬼节、封魂油伞、江南鬼戏……正在国内发生的灵异故事,即将震撼你的眼球。本套装包括:《中国异闻录》、《中国异闻录.2》、《中国奇异档案记录.第四季》。
  • 如影随行

    如影随行

    张小北一个人坐在车里抽烟,他看了一下烟灰盒里的烟蒂,这已经是第七支了。外面下着雨,很大。雨水肆无忌惮地冲刷着车玻璃,留下一道道毫无规则的雨痕。一道闪电划破黑暗,让张小北的心紧了一下。那一瞬间的光亮,让他想到了老六临死前,扭曲的脸上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张小北低低地咒骂了一声,将烟狠狠地摁灭。一点儿火星溅了出来,闪了闪,落到他的手背上,留下了一点灰白色的痕迹。
  •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孽校草的学霸女友

    妖孽校草的学霸女友

    智商高超,情商低下的品学兼优学霸袁小艾。遇上帅气妖孽又会唱歌的校草黄子毅。他嘴角勾斜,“学生又怎样?我喜欢的人,不会因为什么事什么人而改变。”“说说,喜欢我吗?”一只手指挑起她的下巴,袁小艾立刻甩开。面对妖孽的攻势,袁小艾的城墙逐渐坍塌。“做我女朋友吧。”她得意一笑,“好,但要答应我的要求。”“什么?”“你的眼里只有我,心里只有我,对我的要求无条件赞同,以我为中心。”黄子毅看她小人得志的脸,气的牙痒。但却....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