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9300000008

第8章 我讲述的是一个爱好写作的老人的故事

他叫孙述,出生于莱州市神堂镇的一个名叫埠孙村的丘岭小村。

那是一九八六年仲夏,我在家乡柳沟村突然接到县文化馆(那时莱州市叫掖县)文学创作辅导组王永泉老师的一封信。信中说我邻镇神堂镇文化站组织了一批业余文学作者,想开个座谈会,他们镇文化站的陶文阁站长约请王老师想让我为他们的创作研讨会介绍一些创作经验。

说实话,我一个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业余文学作者,奋斗了近十年的时间,承蒙省、市(县)各位新闻文学界老师的栽培和指导,尽管当时已在省内外十多家报刊发表了近百余篇稿子,但仍觉得自己“底气不足”。与其说介绍经验是枉然,谈一下文学创作的甘苦和体会还是勉强可以的。就这样,在仲夏的这次神堂镇文化站举办的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我认识了他——孙述,一个也像我一样对文学执着追求的老人。

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他告诉我他六十四岁),瘦瘦的个子,满脸的皱纹与间或闪亮的白发,昭示着他的辛劳和苍桑。陶站长主持了整个座谈会。当时,一个乡镇文化站长敢于组织一批业余作者,召开个颇有规模的文学研讨会,其勇气是很可以的,也可以说在当时的掖县全县率先开了个好头。所以党镇委是十分关心的,党委宣传委员老原同志也参加了当时的文学研讨会。

会议发言期间,每个业余作者都认真地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和发表作品情况。轮到孙述老人发言了,他讲的挺来劲,也挺动情,可见他对写作的追求和毅力。他说他从二十几岁就爱好写作,一直到现在……

谈了一阵,因是时间问题,老原要他报一下发表作品情况。他慢吞吞地说,一生写了几十万字,(或许更多一点)只在科技小报上发表了一篇300宇的文章,题目叫《怎样种大白菜》。

“哗……”

未等孙述老人讲完,笑声笑乱了会场,整个会场活跃起来了。孙述老人摆摆手,认真地争辩说:“没错嘛,我只发表过这篇……”

唉,或许,他真的把文学和科学的概念弄混了。只是认为,文字就是写作,写作就是文学。

不过那天中午吃饭给我留的印象挺深。镇里为了鼓励业余作者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破例那天招待了所有人会者。酒席分成两桌,我和王老师还有陶站长,宣传委员老原同志、军旅作家宋贤忠同志(现任莱州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加上几个业余作者一共9个人一桌。当然有孙述老人了。席间,老原讲话挺幽默的,他端起杯对孙述老人祝酒:“来,祝我们的老前辈写出更多更好的大白菜系列。”(说实话,老原同志不愿伤害孙述老人的自尊心儿老原喝完,又斟上杯酒敬我,(当时我有点受宠若惊)“感谢小赵老师为我镇文学创作来传经送宝,干杯!不过,希望我们的小赵老师可不要把今天这个喝酒场面写到文学作品里去啊,哈哈……”说完,老原爽快地带头一饮而尽。大家也都在这个热闹的气氛中举杯畅饮……

因为我的家夏邱镇柳沟村就在神堂镇南十二华里处,埠孙村又在镇西南一公里的地方,所以我每每骑自行车进城(当时家乡不通客车),必定要路过埠孙村,再路过神堂镇,然后才进城。

那次神堂镇举办了文学创作研讨会后,我同孙述老人认识了。认识了往往就会常见面,常见面就要站下来聊上几句。他对我说:“赵老师,(实际上我称不上老师,他总这样叫)你真有毅力,写了那么多,发表了那么多。”我说:“孙大爷,你也挺有毅力,写了这么多年,不容易啊!”我最忌提他写的那篇《怎样种大白菜》,当然是怕伤了老人的自尊心了。

然而,他仍不住地写。

他写了一辈子了。终没能再发表一篇像(或与)文学那样的文稿,哪怕是小豆腐块一样的纯文学稿,也好证明他爱好过文学。

进了90年代初期,我被市委宣传部领导推荐安排到莱州市盐务局从事文秘工作三年之多。1995年3月20日又被《山东工商时报力借调为驻站记者、站长。并兼任北京大型文学丛刊《时代风》编委,同时兼任山东省《齐鲁艺谭》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我已于1992年5月份举家迁到城里的南环路住宅小区9号楼市盐务局机关宿舍居住。下乡、下企业、采访、写稿子,工作忙碌一些,自然每年回老家少了些,且每次走都乘车(我家乡也通了客车),有时随采访车回家站站就走,自然见不到孙述老人了。其实,好多年没见,不知他是否还健在,是否还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写作,我真想帮他推荐发表点属于纯文学的稿子,也让他圆一个真正写作的梦。我还要寻找这个爱好写作的老人。我要看看他的生活,他的爱好……

注:文中孙述为化名

(原载远方出版社新闻文学集《乡村季风》2000年11月)

同类推荐
  •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无论情况怎样糟糕,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现代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现代卷

    本书着重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传统道德生活向社会主义道德生活转变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必然性,主要论述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生活的发展、演变——新的道德观念的产生,新的道德关系的形成,新的道德生活风俗的兴起等等。
  • 新解黄帝阴符经

    新解黄帝阴符经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刘君祖先生依经解经,贯通经典,观照现实,分别对《黄帝阴符经》和《天机经》进行了解读。《阴符经》不过短短四百余字,《天机经》亦不过两千余字,却皆为道藏经典。两书合观,读者尽可于千余字间沉潜,掌握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体悟道家智慧和修养方法,“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览粲然义理,察古人心迹,登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之人生境界。
  • 回望来路

    回望来路

    该丛书将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的经历、经验、研究成果及作品等精华结集出版。本书是丛书之一种,对黄国柱委员多年来在新闻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做了梳理、汇总。
热门推荐
  • 快剑阿叶

    快剑阿叶

    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纵使万般非吾属,伴得白马啸西风。
  • 盛世婚宠:宋小姐,你乖

    盛世婚宠:宋小姐,你乖

    花痴不可怕,可怕的是花痴不但有文化还会撩!俗话说,男怕缠,宋淮叶可是学到了这话的精髓,硬生生的把傅云霆一个七尺男儿拆骨入腹,吃的服服帖帖的。宋淮叶第一次见傅云霆就定下目标,有生之年,一定要让我宋淮叶的名字出现在你傅家的户口本上。第二次见傅云霆,直接一包药放到人家的汤里……至于第三次,那就是洞房花烛夜啦,瞬间就到达了人生的巅峰!这就是一个前期女主撩男主,后期被宠爆的小甜文(暗戳戳的说一句,估计作者逻辑已经喂狗),人老了,就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感觉,唉……
  • 赵奎家的柴垛

    赵奎家的柴垛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快穿之三千界

    快穿之三千界

    濯染为一界主神,却选择入轮回,历三千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救那个至关重要的人。【你既然为我挡劫而碎,我自然可以为你寻碎片重塑身躯。不辞万险!】——濯染本以为是渡人,却没想到是在渡己。任务的背后究竟是谁在布局?庞大的奖励背后又是谁在付出?PS:本文无cp,放假日更4000+有两个位面为了任务需要有,就算是发生关系也是身体被濯染操控做出回应,OK。平日里,学生党,更新不会很多。
  • 侯爷家养:财迷夫人好凶残

    侯爷家养:财迷夫人好凶残

    京城有名的丑八怪突然之间变美了!不仅容貌冠绝,还才华出众,拳打京城女,脚踢使国公主,不服皆可来战!眼看着一颗明珠冉冉升起。众人是求娶呢!还是求娶呢!还是求娶呢!薛某人独立其中:“有东海珍珠吗?”众人摇头:没有。薛某人:“有南海绡纱吗?”众人退一步:没有。薛某人:“有北海佳酿吗?”众人再退:没有薛某人:“有西海梅园吗?有金山银山吗?有矿吗?”众人无言。薛某人微微一笑:“本公子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终是思君不负卿

    终是思君不负卿

    和亲前夜,苏洵身着白色锦衣长袍,站着她的身后,手指轻柔地捋着三千青丝。“阿楚,你是大梁最锋利的刀,是孤最信任的人。”萧楚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心心念念十年的男人,亲手把她送上了绝路。漠北风潇水亦寒,终是思君不负卿。
  • 亿万盛夏只属你

    亿万盛夏只属你

    归去往来乎,皆变之
  • 凉夏,我又想起你了!

    凉夏,我又想起你了!

    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只为你的一个转身,无数次的遇见只为你能熟悉我的存在,凉夏:温瞳你温暖了我一生!温瞳:凉夏你惊艳了我一生!凉夏/温瞳:我想你了!
  • 法华经义疏

    法华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孤凤萧

    独孤凤萧

    传说中,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立在奈何桥边的三生石。不知从哪里传出的说法,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与记忆。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不断的轮回,缘起缘灭,都极为细致的刻在三生石上。对于三生石,无人知晓它的来历,千百年来,也无人去探求。人们对这个传说,渐渐的遗忘在脑海里。只有一些较为迷信的道士,三更半夜在街上喊着:灯火烛噫,人尽散灭哟,三生石噫,顾芸芸众生呵,一笔勾销……(第一次写文,如有不恰当之处请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