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200000031

第31章 西汉式开局:青涩记忆(7)

于是姐弟相认,总算是大团圆的喜剧收场。然而这一个大团圆的喜剧之下,隐藏着更多残酷的人间悲剧。如果窦漪没有当上皇后,若是窦广国在矿难中未能死里逃生……而这如果,却是大多数宫女和童工的结局。有一个当上皇后窦漪,却有九十九个老死宫中的宫女窦漪。有一个死里逃生、姐弟相认的窦广国,却有九十九个被拐卖、最终惨死的童工窦广国。

元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吟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兴亡,百姓总是处于被蹂躏的境地,不过程度差异而已。唯走出这个兴亡循环才是出路。

第五节 黄老与商鞅思想杂用的文景年代

汉王朝发展到文景时代,出现了政宽人和、五谷丰登、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乃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黄金时代。

这一黄金时代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统治思想的转变。秦朝奉为国策的韩非思想,在汉初则为黄老无为思想和法家中偏重守法的商鞅思想所替代。其中又以黄老无为思想为重,所以在汉初,一贯专制气氛浓厚的中国社会,难得地出现了宽容自由的气象。

疑点之一:贾谊被儒家知识分子奉为贤明人士,而汉文帝也绝非昏君,然而贾谊为何身逢明君却不得志?

疑点之二:张释之总是得罪人,先是太子,后来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为什么他还能步步高升?

疑点之三:吴国的太子为何在皇宫被杀?凶手竟然是汉皇太子,其中有何缘由?

疑点之四:晁错一上台就着手削藩,晁错错了吗?

一、贾谊为何身逢明君却不得志?

刘彻的祖父刘恒当皇帝之后的第一年,就对全国的地方官员进行了政绩考核,考核的结果,河南郡郡守吴公名列第一。汉文帝赞许他的功绩,提拔吴公到中央担任廷尉(司法部长)。

吴公调任中央以后,向皇帝举荐了一位青年才俊。这位青年才俊,正是洛阳人贾谊。于是汉文帝召见贾谊,任命他为博士官,并亲切询问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看来贾谊的回答让皇帝有惊艳之感,因为年方二十的贾谊,居然在此后的一年之中做到了高级干部太中大夫,俸禄千石。

但贾谊的火箭式上升也就到此为止。三年后,当汉文帝打算提拔贾谊做部长级干部时,遭到了几乎所有官员的一致强烈反对,理由是:太年轻,学问功底不扎实;权力欲望太强,难以合作共事;毛手毛脚,改革激进。

汉文帝也吃了一惊,想不到大家对小贾如此排斥,看来小贾在中央是无法干下去了!于是外调他去湖南,当长沙王的太傅。这几乎就是一个闲差,对于官场来说,小贾简直成为废人了。

这件事后来成为文人骚客关注度极高的话题:贾谊为什么失意?他得罪了哪些人,以至于受到如此排挤?

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把贾谊的示意归因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具体而言,首先是贾谊急于表现,得罪了老先生们。《史记》记载,小贾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次皇帝下诏询问大家对某件国家大事的看法,老先生们还没能打好发言稿,才思敏捷的小贾已经全部周到地解答完毕。如此表现,老先生们口头上只好服软,后生可畏,心里却难免不高兴。

其次是贾谊升迁太快,导致同僚嫉妒从博士到太中大夫,不足一年的火箭式跃升,显然让在官场上很辛苦耕耘的同僚们义愤填膺了,而以军功上位的老将军门更是不满,我们流血战斗换来的官位,你个小青年张张嘴就混上了?

诚然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然而官僚故旧的阻挠,虽能造成阻力,却未必能改变汉文帝的态度。关键是汉文帝的态度如何?

李商隐诗云:“宣室求贤访逐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何以“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绝非不关心“苍生”的昏君,他为何只问贾谊“鬼神”事。潜在的原因,恐怕是汉文帝对贾谊的主张并不完全赞同。

而正是这一点,才是决定了贾谊仕途失意的真正原因。

贾谊第一次重大献策,是鼓动汉文帝改制。这是儒家的礼仪重点,当年叔孙通做了一个简易版本,解决了朝廷基本礼仪问题,但也就到此而已,因为儒家那一套繁文缛节,实在让刘邦等汉初君臣提不起兴趣。而贾谊所提出的改制方案,不但针对礼乐,还包括历法、服色、制度、官名,几乎可以说是将汉朝体制推倒重来的一揽子计划。

贾谊的这项建议,让汉文帝很吃不消。为什么?汉朝建立以来,一切政策,都贯穿着实用主义思维,凡事都以促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目的,最忌讳的是无事生非的扰民之举。萧何当年修建未央宫,稍稍华丽雄伟了一点,刘邦便觉得消受不起。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没有为自己修盖一间宫殿,宝马、好车、名贵服装,毫无添置。当时时尚界流行的服装款式是“长裙曵地”,但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妃子慎夫人居然“衣不曳地”,为的是节约布料。汉文帝自己的陵墓中的随葬品,也都是瓦器,金、银、铜、锡,一概没有。所以盗墓界的人士都不去打扰他老人家的安息,为什么呀?一是仰慕他,一是晓得没什么可拿的,还不如一个土财主家里有油水呢!

汉文帝如此节约,无非是考虑到百姓收入有限,上交的赋税,作为天子要省着点花。花费少了,纳税人的负担自然也就得以减轻。那么先“富民”、后强国的汉朝发展路线,庶几可以完成。

但是如果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改历法、官制、服色,建立繁文缛节的儒家礼乐制度,必然有两个结果:其一是花费大量赋税在无关民生的形式建设上,其二是打乱现有秩序,干扰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所以贾谊的儒家主张,与主张与民休息的朝廷主流黄老思想严重不符,汉文帝自然难以接受,只好表示谦让不敢当,事实上是否决了贾谊的建议。

改制建议之否决,是贾谊仕途上第一次重大挫折,为他后来的外调埋下伏笔,不过事情还在继续发展。第二年,贾谊给汉文帝上了一份关于农业问题的建议书。

建议书的前半部分,贾谊引经据典,大谈农业的重要性,这固然不错。但在后半部分,贾谊所提出的建议,却让汉文帝再次无语。

贾谊是这么说的:

“农业为本,工商为末。所以我认为,应该强制工匠商人,改行务农。则积蓄自然充足,百姓也安居乐业。陛下在这一点一直犹豫不觉,实在可惜!”

在这封建议书中,贾谊继续在兜售儒家的那一套,不过这一会不是礼乐制度,而是抑制商业。

对于这一点,汉文帝就更不能苟同了,虽然农业的确重要,但汉初以来,从来就没有一个皇帝或丞相说要强制商人去种田,而是推行自由政策,鼓励百姓依据具体条件,各自寻找致富之路。如果按照贾谊的主张,强制工商阶层都去务农,那还不乱了套。

实际上,从汉高祖到汉文帝,推行了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实惠政策。

汉高祖刘邦做了三件事。其一是颁布了招揽流浪人口回归故乡的优惠政策,把老百姓在战乱期间失去的田地、房子还给他们,让他们回家安居乐业。其二是发动了一场废奴运动。战争期间,许多老百姓因吃不饱饭而自卖为奴婢,现在全部释放为自由人。其三:秦朝税收制度是“泰半”, 泰就是太,太半就是一半还多。汉高祖收多少,田赋改为十五税一,什么意思?农业税(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个人所得税,因为当时的百姓主要收入就是农业)是百分之六点六七,加上其他附加税收,也不到百分之二十。

汉文帝继位以后,一是继续减税:农业税(个人所得税)再减一半,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也就是是百分之三点三三,算赋(人头税)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二是减轻徭役: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上述措施,远比贾谊的“强制商人务农”来得实际有效。

对于工商业,汉文帝的态度也颇为积极,至少是“重农不轻商”。他先是开放山林川泽资源,放手让百姓发家致富。文帝后六年,开放为国家垄断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结果,民间资本空前活跃,汉朝的商业、手工业、矿业、渔业空前繁荣,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后是废除了关卡。汉代在军事重镇或边地要塞,都设以控制人口流动,检查行旅往来。出入关隘时,要持有“传”(通行证),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取消出入关的“传”,直接降低了商业运输成本。

由此看来,汉文帝在经济问题上与贾谊的态度,又是截然相反。既然道不同,那么自然不相为谋,贾谊的退场也就顺理成章了。

贾谊的失意,绝非孤立的事件。汉初,大多数如贾谊这样的儒生,他们的仕途都是失意的,这完全是因为儒家思想与道家黄老思想的格格不入。

所以贾谊的失意,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汉初百姓的幸事。倘使贾谊主政,所谓“文景盛世”,恐怕要夭折于襁褓之中了。

那么贾谊在史册上,为什么又会享有那么高的声誉呢?首先是因为后世文人对他个人的同情。如李商隐,他自己也失意潦倒,难免就借贾谊这杯酒,浇自己的块垒。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汉武帝以后的中国社会,乃是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对于贾谊这位早期的儒家思想鼓吹者,需要有所拔高。

二、惊马案件与张释之的奇妙判决

贾谊的老家洛阳之南有一个南阳,南阳有个张释之,如果以今天的行政划分来看,也是河南人,算是老乡。

张释之的仕途一开始很不顺,他在骑郎(骑兵禁卫官)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十年,毫无升迁的希望,本想回家种地算了,得了袁盎的推荐,慢慢得以接近皇帝身边,得了个公车司马令的职务。这公车司马令是个什么职位?当时的公家,不就是皇家么。皇宫南面有一扇门,叫司马门。这个公车司马令,就负责看守这扇门,巡视周边环境治安是否良好,有百姓来上访、告御状的,以及四方贡献、被征召者,都给接待一下,该上报的上报,不该上报的就给挡回去。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传达室吗?也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前头得加“皇家”二字,有了这两字就不一样,他有权力,有时候还挺大的。

譬如说有一次,汉文帝的太子刘启和梁王同乘了一辆马车,进宫朝见皇帝,打司马们这里过。按规矩,无论皇亲国戚,经过这司马门,都要下车。可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当今太子、未来的皇帝,一个君临一国的诸侯王,自己也觉得身份特殊,所以就大模大样地闯了进去!这要搁别人,也就算了。可这位张释之不依不饶,追上去就给二位拦住了,不许走,你们得下车!这还不算,回到办公室就写了一份奏章,弹劾太子刘启和梁王。这件事情,一直惊动到皇太后那里,最后太后下了道特赦令,宽恕太子的愚蠢行为,这才罢休。

要说张释之该倒霉了,汉文帝该不高兴了,恰恰相反,皇帝和太后都一致认为这老张很不错,是个恪守规矩、刚直不阿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往往在官场上吃不开,但是在汉文帝这里当宝贝,先是提拔为中大夫,后来又任命为中郎将。

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农历甲子,鼠年。

当时的老张,已经是汉帝国的廷尉,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实话实说,这个官不好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法官是要依法行事的,各个国家、各个朝代,都不会忘记制定光明正大的法规律令,一条条地写在那里,可是真的遇到事情,能不能按照法律来办,这个,就难了!一方面,阻力来自下面,中国人讲究个情理,这情在理之前,亲朋故友,说情的、送礼的、要挟的,都有。更致命的是来自上头的压力,一旦遇到皇帝的意思与法律的条文相左,你是严守法律公义呢,还是曲解法律迎合上意?你的选择倒在其次,要害是皇帝给不给你守法的权力。你严守法律,行,皇帝可以罢免了你,甚至流放、杀了你,换个人做法官,你完了,法律的公正也完了!

这一年,发生了所谓“惊马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汉文帝从中渭桥上经过,忽然有一人从桥下跑过,惊了皇帝御车的马,幸亏皇帝的车夫反应迅速,立刻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住马车,这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人惊了马,这马也惊了人,那人知道自己闯下弥天大祸,赶紧撒开腿就跑,一帮御林军就在后头这个追,好不容易才把他给逮捕,送到廷尉老张那里处置。

老张说:“按律令,天子出行,你应该回避。但是你没有及时回避,所以这是犯跸之罪,很严重。”

老张的判决是:“罚金!”

“罚金!?”这下子连好脾气的汉文帝也发怒了,幸亏这马温和,要是换成脾气暴躁点的马,这么一受惊,马车还不得翻了,这一翻车,朕还能好得了么?你居然只判罚金?

张释之解释说:“法律可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天下之人,人人都应该遵守。如果随便地加重,那法律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当时皇帝要是立刻把他处死了,我老张也没办法。可是现在既然送到我这里审理,我这里可是廷尉,天下公平道义所在,如果连我都做不到公正,老百姓还有什么盼头呢?陛下您自己琢磨琢磨。”

道理讲得很清楚,可听不听可就是人皇帝的事了!要是皇帝,一瞪龙眼,一声龙喝,这老张十有八九小者丢乌纱,大者丢脑袋。

汉文帝最后还是冷静了下来,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当廷尉的,不就应该这个样子吗?”显然,这是在夸赞老张。

同类推荐
  • 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现代人黄汉魂穿成了一位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之时英勇作战阵亡的明军骑兵,冷兵器战士健硕的体魄和一身骑射本领加上现代人的智慧和领先大明人近四百年的见识,重生的黄汉当然要让历史改写。自尊、自强永远不会屈服的汉民族在这明末乱世浴火重生,汉文明之光普照五洲四海。
  • 一寸河山一寸血3

    一寸河山一寸血3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3册,主要讲述了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历史。
  • 诗咏五千年

    诗咏五千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大多数中国人往往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感。中国又是一个推崇诗歌的国度,几乎人人都有过诗情荡漾的岁月,有为数可观的国人,会把浓重的诗情一直保持到晚年,吊古咏今,乐此不疲。所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咏史诗。《诗咏五千年》以诗说历史,配以小故事为讲解,生动形象的解说了中国古往今来的重要历史典故,500首有余,是一部很好的学习历史的科谱类大众读物。
  • IT宅男在大唐

    IT宅男在大唐

    21世纪的IT宅男在老妈的安排下去相亲,不想在回家途中出了车祸,一丝残念让他魂穿唐朝,在这繁华锦绣的时代,IT男给自己定下了三大人生目标:一赚钱、二买房、三成亲。可是自己除了写程序啥都不会…且看IT宅男如何白手起家,在另一个“世界”混的风生水起。书友群:187203915
  • 大唐咸鱼

    大唐咸鱼

    来到武德八年的大唐,成了一个瘦弱孤儿。本来厌倦了忙忙碌碌,只想安静的做一个享受生活的咸鱼,无奈这也是要有资本的。好在有神奇的空间在手,实现财务自由,迎娶黑富美都不再是问题,带领族人实现人生价值,快意恩仇才是最终目标。让有恩于我的都过上好日子,让和我有仇的都惶惶不可终日。这就是我,慎独,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已有三本完本作品《植掌大唐》《放牧大唐》《石头牧场》,坑品绝对有保证,觉得新书太瘦的欢迎先宰老书。欢迎来读者群:鲈鱼书友群,116088641,作者君一直都在的O(∩_∩)O~
热门推荐
  • 重生原始异界

    重生原始异界

    主角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穿越到了异界原始社会。在这里精灵还是一群在树上跳来跳去的猴子。在这里巨龙还只是一群会飞的蜥蜴。在这里泰坦还是只一群挣扎在生死线上鶸。主角欢快的在这张白纸上涂涂抹抹,却没有想到自己无意间的行为创造了历史。
  • 妃要上天:废柴风水师

    妃要上天:废柴风水师

    苏秀秀是个蹩脚风水师,为什么说蹩脚呢,便是什么事情都懂点皮毛,办事完全不牢。苏秀秀还有个痛处,那就是别的师兄弟都有天通之术,能够看见鬼神,就独独她看不到,为此她特地从师兄手里找了个办法。据说,七月十五,倒穿鞋在路上走,就能看到鬼,她尝试了,结果……真的看到了鬼。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务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务

    本书紧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新任务,详细阐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设置方式、活动方式的创新,着重分析了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并在加强农村基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本书对于广大党建工作者做好新时代农村党建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推进新时代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学习读物。
  • 红尘篱落

    红尘篱落

    我与山水间,只为遇见你!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只是平凡的沙砾!每一次遇见,都是被潮水推着前进!我们只有顺势而为才得以生存,我们只有不停的变通,不停的前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美好的大环境下,看小人物陈子昂兄妹如何奋斗!看一代年轻人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努力的改变。这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是时代发展的脚印。品他们的喜怒爱恋,赏他们的爱恨情仇。有痛苦的虐恋、有欢乐的甘甜。有对责任的反思,有对道义的担当。宝宝开新书了!企鹅群:八八八八八八一四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生羽:逍遥嫡后

    凤生羽:逍遥嫡后

    《凤生羽》首篇脑洞大开,男女主强强联手,却遭命运捉弄?一帆风顺,上帝让她变成一株花?刚许下一生一世的诺言,亲姑姑把她掳走?某男要将她抢回去,就被自己母上大人误伤?苍天呐!别逗我啦!我要前路一片平坦,我要睡觉(好像有点不对)女猪大人:本公子要纳妾!男猪大人:我劝你善良。
  • 小角色的崛起

    小角色的崛起

    此刻你高高在上,我如蝼蚁一般在你的脚下可以!但你要记住!我秦风绝不会就这么算了!
  •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与神三千渡

    与神三千渡

    “神仙哥哥对不起,事出突然,借你头发用用!”她火急火燎的拔了某人的头发准备炼药,事后将人赤果果的放躺在地上摆了个奇怪的姿势,仓皇而逃。某人醒后大怒,周身寒气大盛:“掘地三尺给我找,找出来给我把她扔进炼丹炉!”凰狸做梦都没有想到,她无意中惹到的神仙哥哥是个外表斯文,俯瞰天下手渡众生的谪仙,实则是泡在醋缸里长大的'文物',只可远观不可描述……
  • 伟大航海之旅

    伟大航海之旅

    他本是乡村一个普通的少年,由于一场屠杀,让他与他居住的乡村说再见他从一个乡巴佬,在经历了一场大冒险之后,摇身变成世界顶点的霸王!作者粉丝群:3160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