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600000002

第2章 古老的东方帝国——东夷

东夷,就是东边的夷人,这是远古的商朝、周朝时期,对东部部族的称呼。东夷这一个名词出自于周代,周人为了便于记述历史将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东夷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东夷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同戎羌、苗蛮一样为中国的三大源头文化,一同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初始的系统体系。后来,东夷与华夏融合,东夷逐渐变成对东方外族的泛称。

东夷的发展历程

《后汉书·东夷传》中对东夷有明确的记载:“东方曰:夷。……其人(粗)、大疆(强)、勇而谨厚……东夷率皆土著……”今人从中能多少猜测出东夷人的性情。追寻历史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久远的历史。

东夷,又称人方、夷方等,是先秦时代生活在黄、泗、淮水流域各部族总称,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后来,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又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东夷成为华夏民族对东方民族的称呼。有学者考证,古时的东夷地区,疆域辽阔,部族众多,史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又称九夷。

在原始严酷洪荒的年代,东夷人与所有人一样依赖自然而生存。对于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东夷人将之敬如神灵。太阳能给人以光明与温暖,恒久绵长,原始人首先对太阳产生庄严的崇拜敬畏。同时,由于太阳从东边升起,东方便被原始人视为神明之地,具有无尽的威严与神秘。部落众多的东夷正是在这种对自然全心的敬畏与服帖中开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多以鸟、凤、龙、蛇为图腾,少数以蜘蛛等为图腾。

传说,东夷族的首领太昊和少昊,都被尊为“太阳神”,他们的名字“昊”字,就是天顶着红日。其中都可见出东夷人对于自然的全心敬仰,与对自然所拥有的无限权威的顺服。泰山位于最早看到日出的东方,并且其高不可测,于是东夷人由太阳崇拜、东方崇拜,逐步演化为泰山崇拜,我们从这里面看出了顺理成章的民族崇拜迁移,对研究东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东夷人自给自足,人丁也十分兴旺,大致分为以太昊伏羲氏——女娲部落(风姓)和少昊金天氏部落,以及后期的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姜姓)、蚩尤部落(姜姓)、后羿部落、夸父部落、有虞氏部落(姚姓)等,还有一些嬴姓部落等。随着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东夷人很早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并出现了类似于现在社会的“国家”。

从严格意义上说,东夷文明是古代中国早期黄河下游地区文明的主要代表,在文化方面,东夷族创制了原始的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在科技方面,东夷族发明了炼铜技术,学会使用弓箭等工具,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等等。

这是与神话密切相关的年代,由于当时没有严格的历史记录,人们将自己身边的重大事件更多通过神话演绎进行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将我们原本熟知的神话时代逐步演变成历史故事。当时,东方的部落文明大多比较温顺,民风淳朴和善良,人民自觉地遵守传统的礼仪习俗,崇尚自然有序,万物各得其所。所以又号称“君子之国”、“不死之国”。这些都表明东夷是一个休养生息蒸蒸日上的民族。当然,东夷文明也诞生出许多史诗英雄,经年累月的逐渐演变为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如射去九日的后羿,就被认为是东夷领袖。

在后羿之外,东夷的著名领袖还有以下几人:蚩尤,姜姓,是炎帝的后裔。蚩尤英勇善战,威震天下,曾一举而兼国九,后又并国十二,战功显赫。蚩尤还命人用铜制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大大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此举在古代战争史上有着划时代的进步意义。在蚩尤统治时期,冶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制铜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蚩尤后与黄帝的交战,遭到惨败。蚩尤死后葬在东平,后来逐渐被族人神化为齐地八神之一的“兵主武神”。

少昊,名质,又名金天氏,黄帝后裔,嬴姓。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少昊氏有华夏族龙的崇拜,以凤鸟等各种鸟类为图腾。在少昊为领袖时期,少昊氏的居住中心在曲阜,其族人的足迹遍及山东各地。在少昊的领导下,其组织非常严密,社会分工井然有序,社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少昊本是华夏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后来东夷化逐渐变成东夷的代表了。

虞舜,姚姓。生于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市。据传,舜的品德高尚,深得族人的爱戴,成为部落首领后,舜亲率东夷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制陶业,为部落发展奠定很殷实的基础。正因为舜对部落的治理有方,才使得东夷族人口激增,社会发展较快,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出现了城邑,创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完善了原始的天文历法;创造了以《大韶》为代表的音乐文化。

可以说,华夏文明的开拓,与东夷先民同其他地区文明先民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早期质朴的文明正是后来辉煌永恒的华夏文明的雏形。

在这些东夷部落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后期陆续西迁,进入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古代黄河南部,淮河北部的中原地区,开创了中原文明的时代;而属于东夷集团麾下的九黎的大部落联盟,其兴旺时期势力也占据了半个中国,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

后来,东夷的舜部落继承了华夏的尧部落对联盟的领导,然后华夏的禹部落又夺回领导权。在大禹治水之后,禹部落愈加兴盛。但是人性中的私心,使得禹终究没有把天下之位传给他的伙伴和搭档东夷族长——皋陶,而是给了他的儿子启,由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是为中国历史“家天下”的第一脚印。夏的统治并未得到天下人心的顺服,这一时期,东夷部落间的斗争不断,伯益、后羿等部落陆续开始攻击夏帝国。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历史上演了一幕东夷与夏、商、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延伸。

穿梭于夏商王朝

夏人出自西系的华夏部落,又融合了东方少昊集团许多部落——这些部落已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的行列,成为华夏起源时期东系的重要来源。夏人可以说是最早建立国家的一支部落。在夏朝400余年中,很少见到与西方部落及方国战争的记录,倒是与东夷的战争非常激烈,而且时间长达半个世纪。

夏启死后,其子太康即位。太康昏庸,他不问政事,沉迷于打猎玩乐。传说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竟百天未归。这正被黄河下游东夷族部落的首领后羿逮到了机会。野心勃勃的后羿早就觊觎夏王的权力,便趁机带兵守住洛水北岸,截住了太康的归路。太康没办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理亏,怕不能服众,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做傀儡夏王,而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仲康死后,他便不再理会臣民的异议,排挤仲康的儿子相,使相流亡在外,自己夺了夏朝的王位。

然而后羿被眼前的荣耀冲昏了头脑,并未吸取太康的经验教训,自己坐上王位以后也很少过问朝政,只顾自己享乐,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不成想寒浞心怀鬼胎,背着后羿收买人心,并派人把他杀了。

风光一时的后羿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更惨的是他的肉还被寒浞做了一道菜,要后羿的亲生儿子吃,其子不从,也被寒浞杀害了。寒浞随即夺了王位,并立即追杀被后羿撵走的相,以绝后患。相最终被寒浞杀了,留下个儿子叫少康。少康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立志要为父报仇,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练就了一身本领。成年后的少康在虞氏那里招兵买马,开始组建起自己的队伍,终于在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下,反攻寒浞,夺回了王位。

从太康到少康,夏朝历经了约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在这短暂的繁荣背后,东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有继续。在少康的儿子帝杼在位时,东夷的许多出名的射手成了夏朝最大的威胁,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几乎箭无虚发,百发百中,帝杼便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东夷族的优势再也显示不出威力,难以与夏相抗衡,夏的势力又向东发展了。

到了夏代晚期,与九夷等东夷各族的关系才有所改善。帝发元年,出现了“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的局面,好一番天下太平的喜人景象。然而历史起伏的烟尘又是谁人可以预料?夏朝风调雨顺的好景不长,出了一个亡国之暴君,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夏桀。

夏桀是夏朝第十七代帝王,在位五十余年。据传说,桀体格健壮,力大无比,英勇无敌,能够把坚硬的兽角一手折断,赤手空拳将猛兽置于死地,甚至还独自一人深入潭中斩杀水怪,种种神奇的事迹道出了夏桀的魁梧雄风,倘若他愿意,定然可以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为百姓所瞩目,然而他骨子里却极端腐朽暴虐。在他统治时期,只图自己享乐,不理朝政、昏庸无能、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他宠爱妃子妹喜,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他的奢侈荒淫造成了整个统治阶层的腐朽糜烂,而百姓则是这一切的最终受害者,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怨沸腾。

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夏朝残酷的统治造成了而在夏王朝外部,商汤这时候趁势而起,商族首先从赢得民心入手,对百姓采取“宽以待民”的政治策略,很快便笼络了民心;另外,哪个地方有灾有难,商族都主动去救济。这些策略都得到相当明显的效果,为商灭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商族号召天下诸侯一起讨伐夏桀。商首先灭掉了与夏关系密切的韦、顾、昆吾诸小国,削弱了夏的势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商在力量准备充足以后于公元前1600年领导了灭夏战争。此时,背负着世代仇恨的东夷部落后裔们纷纷响应,跟随商族一起对夏开战。可以说,商的崛起,东夷部落立了很大的汗马功劳。

最终,夏商在“鸣条”展开决战,残暴的夏已经丧失了民心、军心,眼看战火四起,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

至此,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在民心丧失中分崩离析。鸣条之战之后,夏朝残部流落到了东夷地区,有一部分夏人东渐融合于东夷和百越。

其实,商族人也是东夷中分化出来,后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行列的。他们从燕山地区南下,兴起于河济之间,最终取代夏朝,成为最后一个东夷部落建立的王朝——商王朝。虽然与夏人一样是东西的两大系部落融合的复合型共同体,但商人与东夷的同源联系,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对以后商朝与东夷之间关系影响极为深刻,极大程度上左右了商朝发展的方向。

建立政权后的商汤并没有起义时候鼓吹的那样爱好和平,在善待东夷百姓方面也让东夷人失望。其后果必然是商朝将重蹈夏朝的覆辙,为百姓所不容,东夷与商朝最终兵戎相见。通过有记录的历史,我们得见商对东夷的征伐时间延续较长,规模也较大,远涉淮河流域,总总都表明了这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争,后人依然可以从这些简单记载历史的文字背后看到当时的烽火熊熊……我们试图清点一下这些历史的脉络,商末,江淮之间的夷人又逐渐强盛。武乙时,则有威胁商朝后方之势。帝乙时,商与东夷部落进行了多次战争,但商最终未能解除后患。到了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时期,则设关立卡,重兵布防,以御东夷。但纣王行为暴虐,生活荒淫无度,致使庞大的商王朝,政治腐败,矛盾激化,危机四伏,商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商朝的这一变故正是对历史经验的顺应,谁失去了民心也必然将失去江山!而此时的东夷部落则发展迅速,经常与商为敌。经多年作战,虽然商军打败过许多东夷部族,也俘获大量东夷人,但由于东夷部族的顽强抵抗,使商军长期陷于东夷作战,造成商朝内部空虚,消耗了商朝大量人力、物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故而后期商被一举歼灭是有其历史渊源,铁一般的实证。

东夷与齐鲁两国的战争

公元前11世纪初,不得人心的商王朝统治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在摇摇欲坠中只要一次猛烈的风暴轻易就可将其摧毁。周武王联合800诸侯及西土各族,经牧野一仗,消灭了商纣。西周用武力占领并洗劫了中原的人口和财富,封纣子武庚为诸侯,又以周武王之弟管、蔡、霍三叔为“三监”,各据商中心地区的一部以监视武庚。

按说周武王根本不必担心武庚能掀起多大风浪,作为一个战败国的后裔,武庚没有与西周集团相对抗的能力。周武王行事的背后根源来于,他真正担心的是同样虎视眈眈的东夷。这个强大的部落随时都可能联合武庚,起来反抗西周。所以周武王回到镐京,“自夜不寐”,非常忧虑,因为商遗裔和东夷的势力仍很强大。周武王的担心并非多余,很快变成了事实,东夷果然与商遗裔联合起来反对西周。

武王去世后,其弟周公辅其子周成王,引得“三监”心怀不满。国家内部的矛盾常常会扩大而演变为国家的灭顶之灾。武庚乘机与东夷之大国奄、薄姑等联合起兵反周。面对这种局势,周公果断出兵,大举东征,打败了奄和薄姑两国,就地建立了两个周王室在东方最主要的封国——齐国和鲁国,并任命“兴周800年”的姜尚和“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旦分别为齐、鲁的国君。姜尚是炎帝的后代,东海人,是东夷没落贵族,曾辅佐过周王,也是西周的外姓诸侯;周公旦是西岐贵族血统,与周围的东夷小国的关系貌合神离,有时甚至是敌对关系。因为这两国的建立都不太顺利,姜尚在营丘立国之初,“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夷也”。经过剧烈的战斗,齐才得以立国,而且直到春秋,有时莱夷也与齐发生战争。鲁国遭到东夷部落的进攻更是常事,当时,周公之子伯禽代替父亲来到鲁国,受到东夷的威胁。于是,伯禽命令他的士众准备好武器、粮草,振作士气,勇往直前,经过多次的战争,鲁才得以立国。成王亲政以后,征伐东夷的战事影响很大,使得东夷不再具备抗周的实力,周的统治才得以巩固,这一时期东夷与周保持了相对的安定,出现了“40余年不用兵刑”的局面。回顾这一历史,我们可看出这些历史的破碎性,不同部落之间混战,铁血疆场,最终都是为了一段时间的平静。

到周穆王(约为前976—前922)时,东夷势力的中心转移到了淮河流域。于是,历史上也以淮夷概称东夷,东夷中徐戎部落最为强大。徐甚至自称王,因徐偃王“行仁义”,深得东夷之众。此时的东夷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于中原之上,文明水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与中原诸侯的文明程度几乎不相上下。后来周穆王与楚国夹击徐,徐偃王被杀。但直到春秋时,徐仍不失为东夷大国。

到西周晚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历史发展的必然命脉,东夷的中心开始向南移。因其中心转到淮河以南,被称之为南淮夷。东夷的势力往淮河中上游发展,威胁了周的南国江汉诸姬及蒋、蔡等诸侯。这一时间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纷争不断,诸侯国间的战争不断,常年混战带来百姓生活颠沛不安,国家苦于早早结束战乱而实行不同程度的改革,齐国精兵简政,果断抛弃繁琐的西周礼仪,吸取东夷优良的习俗,并陆续兼并周边东夷小国,迅速崛起。而鲁国却严格地坚守西周的礼乐文化,背负着沉重的制度框架使之国家显得臃肿,再加上与周边的东夷国家的战争频繁,长年累月的多方面拖累,是对整国实力的瓦解,鲁国国力日渐衰败,最终被楚国所灭。这些战争最终划分了各族的版图,并且制约其后历史的发展,可谓一脉相承。

可以说,与东夷各部落的关系,一直是西周的头等大事。在整个西周时期,东方劲敌都是周王朝的心头大患。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不同时期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实际上反映了周王朝不同时期对东方劲敌用不同地理方位的概括。可以见得西周的统治一直以来并非风平浪静。

这一时期,从小处看是各国诸侯混战,从大处看,是多文明文化的融合过程,也是东夷逐渐融入到华夏民族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文明后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逻辑意义。

融合于华夏民族

东夷一词在不同时期指的是不同的部族,三皇五帝时代“夷”指的是非炎帝姜氏和黄帝轩辕氏(衍生氏族为姬、季、公孙、有熊)的氏族,商朝则把非成汤后裔的氏族都称为夷,周朝所称东夷也并非异族,而是居住在如今山东、江淮一带,不肯臣服于姬氏的徐氏、陶氏、姚氏等氏族。东夷与周的关系就相当于蒙古瓦剌、兀良哈等部落和黄金家族鞑靼部的关系,只有姓氏的差异而无血统的差异。周宣王时征服徐氏、陶氏等十数个氏族之后,东夷一词的词义才从不服王化的华夏氏族转变为东北的高丽、女真等外族。

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统治者会把不是他们的族类、后裔,不愿意臣服他们的人称之为夷。由此看来,周宣王之前的所谓“东夷”和华夏民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到了战国末期,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自从东夷首领华胥氏与西邻原始华夏族通婚融合以来,东夷混入了越来越多的原始华夏的因子。原始东夷创造了先进的海岱文化,比如他们发明了带羽毛的弓箭,创造了东夷文字、制作青铜器与冶铁、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为紧邻民族华夏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

在夏代400余年中,夏与东方的斗争非常剧烈。夏人在夏代灭亡以后有一部分东徙,移居于淮河流域、太湖流域乃至杭州湾一带,有一部分夏人东渐而化于东夷和百越,当是事实。还有一支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行列的,就是商族。他们从燕山地区南下,兴起于河济之间,终于造成了代夏而建立中国第二个王朝的基础。商人出自黄河流域东西两大系部落集团中的东系,虽然与夏人一样是东西的两大系部落融合的复合型共同体,但是其与东夷的同源联系,却对商朝与东夷的关系影响极为深刻。

西周初期,奄(今曲阜)与薄姑(今山东博兴县) 是东夷中社会发展水平最接近夏、商的方国,而泰山以东至海,以南至淮的各部落与方国,即夏商时期的九夷或夷方。西周初灭了奄和薄姑,在当地分封齐、鲁两国。

齐与鲁对周围东夷部落的政策有明显的区别:齐太公治齐“因其俗,简其礼”,鲁公伯禽治鲁“变其俗,革其礼”。齐所采取的政策,促进了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融合,不仅在春秋时首先称霸,齐国的文化对整个华夏文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齐国周围的东夷部落较快地与之融为一体,前567年齐国灭莱,于是山东半岛各东夷小国已被齐兼并。鲁国伯禽强调变革当地土著居民的礼俗,虽然鲁以推行周礼著称,但当地土著东夷的习俗仍顽强地保留着。鲁在东夷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地区,以华夏族周文化为主导,发展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孔孟儒家学说。

齐国与鲁国在对待东夷部落的政策上区别明显,根源正是在于两国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截然不同。近些年,临淄齐国故城与曲阜鲁国故城相继进行了发掘,正是对这一差异的证实。两国故城挖掘出的遗物都表明了齐鲁两国在西周、春秋时期,彼此文化面貌、丧葬习俗、城市布局等方面,所存在的显著差异。最为明显的一点是,齐国的商文化色彩浓厚,而鲁国则保持周文化传统。这些源头极小的文化差异,经过时间不断对其扩充内涵,将逐渐变成茁壮河流,最终汹涌影响一个国度的未来走向。

到春秋时,在鲁国附近,还存在着大昊的后裔任、宿、须句、颛臾等风姓小国,在今山东境还有少昊后裔莒、郯、谭、费等国。他们与诸夏通婚、会盟,由于国力微小,他们不具备独立与大国抗衡的能力,在与楚国的争霸斗争中,他们主要是依附齐、鲁,被认为是诸夏的同盟。从出土文物看,今山东境内的春秋东夷各国,社会与文化发展水平也很接近中原各诸侯,只是因为他们仍保留一些东夷礼俗,当时仍被认为是东夷,实际上已是与诸夏即合而未化。淮河中、下游地区,少昊集团的后裔嬴姓与偃姓诸国,如徐、江、葛、黄、淮夷、锺离、英、六、舒鸠等,春秋时期他们主要倾向于“即事诸夏”,与诸夏通婚,参与会盟,出土器物有明显特点,凡有铭文的都是周代通行的文字。

到战国时,文化上的差异通过不同部落间战争、联系等多有融合。在春秋战国那个诸侯争霸和互相兼并的年代,东夷诸国先后被楚、吴、鲁、越所兼并,他们的文化对齐、鲁、楚及吴越产生或多或小的影响,最终随着政治上逐步统一过程,文化与民族得到交汇融合,夷夏间的差别逐渐消失。当秦统一六国时,“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就连三代东夷的苗裔,也都已融合于华夏民族之中,成为华夏的一部分。由此我们看到一条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交流变幻成人类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

经过齐鲁两国800年的统治,为新的齐鲁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的齐鲁文化已经完成了质上的跨越,从开始小规模东夷部落文化升级为更加发达更加完善的文明,以孔子儒家学派的诞生为标志,他继承了土著东夷文明的实用、自然、宽容的精髓,在这个基础上融合了关中文明强调阶级、秩序、尊卑的思想,标志着东夷文明在华夏大地上开始正式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将最终走向成熟。孔子提炼出齐鲁文化的精髓,练就出自己学术的主心骨即为“仁”与“礼”,这两大核心论点融合了整个黄河流域文明的新的兼容并包的主题,在日后几千年漫长时光中不断演变的中华文明,都是从此发展而来,更壮大成为统驭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基础。

秦以后,东夷的概念被用来指非华夏的域外文明,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与先秦东夷在地区与民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应该说一直到汉朝,东夷的华夏化才彻底完成,东夷在向华夏族完全贡献了自己的科技智慧后,在血缘上、语言上被华夏族函化,最终成为汉族的一分子。

同类推荐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诗经(全集)

    诗经(全集)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浓郁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1篇,其中6篇有题目而无内容,因此实存305篇,后人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本书对《诗经》各篇逐一从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等方面进行全景式解读,力求再现这部文学名著的神韵和风采,让读者深切领悟这部伟大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服饰)(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本书将广西世居民族服饰置于广义的文化视野下进行整体研究,采用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理论来研究广西世居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对服饰与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民族风俗等文化事项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了解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对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热门推荐
  • 爆强女仙

    爆强女仙

    诛盘仙接纳世间万物,即使是椅子,只要有心,也可修仙铁匠之女苏如海前来拜师,一直当摆设的菜刀觉醒了,“你终于来了,我已等待了千年!”苏如海一来就是菜刀在手,惊动万仙。“既如此,我就封你为食仙。”苏如海不乐意啦,“仙尊,我不是来当厨子的!”“说说,你还有什么天赋?”“我可以再生,愤怒就会变巨人,通晓万物生灵。即使是椅子,我也知道它的话。还有,你们的财仙,只有与我在一起,才可善财呦。”
  • 盛世婚宠:夫约已到请投降

    盛世婚宠:夫约已到请投降

    虾米?自己不过在五年前好心救了顾闫臣一命,结果换来了顾大总裁的以身相许?宁希洛扶额,无语问苍天!!!一场荒唐的婚礼过后,接踵而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麻烦事?顾大少闲来无事的处处逼迫,莫名其妙的学校退学,各路野花嚣张跋扈的挑衅,我去!宁希洛就是再精力旺盛,也疲于应对,最后终于屈服在顾闫臣的淫威之下。乖乖的跟着顾大总裁开始了同居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纵邪狂

    天纵邪狂

    前世她代号天凰,当代最有战斗力的特种部队里,最有价值的特别行动组长。专门带领手下执行各种国际级“斩首任务”在一次执行国际反恐任务中,为了维护同伴的尊严,完成任务毅然与目标人物同归于尽。带着现代桀骜不驯、固执张狂的灵魂,她重生在斩月大陆,一个灵武兼修的著名世家。现在她成为体弱多病、性情懦弱,人皆可欺的天生废材七少爷。被恨铁不成钢的老爹给硬拎到比武场中,还没有上台便被对手激发出的漫天剑灵而活活吓死了。当清冽的眼睛睁开,“他”已经不再是”他“。闯密地、解封印、签神兽、按照奇书《破天决》中凤凰涅槃之法,用命脉中潜力为基,彻底洗练了废弃的筋脉,重塑了羸弱的躯体。从此”他“胆怯变胆大、慌张变嚣张、病态成变态。性情乖张暴戾、行事恣意狂邪、颠覆正邪理念,打破黑白界限。以帝阶魔兽慑月为伴、异界妖皇天魅为伍、魔域至尊惊羽为友、闯荡斩月大陆,扫清三界六道中一切障碍,步上巅峰。当众生仰视时,才发现”他“竟然是她。一介撼世奇才,竟然是绝代红妆。片段一:惊羽一根手指插着那颗犹自跳动的巨大魔兽心脏,邪魅无比的讨好着慕容七少:“老弟,有没有兴趣品尝一下,皇阶魔核的滋味?”“滚,丫的,你把老子搞吐了,老子拆了你这把万年老骨头!”“呜呜呜!好歹俺也是魔界至尊,你多少给点面子!”片段二:“几百个超高级吸血鬼在旷野间游荡,寻找食物,大有横扫一切生灵的气势!”有个声音喊道:“大法师来了!”那群吸血鬼毫无反应。“法皇来了!”吸血鬼照样游荡。“冥帝来了!”那群吸血鬼开始瞪大他们那双血淋淋的眼睛,想把那个敢骗鬼的家伙找出来撕碎。“慕容七少来了!”一阵狂风卷过,当地空空如也。一个戴着面具的小人儿,从隐身处现身耸着肩膀喃喃道:“有没有搞错,偶真的哪么恐怖?”妖艳之极的冥帝也跟着现身出来,眨着妖冶的眸子叹着气补充了一句:“看来,以后,本帝只能跟你混了!”片段三:“天生废材,老子只不过把他改了一个字而已,有毛大惊小怪的?”慕容七少眨着一双颠倒众生的大眼睛,嘀咕道。”他“身体周围,被轰击成齑粉飞上半空的斩月至宝——测脉石,正纷纷扬扬的从半空飘落下来。”他“手中的斩月魔剑中被迫出的剑灵,正流散激荡如漫天烈焰。围观的众人全部石化。那可是斩月大陆传世千年的最高级别测验灵力和脉力的神器,”他“楞给当成了土块!片段四:“她”是宇文世家唯一的血脉,宇文雪凤。
  • 这技能真不是我偷的

    这技能真不是我偷的

    “恭喜你成为星级文化传播公司的一员。”大学刚毕业的杜威刚签订完合同,就被稀里糊涂的传送到异界吃了一嘴土。虽然是被卖了猪仔,但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怎么能就这样放弃,他的目标是要成为统领世界的男人。杜威表示他只要碰碰对方的小手就能抽取到对方的技能,什么,是个满手油腻的大汉?什么,对方没有手?然而他获得的第一个技能居然是耕地精通,要想富,先种地?
  • 她不爱吃回头草

    她不爱吃回头草

    沈白死了。具体怎么死的呢?沈白:呵……喝水被噎死这种丢脸的事我会说吗001无语:宿主,这件事全天下都知道!
  • 500字类型文

    500字类型文

    每天500字的故事,为练笔之作,内容比较杂,笔力浅薄,水平大概是年少时在市级晚报杂文的退化版,人到中年重拾文学梦,相信量变也会引起质变。
  •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古传人在都市

    上古传人在都市

    作为驱魔家族的传人,驱魔猎妖的故事。
  • 哈佛思想课:领导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领导力自测

    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领导就是带团队。领导力=品格+方向+决策《哈佛思维课:领导力自测》从人格、交际、抱负、心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解析领导力,每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你的决策有多明智,你的团队就能走多远。更大感召、更强影响、更远前瞻、更好控制、更快决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