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700000014

第14章 潜藏的内在需要(4)

所谓利他行为,最广泛的定义是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如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主义行为等。所谓纯粹利他,即利他主义者不追求任何针对其个体的客观回报。至于利他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利他行为的本质是利己,也有人认为利他行为的本质不是利己。

在社会中,存在着很多形式的利他行为。比如,四川地震时,那些踊跃捐款的爱心人士;多年来坚持收养流浪动物的女子;为病情危急的陌生人奉献血液的小伙子;将青春投入到山村教育的志愿者……不过,一个行为的发生,可以有不同的动机,我们也无从考证,这些人作出善行的原始动机,是利己还是利他。

清朝有一部小说,叫做《镜花缘》。书里勾画了一个君子国。生活在君子国里的人,从来不关心自己,只关心他人,个个都以自己吃亏,让人得利为乐事。在君子国的市场交易中,卖主在出售货物时,一定会拿上等货给买主,并且收最低的价钱,而买主则一定要买店铺里的次等货,并且愿意付最高价钱。这个国家的国王也非常克己,如果臣民给他进献珠宝,不仅不会受到夸赞和赏赐,进献的人还必须将珠宝烧毁,并且接受相应的惩罚。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道德水平非常高,人人为他人着想、谦让有礼的社会。不过,从物种生存的角度严格审视,这个社会的生存策略实在难以恭维。如果我的拉链开了,要求你帮我拉上;我的鞋带开了,要求你代我系上;你缺了柴米油盐,要我去操心置备;你赌博欠债,要求我帮你偿还。这种舍弃依靠自己调试来创造更加方便和迅捷的生活,而要彼此之间相互代理的社会模式,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最终也会被更高效、更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看,无条件的利他天性,无条件地帮助那些无亲缘、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会使个体失去存活的可能,这并不符合进化的规律。

当然,现在文明社会的道德约束、学校教育,甚至是宗教信仰,同样还是可以助长利他行为,因为社会道德宣扬“互帮互助”,宗教也向教徒宣传“与人为善”。不过,目前心理学界的研究依然认为,人类社会不存在纯粹的利他主义。一切帮助行为,都有着内部和外部的获益,类似于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虽然利他行为远不是一种纯经济的交换行为,而是一种更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等价交换是人类道德和情感维持的巨大杠杆。

任何看似利他的行为,实际上,本质都是利己的。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通过牺牲物质利益来换取精神上的满足。当我们付出爱时,想要得到他人更多的爱;付出友谊时,同样需要他人的友谊,并且满足与人交往,心有归属的需要。对陌生人付出感情和物质,都是为了某种程度的回报,有的是精神上的愉悦,有的是更大的物质回报。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良好品德与社会舆论约束和鞭策,以为拥有了这些高贵的品质,我们就会变成更好的人,就会觉得感情丰盈,精神世界是那么纯洁无瑕,殊不知,能够拥有难以抗拒的亲和力和好人缘,早已成为内心期待的回报之一。在一个个漂亮的外壳之下,利他的本质,往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饱满。

现实生活的真相总是那么残酷。当我们投资股票时,希望股市飙涨,满盘皆红;当我们选择爱人时,则期待着获得对方更长久的爱恋;当我们养育子女时,希望将最优秀的基因、最好的教育传给下一代,出于DNA的自私性,我们对后代的重视永远超过对父母的关爱。

虽然利他主义的本质如此,也不代表它就应该被鄙夷或者抛弃。由于利他主义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更加融洽,人们更愿意在群体中树立一种公认的道德标准,社会风气也会因此变得更适宜人类生存。

旁观者的杀伤力——围观造成的隐性攻击

张军下班后,吃过晚饭,闲来无事便决定到楼下转转。快速行走了几百米后,他走到一个卖小吃的大排档,要了两样小菜和啤酒之后,在座位上静静地享受起美味来。

突然,张军听到大排档的尽头传来了一阵骚动,接着就是桌子、板凳碰撞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张军看到前方的两人被喷溅的啤酒瓶碎屑溅到,纷纷躲开,为了避免受伤,他也连忙起身离开。不过,张军天生爱凑热闹,最后还是忍不住跟着移动的人流,走上前去围观。

原来,吵闹的是两个喝醉的男子,因为几句口角,加上酒精的刺激,在街边大打出手。张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报警,他刚掏出来手机,就听到周围的人在喊:“赶紧打110,叫警察来呀!”张军一想,这么多人在看,肯定有人已经报过警了,他就不必多此一举了。过了十几分钟,两个人同时倒在地上,看着碎了满地的啤酒瓶,两人应该是伤得不轻。张军心想:“醉酒闹事,看一会儿警察来了,怎么收拾你们!”看着人群散去,张军打包了他的啤酒和小菜,安然地回家睡觉了。

一夜长梦让那场莫名其妙的打架搅得乱七八糟的,没想,第二天的报纸新闻,更让张军觉得揪心。巨大的新闻标题写着:“醉酒闹事两人被打成重伤,围观群众竟见死不救。”还有报纸写道:“民众如此麻木不仁,令人痛心疾首。”张军内心的愧疚之情顿时翻涌。“当时旁观的那么多人,怎么会没有人打110?那些胡乱喊叫的人,都没有行动吗?”张军一边为自己的冷漠和缺乏行动力而自责,一边思考着“群众麻木”的问题。

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比如,一个落水的小学生,竟然在几十个人的注视下,溺水身亡;一个准备跳楼的男子,原本只是情绪激动,无意轻生,竟然在楼下众多人围观,很多人起哄说“你跳啊!”“你怎么还不跳?”的情况下,真的坠楼身亡。其实,张军昨晚经历的场景,正是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多时的一种心理现象——旁观者现象。旁观者现象指的是,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难者提供帮助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结论: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心理学家也总结出一个规律,在紧急情况下,如果越少人在场,受难者获救的概率就越大。因为,少数人会因为强烈的责任感和见死不救的罪恶感,而想尽办法对受难者施救。当旁观者增多时,整体的罪恶感和羞耻心会被人群平分掉,责任分散在每个人身上,个体的责任就会相对减少。同时,随着旁观者的增加,每个人都在等待他人的反应,甚至出现推脱责任的现象,因此,受难者获救的机会也随之减少。不过,这种现象并不能单纯地解释为旁观者的冷酷无情,或者道德沦丧,因为在不同的场合,旁观者受不同的群体影响,援救行为也会变得不同。

除了在紧急事件中,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会受到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平时说话总是自信满满,滔滔不绝,可是一站到演讲台上,面对台下落座的观众,就会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原本练习多次的讲稿也会说得结结巴巴。不过,旁观者效应也有促进行动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坏人时,如果是只身一人,恐怕难以与坏人正面对抗,当周围有人围观时,我们就会鼓起勇气,用正义的力量战胜邪恶。

每一年的美国大选,各个党派的候选人都要到全美各州进行宣讲活动。一次,民主党的候选人爱德华兹来到了达拉斯。一下车,他和随行人员就遇到了抗议的人群,他们围在车辆旁边,久久不肯散去。就在工作人员组织开路时,一位农夫向候选人爱德华兹扔了一个鸡蛋。顿时,他的西装上沾满了黏糊糊的蛋汁。围观抗议的人看到这一情景,纷纷拍手称快。众人的嘲笑,让爱德华兹觉得丢尽了面子,恼羞成怒之下,他指着扔鸡蛋的农夫骂道:“你这个乡巴佬,看你能扔得起多少只鸡蛋?”话一出口,就受到了众人的指责。

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件事,使得全美的公众都看到了爱德华兹情绪失控的这一幕,原本一路领先的民主党支持率急转直下,最后,爱德华兹竞选失败。后来,爱德华兹回忆时,对当时的举动深表后悔,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如果当时只有我们两个人,他扔我一个鸡蛋,我会擦拭一下,不再理会。可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觉得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侵犯,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是个软弱的领导者。而最终的结果表明,我的强硬是多么的愚蠢。”

爱德华兹正是旁观者效应的受害者。就像在众人围观之下,原本打算吵两句就散去的两个人,可能为了受伤的尊严,愈吵愈烈,甚至大打出手。这种围观造成了人群对当事人的一种隐性攻击,或许事情的结果并不出于旁观者本意,可是,事实的确是在围观者的注视下,才得以发展的。

幸好,这种隐性攻击还是可以避免的。社会心理学家提示到:如果你作为一名旁观者,遇到了突发事件,这时,首先要克制住观望、看热闹的冲动,因为身处险境的人可能正在等待你的救援。然后,立刻采取行动,打电话报警或者向周围人呼救。即使情况还模棱两可,即使你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判断失误,最后制造出一个惹人发笑的乌龙。要知道,被人笑话事小,救人性命事大。

同类推荐
  • 实用心理学漫谈

    实用心理学漫谈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本书2005年初次出版,2013年再版,先后重印15次,又告售罄。第三版中,作者再做修订、补充,使内容更充实、逻辑更明晰、文字更流畅。版式亦做更新,更符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全书从回顾催眠术从迷信到科学的历程切入,探索催眠术的生理基础与心理机制,介绍16种简便有效的催眠方法,进而对催眠术在治疗生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改善诸方面的应用一一道来。
  •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巅峰之作,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心理学读物。作者指出,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追求事业成功、社会价值肯定及婚姻幸福时,人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身的不自信。作者将本书献给所有对生活感到挫败、焦躁、迷茫的现代人:自卑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反弹力量,妥善利用,就会成为你不断突破的动力。找到自卑的根源,正确理解生活,并懂得合作的价值,你也可以实现从自卑到超越的惊人蜕变。
  • 心灵、自我与社会(译文经典)

    心灵、自我与社会(译文经典)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虽然米德教授发表了许多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但却从未用更长的篇幅把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系统地表述出来。本书旨在通过整理材料以及在适当地方参考已发表的文章来做这个系统化的工作。它将是给人们提供一条进入乔治·H·米德的理智世界的自然通道。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热门推荐
  • 见习神明的次元之旅

    见习神明的次元之旅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神有旦夕之祸福。刚刚从天神学院毕业的见习神明洛羽神意外跌入通往下界的次元间隙,从此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穿越者(伪)……洛羽:我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神……=_=
  • 以婚谋爱:宁先生的心尖宠

    以婚谋爱:宁先生的心尖宠

    她处心积虑接近宁衍,一跃成为人人倾羡的宁太太。新婚不久,小三就挺着孕肚上门,一巴掌打到她倒地不起。宁衍望着她浅浅地笑:“蓝薇,你不是挺能耐的么?不可一世的宁太太,是打算躺在地上一辈子么。我宁衍不睡一身泥腥味儿的女人。”媒体说她残忍,宁少刚做完换心手术,就被迫娶她。有人酸她得到了宁少的人,却得不到宁少的心。可是谁都不知道,她才不要什么宁少的人,她图的只有他的一颗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错过是余生

    错过是余生

    新书《非常厨娘》于2.1号发布,请大家多多关注呀!!
  • 十二生肖之兔之魅影

    十二生肖之兔之魅影

    它只是一只呆萌可爱,不谙世事的兔子,只想一辈子陪着它的肖叔叔,可是又为什么会成为威严狂战的兔之生肖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佩——穿梭时空的神奇玉佩

    鬼佩——穿梭时空的神奇玉佩

    一个穷屌丝的绮丽穿越记。附带一枚系统。【因为作者新手,希望喜欢的多支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度:boss大人温柔点

    追妻无度:boss大人温柔点

    四年前,她为了未婚夫主动献身。四年后才知道自己有多可笑,心心念念的未婚夫孩子都可以打酱油,还是和自己关系最好的闺蜜的。走投无路的时候,搭救自己的却是四年前的对象。他将她宠上天,可摘天上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父亲的河流

    父亲的河流

    我父亲现在是个渔翁,此前,杨树村人都称他“刀老板”。对于我父亲曾经的闯荡,到现在的几乎无所事事,杨树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最终要说的话都化作一口唾沫,咽了下去。长江口在离我们杨树村400公里的地方,故意留了个兜子,别小看这个兜子,400多公里路程,洄游产籽的鱼都成熟了,“长江三鲜”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河鱼丰富,江鱼更让人垂涎,那些杂鱼则被称为“江八鲜”。现在我父亲就在这个兜子里忙碌,每天从院门进进出出,夹杂着咳嗽声,身后总是散开一片烟雾。他抽的烟在我们杨树村算高级的,村里人说这是当年当老板落下的病——架势小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