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3900000002

第2章 诸子百家,群星璀璨(1)

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礼坏乐崩的一个结果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各种救世主张如同岩浆般喷薄而出。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杂家、名家、阴阳家……那是中华民族群星璀璨时。

“满口仁义道德”——儒家

儒家是我国诸子百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诞生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之中,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后来由战国时的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发扬光大。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所包含的内容很庞杂,但是它的基本含义是爱人,也就是要人们互存、互助、互爱。在孔子之后,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着名的“仁政”说,强调要用仁政统一天下,治理天下,孟子的“仁政”说在中国的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儒家的思想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很多统治者的尊崇,但是在当时社会急剧动荡的情况下,各国诸侯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所以儒家的思想在当时很难行得通。西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才被统治者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在政治方面强调要积极入世,积极干预现实生活,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儒家的经典着作被后世统称为“十三经”。在先秦时,儒家的经典原本只有“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乐经》就失传了,东汉的时候在剩下“五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论语》和《孝经》,是为七经;唐代时又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和《尔雅》,是为十二经;宋代时又加上了《孟子》,是为“十三经”。

除此之外,儒家还有“四书五经”之说,“四书”即《大学》(为《礼记》中一篇)、《中庸》(也为《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战国时,儒家形成八个主要学派。《韩非子·显学》记载,儒家在孔子去世后分为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子思(孔子的孙子)和孟子为代表的思孟学派。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

5.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6.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主张

1.儒家的“正名”说

《论语·子路》篇记载,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国君等着您去处理政事,您到那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孔夫子回答说:“我一定会先纠正各种名分。”

子路是个愣头青,不太理解孔子所说的话,就对孔子说:“老师,您真是迂腐了,那么多大事都等着您去做,为什么要先去做不重要的事呢?”

孔夫子听了子路的话也有些生气了,他说:“子路,你可真粗鲁啊,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就不要乱说。”接着孔子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就很难做成事。事情不能做成功,礼乐就没有办法兴盛,礼乐不兴盛就会导致刑罚不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君子纠正了名分之后才能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好。”

孔夫子为什么那么看重正名呢?因为孔夫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失去了固有的秩序,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很多人都不按名分办事,孔夫子忍受不了这种现象,觉得这样下去很危险,就提出了“正名”说,正名就是正名分和正责任。

2.儒家的“礼”

礼原来是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古人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夫子将礼从宗教的范畴推广到了人间,让它成为了人文世界的一种日常行为规范,指引人们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互相尊重,遵守社会公德,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的对象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分寸。它不仅是等级社会的一种外在形式,而且还和人的内在理性相结合,让“礼”的实践成为人的一种自律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3.忠恕之道

儒家的忠恕之道其实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具体来说就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也要尽心尽力让别人也有所作为,自己不喜欢、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用文言来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知命说

知命说是儒家提出的“为而无所求”的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做事情的真正价值其实并不是什么目的,而是行动,只要履行了自己的义务,那就已经在道德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不必非要求得到一个结果。

“命”是天命或是天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其实和好多条件都息息相关,并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所以只要竭尽全力,成败就不必计较,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万世师表——孔圣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是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是殷商后裔,所以是子姓,他的祖先是宋国人,从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世子孙就以孔为氏。他的曾祖父孔防叔为了躲避宋国的内乱,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的大夫,也是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年轻时娶妻生有九女却无一子,后又娶妾生有一子,也就是孔子的大哥伯尼,又叫做孟皮,不料伯尼在七岁的时候摔成了残疾。当时女子和残疾的儿子是不能继承家业的,于是70岁的叔梁纥又在外纳颜氏之女颜征在为妻,未婚而生孔子。颜征在在怀着孔子的时候曾经到尼丘之山祈祷,又因为孔子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就像尼丘山一样,所以孔子名叫孔丘,因为他排行老二,所以又叫仲尼。

孔子从小就和母亲一起生活,3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去世,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但是孔子一直坚持学习;1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当年鲁国权臣季孙请“士”一级的贵族去赴宴,结果孔子被季孙家臣阳虎拒之门外;19岁的时候娶妻,20岁时生子,当时正好遇上鲁昭公赐给孔子鲤鱼,所以孔子就给儿子起名叫孔鲤,字伯鱼。孔子生子后开始出仕,被委任为管理仓库的官吏,后来又管理过畜牧业。

27岁的时候,孔子向郯子请教古代的官制,并开办私人学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私人办学。孔子办学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打破了贵族在教育上的垄断。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比较出色的被称为“七十二贤人”。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饱经沧桑后的人生箴言——“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时候的孔子已经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博学好礼,又留心政治,用心思考,并经常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成年后,孔子身材高大,臂力过人,酒量非凡。

30岁的时候,孔子在鲁国结识了来访的齐景公;34岁时孔子在周地拜见了老子,并向老子问礼;35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内乱,孔子逃到齐国,得到齐景公赏识,一度打算封地给孔子,可是最终被齐相晏婴阻止。后来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向齐景公求救,结果齐景公已经不打算再用孔子,孔子无奈,只好逃回鲁国。

孔子逃回鲁国后就一直讲学,直到51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治理一年卓有成效,随后被任命为小司空,后又被任命为大司寇,代理鲁国宰相,结果鲁国大治。这时候齐国看到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实力不断上升,因此非常恐惧,所以齐国君臣就开始谋划着排挤孔子。与此同时,孔子为了削弱鲁国“三桓”(鲁国的三个权臣)的势力发起了“堕三都”运动,结果遭到了“三桓”的记恨。齐国瞅准机会给鲁国君臣送来80名美女,鲁国君臣乐不思蜀,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结束后没有按照惯例给孔子送祭祀用的祭肉,孔子知道鲁国的当权者已经不想再任用他了,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领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漫长旅程。

孔子在外周游13年,历尽了磨难,最后在68岁高龄的时候返回了鲁国,结果当权者对他还是敬而不用,孔子只能继续从事教育和整理文献的工作。孔子晚年时,弟子颜回、子路,儿子孔鲤都先后去世,孔子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打击,73岁的时候与世长辞。

在孔子身上,有很多宝贵的精神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例如:(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正道直行。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亲手删订了《诗经》、《尚书》、《仪礼》和《春秋》,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行都记录在《论语》之中,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去世后受到后世的称颂,被称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和“天纵之圣”。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7.朝闻道,夕死可矣。

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七十二贤”——孔子的得意门生

1.最得意的弟子颜回

颜回,字子渊,所以又叫颜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14岁的时候就拜孔子为师,以后终生都跟随孔子,孔子曾经以“好学”、“仁人”相许。颜回以德行着称,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还特别尊重老师,谨遵孔子的教诲。但谦逊好学的颜回却不幸早亡。

从汉代起,颜回就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历代统治者对其不断加封,被称为“复圣”,生平言论都收集在《论语》之中。他毕生追求的是“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没有饥饿,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

颜回最为孔子称赞的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处世哲学。孔子被困于陈蔡之地时,绝食七日,当时子路、子贡等人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仍然坚定地支持孔子,肯定孔子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话之后非常高兴,表示要是颜回将来生活富足,愿意去给颜回做管家。

颜回还是第一个认为孔子是圣人的人,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只有颜回始终没有离开过孔子。颜回说孔子的道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曾点和曾参

曾点是曾参之父,父子同为孔门“七十二贤”。《论语·侍坐》记载,有一次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一起闲坐,孔子让弟子们谈谈个人的志趣,轮到他谈的时候,他停止了鼓瑟,对孔子说:“我和他们三位想的都不一样。”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自讲讲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我会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洗完澡后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起唱着歌回家。”

孔子听完之后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实际上孔子和曾点的志趣是一样的,他们追求的都是安详、自得的生活。

曾点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弟子,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后来子思又把学说传授给孟子,所以曾参这个人上接孔子,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还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和“慎独”,又是我国着名的大孝子,提出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观点。他的孝道观念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着有《大学》和《孝经》,被后世尊称为“曾子”和“宗圣”。

曾参锄瓜:有一次曾参的父亲叫他去瓜地里锄草,曾参不小心把一棵瓜苗除掉了,父亲认为他用心不专,就用棍子打他,因为出手太重把曾参打晕了。曾参醒来后马上退到一边“鼓琴而歌”,用这种方法告诉父亲自己并没有被打坏,自己心里也并没有怨恨父亲。

同类推荐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是南怀瑾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首次出版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且经文文字优美。南怀瑾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可作为学佛入门读物;对有心习禅和参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
  •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我国的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并在20世纪90年代完善相承的。进入21世纪,群众文化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的理论宝库。本教材就是承先人之积,取后贤之华,以《群众文化学》为基础,通过对群众文化实践的总结,对群众文化理论探索的归纳,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写的。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和我的时空出行

    我和我的时空出行

    时空出行竭诚为您服务!本系统可提供人员输送、物品快递、装备试乘试驾、科考探险支持、战区安保救护、战线后援等多种服务,期待您的使用!路临:我本来只是想跑个网约车补贴家用,没想到...又派单了?这次是又要送勇者去转生呢,还是要帮中二少年偷机甲呢...
  • 总裁大人,别这样!

    总裁大人,别这样!

    孟晚歌为了复仇,甘愿将自己放逐于地狱,然而地狱好像变成了天堂?在孟晚歌自己都放弃自己的时候,季星川却拉住了她,盯着她说:“我要惩罚你。”“惩……惩罚我什么?我什么都没干啊。”“就是惩罚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只要你打个电话,刀山火海我替你闯,千军万马我替你挡!但是你没有,晚歌,我心都碎了。”季星川,这个传说中千亿身价、遥不可攀的男人,为她遮风挡雨,对她宠爱入骨。但是这个男人却说:“遇见你,才是我这一生最大的惊喜与幸运。”本文又名《总裁总是爱撒娇粘人怎么办》
  • 黑夜追风

    黑夜追风

    已完本、出版。书名更换为《明年夏天再爱你》。不要问我谁最快,在我的眼里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我喜欢开着车,让自己尽情的在黑夜中奔驰,那样我才能找回我自己,找回与母亲共渡的岁月——安安。十六岁拥有超高车技的少女安安,在母亲去世后,辗转到享有盛名的疾风学院念书。在前往母亲墓地的第一个夜晚,她就打乱了疾风学校出名的车队的飙车赛。带着头盔掩饰自己身份的举动,更增添了人们对这个车手的好奇。一个个车手一次次的拦截,无非是要揭开那头盔下的真面目。当头盔下的她显露出纯真的稚颜时,她带给身边所有人的是感动、是爱情、是友情、还是一片唏嘘。岁月里,有我的名字,陪你走过每一天每一夜。青春,我要它在我的手心中,闪闪发光,灼灼生辉。***************************书友群:48801977加入请注明:书友或书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马其顿征战史

    后马其顿征战史

    一部展现军事智慧与斗争经验的史诗级作品。马其顿王国的崛起,由弱转强,四面征战达到巅峰,进入帝制。正义、力量与现实。那是冰锋血刃的年代......勇气、荣誉与传统......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十四行诗于16世纪初叶传人英国,随着文艺复兴思潮在欧洲的传播,很快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伊丽莎白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十四行诗人。西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它们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流行的三大十四行组诗”。
  • 南北极:穆时英作品精选

    南北极:穆时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