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200000048

第48章 俗语民谚:妙语奇言有渊源(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打败董卓后,不久又出兵讨伐山东黄巾军。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原董卓部下李傕与郭汜占领长安后劫持了汉献帝。不久发生内讧,在他们火拼时汉献帝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这时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还未出发时,李、郭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这时候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保驾。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说曹操,曹操到”一说被流传开来。

趣味链接:“汗血宝马”

三国时谚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赤兔马据称是一匹汗血宝马。《史记》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称为“汗血宝马”。汗血马的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纪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赛马竞赛中,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为什么要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意思是发生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投瓦岗军。失败后追随李世民,拜为将军,功劳赫赫。因手执板斧,勇猛异人,常半路杀出,故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之说。

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是隋末唐初时人。因小说《隋唐演义》,而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十九。

小说中他是一员福将,用一对板斧为武器,武艺只学了“三”式。打仗时,遇到一般的对手,三板斧就能拿下,遇到较强的对手,耍完几道板斧,仍无法取胜,便拍马逃去。现在也有“程咬金三板斧”的谚语,便出自这历史小说人物故事。

趣味链接:《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共20卷100回,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书中记录了“十八杰”、“四猛”、“三怪”(十八杰还有排名)和瓦岗寨聚义、李世民领兵等故事。故事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背景,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宋代以来,关于隋末群雄割据,“十八路烟尘”造反的种种传说和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如明代所着的《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等。清人褚人获以时代为背景着作了此书。

俗语“一不做,二不休”源自哪个典故?

唐代张光晟临死前言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后来就演化成“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故事是这样的,据唐·赵元一《奉天录》所载:公元755年,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一次交战中,朝廷大将王思礼坐骑被乱箭射中倒毙。一个名叫张光晟的骑兵把马让给他,才让他脱了险。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官,为报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的官越做越大。783年,一支军队在京师长安哗变。德宗帝仓皇逃到奉天,叛兵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朱酢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副将。不料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的军队日渐接近奉天。朱酢、张光晟只好退回长安。第二年,朱酢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已迫近长安。朱酢将五千精兵交给张光晟,命他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张光晟见朱酢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同时指挥军队猛攻长安。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酢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朱酢逃远后,再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晟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张光晟对李晟感激涕零。

但是,李晟每次举行宴会,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奉为上宾时。宾客们对此非常反感,有的甚至当众发作,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李晟见众怒难犯,只得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不久,德宗颁下诏书,处死叛贼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情救命,只好执行。临死时,张光晟悲哀地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

趣味链接:“陛下”一词的由来

古时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上朝时,“陛”的两侧一般会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人们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自己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在礼仪上不敢忘记自己本来无此资格。

“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呢?

当今说“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说法不一,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左传》中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为六亲;《老子》中说,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汉书》则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一般认同第三种说法,按照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最亲近的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趣味链接:“有眼不识泰山”

我们说有人“有眼不识泰山”,这泰山可不是山东的泰山,这里有一段小故事。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手艺了得,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一次招了很多徒弟,为了能真正传授技艺,他准备通过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认为泰山没有做木匠的才能,就将他辞退。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非常雅致,深受大众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飞黄腾达”和哪位大诗人有关联?

唐朝文学家、诗人韩愈,有个儿子名叫韩符,小时候非常贪玩,为了勉励他学习,于是韩愈就写了一首《符读书城南》作为警戒: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诗中说明少不学习,到20岁,人的区别就明显了;至30岁,成龙的就已飞黄腾达,否则只能如蟾蜍般坐井观天了。

趣味链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出自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汉王充《论衡·道虚》:“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于云中。”

刘安痴迷修道的事广为天下人所传,于是,四面八方的术士道人闻之而来。其中最着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

一次,刘安吃了一种丹药,忽觉身轻气爽,不知不觉竟飘了起来。原来,真的得道成仙了。他开始慢慢地升上天了。他的妻子一看丈夫得道升仙,便将那些灵丹妙药也拿来吃,果然也成仙升天了。家里的鸡犬也因吃了打翻的丹药,一个个都得道飞升仙境了。

“两袖清风”的由来到底和谁有关?

两袖清风原意是两袖之中充满清风,后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

最初两袖清风出现在诗文里,并不是表示为官清廉的意思。如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元朝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至明代于谦,“两袖清风”才与为官清廉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次于谦进京办事,手下劝他给一个掌握朝中大权的太监王振送礼,但于谦不但没听取手下的话,还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没什么好送的。”于谦进京时什么也不带。周围的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便写了首《入京》诗作为回答。诗中这样写道:“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趣味链接:“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虽然略记八人,实际有15人之多,也称扬州画派。扬州自古繁华,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重要的贸易中心。中国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影响最大的有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和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八字没一撇”的由来是什么?

八字没一撇通常指事物还没有眉目。最早出自宋朝法云寺住持惟白编《建中靖国续灯录》里:“若问是何宗,八字不着丿”。意思是未见端倪,八字还少了一撇,此语渐渐为人所传。后朱熹又说了句:“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朱熹的书此时已是国学经典,无人不识得这句话的意思。在《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不然,姐姐只想,也有个八字还没一撇儿,我就敢冒冒失失把姐姐和他画在一幅画儿上的理吗?”说明此语至清已变成民间熟谚了。

趣味链接: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不烂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与历史上的毛遂有关,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其中还有个毛遂自荐的故事。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通过自荐,成了平原君带的20个勇士之一。

会谈那天,平原君与楚平王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都十分焦急,毛遂又一次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以下属之礼,要他退下去,他却紧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10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接着,毛遂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秦两国的关系,说明两国结盟的利弊。楚王终于被说动,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就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一行人回到赵国后,感慨万分地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毛先生对楚王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拜箴言集:哈萨克族哲理名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哈萨克族文学家阿拜的散文集,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里,他详细记录了19世纪哈萨克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伦理和风俗习惯等诸多问题,表达了他的所思所想,倾注了他的爱与恨,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爱情呼叫救命

    爱情呼叫救命

    她,从小就被姥姥的诅咒缠身。她,为了打破诅咒,改变命运,不停的表白,可结果……她,明明就是个天才,却如白痴般的栽在爱情手里,难道她注定要嫁给恶魔,她怎么甘心呢……他,在他们见面的第一天差点整死她。明明是个有钱公子哥却非组个“贫穷社团”。明明就是两个世界的他们却冥冥之中牵扯不清。在他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他,因为一个“乌龙”绑架了她。天啊,怎么会有那么可爱的男生啊,而这个男生的真实身份竟是……当她同时遇到恶魔与天使,那颗纯洁的心还能保持多久。当爱与恨在她体内纠结,她注定要蜕变成另一个人。抛弃,背叛,死亡,谁来救赎她的爱情,是你变了还是我变了,还是我们都变了……爱情呼叫救命,你听见了吗?
  • 洪荒镇世仙

    洪荒镇世仙

    圣皇盘古,以斧开天,身化万灵,万界,却因后力不继,致使天道不全。道祖鸿钧,不甘天道欺压万界生灵,以身化道,意图补全天道,掌控天道,解救万灵。奈何境界不够被天道同化,成为其傀儡,代替其行事。古往今来,轩辕,神农,女娲,伏羲,三清,十二巫祖,大巫蚩尤,战巫刑天,无不逆天,可全被天道玩弄鼓掌。而吾柳炎,当以身为基炼天地,以神融天道,建六道,掌轮回,成就天君。修炼境界:中天,羡天,从天,更天,晬天,廓天,咸天,沈天,成天,天王,天皇,天帝,天君……
  • 情深入骨:帝少的独家宠溺

    情深入骨:帝少的独家宠溺

    四年前她被迫嫁入豪门丈夫有名无实,四年后她在大学毕业典礼上醉酒和陌生男人相识。再度归来,却发现那一夜缠绵无度的男人竟然是自己丈夫的哥哥!“比起你现在的疏离清冷,我更喜欢你那一夜的主动热情。”同一屋檐下,那男人将她逼到墙角,暧昧得对着她的耳朵吹着热气。她只当那一夜是个荒唐的梦,他却邪恶得不肯放开步步逼近。“我是你的弟媳,我们不能——”她呼吸不稳,声音低低得带着警告。他是庞大唐家的私生子,再度归来究竟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还是带着一颗复仇的心。嗜血如他,原本步步为营的计划却多出一个意外的她。爱情的炙热是否能够温暖那颗冰冷的心。被迫的婚姻,荒唐的梦境,现实的残忍,禁忌的罪爱。是罪却爱,是情多深。
  • 北冥帝经

    北冥帝经

    浩渺无萤的世界,充斥着无数传奇,与奢华无度,勾心斗角常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异星来客,踏足了这个能修仙的世界,不曾却是沾染巨大因果,为了保命不断的战斗,要我命,那我就要你的,唯有杀戮。
  • 萌妻来袭:妖孽Boss,请住手

    萌妻来袭:妖孽Boss,请住手

    一不小心,她误惹了某妖孽邪魅、腹黑霸道的鬼面帝少。“做我的女人,你将是最尊贵优雅、独一无二的秦太太。”“你休想,别以为长得帅,就可以耍无赖,合约中写得非常清楚,我们、只婚不爱!”可某帝少却花样百出,频频搞破坏,还优雅地拉开领带,笑得一脸无害:“呵……,只说不爱,又没说你不是我的菜,你紧张什么?”
  • 我二十二岁那年

    我二十二岁那年

    我二十二岁那年,我想以文字记录我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故事。想要在以后的某一天想起来,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一面,那些应该是快乐的吧。
  • 快穿之思念何时了

    快穿之思念何时了

    一个人独自站在宇宙间默默等待数千年,她一直相信记忆中的他一定会再次归来。直到有一天,系统不忍的声音响起“主人,他……回不来了”她终不能再自欺欺人,他是真的回不来了。可她还是继续在浩瀚的宇宙中等待,一直等,一直等。终于系统的说出了一直隐藏的秘密“主人,也许还有一个办法……”至此她开始了寻找他的旅行……
  • 身体里的门(外一篇)

    身体里的门(外一篇)

    在这短暂的一刹那,米粒看见他的手犹豫了一下,违背了它最初的意愿,并没有落下去,像做儿子的去搂他亲爱的母亲。她看着那只手和那个瘦削绵软而衰老的背之间,突兀地涌出一块空白,生硬地隔开了他们。为了这个,老奶粉挺惭愧。又过了三四年,他才有机会弥补。那时米粒的爸爸已经去世一个月了,他们去墓地,按老风俗葬下骨灰后,泥瓦工开始封石板。他们挨在一起站着流着眼泪,都忘了曾经发生的那些让当时的他们觉得受伤害因而伤感的事。
  • 我的老婆住厢房

    我的老婆住厢房

    小时候爷爷是村长,他满足我所有的要求,唯独那个房子不让进,后来发现房子里竟然有....
  • 暮晨风雨云水间

    暮晨风雨云水间

    原本不谙世事的萧暮涵,结识沈家小姐后,趁师傅出游之际来到金陵,凭着自己一身才艺,成为风靡一方的神秘人物,常以白纱摭面,后因一管玉笛与正在执行秘密任务且又在寻找梦里佳人的越王北晏晨相打相识,继而成为知己,在她于沈家茶楼以乐师的身份登台奏乐后又于出巡南下的宣德皇帝互生情愫,后来因探得自己身世来到京城,先后结识郭爱,吴妙涵,杨稷等人,皇帝又于御前随侍身份将她接进宫,无奈经历宫廷暗斗,多次涉险,均被越王北晏晨所救,然而最后却因前朝往事被卷进皇帝好友陌莲笙之间的争斗中再陷危难,机缘巧合得知自己身世,再以另以重身份误嫁越王北晏晨,却又因另一种无奈,再次与越王分离,而后终是放弃所有,二人携手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