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000000021

第21章 局势扭转,霸王势衰力竭(1)

英布和彭越都归顺刘邦,但即便如此,刘邦仍然打不过项羽。项羽包围荥阳后,刘邦困在城里无法脱身,眼看难逃一劫。就在刘邦一筹莫展的时候,陈平成功导演了一场反间计,致使项羽和范增矛盾激化,导致范增告老还乡、途中暴毙。

范增虽死,荥阳的危险丝毫没有解除,项羽为替范增报仇,更是誓要拿下刘邦的人头。眼看荥阳马上就要粮尽城破,这时忽有一个愿意替死的,此人名叫纪信。陈平见此,精心设计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故意诈降,大开东门,让一帮妇女一波又一波地出逃,吸引楚兵的注意力。刘邦则从西门逃亡。

刘邦逃出荥阳后,来到韩信在赵国的营地,趁着韩信睡熟之际夺取兵权,同时分派韩信一些人马,让他攻打齐国。刘邦回到成皋后,谋士郦食其自告奋勇前去齐国招降,郦食其果然有能耐,将齐国说服。可惜,此时韩信听信谋士蒯彻的建议,最后竟至逼死郦食其。

韩信拜师

韩信所以发挥得如此好,跟他幼时勤读兵法是分不开的,但光勤奋还不够。总结韩信的功劳,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第一,他天生是个统帅的料;第二,他从小刻苦学习;第三,刘邦敢于放手让他干。

最后一个因素虽然是外在的,但却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刘邦像后来的宋高宗那样“十二金牌召岳飞”,任凭韩信有再大的本事也是白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可以让他们放手去干的,对于那些没有主见、没有特殊能力的人才还是应当加以指导,否则他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韩信征服赵国以后,还有一个棘手人物没抓住,此人便是李左车。韩信告之诸将士,抓住李左车的,重重有赏。将士们四处寻找,仍然没有音信。韩信一看,可能“重重有赏”这四个字太模糊,便又发命令,捉住李左车的立刻赏千金。

这一招果然有效,还没几天,就有人将李左车捉到韩信面前。看来,韩信比较了解中国人心理,太多领导喜欢承诺一些模棱两可的好处,大家已经不怎么当真了。

韩信果然立赏那人,分文不少。大家以为他会立即斩掉李左车,哪知道李左车刚进来,韩信就起身离席,亲自为李左车解掉束缚,请他上座,礼敬有加。

韩信谦恭地问李左车:“我打算北向攻燕,东面伐齐,如何能够大获全胜?”

李左车皱眉道:“一个亡国的大夫有何高见,将军还是另请高明吧!”

韩信拱手道:“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虽然没能救虞,直到去了秦国,才成就霸业,这并非因为他给虞国的计策不好,只是听与不听、用与不用的问题。倘若陈余听取你的意见,恐怕我韩信已经被你擒住了。今天我虚心求教,请你不要推辞。”

多年来,李左车镇守赵国北地,对燕国了解的比汉军多,此外,赵国和齐国是盟军,李左车掌握的情报肯定很多。这才是韩信找李左车的真实目的。

李左车说道:“将军攻略西河地方,俘虏了魏王豹和代国宰相夏说,最近又用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井陉口大破赵军20万,诛杀赵国强人陈余,威震天下,名闻海内,多少军民都心甘情愿为将军效劳啊!这是将军目前的优势。不过,长期远征使士卒劳累、将领疲惫,想再用他们争战,是愈来愈困难了!”

李左车进一步解释道:“如果将军引兵攻燕,燕人凭池固守,将军想战他们不出,将军想攻又攻不下来,这么拖下去,粮草必然要用尽,燕人不服,齐国就更难对付了,到时候将军就处于不利的境地。善于用兵者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抓住别人的短处。”

韩信听到这里,觉得句句说到自己的心坎里,点头道:“先生说的很有道理,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李左车沉吟片刻,说道:“现在,对将军来说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放下兵器,让士兵休养生息,安抚赵地的百姓。士兵为你付出了很多,将军何不杀鸡宰牛犒赏全军将士,也能稳住他们的军心。随后,将军可以作出即将攻打燕国的样子,同时派遣能言善辩的说客前去说服他们投降,将军百战百胜,想必燕军慑于将军的威名,不敢不投降。燕国一旦归顺,那么齐国就陷入孤立状态,齐国一旦孤立,即使不投降也会败亡。”

至此,韩信心悦诚服,重赏李左车。然后,立即派遣使者到燕国去。燕国果然接受招降,不费吹灰之力又夺得了一个小国。为安抚赵地军民,韩信建议刘邦让张耳出任赵王,刘邦批准了这个请求。其时,随何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刘邦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项羽此时肯定非常困惑,以前自己一直看不起的刘季怎么越输越强大。项羽几次派军进攻赵地,都被韩信和张耳击退。项羽更加纳闷了,刘季以前是个不堪一击的弱者,现在怎么这么强了?

刘邦巧用酒色操纵英布

英布叛楚后,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征讨。龙且和项羽从小在一起长大,情同兄弟,深得项羽信赖,项羽将本部的精锐骑兵交给龙且。龙且大破英布,英布只好舍弃九江,和随何一起赴荥阳会刘邦。

到了荥阳后,刘邦答应召见英布。不过,进了大厅,还没见到刘邦的影子,英布只好绕着弯弯曲曲的回廊进入内室。终于看到刘邦倨傲地坐在床榻上,又是两个美人在为他洗脚。刘邦如果在现代的话一定是个贪官。

上次见郦食其,刘邦也是在洗脚,当时是无心的,这次却是故意的。因为英布是个匹夫,对匹夫自然采取匹夫的策略。英布见刘邦这么怠慢自己,心里懊悔无限,后悔不该背叛项羽。但路已经走到这里,不低头也没办法,只好向前屈身行礼。刘邦随意点点头,什么话都没说,英布站在一旁尴尬,只好退出。

见到随何时,英布发牢骚道:“我真不该听你的谎话,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不如现在就自杀吧!”说着抽出剑,也不知是真自杀还是假自杀。随何自然制止,忙问缘故。

英布痛苦地说:“我也是一国的主子,现在向汉王南面称臣,可是汉王对我就像对待奴仆一样。我有何面目见人,不如现在就死。”

随何说道:“汉王昨晚喝得大醉,所以才待客简慢,待会儿自然会以礼相待了,先生不必这么着急。”

正说话间,有几个招待员从里面出来,殷勤地请英布前去馆舍就餐,英布于是归剑入鞘,跟着招待员一起进馆舍。踏进馆中,只见里面陈设华丽,金碧辉煌,侍卫官吏统统恭敬地站立两旁。随后,张良、陈平等要人也进来了,请英布坐上座。英布这才心下舒坦,感觉刘邦给足了自己面子。

酒席上,刘邦还召来一群貌美的歌女。英布左拥右抱,快活得不得了,刚才还想死呢,现在乐不思蜀。英布由于出身微贱,自尊心特别强烈,对于别人是否尊重自己过于敏感。见刘邦如此对待自己,自然是相当“尊敬”了。

酒宴歌舞之后,英布便堕入美女的怀抱中,对刘邦也没什么意见了。春光融融之后,第二天英布提心吊胆地来见刘邦,昨天刘邦怠慢他的事给他印象非常深刻。但是,这一次刘邦却竭诚相待,对英布相当客气。英布十分感动,发誓要为刘邦效忠。刘邦让英布收罗残兵,对抗楚军。

英布退出后,立即差人回九江,探听消息,招徕旧部,并准备将家属送到荥阳。十多天后,有几千人的旧部来到荥阳,唯独不见自己的妻妾儿女。英布惊问属下,属下支支吾吾地告诉英布,闻知他背叛,楚将项伯攻入九江后,已经把他的全家都杀了。

项伯虽然是项羽的叔辈,考虑到项伯和刘邦阵营的关系,究竟要杀英布全家的是项羽还是刘邦不太明确,很显然刘邦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项羽的话,更有可能拿英布的家人要挟英布归楚,从刘邦的角度来说,杀掉英布全家是让英布死心塌地跟随自己的最好方式。

听到家人被杀,英布果然对项羽憎恨非常,请求刘邦拨给自己人马,前去打败楚军。刘邦可能安慰了英布几句,然后非常客观理性地分析道:“项羽现在仍然强大,不可以轻举妄动,我会拨给将军万余人,但将军不可以冲动。先守住成皋吧,一旦机会来了,自然会有报仇雪恨的机会。”

这时,英布已完全纳入刘邦掌控之中。操纵英布这样的粗人,刘邦自是游刃有余。刘邦虽然没学过心理学,但绝对是一个心理学大师。他先给英布一个下马威,降低他的期望值,然后再来盛情款待,可谓恩威并施。这是领导经常玩弄的权术,但是也不要被这种权术误导,对于庸人确实可以玩弄这样的权术,但对于像张良、韩信这样的人玩弄这样的权术却可能会适当其反。

刘邦所以得到张良的忠心,是因为坦诚相待。刘邦高明的地方在于,他跟人打交道非常老练,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他能很快摸透——这是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刘邦谋士:张良郦生大PK

遣出英布后,刘邦计划向关中催要粮食,以便和楚军大战一场。萧何收到刘邦的指令,果然筹备了许多粮草,让自己兄弟子侄亲自运到荥阳。刘邦一一见过他们,还关心地问:“丞相还好吧?”

众人答道:“托大王的福,丞相一切安好。只是挂念大王栉风沐雨,披坚执锐,恨不能亲随大王身边,分担大王劳苦。所以,丞相特地派我们来为大王服役,希望大王能够允许我们从军。”

刘邦听了大喜,说道:“丞相为了国家不顾家庭,为了公事不计私,像这么忠诚的人很难找出第二个了。”

刘邦立即召来军官,吩咐他们给萧何的亲人们安排职位。其实,丞相萧何派遣兄弟子侄前来从军,别有原因。刘邦在荥阳的时候,经常派使者回关中慰问萧何:丞相怎么样?丞相身体还好吧?萧何不以为意,反而感觉刘邦对自己很好。

但萧何一个叫鲍生的门客,冷眼窥出刘邦的用意。他向萧何进言,汉王领军在外,亲历风雨,频繁慰问丞相,定有别意,丞相最好挑选亲族中的壮丁,派遣他们从军,方可消释汉王的怀疑等等。

萧何一听,觉得有理,将自己家人放到军营里后,刘邦果然放心多了。但由于关中到荥阳路途遥远崎岖,粮草运转比较缓慢,很难及时救济。汉军主要还是靠敖仓的积粟,驻守敖仓的是刘邦的两个哥们——周勃和曹参,可见刘邦对这个粮仓是非常重视的。

英布投降后,项羽拟亲自率军将荥阳攻下。范增建议道:“刘季能固守荥阳,无非是有敖仓这个后盾,与其先进攻荥阳,不如先截断敖仓粮道。没了粮仓,荥阳自然不攻自溃。”

项羽听了,觉得有理,便命钟离昧领兵一万,截断敖仓粮道。

钟离昧是项羽帐下五虎将之一,一生对项羽忠心耿耿,楚亡后曾投靠韩信,死因不明,有人认为是刘邦杀的,有人认为是韩信杀的,有人认为是自杀的。钟离昧可能是自杀的,也可能是被刘邦杀的,不太可能是被韩信杀的。因为钟离昧和韩信是同乡,两人关系比较好。韩信这个人除了骄矜自大外,并不是一个心肠黑的人。

其时,钟离昧果然出手不凡,把汉军粮道截断好几处,还抢走了许多粮草。周勃追击钟离昧时反被击败。由于钟离昧劫粮成功,项羽便发兵进攻荥阳。

荥阳城粮草已匮乏,刘邦刚决定增兵守卫粮仓。不防,项羽已大兵来至。真是两头危急,无论照应哪头都会顾此失彼,而两头都非常重要。刘邦急得食难下咽,连夜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

这时候,郦食其总会出场,他侃道:“现在项羽倾国来犯,锐气十足,不可以和他正面硬碰。为大王计,现在最好是分封诸侯,牵制楚军,方可化解大难。从前,商汤打败夏桀后,仍给桀的后代分封;周武王虽然灭了纣王,却还是给殷王的后代封地;而暴虐的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不给六国后代封地,所以才自取灭亡。如果大王给六国的后代封地,六国的臣民们必会对大王感恩戴德,到时大王得道多助,必然能将项羽孤立,楚王自然无法与大王抗衡。”

刘邦点头道:“这个计策好,我们立刻让有司刻印,分封六国后人,劳烦先生再次出行,传达我的命令。”

不久,张良刚好从外地出行归来。刘邦便把郦食其的计策告诉张良,张良听了忙说道:“究竟是谁为大王出这个下策?若施行这个计策,我们只怕大势会丢。”

正在吃饭的刘邦当即放下筷子,惊问道:“先生为何说行此计策,我们会失去大势?”

张良随手取了一支筷子,在桌上点划道:“从前汤武灭了桀纣后,之所以仍然封他们的后代,是因为已经制服了他们,不妨给他们示恩。大王,你说说看,你现在是否有能力致项羽于死命。这是第一个不可这样做的原因。”

说完,张良又用筷子在桌上点了一下:“武王攻入朝歌后,曾为商朝的丞相商容平反,释放了仍在监狱里的纣王叔叔箕子,祭祀商朝的忠臣比干,这些都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大王现在有没有做到呢?这是第二个不可的原因。”

张良又用筷子在桌上点了一下:“武王进入殷都以后,立即打开国库的粮仓,用殷商国库的钱赈济穷困孤寡的人。纣王横征暴敛,而武王广济百姓,现在大王自身粮草都匮乏,能否做到这点?这是第三个不可的原因。”

说完,张良又用筷子点了一下说:“讨伐殷纣王成功之后,武王所以分封诸侯,乃是因为天下已经太平,因此才化干戈为玉帛,收藏国家利器,让人民休养生息。现在,大王距离这点还太远。这是第四个不可的原因。”

“武王统一四海后,把战马都迁到华山之下放养,以表示从此不再打仗,大王你现在能做到吗?这是第五个不可的原因。”

“武王放牛于桃林,以示不再用牛运输粮草,人民不必再为兵事服劳役,主公能做到吗?这是第六个不可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是一部传记体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李真果,他遍读圣贤经典,问道玄门绝学,精练各派武术,集武功、丹道、道家医术绝学于一身。本书以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几个时代为背景,通过传主所经历的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巨大变迁,讲述大道士李真果穿越百年、历经艰辛磨难的传奇人生,彰显其爱国爱教、悬壶济世的美德,全面而真实生动地反映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载道行道的修真之旅和中华民族精神及人格风范。
  • 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冶集团在改革发展中,先后涌现出了二十多位各级劳模和先进代表。他们是员工队伍中的精英,也是广大员工学习的楷模。本书生动地记述了这些劳模和先进代表们严细、认真、忠诚、奉献的敬业精神,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一部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奋斗史,一部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创业史,一部顽强拼搏、激人奋进的发展史。
  •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中小学教师大有作勾。”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广大教师和免费师范生说的话。古今中外,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许多烛照千秋的杰出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颖超,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曾在三尺讲台留下自己的身影。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成就不平几的人生!
  •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瓦列里·波波夫怀着敬意创作的这部传记,“不虚美,不隐恶”:回顾俄罗斯著名学界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利哈乔夫的光辉一生,再现了他的种种优秀品德和他对俄罗斯民族的杰出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与其他学者的矛盾、与当局的妥协,对之做出了较为公正的判断;对他的家庭生活,也留下了忠实的纪录,让人动容和叹息。译者为翻译这部著作做了大量工作,字斟句酌,保证了译文的质量。
热门推荐
  • 无岸天前传

    无岸天前传

    我本打算写一本长篇小说,用我的视角去解释概括宇宙,修炼,文明,却不想刚写了开头几万字,就放下新书,来写前传了。前传预计是7-20万字之间,与《无岸天》对接。因为说的不是一个故事,而其中的很多内容只会出现在书的后半部分,所以就单开了这本。写前传的时候,新书不会更新,我的写作思路很简单,一次只写一本,即使灵感来了,也是先写下来,放一边,不会同时推两本。其实主要还是不太愿意在章节里面解释为什么世界变了,体系的转变,变化太大怎么接受,为什么主角这样那样。这本书,是说一个两个故事,也是对《无岸天》的诠释。
  • 穿越到各种位面去旅游

    穿越到各种位面去旅游

    (这本书的题目其实起错了,应该叫遗憾完成者)在每个动漫中,总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遗憾的事情,而我们的主角星辰就是,帮助他们完成这一个个的遗憾。(新手,第一次写书,写不好,请见谅)第一张很毒,不看的请跳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骑手

    骑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星辰攻略

    星辰攻略

    张立穿越成了一颗可以修炼成精的行星。生命自他的躯体之上孕育而生,历史车轮以他的意志所向而徐徐转动。外星文明、邪恶外神、虫群威胁、宇宙凶兽……身为星灵的他,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宇宙中,究竟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又能开创出怎样的未来呢?
  • 伯爵的新娘

    伯爵的新娘

    杰米玛在英国的乡村里经营着一家小花店。一天,她看见一台高级跑车停在了她的店门口,顿时脸色发白。是两年前就分居了的丈夫亚历杭德罗——他终于找来了!!杰米玛和亚历杭德罗一见钟情,两人马上就结了婚,婚后她搬进身为伯爵的在西班牙的城堡,但丈夫很快地就对她失去热情。在杰米玛流产后,亚历杭德罗开始和她分房睡,后来她再也忍受不住痛苦,逃离他的身边,来到这里过着平稳安定的生活。两年不见的亚历杭德罗仍旧用他霸道的语气对她说:“我想立刻和你这个背叛了我的女人离婚。”当然,咱们离婚吧。在被你发现我的秘密之前……。
  • 初见笑妍

    初见笑妍

    这是一段激烈职场竞争中平和的佛系旅程。欢迎你加入。
  • 重生女神强势来袭

    重生女神强势来袭

    宋家的千金被逐出家门、当成玩物,临死还不得善终,生生被气得吐血身亡!再度睁眼,什么,变成个九岁的小萝莉?就因为她睁眼逃过一劫,世界的格局竟然变得完全不一样?谁来告诉她是个什么情况……这个哭兮兮的小娃娃是她恨之入骨的仇人?那个目空一切、毒舌入骨的小正太是她多年所念之人?美人师父、黑暗女孩、神秘的七大族……等等,这世界莫不是玄幻了?还是,这一切只是个梦?嘶,好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