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000000031

第31章 天下初定,如何处理内部矛盾(3)

刘邦杀丁公一方面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丁公虽然救了自己,但是这样的二臣一旦得势,将来的臣子会越来越“二”的。楚汉争霸期间,心怀二心的人太多了,丁公不过是个样板,用来杀鸡儆猴;另一方面,丁公对自己有大恩,没有丁公,别说大汉江山了,只怕自己早就送命了,一个皇帝怎么能允许别人对自己有报答不了的大恩呢!

杀韩信旨在铲平山头

刘邦与韩信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韩信为刘邦立下巨大功劳,另一方面韩信又并非刘邦的嫡系。所以在刘邦眼里,韩信始终是一个大军阀。

两人之间交情肯定有的,但整个过程中也伏下了不少矛盾。第一次大的矛盾是刘邦星夜赶往赵地,趁韩信睡着之时夺取兵权,不过这在当时情况下很正常,刘邦战败需要兵力。第二次大的矛盾是在韩信攻打齐国的时候,原本齐国已被郦食其劝降,韩信以未接到刘邦命令为借口仍然强行攻打,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烹杀。第三次大的矛盾是由于韩信索要齐王之位。第四次大的矛盾是楚汉对阵期间,刘邦屡次让韩信出兵,韩信迟迟不发,直到确定刘邦将楚国封给自己,才出兵。第五次大的矛盾是垓下之战后,刘邦再次收缴韩信的兵权。

韩信成为楚王后,虽然被解除了兵权,但还是无限风光地回到了老家。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重金报答曾经救助自己的漂母,第二件是找到当年那个侮辱自己的屠夫,这个屠夫原以为韩信要报复自己,吓得半死,哪知道韩信找到他,给了他一个中尉的官职。从这些事情上,确实可以看出韩信天性淳朴的一面。这个屠夫遇上了韩信,是幸运的;而韩信遇上了刘邦,是不幸的。其实,韩信和刘邦的矛盾并未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刘邦只要解除他的兵权,将他放到自己的身边,就根本无需担心。虽然这样韩信可能不愉快,但总好过被诛三族。

处理韩信,刘邦自然不会操之过急,韩信就像一根尖利的刺,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的手。刘邦夺取了韩信30万大军后,韩信心里不平静,这个谁都能理解。

不过,楚国地广人多,再加上韩信有一些亲兵,很快韩信的势力又膨胀起来。韩信也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主,所以楚国人对他颇为爱戴。为了防止兵权再次被夺,韩信出入都有部队相随。这些举动在猜忌心很重的刘邦看来自然是很难容忍的,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有人向刘邦高密,原楚军大将钟离昧投靠到韩信门下。刘邦下令通缉钟离昧,要韩信把钟离昧解送到京城,但韩信对此置之不理。

于是,有人诬告韩信庇护罪犯,有谋反的意图。刘邦于是召开军事会议,这些大将都不知轻重,主张纠集军队,铲平韩信。

刘邦却陷入沉思,陈平低声问刘邦:“对韩信的控告,韩信本人知道吗?”

刘邦摇头:“还不知道。”

陈平问:“陛下的军队在作战能力方面比得上韩信吗?”

刘邦还是摇头。

陈平又问:“在座的这些将领中有比韩信更会打仗的吗?”

刘邦仍旧摇头。

陈平说道:“既然如此,陛下如果带兵讨伐韩信,会是多么冒险的一件事啊!韩信一旦谋反,诸侯很可能趁机作乱,如果他们和韩信联合,大王如何挡得住?”

刘邦急道:“那怎么办?”

陈平想了一会,说道:“古时天子巡狩,必会大会诸侯。我听说南方有一个叫做云梦泽的地方,那里山水神异,陛下可以借口去云梦泽游玩,然后召集诸侯,在陈地会合,楚国离陈地不远,韩信定会过来拜见。到时,只要一两个卫士就可以拿下他,这不就轻易解决了韩信这个烫手山芋吗?”

刘邦大夸妙计,立即依计行事。

韩信不是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感觉到不对劲。他知道刘邦机诈百出,此时号令诸侯汇聚陈地自然不安好心。陈楚相连,论理是应该去拜谒的,但又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

这时一个谋士说道:“大王侍奉主上并未犯什么过失,只是收留钟离昧引起了猜忌,如果将钟离昧献出去,主上必然欢喜。”看来,有时候大人物的命运也跟谋士有关,智力平庸的谋士害人不浅,张良属于极品谋士,韩信之前的蒯彻属于高级谋士,而这个谋士属于最低等的。

韩信听了,认为有理,召来钟离昧,模模糊糊地说了几句,他肯定不好直接说我要你的人头。钟离昧猜了半天,试探地问:“公莫非担心我在这里,得罪了汉帝?”

韩信微微点头。钟离昧气得大骂,只差没有骂韩信是傻冒:“刘邦之所以不敢过来攻楚,就因为担心我和你联合,同心抗汉;如果你执意要献出我,我今日死,你明天就要亡了。”

钟离昧一边骂一边瞧着韩信,见韩信无动于衷,又骂道:“你这个反复小人,投到你这里我真是瞎眼了。”

说完,拔剑自杀。韩信命人割下钟离昧的首级,带着几名随从前去拜谒刘邦。

哪知道刘邦看也不看首级,喝令左右拿下韩信。韩信被绑住后,惊叹道:“果然像人们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你杀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计谋已得逞,刘邦还汇集什么诸侯,遂昭告四方,韩信谋反,不必来相会。逮捕韩信,刘邦心里自然高兴,但引起了四方诸侯的不安。

刘邦虽然把韩信带回宫里,但并没有下决心要杀掉,很难猜测他在考虑什么。可能是不忍杀掉这样一个“无双的国士”,也可能是担心被世人骂,更有可能担心引起诸侯王的不安。所以,他只是采取措施将楚国一分为二,封给自己的亲族,并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被贬之后,韩信心里忧愤难平。在他心里,一向是看不起灌婴、周勃等人的,现在自己却要和他们同列。将领中大多数人排斥他,少数人同情他,其中有比较直爽的樊哙,樊哙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在朝中无人能敌,所以心服口服。每次韩信到樊哙府中拜访,樊哙总是亲自跪拜迎送,完全依照对待诸侯王的礼节。

刘邦此时还没有动杀韩信的念头,他明白韩信心里不舒服,所以想用私人友谊感化他。一天,刘邦找韩信聊天,问他各个将领的能力。

韩信依次作了回答,刘邦听了心里佩服,又问:“那么,你认为我能指挥多少军队?”

韩信直爽地答道:“陛下指挥军队最多不过10万。”

“那么你呢?”刘邦问。

韩信笑道:“臣指挥军队没有上限,多多益善。”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问道:“既然你没有上限,怎么反而听命于我?”

韩信坦然说道:“陛下虽然不善于带兵,却善于指挥大将,这就是我为什么听命于陛下的原因。陛下这种能力是天生的,非人力所能及。”

之后,韩信时常称病不朝,心里闷闷不乐。刘邦见他没什么大的作为,也就不再动杀机。可惜韩信这人命不好,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他再度卷入谋反的漩涡中。

高祖7年,韩王信投向匈奴,刘邦封陈豨(xī)为列侯,取代韩王信位置,镇守边疆。陈豨是有名的兵法家,对韩信非常欣赏,公开推崇韩信为天下第一军事奇才。所以,他俩交往颇为密切。据说,韩信曾握着陈豨的手,叹道:“有些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将军但说无妨。”

“陈兄目前掌管天下精兵,身处天下重镇,虽然现在陛下相信你,但是你觉得以陛下的性格会相信你多久?”

陈豨陷入沉默中。

韩信又说:“如果有人告你私下里拥兵叛变,第一次陛下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可能就怀疑了,如果继续有人诬告的话,陛下可能要动手了。”

陈豨点头表示同意。

不出所料,果然刘邦对陈豨也不相信,命人追查陈豨门客违法的事,实际矛头指向陈豨。高祖10年,太上皇刘公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陈豨学乖了,称病推托。不久,陈豨和王黄等人公开谋反,联合韩王信和匈奴,企图进入关中,争夺天下。

刘邦平定谋反时邀请韩信一起出征,韩信称病不能相随。与此同时,韩信准备响应陈豨,在长安举事,趁着刘邦大军平叛的时候,端掉吕后和太子。只不过,韩信手中无兵,只好动员好友、家人、奴仆组成临时部队,企图夺取禁卫军的控制权。但这样的一支杂乱的部队,怎么可能不泄密,所以说韩信这人打仗行,搞政变肯定不行。

吕后得知韩信谋反的消息大惊,想召韩信质问,怕他不来,反而真的谋反,便紧急通知萧何。吕后与萧何商议,假传刘邦已平定陈豨,正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庆贺,邀请韩信一同过来饮酒。韩信称病不去,萧何于是亲自来府中邀请他,解释说:“你虽然有病,但这是大喜事,何况你又和陈豨素有交情,如果不去的话,恐怕会受到猜忌。”

韩信对萧何向来非常信任,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的今天,经萧何这一说,韩信也只好去了。就这样,韩信跟着萧何来到长乐宫。

萧何带着韩信进了长乐宫的钟室里。韩信没看到刘邦,只看到吕后,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吕后一声令下,几个武士便将韩信捆绑起来。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说自己是否要谋反,只是大声叹息:“我真后悔当年不听蒯彻的话,如今却中吕后的奸计,天意啊!”

这事情如果是刘邦处理的话,韩信还不至于马上被杀头。但吕后心狠手辣,不仅将韩信斩首,更是诛灭他三族。

刘邦回来后,看到韩信的尸身,司马迁记载他“喜而怜之”,一方面威胁解除,心里高兴,另一方面一个人杰被杀难免惋惜。刘邦甚至都没问韩信是否谋反。

儒生为刘邦制定“公司”规章制度

刘邦虽然统一了四海,但内忧外患仍是不少。北方匈奴强人冒顿弑父篡位,驰骋北方大草原,是匈奴里面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边境屡受其患。内忧方面表现在诸侯不稳定,朝纲混乱。

刘邦带领一班草莽兄弟打下江山,从情感上来说,刘邦很喜欢这些哥们的草莽气,但是理智上讲,这对汉朝的统治是不利的。这些人举止粗野,经常在朝堂上醉得东倒西歪,刘邦哪里有丝毫皇帝的尊严,给人感觉真像一个黑社会老大。

想当年,刘邦入关中的时候,考虑到秦朝礼法繁多、劳民伤财,所以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刘邦本人也不喜欢繁琐的礼仪,对于陈规都是能简单尽量简单,但现在他意识到了秦朝法律的好处。他手下的这些大臣武将实在太不像话,有时候争吵的时候公然拿着剑砍朝堂上的柱子。

由于朝堂之上毫无秩序,连一向随意的刘邦也受不了,甚至经常逃避上朝。这时候,萧何给刘邦推荐了一个鸿儒叔孙通,叔孙通是鲁国薛地人,原属秦朝待诏博士,饱读诗书,对于历朝历代的礼仪颇有研究。

刘邦本是最讨厌儒生的,叔孙通来了,他也没什么好脸色。

叔孙通也不失望,侃侃而谈道:“臣知道陛下看不起儒生,但是儒生也有儒生的好处。儒生虽然难以像那些武将一样帮陛下打下江山,但是却可以帮陛下守住胜利果实啊!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朝堂礼仪是不能没有的,臣愿意去鲁国召集儒生和门下弟子,一起来帮助陛下制订朝仪,教会文武百官。”

刘邦说道:“朝仪是要的,但如果太繁琐的话,实行起来恐怕不方便吧?”

叔孙通说道:“这个陛下不用担心。三皇五帝和夏商周的礼仪都不相同,礼仪的制订自然是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用。臣以为陛下可以采取稍微简单一点的古礼,和秦朝的礼仪折中一下,想必不会繁琐的。”

刘邦点点头,说道:“好,这事情就交给你,尽量弄得简单一点,这样大家都方便!”

叔孙通领命回到鲁国,召集了二三十个儒生和几百名弟子,叮嘱一起入都,制订朝仪。这些儒生常年不得志,有了这个好机会,自然乐意跟随。

独有两个非常清高的儒生,不仅不去,反而当面讥笑叔孙通:“你以前帮秦国做事,后来又为楚国做事,现在又帮汉朝做事。前后十几年,换了好几个主子,想必是曲意奉承,所以才受宠。现在天下初定,死去的人还没来得及安葬,受伤的人还没来得及康复,你却突然搞什么礼乐,这不是太让人寒心了吗?自古贤明的圣王,都要积德数百年,然后才兴礼乐,你不过是急着献媚罢了。我二人绝不会学你的,没来由玷污自己。”

叔孙通当面被人讥刺,强颜笑道:“你二人不识时务,真是腐儒。”

到了京城后,叔孙通和众人一条条地商定礼仪规则,又实地演练。尽量让礼仪简单,同时又能体现帝王的权威。刘邦夺取天下是通过草莽社会约定俗成的江湖规矩,天下既已平定,江湖规则肯定不行的,所以叔孙通等人事实上是为刘邦集团制定规章制度。

制礼的过程中,叔孙通让刘邦派遣文武官员到演练场实习,看看效果如何。大概练习了一个月,叔孙通让刘邦亲自到现场看看,刘邦看了以后,大为满意,下令文武百官都向叔孙通学习。

两个月后,长乐宫建成,将要举行盛大的朝贺仪式,刘邦想借这个机会看看新礼仪的效果。

这天,所有诸侯、大臣、将领都按照尊卑顺序在长乐宫门外等候。宫殿里的侍从人员,依次将文武百官引入殿门,排列成两行。全副武装的宫廷侍卫手持长戟,林立在殿门到皇帝的主殿间。

宣布进殿的时候,侍从人员才领着文武官员依次进殿,逐一朝贺。朝礼过后,开始酒宴,酒宴也有规定,不可以喝醉。百官按尊卑次序依次入席,喝酒时,大家依次向皇帝祝酒。

这次喝酒跟往常大不一样,没有任何人敢大声喧哗。刘邦看了心满意足,感叹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好处。”当即赏赐叔孙通五百斤黄金。

至此,可以说刘邦集团已从一个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变成了规范的上市公司。古语说的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刘邦成功地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对一个企业来说,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面临转型的问题,当此时,及时调整好步伐适应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同类推荐
  •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说:“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合时宜的传记不是主观臆测,而是用传主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人生。作者用冷淡的眼光,以《小团圆》《我的姐姐张爱玲》为底本,讲述了才女佳人张爱玲的一生。历史中过往来去的人物在《小团圆》里实现了团圆,张爱玲的一生在《张爱玲:花自飘零》中得到了圆满。
  • 名人传记丛书:巴赫

    名人传记丛书:巴赫

    名人传记丛书——巴赫——超越时空的“现代音乐”之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国古代八大开国皇帝就是会夺权

    中国古代八大开国皇帝就是会夺权

    讲述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八个大朝代的开国皇帝在制定朝纲、驾驭群臣、发展经济,以及他们在政治谋略、军事手段、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时光荏苒,让这些开国帝王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朝代变更,他们的历史地位以及功过,也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

    晚清政坛云谲波诡,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缠斗不休、势同水火,外部列强环伺、步步进逼,李鸿章如何运用他炉火纯青的权术谋略,纵横捭阖,力挽狂澜,突破晚清军事、经济、外交的困局,最终成为让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的官场不倒翁呢?中国幽默讲史领军人物雾满拦江积多年研究心得,以新史料、新视角、新观点,以诙谐流畅的语言,为你真实展现李鸿章如何运用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力挽晚清狂澜。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热门推荐
  • 张小颖与王望旺

    张小颖与王望旺

    秦国没有统一六国。六国的情况有所变化,有的经济强,有的军事强,有的坚决不和亲。带着初恋的美好,这两个三十多岁的男女来到了这个时代。一开始,一个误入盗墓团伙,一个被卖青楼……后来,他们用智慧寻找彼此,用爱心改变世界。最后的结局绝对出人意料。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让

    太让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壶美酒入腹来,笑问上苍可有仙?寰宇乾坤谁为尊?九霄九幽我为尊!
  • 空间重生:独宠农门皇后

    空间重生:独宠农门皇后

    现代美食家曲欣辰,刚参加完美食节,一脚踩空,魂越异世,成了小娃娃。不料竟有穿越福利,开启了神秘空间,却还是没来得及让唯一对她好的奶奶过上好日子。她也回到亲生父母身边,想借着他们的身份报仇。“那纸奶奶跟沈婶定的婚约就算作废吧,我们从此不要再相见了。”“既然不能跟爱的人在一起,那跟谁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身边多一个人罢了。”
  • 这个江湖真不正常

    这个江湖真不正常

    有人说,江湖很好,逍遥自在;有人说,江湖不好,小命难保;但谁又知道江湖好不好?
  • 神秘老公超凶的

    神秘老公超凶的

    表面骚气满满内心纯禽的人气主播VS外表禁欲内心禽兽的霸道总裁。这是一场明骚和闷骚之间的实力较量,胜者为王,败者暖床。搞事情,我们是认真的!厉某人实力傲娇,还有小脾气,超凶哒:哼,我生气了!虞美人:老公生气了怎么办?多半是装的,打一顿就好。厉某人:……鲤鱼cp了解一下,点击收藏,开启怼系互撩新姿势。
  • 灵域A千年之战

    灵域A千年之战

    意外的来到了这个以灵力为尊的大陆上,性格懦弱的他本不会存活下去,但是……他遇见了那只黑猫……这位猫大爷一直在教他如何活下去,它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少年,想获得力量吗?来跟我来赌一把,赢了,就给你力量,输了……就成为我的粮食吧!”
  •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贤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血坛

    金血坛

    在天空的起始点与终点,只有光华豪殿深处的那两座祭坛。两座祭坛都高万丈。上面一尊跪着的人形雕像。那人双手托起一个刻着特殊纹路的长长锁链。起与始,落与终,承接与释放。他描摹着锁链与自由不断更替的过程。自由翱翔,这也是出了象牙塔后,在江湖中依然能保持的净土。抚摸伤痕的同时,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所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