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200000009

第9章 发家,从练兵开始(2)

此时,李鸿章已是一个过气的人,头顶汉奸的骂名,活得很痛苦。袁世凯不是白眼狼,心里牢记李鸿章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他还从淮军旧部中挑选一些老将领过来帮忙。

这些人有姜桂题、龚元友、段祺瑞、杨荣泰、吴长纯、徐邦杰、任永清、王士珍、王英楷等,其中与袁世凯关系最好的徐世昌担任了全军总参谋长。其实,徐世昌那时已飞黄腾达,官职比袁世凯还高,但当时的背景下,文官前途暗淡,军人则更容易发迹。

徐世昌虽然是文人,不懂军事,但看的书特别多,足智多谋,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立下了汗马功劳。徐世昌在袁世凯麾下相当于张良那样的角色。

此时呢,还缺少一个郦食其那样的外交家。不过这人也不难找,就是唐绍仪,唐绍仪曾在美国留学,见多识广,英文很棒,有幽默天赋。他和袁世凯是在朝鲜认识的,袁世凯离开朝鲜后,唐绍仪接替他的位子。

军事英才有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人,这三人后来名声都很臭,但是从现在人的立场来说,他们也没那么坏,只是逆流而行,没有与时俱进而已。

冯国璋是个颇有远见的人,他自己是“国”字辈,给后人定出了“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说明他那时就意识到与西方的文化接触,是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冯国璋也是书生出身,后来学习军事,参加过甲午战争,战败后,曾经到日本研习军事。袁世凯听说他是个人才,便拉到麾下,后来冯国璋升为总办。

段祺瑞是武人出身,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专业是炮兵学,曾被李鸿章派到德国留学。在袁世凯麾下,他的能力也大发异彩。

王士珍跟段祺瑞毕业于同一个学校,受袁世凯重用后,先后担任军政要职。

这三人被称为“北洋三杰”,有人称他们为“王龙”、“段虎”、“冯狗”。

除“三杰”外,袁世凯源源不断地从武备学堂引进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如曹锟、段芝贵、张怀芝、王占元、卢永祥、李纯、陆建章、鲍贵卿等等。这些人后来成为小站练兵的骨干。

甲午之战对袁世凯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中国军队在人数上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结果却被日军打得落水流水。日本军队不仅在装备上过硬,军人的素质也是相当地高。袁世凯练兵的时候,时常以日军为假想敌。装备这东西只要花钱就能搞定,但是军人的素质却是花钱买不来的。

对袁世凯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提升士兵的素质?

治军就应该这样

当官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忍术,治军考验的却是一个人的意志力。

现在人们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练兵呢,当然要从兵源抓起。

老式军队在招募新兵时,注重数量,不太注重质量。袁世凯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在招募新兵时,他要求所有新兵必须是20岁左右的农民,要求身体强壮,为人老实。至于老弱病残、吸食鸦片、娇生惯养的人一律不要。这样做有双重考虑,首先当兵就是能吃苦,其次农民朴实忠诚。

练兵思想方面,袁世凯主要是糅合德国和日本的军事思想。当然,他也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制定了《练兵要则》、《营制》、《饷章》等。这些新兵文化水平都很低,徐世昌为了让士兵操练起来更方便,将一些军操做成图画,士兵们跟着图片练就行。徐世昌这个大才子,还主编出版过《战法学》、《战略学》、《陆战新法》、《德国军政要义》、《日本陆军大学战术讲义》等军事理论书。

袁世凯是个实干家,徐世昌则是个理论家,这两人相得益彰,是个最佳拍档。

军事训练方面,袁世凯非常注重自上而下的方式,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有军官的素质提高了,士兵的素质才能得到根本提升,一级级地培训下来收到的效果事半功倍。现在很多企业注重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也是这个道理。

让一些士兵接受“洋练”,如果想一蹴而就反而适当其反,必须让他们一步步地接受西方的军事训练。这点袁世凯做得不错,他讲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基本的训练开始,然后是持枪训练,最后才到实战演习。同时,治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赏罚分明,中国的传统军事理论对这点也很看重,袁世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符合他果断客观的性格。

当然,袁世凯的练兵也给人培养个人势力的感觉,也许事实就是这样。他要求官兵绝对服从上级,士兵不服从命令,仗肯定是没法打的,不过这支“袁家军”服从的更多是袁世凯。为了让将士们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袁世凯一改旧军队那种贪污腐败的习气,每次发放军饷都要亲临现场,保证每个士兵都能拿到足额的军饷。

像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一样,袁世凯和军官与士兵们走得非常近,甚至对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甚至还了解他们的性情。有一次他亲临校场观看士兵操练,当时下起了大雨,有人给袁世凯撑伞,袁世凯坚决拒绝,说道:“士兵们都在雨中,我怎么能独自打伞!”

为了激发士兵们的激情和斗志,徐世昌还编写了许多军歌。这些做法与传统的治军方式截然不同, 在当时的中国, 确实可以谈得上走在时代的前列。

会用人,运气好

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是用人高手。

袁世凯这方面也不赖,大棒加胡萝卜历来是用人的最基本诀窍。袁世凯做上军机大臣后,曾对张之洞谈及练兵的秘诀:“练兵这事,不了解内行的人可能以为非常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士兵们‘绝对服从命令’ 的意识。 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 一手拿着刀, 服从命令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子。”

也就是俗话说的“恩威并施”,有一个故事最能反映袁世凯用人特点:

阮中枢是袁世凯旗下一个很有名的文案,文笔那是相当地好,草拟奏章、书写公函样样出色,袁世凯对他很是信赖。

文人自古风流,阮中枢也是个好色的主。某日,阮大才子在妓院里认识一个貌美的解语花小玉,这小玉很懂风月,迷得阮才子神魂颠倒。两人沉沦在温柔乡中,醉生梦死。日久生情,阮才子竟然想将小玉收为小妾。阮中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袁世凯,袁世凯其实也是个风流之人,但这时却板起脸孔训斥阮中枢:“你小子知道自己是干嘛的吗?这是军营,你这样做不怕把风气带坏吗?”

阮中枢一听这话,很是失望,心想:袁世凯啊袁世凯,你纪律严明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这么不近人情,你自己还不是个色鬼!

就这么郁闷了半个月,一天夜里,袁世凯忽然召见阮中枢,说是带他去天津办事。阮中枢稀里糊涂地跟着袁世凯进城,一路上袁世凯一句话也没说,带着阮中枢拐进城中一个偏僻的院子里。阮中枢刚进院子里,就发现这是一个大宅子,屋内装饰得灯火辉煌,里面陈设得十分华丽,大堂之上红烛燃烧。

阮中枢心想,袁大帅莫不是带我来参加婚礼吧!

阮中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进门之后,只见一个丫鬟喊道:“姑爷到了!”

晕了,阮中枢真的晕了,袁大帅到底耍的什么把戏!这时,两个丫鬟从屋里扶出新娘子,阮中枢一看,心里狂跳又狂喜,这不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小玉吗?

到这里,阮中枢终于明白袁世凯搞的什么鬼了。原来袁世凯表面上斥责阮中枢作风不检点,私下里却让人赎出小玉,并购置房子,安排婚事,早已秘密替阮中枢操办一切。这下阮中枢感激什么似的,就这一下,阮中枢一辈子效忠袁世凯,直到袁世凯众叛亲离。

在培养军队对自己的忠心上,袁世凯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比曾国藩李鸿章做得更绝,在训练新军的过程中,袁世凯一再向军队输入这样的理念:你们最终效忠的人就是我袁世凯。每天集合和解散之时,教官会大声地问:“咱们吃谁的饭?”士兵会声音洪亮地回答:“我们吃袁大人的饭。”又问:“你们穿谁的衣?”又答:“我们穿袁大人的衣。”再问:“我们为谁效力?”再答:“我们为袁大人效力。”

袁世凯对军队的管理真正做到了恩威并施,一方面他厚待将士,另一方面执法非常严酷,在《简明军律》中他规定了十八条斩罪,譬如临阵退却、不听号令、战后不归都是斩罪。据说,袁世凯有一次巡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士兵偷偷吸食鸦片,当场抽出佩刀将这个士兵斩杀。袁世凯确实是一个狠角色,让人敬,让人畏……

从这两个故事立可以看出袁世凯用人确实很高明,既照顾到集体,也照顾到个人。正因为袁世凯的这种高明的治军之术,新建陆军对他一百二十个忠心,军营中甚至供奉他的长生牌位。

保护伞荣禄

袁世凯的性格有非常强悍的一面,这种性格非常容易得罪人。

果不其然,有人向朝廷打小报告,说袁世凯横行霸道、滥杀无辜。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开始议论纷纷。原本举荐袁世凯的李鸿藻也将信将疑,李鸿藻是个非常爱惜名声的人,因为之前推荐过袁世凯,他怕自己被玷污,不但不帮这个后辈撑腰,反而落井下石,让人弹劾袁世凯。

前面反复提到袁世凯这人治军还行,但一碰到政治,就显得手生,心理素质也显得相对差点。听到有人弹劾自己,顿时心灰意冷,屡次想撒手不干。

朝廷对这次弹劾非常重视,慈禧派遣荣禄调查此事,引得袁世凯心慌慌,如一只蹦跳的兔子。荣禄是一介武夫,听到袁世凯这么胡作非为,气势汹汹地赶过来,想杀掉袁世凯,兼并新军。但是荣禄到达小站,检阅士兵的时候,满腔怒火化为乌有,袁军那股气势和阵容深深地感染了荣禄,再加上现代化的装备,简直看得这位老式大将心潮澎湃。

荣禄不但不想杀袁世凯,反而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将其收为自己的心腹大将。袁世凯运气真好,李鸿章得势的时候,他受到李鸿章的栽培。李鸿章失势后,荣禄得势,他又受到荣禄的恩宠。

荣禄回京后,向慈禧太后大赞袁世凯,说新建陆军军容整齐,战斗素质一流,并且给出一个评价“近年所见各军,尚无出其右者”。

1897年7月,袁世凯因练兵有功,晋升为直隶按察使,这一年,袁世凯39岁。

同类推荐
  • 情系毛泽东

    情系毛泽东

    本书精彩再现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政治思想及指导政策、长征途中的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最后日子的情况等。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真理的思考:任继愈传

    真理的思考:任继愈传

    任继愈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的一代宗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他精于学问,不攀龙附凤,不趋炎附势,始终保持实事求是正直谦虚的节操。他一辈子以国家社会需要为己任,无论在治学、教学,还是执掌国家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前期主要有《中国哲学史》、《老子通译》等著述,后期有107卷的《中华大藏经》、8亿字的《中华大典》(尚未完成)、《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等。
  •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这是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留下的唯独的人生自述,其中也包括她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她用直白、坦诚的语言,记录了一个出生在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前往巴黎求学,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为了科学研究而甘于寂寞,最终取得卓越成就的传奇一生。本书还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 张伯苓家族

    张伯苓家族

    张伯苓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为了教育救国,他放弃海军军官的大好前途,投身严氏家馆,创立南开大学,开始新式教育的漫漫长路。张伯苓的胞弟张彭春,也是一位丝毫不逊色于兄长的戏剧家、外交家和教育家。他推动美国政府废除美日商约,成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者之一。本书将主线延展到以张伯苓、张彭春为代表的张氏家族上,通过对一代代张家人生命历程的描绘,窥见中国近代历史乃至现代社会的兴衰嬗变。
热门推荐
  • 鸦片战争的底片

    鸦片战争的底片

    马戛尔尼子爵抱恨终生的是他在1793年那个夏天的中国之行,倒不全是因为他辜负了英乔治三世国王陛下的神圣使命,令他无法宽恕的是自己,他竟愚蠢地允许大清帝国的官员在公使船的桅杆上悬挂用中文写成的告示,那告示写的“红夷进贡”四个汉字明显带有屈辱性,伤了大英帝国的面子。没有适当的理由可以解释,那么他一定是被东方燥热的阳光烤昏了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夏季格外酷热,即便是天津卫的入海口一大沽口,太阳也像熨斗一样烘烤着海面,海水仿佛煮沸的汤,泛起阵阵泡沫。
  • 引灵日志

    引灵日志

    如果用特殊的角度去看世界或者事件,才会明白其中的冷暖与无奈
  •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一个让世界为之改变的大国之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巴菲特投资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巴菲特投资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沃伦·巴菲特,人称“美国股神”是世界上价值投资法则的集大成者,他年轻时以100美元起家,而今,据《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总资产高达1000亿美元。不仅如此,巴菲特独特的投资哲学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亿万富翁,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投资学大全集:造就美国股市上万个亿万富翁的秘密(超值白金版)》搜集大量资料事实,与读者共享巴菲特的传奇人生,深度剖析其独特的投资策略,使读者体验激情阅读的同时学会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成功应用于中国股市。
  • 永恒机械之心

    永恒机械之心

    一个神秘的黑袍人,将一颗珠子放在了李言的头上,而后他的灵魂便来到了一个极其神秘的地方……这里是一切的起点,亦是一切的终点。
  • 一不小心把地球弄炸了怎么办

    一不小心把地球弄炸了怎么办

    少年林北昆仑山之行,意外掉落山洞,得宝《虚空炼体决》,只有修行《虚空炼体决》到第三步,才能打破山洞,返回人类社会。然,这一修炼,就是三万年,三万年后,《虚空炼体决》已到9999步。林北:地球被我不小心打爆了,怎么办,在线等,急……这是一部轻松向的无敌文……新书:《开局干掉勇者的我被迫成为魔王》。
  • 魔尊

    魔尊

    当高高在上的仙人沦为他人之奴,变成屠洗苍生的傀儡之器,我道欲何存?仙道既陨,我自立地成魔,让万界之仙奉我为尊!
  • 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从盘古开天辟地,说到古文明的骤然消逝后的世界;从人类最初的文字和文化,说到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本书使得平日里枯燥乏味的知识,霎时间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文画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沉浸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乐而忘返,不知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