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300000027

第27章 皇帝与官员的血腥游戏(2)

在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中,有许多新奇的发明创造,有些酷刑连桀纣都自叹不如。朱元璋杀贪官,杀得最后无人办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朱元璋实行了“戴死罪”的方法,换句话说,你的人头先寄在我老朱家这里,戴着手铐先回去办公吧!

有人分析,朱元璋可能有仇官仇富的心里,虽然当时朱某人已经是天下最大的官、天下最富的人,但他念念不忘过去的经历。只要有机会,就会发泄他对富人对官僚的仇恨心理。

从老朱的经历我们得出一个做人道理:不要活在过去,活在现在和未来,人才能幸福。

空印案:一场波及全国的冤案

明初有四大骇人听闻的大案子: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蓝玉案。

这里要讲的是空印案,这个案件几乎将所有的官员都卷进去了,在历史上相当罕见,更加罕见的是这么大的案子居然是个冤案。当然,如果论起死亡人数,这个案子在四大案里又是受灾最轻的。

这个案子发生在洪武九年,起因是这样的:地方官每年都要派人到京城报告地方的财政账目,账目经户部核实之后,地方一年的财政计划才能宣布完结。如果账目和户部的不一样,哪怕只有一个小数点的差别,也要重新做账。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麻烦的地方,重修的账本必须盖上地方的衙门印章。也就是说,如果你来到了京城,发现账目不一致,必须得回到原地方重新盖章。

这个规定在现代比较合理,但在当时是耗时耗力的事情。当时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去一趟京城要花上一两个月。一来一去耗费的时间更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官员们开动脑筋。

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省事的好办法,他们发现造成麻烦的主要是印章的问题,纸笔到处都有,账目错了改就是。但是印章必须放在地方官那儿,地方官每天都有需要事情要处理,一刻也离不开印章,所以你到京城报账的时候不可能把父母官的印章也带去。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在空白的账册上盖印,到时账目出错重抄一遍就是了。

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已经是一个潜规则了,地球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唯独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然而很不幸,这个被蒙在鼓里的人就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有时候真不知道朱元璋的那些特务们是干嘛的,但这个也好理解,他们也被卷入其中,也是涉案人员。

这事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有益的改革措施,节省了帝国的行政运作成本。但是,朱元璋偶然得知这个消息后,并不这样想。他很愤怒,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官员居然这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光天化日之下搞这种勾当。

于是,他派遣官员进行调查。其实,这事没啥好调查的,调查的官员和被调查的官员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论理,调查的人如果把情况如实地向朱元璋禀报,事情可能不会有那么严重。但这些人很害怕,朱元璋的手段出名地狠,大家都吓得不敢说话。

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对权力的恐惧变得如此复杂。眼看就要酿成大祸,这时终于站出了一个敢于说话的人。

这个人不是官员,只是一个老百姓,读了一些书。他叫郑士利,一介平民,给朱元璋写了一封长信,解释了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当然了,郑士利也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虽然解释得很清楚,但仍有可能让朱元璋有受辱的感觉,便在信的最后为朱元璋开脱:皇帝你也是为百姓好,怕贪官污吏利用空印作奸犯科。

郑士利的意思是这事情是一场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元璋慢慢也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是他绝不会这么算了的,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官员他从来就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内心深处那化不开的仇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这些人无视自己的权威,事情虽然是小事情,但是蔑视朱元璋的权威却是不可饶恕的。

所以,朱元璋决定给官员们一点颜色看看,但这事情是不好处理的,因为作案的官员太多。总不可能来个集体大清洗吧!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的方法总是独特的。

朱元璋首先把郑士利流放,谁让你多嘴,郑士利应该感到幸运,流放对朱元璋来说已经是最轻的处罚了。然后把户部尚书和各省各地衙门的掌印官全部处死,当时全国有十三个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换句话说,这些部门的正职全部处死,副职杖刑一百后充军。此外,那些言官也跟着受罚。

这次杀了几千人,有许多清官也在冤魂中,比如方孝孺的父亲方勤因为是正职,走上了黄泉路。当然,这个案子和胡惟庸案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朱元璋毕竟没有杀掉所有官员,而是轻重主次有所不同,让官员们记住一个道理:官职越大,责任越大。

但这样也造成一个问题,以后谁还敢当大官。

朱元璋这次大开杀戒,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其实没什么深刻复杂的道理。很简单:天下是我朱元璋的,凡是藐视我朱某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之后,朱元璋下了一道更恐怖的命令:今后凡是贪赃枉法的,不分轻重,一律处死。换话说说,贪污一文钱也是死。其实,这个命令已没有意义了,不会有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贪图一文钱。

批量杀贪官,装疯成时髦

尽管朱元璋对贪污的惩治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贪污腐败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小贪就不用说了,甚至在洪武十八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大贪。这样的大贪我们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但是在洪武年间可以算得上超级巨贪。

这个贪官叫郭桓,是个户部侍郎,他与按察司官吏赵德全等人玩弄一些钱权交易。朱元璋得知郭桓贪污案,首先感到的不是愤怒,而是震惊。让我们来看看郭桓的贪污数据:

第一,郭桓将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中饱私囊,在朱元璋时代,贪污一点银子就是死罪,整个府整个府地贪,这……朱元璋傻眼了,他不得不承认天下确实有胆大包天的人。

第二,郭桓还和腐败官员们私分了浙江省的秋粮,秋粮就是秋天征收的粮食,郭桓征收了450万石粮食,给了朱元璋一些零头。

第三,郭桓巧立各种名目,征收了多种赋税。

最后算出总账,郭桓一共贪污了2400万石的粮食。这个数字太庞大了,庞大到连朱元璋都站立不稳。郭桓是死定了,现在关键是查出所有涉案官员,一定要把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情打压下去。

郭桓究竟有多少同党呢?六个部门的大多数官员都是他的同党,朱元璋又一次无语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朱元璋除了每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外,其余全杀了。换句话说,一个部门只剩下部门和两个副部长。他为什么不将部长和副部长杀掉呢?理由很简单,他总不能让全国所有的部门都变成空墓,还得有人办公啊,哪怕是象征性的。

杀完之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每个部门里只剩下两三个人,部长们真正体会到了光杆司令的感觉。如果说只杀了这么多人,还不是十分极端,毕竟这些官员大多数确实犯罪了。

地方官员也不能幸免,中央官员被杀一下,立刻查到省级官员上,涉嫌贪污的省级官员,杀。省里查完之后,查府里,好,发现贪污的,杀。府里查完后,该县里了,杀。县里查完后还没结束,一些作弊的富户和粮长也杀。

合算起来,最后杀了三万多人。这一次批量屠杀不仅是对贪官的极端惩治,也让百姓中的中产阶级破产。

当然了,很多人对郭桓案提出了怀疑,因为郭桓贪污的数目实在是太大了,等同于明朝一年的收入。郭桓不太可能贪污这么多。而且郭桓贪污的时间距离朱元璋屠杀胡惟庸一派不久,除非他真是吃错了药,敢这么胆大妄为。还有,贪污的事情总是人知道的越少越好,郭桓贿赂了各个部门的官员,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所以,这个案件还得从朱元璋身上分析,郭桓肯定是贪污的,否则朱元璋也不会找上他。但这个案件也一定经过扩大化处理,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恐怕还得从心理上解释,朱元璋少年、青年时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这些痛苦多是贪官、地主造成了,虽然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但这种痛苦始终不能抹去,所以定期需要发泄。杀官僚就是最好的发泄方式。

朱元璋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结束了郭桓案,他将此案的主审法官吴庸杀了,法官和犯人都死了,这事才算功德圆满。

这事一结束,当官的个个就像惊弓之鸟,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官员们每次上朝都要跟家人举行告别仪式,亲亲老婆,亲亲孩子,然后说出感人的话:“希望今天晚上还能见到你们,亲爱的家人。”

然后,老婆递过来一张手绢:“擦擦眼泪吧,相信生活,好人一定有好报的,不哭!”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有些官员虽然没有被杀,但天天担心自己某天脑袋不保,于是,提出告老还乡,回家种田。他们满以为这个要求朱元璋应该不会拒绝,他们错了。

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你们他妈的不想做官,不是看不起我老朱吗?你们个个想开溜,人们怎么说我老朱?以后,别人说我老朱做人太苛刻,连官都没人做,这个名声不好。不行,你们得继续做官。

朱元璋给那些不想做官的人定了一条诽谤罪:一些奸诈贪婪的小人,故意诽谤我大明朝,说在朝廷里做官难。听到没有,不想做官就是诽谤朝廷,现在留也不是,走也走不了,这些当官的也真可怜,就像没有归宿的蒲公英一样,只好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就这么纠结着呗!

当然,这些人之所以能当官,说明他们脑子还是聪明的。为了解决脑袋和工作的矛盾,他们想出了一条绝招:装疯卖傻。

朝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神经病越来越多了,这些人好像突然被感染了疯病一样。这些戴着官帽身着官服的士大夫突然之间,像个白痴一样流着口水,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一只苍蝇,或是像猪一样在泥地里打滚。这些可怜的人为了多活几年不惜丢弃一切尊严,再次证明了生命诚可贵的道理。

忽然看到这么人发疯,朱元璋感到不可理解,朱元璋是何等精明的人,他能相信吗?但是有时候却不由他不相信,因为这些装疯的人表演得太逼真了。

比如,有一个叫袁凯的监察御史,一次朱元璋交给他一个任务,把处决犯人的名单交给朱标。这个工作看似非常简单,好像只不过是一个送快递的。袁凯也是这样想的,当一回快递员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涉及到政治一切事情会变得复杂。

同类推荐
  •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冯其庸是我国著名的红学研究学家、著名艺术家、著名考证学家。他出身于贫寒之家,从童年起他就饱受苦难,历尽艰辛,由于家境贫寒和时世动荡,小学和中学曾经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可以说,他主要是凭着不懈的个人奋斗完成学业,并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代学术、艺苑大家。
  • 中国古代贤人传

    中国古代贤人传

    这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荟萃的书,取名《中国古代贤人传》。书中所选择这些垂范卓越的人物,他们的影响、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永远引为骄傲的。例如书中所选的周公、管仲等人,就是我们常想到的“贤人”。书的取名,响亮明快,发人联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有名气、领风骚、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做传的书,很有文化意蕴。相信这部书一定很受欢迎。
  •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一书,讲述了收藏大家张宗宪先生的传奇故事。这是“嘉德文库”的重要出版项目,我们希望这本书既平实可信,又能生动地再现张宗宪先生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从雕刻名匠张楫如,到古董商张仲英,再到中国及世界古董界和拍卖界的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张宗宪家族的历史与文物艺术品有着深厚的渊源。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被誉为劳动者的“保护伞”,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作为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修改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适用民诉法,我们约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规划室的专家对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作提纲挈领的说明,重点提示适用重点、难点。
  • 雾散时想你

    雾散时想你

    前两世的奉献到底是痴心错付,还是另有隐情,今生又该何去何从,到底是选择在娱乐圈为你保驾护航撑起一片天的检察官陆淮风,还是与影帝简青临再续前缘。(本文女主不小白,智商在线,双男主设定)
  • 奥术狂潮

    奥术狂潮

    前世的落魄拳击教练,扑街武僧——杨秋,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新纪元》中时任四半神之一的魔网掌控者一直在寻找的一套耐色之卷,被追杀到了零级黯然离开游戏,前往酒吧借酒消愁之际醉倒不省人事,一觉醒来后发现重生回到了五年之前。PS1:本书架构大部分基于DND3R与WOW,但切勿随意代入,若出现矛盾,一切以我为准PS2:由于数值计算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所以本书会对其进行模糊化
  • 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博弈

    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博弈

    为人处世圆润通达的指南,行走社会畅通无阻的宝典。旁征博引,解读古今中外做人做事法则;深入浅出,揭开成功人士行走江湖之道。做人不懂低调,会处处受阻;做事不懂博弈,会处处碰壁。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博弈,这是做人与做事的智慧,更是做人与做事的诀窍。
  • 想家的浪子

    想家的浪子

    女友突然离开,三年回归,老丈人竟然给了一个亿,偶得奇书,得古医之传承,纵横商场,现场,神医救人,开创不一样的生活之旅……
  • 内刊编辑部

    内刊编辑部

    马奔和小潘到底搞到一起了!这是桑麻得出的结论。桑麻是在四楼编辑部休息室门口,得出这个结论的。从四楼下来,桑麻抑郁之气难平,嗵的一声坐回座位,把红线串着的钥匙啪一声扔到玻璃板上。玻璃板下压着小潘的彩照,小姑娘笑眯眯地望着桑麻。这张照片是去年一次外出采访,桑麻替小潘照的,背景是一幢独立式三层别墅,三两株月季开得姹紫嫣红,脚下是青绿如毯的草坪,特适合女孩子照相。钥匙恰好落在小潘的头部,尖锐的黄铜钥匙尖正对着她那一绺飘动的亚麻色头发,像是一下插进了女孩头部。桑麻的心像是被针刺着,麻麻地痛了一下。
  • Iron Cast

    Iron Cast

    It's Boston, 1919, and the Cast Iron club is packed. On stage, hemopaths —whose "afflicted" blood gives them the ability to create illusions through art —Corinne and Ada have been best friends ever since infamous gangster Johnny Dervish recruited them into his circle. By night they perform for Johnny's crowds, and by day they con Boston's elite. When a job goes wrong and Ada is imprisoned, she realizes how precarious their position is. After she escapes, two of the Cast Iron's hires are shot, and Johnny disappears. With the law closing in, Corinne and Ada are forced to hunt for answers, even as betrayal faces them at every turn. An ideal next read for fans of Libba Bray's The Diviners.
  • 护法录

    护法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