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300000030

第30章 最后的元帅,最大的惨案(2)

其实蓝玉强奸北元皇后这事,说严重很严重,说不严重还真不严重。关键取决于领导,像刘邦这种可能无所谓,但朱元璋对军纪要求非常严,而且他已经制定了怀柔的民族政策。

蓝玉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接下来做的事情更荒唐。当他带着军队到达喜峰口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守关口的官员已经休息了,蓝玉在关外让他们开门。守兵们不敢怠慢,不过这事得先通知守官。这天晚上蓝玉也许是太兴奋了,居然下令士兵去攻打关口。强行攻破城墙后,他还洋洋自得,蓝玉这种行为很不正常,似乎捕鱼儿一战打得还不过瘾。

对此,朱元璋非常恼火,但蓝玉功劳太大。朱元璋决定警告他一下,他原本想封蓝玉为梁国公,结果把“梁”字改为“凉”字。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义截然不同,可惜蓝玉完全不理解。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评价蓝玉说,这个人不过一粗人,应该说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朱元璋用一种文人的方式给一个粗人警告,效果可想而知。

蓝玉不但没有丝毫改观,行为反而越来越骄狂,他纵容家奴霸占民田,还不经朱元璋同意,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军队里。

蓝玉的蠢事是说不完的,最大的蠢事还是对朱元璋不敬。因为蓝玉功劳很大,朱元璋破格封他为太子太傅,这是个一品官,在明朝可是相当稀少了。但是蓝玉不但不认为是荣幸,反而当众信口雌黄:“凭我的功劳难道就不能给个太师吗?”

在朱元璋朝中,蓝玉的做法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就像之前纵容胡惟庸一样,朱元璋也抱着同样的心态观看蓝玉的“死亡表演”。

蓝玉还没表演完,朱元璋的屠刀已经伸向了他。锦衣卫找上了门,蓝玉被带走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蓝玉所以被杀,跟燕王朱棣有关系,据说蓝玉征讨纳哈出回来后,曾经对太子朱标说:“我观燕王在封国的举动,与皇帝无异,又听善于望气的人说,燕云一带有天子气。殿下一定要事先预防,以防万一。”

朱标半信半疑,但表面上仍说:“燕王对我很恭敬,绝对没有这样的事。”

蓝玉所以关心朱标,是因为他跟朱标是亲戚。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的妃子,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后来燕王朱棣听说这事,便向朱元璋打小报告。

这些传闻我们大可不理,因为就算没有这事儿,蓝玉也是躲不过朱元璋屠刀的,不仅是因为朱元璋杀功臣上瘾,更因为蓝玉为人骄纵不法。

朱元璋杀人总是喜欢冠以谋反的罪名,这次也不例外。

好了,罪名成立,可以提审犯人了。蓝玉当然不招,何况他没有谋反的意思,不招就打。蓝玉虽然是个军人,最终还是屈服于闷棍,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这是一篇范文,不仅供述了自己为何要谋反,还说出了谋反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地点。蓝玉本是个粗人,文笔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可以设想这篇论文是早就准备好的,蓝玉按下手印就好了。

谋反既然成立,可以杀头了吧!朱元璋说,不行,谋反不可能是一个人,一定是一群人,必须揪出这群人。

锦衣卫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揪出了一万五千多人。好,先杀这一万五千多人吧!以后谁有问题打入蓝党,继续杀。这一次,许多高官显贵被杀掉,蓝玉被灭族。

像蓝玉这种人,早晚都是一死,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低调为何物,仗着自己立了大功横行霸道。但无可否认,蓝玉是一个了不起的统帅。他犯了一个杰出统帅常犯的错误:会打仗,不会做人。

蓝玉一案,诛杀了一公——也就是梁国公蓝玉,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许多元老宿将牵连其中,统计被杀的人有一万五千多人。

朱元璋本来是准备将蓝玉凌迟处死的,但考虑到蓝玉跟自己是儿女亲家,改为剥皮,就这样,无名的刽子手将一代名将蓝玉的人皮剥了下来,免费赠送给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后来,明末的农民起义军攻破蜀王府,发现了这张保存近三百年的文物。

将功臣宿将杀得一干二净后,朱元璋很大方地说:“从此以后,蓝党和胡党一概赦免,不再过问。”

史学家评论朱元璋的残忍千古未有,雄猜好杀是老朱的天性。在杀人方面朱元璋是相当变态的,曾经有个印度僧人来到中国,朱元璋款待他多日,临走时送给他许多黄金。这个僧人很感激,由于精通一点汉语,便写诗献媚,其中有两句是:“愚僧万里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

本来大家高高兴兴的,但朱元璋一看这诗,满脸杀气,“殊”字,“歹朱也”,这还了得。印度僧人因为多嘴卖弄文墨无端送了性命,确实冤枉。

诛杀蓝玉的真正动机

蓝玉从捕鱼儿海一战大获全胜开始,就已经是一个死人了,退一万步说,即使他人品可以跟孔圣人媲美,也难逃一死。

为何这样说呢?

朱元璋在杀蓝玉之前,早已在心里编织了一张大网,进入这大网中的绝不仅仅是蓝玉,而是一切对皇权有威胁的人。换句话说,朱元璋在为后代谋划。

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很悲痛,悲痛之余他感到极大的触动,要知道朱元璋曾经赐死了朱标的母亲李淑妃,再加上这孩子性格宽厚,他对朱标的感情很深。所以,朱标死后,他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很像,这可能也是朱元璋选择他的原因,从这孙子身上他能找到逝去的儿子的影子。不过,朱允炆那时还太小,只有十五岁。朱允炆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如何驾驭得了像蓝玉、周德兴、冯胜这些九死一生文韬武略的开国功臣。

朱元璋曾经亲口对太子朱标说出了屠杀功臣的动机。

某天,朱元璋又准备杀掉一批功臣。朱标实在看不下去,便劝父亲:“父皇,杀人太多了大家都不快乐。”

朱元璋听了,阴沉着脸,让人拿来一根带刺的木棍扔在朱标面前,然后让朱标捡起来。朱标看到上面有刺,不肯动手。

朱元璋冷笑一声:“我杀功臣就是为了替你清除棍子上的刺,这些人都是有威胁的人物,不能不杀。”

很多书上讲这个故事一般到此为止,好像朱标完全被朱元璋的雄辩折服了。其实,朱标是一个有自己看法的人,他虽然没有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却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

他确实怔住了片刻,然后用一种温和又坚定的语气说:“如果父皇是像尧舜一样的贤君,大臣自然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个暴君,所以才要大肆杀戮;如果问心无愧的话,何必如此。

这种话如果是大臣们说出来,十个脑袋也保不住。朱标也很惊险,因为朱元璋听完这话啥也没说,抄起一把椅子就朝他砸过去。朱标虽然及时闪开了,但也吓得半死。朱元璋是个戎马一生的开国皇帝,朱标是治国仁君的合适人选。不过,不幸的是,这样一个未来的皇帝却早亡,享年三十八岁。

朱标英年早逝,跟朱元璋的暴虐是有关系的,虽然他们的关系是父子,但是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时常会发生冲突。

这个故事已经充分说明了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动机,像蓝玉这样自取灭亡的,朱元璋求之不得。

朱元璋一生有许多大手笔,比如取消丞相制度,这个改革虽然表面上解决了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冲突,但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冲突的关系,更是协作的关系。取消丞相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权力空白,这为宦官和内阁专权埋下了隐患。

朱元璋大面积收割功臣的脑袋,好像为帝国去掉了隐患,但也为帝国对外战争制造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后来的靖难之变,更是这一措施的直接恶果。

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肃贪,结果让朝中的大臣们不敢做官。

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政权顺利交接,然而历史却给了他一个深刻的讽刺。

由于他大肆屠杀开国元勋,剥夺武将权力,国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难不倒朱元璋,他重拾古代的藩王制度。

朱元璋一共封了二十五个藩王,其中除了一个孙子外,其余都是儿子。这些人掌管着国家的大部分军队,每个王至少有三个卫队,一个卫队的人数通常在一万七八千左右。其中以九个王的势力最大,这九人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拱卫边疆的责任就落到他们身上了。在这九个人之中,又以燕王朱棣和晋王朱建国的兵力最多。

这些藩王无疑是中央的最大隐患,所以朱允炆上台后第一步就是削藩。最后削藩不成,他自己流亡在外。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朱允炆登基,有一个人很不高兴,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这才是最大的刺。但这个刺朱元璋没法拔掉,因为死人是不能拔刺的。

朱元璋为何这么喜欢杀人?

朱元璋杀的人实在太多了,杀人的方式也非常变态。仅仅是从政治的角度无法理解这种变态,在《大诰》中记载一件小事,最能反映朱元璋的暴虐心理。

杀大臣的话我们还可以理解成是政治需要。《大诰》中记载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朱元璋曾经亲自审讯一个在集市上开药店的郎中,审案过程非常变态。

事情经过是这样:锦衣卫内部有个厨师叫王宗,不小心犯了一个小错误,很担心被发现后掉脑袋,就让家人到一家药铺里买砒霜,准备自杀。卖药的郎中叫王允坚,有生意做他不可能不做。

这个王郎中错就错在不该在朱元璋统治期间卖毒药,卖毒药是死罪,虽然毒药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但政府规定了,卖毒药死你就得死。假如只是把这个王郎中砍头,事情也没什么看头。关键是,朱元璋突然变态心理发作,一定要亲自审问这个倒霉的郎中。

王郎中哪见过这种场面,皇帝亲自审问自己。被押进大殿,人已经吓得半死。朱元璋的审案的方式很特别,他没有让锦衣卫杖打王郎中,而是让他吞下自己卖的砒霜。

王郎中手捧着药发抖,神情紧张,双腿发抖,折腾了半天,才吞下毒药。

朱元璋在一旁盯着王郎中吞下毒药,然后笑眯眯地问:“这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

王郎中:“砒霜的主要原料是巴豆,用饭粘成丸,然后裹以朱砂。”

朱元璋:“服用多久人才会死?”

王郎中哆嗦道:“大概有半天的时间。”

说到这里,王郎中已经是满脸泪水,朱元璋面目狰狞地笑道:“你看起来很伤心啊!是怕死呢?还是舍不得妻子儿女?”

王郎中回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参军,为国家出力,还有一个出门在外做生意,我想在死之前见见他们。”

朱元璋没理他,而是接着问:“这毒能解吗?”

王郎中:“能。”

朱元璋问:“用什么解?”

王郎中答道:“凉水,生豆汁,熟豆汤,可以解毒。”

朱元璋似乎对砒霜有过研究,说道:“这种解法太慢,有没有更快一点的方子?”

王郎中不敢隐瞒:“粪清和凉水。”

朱元璋听了脸上露出怪笑,立刻让人取来半碗凉水,又用蛋壳装来粪清,放在一旁。但他并不打算马上给这个郎中解毒,而是在一旁兴趣浓厚地等待他毒性发作,欣赏他饱受折磨的样子。

没过多久,王郎中身上的药性发作,在地上翻滚呻吟,浑身上下到处乱抓,腿脚乱踢,双手捶腹,眼珠子突出。

朱元璋则很悠闲地从金銮殿上漫步下来,走到王郎中身边,淡然地问:“毒发时是啥感受?”

王郎中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回答:“五脏六腑翻滚不停,心脏像火在烧,血压上升。”

朱元璋点点头,想了想又问:“这种毒药对人体哪种经络有损伤?”

此时,王郎中已经快不行了,在地上滚来滚去,艰难地答道:“五脏先损坏,人死后,全身发黑。”

朱元璋笑了笑,又问:“解药什么时候可用,多长时间后没用?”

这时候王郎中已经说不出话来,一旁的锦衣卫对他一阵狂踹,他才挣扎过来,回答:“三个时辰后,就无药可救了……”

欣赏了王郎中毒发后的整个过程,朱元璋有些审美疲劳了,这才让人把解药灌入他嘴中。

解药还是管用的,王郎中最终活了过来,什么后遗症也没有,又是一条好汉。王郎中正准备暗自庆幸逃过一劫,不料朱元璋冷笑一声,下令:“把这个非法医生押入死牢,明早闹市,枭首示众!”

王郎中傻眼了,心里骂道,朱元璋,你杀人就直接杀,干嘛把别人当猴耍。

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居然能够抽出时间折磨一个市井小人,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心理有多阴暗。

同类推荐
  •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本书是约翰·牛顿的同事理查德·塞西尔根据他的书信编写,是其它牛顿传记的资料来源。前半部分是牛顿的自述,讲述了他前半生的传奇经历;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据各方资料以及自己对牛顿的了解撰写,讲述了他成为国教牧师之后事业,尤其是他协助废奴运动的事迹。约翰·牛顿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回头的表率。他曾是无赖一样的人物,不学无术,放荡形骸,后去非洲闯荡,吃尽了苦头。父亲派人将他找回,但回国的船遇险,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国。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自己从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

    本书是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鸿篇巨制,讲述第一代深圳人的创业发展史,通过魏东晓、杜芳这对小夫妻的创业经过,记录深圳从一座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基建兵魏东晓转业后回到深圳,面对家乡贫穷困窘,乡亲纷纷舍命逃港的现状,下决心寻找出路,要“过上好日子”。凭着自己脑子灵活、敢拼敢干,魏东晓被市领导点名招进市委办公室,成为书记、市长的左膀右臂,并因此进入到深圳改革开放的核心阵营。国家调配两万基建兵支援深圳建设,魏东晓白天上班,晚上在工地上跟基建兵一起加班加点赶工,吃苦受累却乐得其中。市场经济的洗礼,让魏东晓无意仕途,他停薪留职,潜心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创开办了万为通讯公司,既代理国际品牌,也开发自主产品,渐渐在国际同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万为通讯在他的苦心孤诣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产品标准入围国际5G行业标准,魏东晓也成为享誉中外的万为集团董事长。
  • 英雄联盟之我与传奇

    英雄联盟之我与传奇

    这是一个有真实有虚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从游戏玩家成长为英雄的故事,以此纪念我心中不朽的英雄联盟。
  • 倾城涅槃:暴君请接驾

    倾城涅槃:暴君请接驾

    “皇上,你变丑了!”女人双手拖着下巴,打量着男子的脸道。男子的的眼神变得阴凉,嘴唇勾笑:“皇后好像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既然你变丑了那臣妾可以红杏出墙了吗?”“皇后不妨试试。”女人刚要出门,男子蓦地抓住女子的手腕,然后往床上一带,倏地压在了女子的身上,邪魅道:“朕都还没有嫌弃皇后,怎的皇后就先嫌弃起朕来了,还妄想着红杏出墙。”“皇上,后宫还有很多嫔妃等着你雨露均沾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 仙若恋冥桃

    仙若恋冥桃

    一个爱吃的、任性的小仙女,一次闯祸与月老结下缘。小仙女慢慢长大发现自己的身世与故去的上神箐华,也就是天君的妹妹有关。而且自己与冥界也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与月老的情缘之路走的漫长……“小桃子,你过来。”落梦溪走向何若,“怎么了?”何若猛的将落梦溪拉进怀里道“想你了!”“我不一直在这嘛?何若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般离不开人了。”何若笑着说“我心随你,情不自禁。”
  • 重逢再次遇见你

    重逢再次遇见你

    在A市明芮集团一个举止优雅却浑身散发冷气的男人对着面前的女人说:“上高中的时候我暗恋了你两年,而在第三年前我鼓起勇气对你表白,你拒绝了我,从此对我退避三舍,最让我不明白的是你明明也喜欢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你又出现在我面前,我很不懂。”女人苦笑着说:“我何尝不痛苦呢?可是当时的我又胖又丑,学习又不好,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我哪里配得上你。你和我在一起的话只会被别人嘲笑,所以我只能忍痛割爱了,而且我的公司,也就是MU公司被人陷害导致濒临破产,所以我希望明芮集团能帮我度过难关,我保证只要明芮集团帮助我找到幕后黑手,日后我将会让明芮集团只赚不赔。”男人:“MU?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女人无奈这是重点吗?但是没办法谁叫人家是金主呢?:“因为你我之间的错过以及我…真的很想你所以MU的全称是MissYou.”男人:“你现在这么做还有意义吗?我已经有未婚妻了……既然你要合作我有条件,只要你答应我做我的女朋友我就答应你。”女人一惊,心痛的说:“你这是让我当你的情人?那我告诉你,你做梦…”女人气愤地走了,男人奸笑说:“你一定会回来找我的…”
  • 爱(第2版)

    爱(第2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作品,将爱写到极致,关于爱以及爱的各种面貌。所有的女人都为比尔·柯西着迷。即使他死了。他是父亲,是丈夫,是恋人,也是守护者与朋友。也许所有女人的内心都藏着那个蜜糖般的小孩,那只天真的可怜的小猫,切切巴望着白马王子的到来。如何变得勇敢,而非刚硬?如何彼此相爱,而非憎恨?如何才能被爱包围,而非囚禁?只有智慧非凡的人才懂得真正的爱:轻柔和缓,无依无傍。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新合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新合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建设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书籍,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其目的并不是要去建立一个实体,而是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是普通伙伴关系的升华,体现出成员之间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包括空间认同、价值观认同,以及对区域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未来挑战的认同。
  • 抓不住的一指流沙

    抓不住的一指流沙

    一场手术导致苏慕瑶丧生,梁安自此身败名裂,被诬陷的她却无法洗清冤屈,受了三年的牢狱之灾。三年后,她爱了十二年的男人找到她,依旧要让她背负着罪名永远活在地狱中。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她错付了真心,爱上了一个她不该去爱的男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