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700000011

第11章 生死对决(1)

在整个行军过程中,范增一直绞尽脑汁在思索,作为一个谋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想出良策乃是职责所在。但范增实在没有想出什么好的计策,当他得知章邯修建了甬道,更加忧虑,说:“章邯这个人比我们想象的还可怕,有了这个甬道,秦军的战斗力就更强了。”

破釜沉舟

楚军的控制权重新回到项羽手中,他立即重振士气,并恢复范增的军师地位。

项羽带着七万楚军急行军赶往巨鹿。

巨鹿在邯郸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是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这里既是一个军事重镇,也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巨鹿的城墙坚如磐石,粮食也相当充足,应该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张耳是这么估计的。

张耳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之所以没有带着赵王一路逃窜,而是选择在巨鹿等候秦军,并不是为了让秦军围死自己,张耳的脑子很清醒,不会自寻死路。作为战国最后一批策士,张耳在谋略方面多少有些水平。深受连横合纵的影响,张耳认为只要秦军围困巨鹿,天下诸侯必然汇聚巨鹿,在巨鹿平原上将发生一次大决战。反秦大业的胜败就在此一举了。

张耳把巨鹿当成亡秦的一个诱饵,事实证明,他预料得没错。但如果历史中没有项羽这个人,张耳这场豪赌会一败涂地,所以,张耳的成功充满了偶然性。

张耳的思维还停留在战国时代,虽然他的思维很合理,巨鹿一旦攻破,其他地方的诸侯也逃不掉灭亡的命运,事实确实如此。但人性是有弱点的,面对章邯的黑色大军,他应该想到,诸侯可能会抱着这样的想法:“早一天死总比晚一天死好吧!”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诸侯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拒绝援助赵国。

应该说,章邯和张耳心有灵犀,他跟张耳的想法很类似。只不过他站的立场完全不一样,对他来说,他也是把巨鹿当诱饵,把天下诸侯的兵力全部吸引过来,然后一举歼灭,章邯是有这个自信的,而且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只要在巨鹿之战歼灭诸侯军队,反秦起义基本上就扑灭了,秦国的江山就保住了。

章邯让王翦的孙子王离将巨鹿团团包围,自己则在巨鹿不远的棘原城设立大本营,坐镇指挥。章邯的战术很明显:围死巨鹿,击垮一切援军。

章邯是一个非常沉稳的人,一般不会自大,但这一仗他也认为自己的胜算很大。当然,他也有操心的问题:粮食。三十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就要堆积成山,所以一定要保护好粮道。为了保护粮道,章邯命令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建甬道,所谓甬道就是在道路两边加上围墙,围墙比人头高出一截。这样既可以保护士兵和粮食,又能让行军隐蔽。

粮道就相当于战场上的血管,这是章邯作战的特点,他把后勤补给线的安全看得比战场上的局部胜负更重要。

赵国的援军也陆续来了,但这些援军根本无法靠近城池,也不敢靠近,都修起了坚固的工事。这些支援的部队赶过来也是做做样子,所以他们努力避免跟秦军交锋,在他们看来,巨鹿沦陷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他们关心的重点是巨鹿沦陷后,如何安全地撤离战场。

张耳对此感到非常无奈,他原本期望援军能够给力,然后自己带兵杀出来,里应外合,夹击秦军。可惜,这些盟友们都非常怕死。

“看来,巨鹿城是保不住了。”张耳产生了悲观的想法。

另一边的章邯看到这形势,也认为巨鹿迟早会沦陷,这些诸侯根本不会出手相助,此事早在章邯的预料之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余,陈余和张耳是刎颈之交,关系非常不错。张耳多次催促陈余救援,陈余每次都非常客气地回复张耳,说马上动身,但是始终没有发出一兵一卒。在陈余看来,赵王和张耳早晚都难逃一死,自己如果发兵的话那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何必作这种无谓的牺牲,陈余想。

可以说,陈余这种态度造成了一个很恶劣的影响,诸侯们肯定会想,连你们赵人自己都不救自己,凭什么要我们去送命。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理,巨鹿必亡,反秦大业必亡,可历史总是充满偶然性,偏偏出现了一个敢于吃螃蟹的项羽。

在项羽没有来之前,陈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不得不作出一些姿态性的动作,将部队往前挪了一段距离。

对于陈余的表现,张耳非常愤怒。他派出了自己亲信,连夜化妆逃出城,找到陈余,怒斥陈余背信弃义。经过讨价还价之后,陈余决定派五千士兵过去支援。两个使者带着这五千人马准备连夜进城,结果被秦军发现,全部歼灭,无一人生还。这事对作壁上观的诸侯们打击非常大,让他们再一次亲历到黑色军团的恐怖。

项羽那边的军队正缺粮,但项羽这样安抚人心:“我们赶快过河,打败秦军,就可以进巨鹿城大吃一顿了。”

在整个行军过程中,范增一直在绞尽脑汁思索,作为一个谋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想出良策乃是职责所在。但范增实在没有想出什么好的计策,当他得知章邯修建了甬道,更加忧虑,说:“章邯这个人比我们想象的还可怕,有了这个甬道,秦军的战斗力就更强了。”

项羽说道:“这些甬道恰恰是秦军的弱点,我们只要毁掉甬道,秦军的后方就会混乱……”

范增脸上忧虑的表情显得更重了:“毁掉甬道,谈何容易,联军已经赶到了巨鹿,都没有人敢接近甬道,恐怕还没接近甬道就被秦军刺成窟窿了。”

项羽说:“这个好办,我们可以边打边毁。”

范增沉默了,他想,项羽毕竟年轻,低估了秦军,低估了章邯。

大军终于来到黄河边,项羽骑着乌骓马在黄河边上眺望。这是项羽第一次见到黄河,果然如传说中的那么雄壮,尽管已近冬季,黄河还是浊浪滔天。

项羽命英布和蒲将军为先锋,各派一万精兵先渡河。

渡河之前,项羽让每个士兵带上三天的干粮,然后摔碎煮饭的锅。项羽还说,等渡河之后,大家要砸掉船只。这一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破釜沉舟,项羽带头砸掉了一口锅。

章邯也得到了楚军的消息,他知道楚军共有七万人,远道而来,饥寒交迫。“这一战,秦国胜利了。”章邯在心里说。

疯狂的巨鹿

英布遵循项羽的命令,上岸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扑秦军的甬道,捣毁了好几里的甬道。

随后,英布又命令士兵们将石块和木头堵在甬道中。为了守住战果,英布还命令士兵们把守破坏的甬道。秦军听到了这个消息,产生了恐慌情绪,甬道的破坏将直接影响后勤补给,如果不修理甬道的话,楚军很可能沿着甬道偷袭各个营垒。

负责守护甬道、掌管后勤的是秦军的一个猛将苏角,苏角既勇猛又骄傲,而且非常残忍。由于他自恃胜券在握,在防守和侦察方面有所疏忽。听说甬道被捅破,苏角非常气愤。在他眼里,楚军应该跟那些诸侯一样,都是一路货色,苏角把英布的这个举动看成是偷鸡摸狗的行为,实在是大错特错。

苏角知道英布是盗贼出身,大有轻视之意,他派出一小股部队去剿灭楚军。没想到英布早已准备好,立即放下工事,纠集起全部兵力,打得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是自定陶之战来,秦军的第一次失败,这次失败当然无关大局,但是对秦军尤其是苏角的心理冲击非常大。生性骄傲的苏角感觉自己被人鄙视了,纠集五万大军,准备将英布一举歼灭。

英布小胜的消息传到项羽的主力军中,欢声雷动,大家信心十足。黎明时分,苏角的五万大军向英布扑来,作战之前,苏角收到了项羽渡河的情报,但他推测项羽主力完全渡河至少要一天的时间。所以他暂不考虑项羽,决定一举歼灭英布,然后再率军直接扑向黄河,击楚军于半渡。

英布豁出命和苏角大战,尽管兵力占绝对劣势,但英布誓死要坚持到项羽的到来。看到主将这么拼命,大家也不顾生死,奋起抵抗。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苏角发现楚军仍然没有失败的迹象。苏角开始烦躁了,不能拖得太久,一旦项羽过河,不堪设想。

就在苏角游移不定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楚军的号角,为首的正是骑着高头大马的项羽,楚军浩浩荡荡地朝战场逼近。

苏角是个不服输的人,心想,项羽你来了也好,正好将楚军全部歼灭。交战一开始,秦军就完全被楚军的气势给镇住了。楚军个个像失去理智的野兽,对黑色大军丝毫没有恐惧。

项羽在战场上疯狂地厮杀着,忽然他看到一个人,这个人身材也非常高大,一身黑色的铠甲,只有头盔是金黄色的,这人簇拥在旗帜中间,不用说就是主将。

项羽长剑一指:“杀了他!”

乌骓马飞驰,一身白色铠甲的项羽仿佛一道闪电,冲向敌军,秦军被这气势吓得让出一条道路。项羽来到苏角马前,一剑劈开苏角的头盔,苏角的脑袋被劈成两半。

苏角一死,秦军顿时六神无主,乱作一团。趁着这个机会,项羽带着自己的亲兵疯狂屠戮,将附近的秦兵杀得一个不剩。秦军士兵一个个地倒下,心理防线已经崩溃。

就在这时,范增带着一队人摇旗呐喊,让秦军放下武器投降。由于援兵迟迟来到,这支秦军已再无斗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的秦军多达三万人。

尽管歼灭了苏角部队,在巨鹿周围还有王离的五万军队和涉间的两万后勤部队。项羽将投降的秦军交给英布和蒲将军看管,让士兵们捅开甬道,在里面找到一些吃的。大概休息了两刻钟,士兵们再次上阵。

王离不愧为名将之后,在作战方面比苏角要严谨扎实得多。王离摆出层层方阵围住巨鹿城里的五万大军,就连外围部队也始终保持警戒状态。

两天前,王离听说有人偷袭粮道,感觉不妙,果然粮食出问题了,供应不足。涉间虽然派出紧急部队,专门运了粮食过来,但粮道多处被毁,补给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当时,王离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他派出一拨拨探子前去搜集军情,探子回报的消息让他很崩溃:苏角战败,已经阵亡,项羽领着楚军已经过来了。

王离紧急调整阵形。让王离吃惊的是,项羽也来了,项羽加入了先锋队伍,而且是冲在最前面。看到项羽这气势,王离在心里首先就感到害怕了。

交战以后,王离不敌,仓皇间,准备撤离战场,没想到项羽冲过来,一把抓住了他。接着,项羽凭借个人的勇武,冲破王离设置的九层方阵,直接来到巨鹿城下。巨鹿城里的军民看到这一幕,惊喜万分。在高地上作壁上观的诸侯也看呆了,他们纷纷说,项羽这个人简直不是人。

张耳呆呆地愣着,项羽对他吼道:“赶快开城,和我军里应外合,一起夹击秦军。”

接下来,楚军表现出了令人恐怖的战斗力,个个以一当十,秦军被杀得害怕了,纷纷缴械投降。

负责粮草的涉间看到大势已去,不忍粮草落入敌人手中,命人烧掉粮草,自己冲入火海中,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秦虽然残酷,但是大秦的官员确实做事认真负责,很少出现玩忽职守,不讲法律的现象。

诸侯们看到项羽这种惊人的战斗力,纷纷在想:“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人基本就得到了天下。”

诸侯们更多的是羡慕和恐惧,然而面对巨大的成功,项羽并没有想到什么天下不天下。他甚至有些别扭,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对待那些让人鄙视的诸侯,固然这些诸侯对他毕恭毕敬,经过项羽的大营,纷纷跪下来往前挪。毫无疑问这样只会让项羽更看不起他们,但毕竟人家是奉你为领袖,又不可能完全板着一副脸。

当然,此时盘踞在项羽心里的还有一个巨大的阴影,章邯。章邯现在已经知道巨鹿之战的结果了,可以肯定的是,章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章邯手中至少还有二十万大军,完全有能力反扑,所以,接下来面临的考验更大。

只有打垮了章邯,革命才算胜利,项羽是这样想的。事实上,推翻了秦王朝,革命仍然没有结束。

项羽与章邯

巨鹿之战的失败固然出乎秦军的意料之外,但秦军并没有丧失信心,就像楚军充分信任项羽一样,秦军对章邯的信任也是无条件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只要跟着章邯,就一定能打胜仗。”

章邯并不是通过什么作秀行动得到士兵的信赖和尊敬的,而是在实际作战中,士兵们认识到这个人是一个出色的元帅,是一个可以与士兵共存亡的元帅。大家跟着他心甘情愿,对他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章邯的脸上沉浸着刚毅的气质,这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最讨厌的就是废话。

章邯是一个实干型的人才,对政治中那些阴险的权力斗争非常反感。他完全把打仗看成是自己神圣的职责,对于后方的政治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咸阳城里面的情况实在太糟糕,太让人失望了。

赵高操控了整个朝政,秦二世躲在深宫里,完全不理朝政。朝中对赵高不满的人,要么被罢官,要么被砍头,咸阳宫成了赵高的一言堂。章邯虽然不喜欢过问政治,但是对这些情况也不可能完全不了解,但他从来不愿多想。章邯的思想很像现代人常说的:“适应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所以,章邯一门心思打仗,尽量不考虑政治,以免影响心情。

章邯刚开始征战的时候捷报频传,那时秦二世还关心过章邯,派遣司马欣、董翳去协助章邯。可是,后来秦二世对战事就越来越漠不关心了,他听信赵高的谗言,呆在深宫里,过着淫荡放纵的生活,还自以为神秘。

司马欣和董翳都是秦朝的长史,尤其司马欣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才,很擅长搞情报工作。

作为一个专业的军事家,章邯打仗时非常重视情报的搜集整理工作,情报不仅包括敌人的动向,还包括敌人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敌方重要将领和参谋的性格。

同类推荐
  • 给城管局长设局

    给城管局长设局

    连天龙没有想到,在新局长的见面仪式前,竟会有个吃了豹子胆的家伙向堂堂的城管执法大队长实施“敲诈”。郑剑飞的城管局长任命书是2009年1月12日下来的。任命书下来的第二天,他强打精神,来到城管局,和城管局两位副局长汪大光和钟金翔碰了个头,商定在1月14日和全体城管人员见面,见面的仪式安排在县城唯一的四星级酒店东方大酒店。他还在当晚到了傅剑英的家,和他谈了好久,因为有些事情要这位摇笔杆子的老战友帮忙。
  • 白桦林中的两座坟茔

    白桦林中的两座坟茔

    天上沉重着大块大块的雨云。云压在大野上,翻腾起伏着。在云天与大野之间,一条白色大道伸向远方,由南向北,像一条银灰色的河,无声无息泻着。道上没有行人,只有一辆白色的尼桑停在路边。石兰走出小车,站在大开的车门内侧,直了直腰,这才把目光投向路边的白桦林。白桦树棵棵笔直着身材,像一群穿白连衣裙的少女准备登上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舞台。这让石兰想到了自己少年时的一次演出,禁不住心头升起一缕惆怅,淡淡的。弯腰,她用左手从副驾驶座上拿起两束鲜花,又用右手提起裙摆,走下大道,朝白桦林走去。白桦林外,靠近大道的这一边,有两座坟茔。
  • 外祖父的革命苦旅(下)

    外祖父的革命苦旅(下)

    事情总是利弊相连。安支队扩大了,但其中的人员成分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这其中,有的的确是具有爱国情怀,真心实意要参军抗战;有的是不堪忍受日本人的骚扰和欺凌,迫不得已出来为了找个地方混混而已:还有的过去就是土匪,后来“金盆洗手”,此番想到游击支队捞个一官半职,以图以后东山再起。如第三中队长李立发,他很早以前就在大土匪刘桂堂手下干过,打起仗来很勇敢,干起坏事也绝不含糊。如前所述,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问题,他暴怒之下,竟然掌刮指导员邵明伦。
  • 双子星坠入深深深海

    双子星坠入深深深海

    我在谎言里游刃有余的过了这么些年,只有这一次,我说着那些虚构的事情和语言,流着真实的泪,用我最真实的心,和爱。我爱他,成了我对他最后的秘密。一份关于“谎言”与“救赎”的幻情惑爱,一段关于“秘密”与“宿命”的极致深情。
  • 如果可以这样爱(佟大为、刘诗诗主演)

    如果可以这样爱(佟大为、刘诗诗主演)

    同名电视剧由佟大为、刘诗诗主演。很多人总是在认识后才知道不该认识,很多事情总是在发生过后才知道错了,很多时候总是明知道错了还要继续错下去。可是,我依然无悔。丈夫和情人突然殉情自杀,葬礼上,白考儿邂逅情敌的丈夫钢琴家耿墨池,四目相对,刹那间的火花点燃复仇的烈焰,命运里最不该交会的两个人偏偏相遇。他们心怀报复彼此靠近,情根深种却又彼此远离,并不纯粹的开始,纯粹固执的结局。他们一黑一白,何其相对;他们非黑即白,又何其相似。爱得轰轰烈烈,又恨得剜心蚀骨痛彻心扉,砒霜还是蜜糖,毒药还是解药,他们都甘之若饴义无反顾。彼时,白考儿亡夫的哥哥祁树礼海外归来,使得这场情感纠葛更为错综复杂,三个人的爱情角逐,必有一个人会退出……
热门推荐
  • 我偏不按剧情走

    我偏不按剧情走

    姜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穿到了昨晚看的古早言情文里。等她捋清楚后不由愣住了,她居然穿成了她吐槽不已女主她妈?还好女主妈此刻还没有出嫁,姜雨搓着手心嘿嘿一笑,那我可就不管剧情啦。
  • 历史迷雾中的廖仲恺案

    历史迷雾中的廖仲恺案

    1925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刺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此为中华民国史上一宗扑朔迷离、在一定程度影响并改变了历史走向的突发事件。此案过去80多年矣,而许多谜团或疑点,至今未能破解。这除了恐怖事件本身的诡秘性使人难以全面窥测外,案发后不断添加的一些人为因素,更降低了案情的能见度,以致今天对“廖案”的梳理,仍有许多不甚了了的东西。打开今天的互联网,只见有人这样写道:根据调查与审讯,“证明”刺杀廖仲恺的主使者是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梁鸿楷、林直勉等人,胡汉民、许崇智涉嫌。
  • 心理化学师

    心理化学师

    这是一本利用化学与心理学知识破案的悬疑小说。作者本人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和化学的工作者,该书中的案件由作者真实故事改编。擅长心理学、化学的专家于凡,在机缘巧合之下卷入一系列案件中。本来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传销案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看于凡是如何运用心理学和化学的知识来化解一次次的危机。越是漆黑的夜空,那么一点点的星光便会格外耀眼。越是面对黑暗,人性的光芒也将越发闪耀。书中有大量心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的真实科普知识,作者也把其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即使不懂化学和心理学,依然不影响阅读。希望通过这本小说,让每一个人都能收获一份温馨,同时体验到知识的乐趣。我希望创作一部对大家有益的书,在读小说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的博学,也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生活。粉丝群号728474658。该作品非爽文,请耐心多看几章,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感谢您来支持我的作品。
  • 开往南方的春天

    开往南方的春天

    开往南方的春天,满载希望和梦想,爱情在那里生根发芽,事业也随之启航!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既隐含着一个文明古国的自尊,又隐含着近代积贫积弱的自卑;受到过太多的赞美,又受到过太多批评和嘲讽;是很多苦难的根源,又是很多问题的借口,客观理性地理解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特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我了解与彼此了解的意义。
  • 文娱大崛起

    文娱大崛起

    张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正坐在《蒙面歌王》的后台,即将轮到他登台演唱。这是什么操作?还好,随身携带着一个“百科全书”。这下牛逼大发了。且看张明如何在这个文娱贫瘠的世界,制霸娱乐圈,制霸全球。《蒙面歌王》只是一个开始。PS:群:958701423,喜欢的可以加一下,吹吹牛什么的...
  • 当修真遇上二次元

    当修真遇上二次元

    新书《在异界成为火影》上线,感兴趣还不怕毒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

    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

    在南亚地区中,印度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一个典型代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印度模式涉及方方面面,该书选择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角度切入进行阐述和分析。除了印度以外,在南亚地区中,巴基斯坦、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三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各具特色,在书中作了重点介绍和分析。《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的一个显著亮点是对相关学术界中有争议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独立的看法,特别在上篇印度模式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收集了许地山先生各个时期的小说代表作,许地山的小说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气质。委婉细腻、纯真自然的文笔,对人的悲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使其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