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100000011

第11章 实现“念书梦”(2)

她很早就教我们数数,我们能比赛数到几千。她要求我们学写字后,我们奢望也能写几百几千的数。于是她又一次带我们去刘先生家。先生给我们写出十个“阿拉伯数字”,这字像不同形状的蚯蚓爬在地上,很好玩。我们不解,为什么同书上的“一月”“二月”的数字写法不一样,先生说汉字的数和阿拉伯数字的数就是不同。先生还教我们用这十个数字写一百和一千的规律,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走火入魔般边数边写,“家庭作业”中,自觉增加日写二十个数。我们长时间都说写数就是写“蚯蚓字”,根本没记住“阿拉伯”这个词,直到后来学算术时又一次听到这个词。

两个多月后,学校发新的教科书,各年级都有语文和算术,不再念统一的《庄稼经》。老师也换了,据说这位老师学问很大,还很进步,土改时领着工作组到自家搬东西,他叫于文中。每堂课,他总是给一年级先上,留下写的作业,再依次给二、三年级上。每堂他都上三样课,很忙碌。可我和带子很轻松,甚至开始听邻坐二三年级的课了。

一年级的语文,我至今还记得开头三课:

“一个人,一个口;”

“一个人,两只手;”

“人有口,会说话。人有手,会做工。”

开篇三课,用文字写人,地地道道地写我们自己,引起了初学者的强烈兴趣。内容易懂,字形易写,相同字重复出现又易记牢,扎实得立刻能应用。最重要的是,课文启发诱导儿童的灵性,主动去学课文外的知识和文字。课文给学生留下了思索的“空位”,这有如“人活八分饱,花开九分艳”一样。释放心灵,解除束缚,让活力给生命以自由。我和带子竟接着课文自编,“人有腿,会走路。人有脑,会想事”,“人有眼、有鼻、有耳”如何如何地推下去,自说自话,还向老师问不会写的字,这快乐的学习,得到老师表扬。

很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我的儿孙也当了学生时,我渐渐从理性上认识到,这类的语文课本太棒了!肯定是教育大家编写的。他不用艰深绕口的假道学的面孔,也不用哗众取宠的学问家堂吉诃德式的傻认真,更不用政治贩子的一本正经的虚无,把我们小孩子吓唬到门外,只能敬而远之地被迫学习,像进了“三味书屋”嚼蜡似的。

我们在课堂上,就消化了当天所学的内容。作业也当堂完成。回到家,她多是看到,老师在本子上批的红色大对号。她看作业的次数多了,竟认识了“一”和“人”字,这是她平生认识的两个斗大的字。

4

二年级暑期开学,没有上课,为庆祝全中国解放和迎接新中国建立,准备节目。我们在学校学歌,再去教老百姓。开始他们羞口,只有小孩子跟着喊,后来倒唱出瘾了,特别是小青年走路哼唱,在地里干活放声歌唱,《解放区的天》这首歌,唱得大家欢天喜地。

此外,学东北大秧歌和打花棍。在学校小操场,聚些老人和小孩,过路人有时也驻足,敲锣打鼓,热闹非凡,隔三岔五,周围村小学过来比赛唱歌和扭秧歌,聚的人就更多了。

工作组走门串户,宣传新中国建立和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人。记得一个穿军装,打着裹腿,戴朱德帽的小八路,到姥家宣传后,还送我一本儿童刊物《红领巾》。这是我平生得到的第一本也是整个小学阶段唯一的课外读物,我爱不释手,几乎把其中的内容全背下来了。至今我还记得,其中有越南的和平战士第安,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和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等,她们的精神长久地奔流在我的血液中,产生着鼓舞的力量。

与这欢乐气氛极不协调的是正在蔓延的退学之风,令人懈怠。农忙季节本来放春假又放秋假,但学校开展活动时,年龄大的同学还是都请假回家干农活。带子虽说年龄不算大,半年前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这年秋天她干脆不上学了。姥姥劝她跟下这半年,字还是认得越多越好,她执意不听,并理直气壮地说:

“识多少字,也不顶饭吃。字,不能帮咱干地里的活。干好地里活,才不愁碗中没米。”

她还为自己不上学同姥姥理论:

“村里村外年龄大的都不上学了,女的出嫁,男的结婚种田,年龄小的一开始没上学,就做对了,上了早晚也得退下来。”

“再说学校这阵子也不上课,去也认不了字。我现在一看书就头疼,脑子里嗡嗡响。”

这最后一条理由是最能打动人的,俗话说“官都不差病人”,哪个家长能狠下心,让头疼得愁眉苦脸的孩子念书!念书用脑,头疼脑能好受吗,再硬的心肠也得软下来。但姥姥却不完全是因为心太软才不逼带子上学的。

唱歌跳舞本是儿童的天性使然,读一本好的课外书,在眼前打开一个新世界,更是快乐的享受。但缺乏自控力的小孩子放飞了的心,是须及时引导回到课堂的。那阵子,我的心像长了野草似的荒芜了,退学风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天真而单纯的心灵,我对学习已心不在焉了。

所以带子怂恿我“别上学了”时,我一点也没吃惊,像非常听话的孩子,坦然答应,而且毫不迟疑地跟姥姥说:

“我不想念书了,跟带子下地干活。”听起来不想念书的理由很正当,其实是散了的心神收不回来的借口。

她听过我的话,板着脸,眼球不转地盯着我,眼神像针刺一样,斩钉截铁地冲着我说:

“不行!全校学生都退学,这个学校黄了,再找别的学校念!”

她的话没给我一点退路,只有“学路一条”。她的眼睛仍直视我,几乎把我逼入犄角无处躲藏,我怯怯地望着她,紧接着她又很气恼地问:

“你念书头疼吗?”

“不疼!”我小声胆怯地回答,低着头,像怕光刺眼一样缩着,狼狈极了。

“就是疼也得上学!”她把声音抬高了八度,仿佛在发布命令,有种说一不二的霸气和横扫一切的威风,并继续说:

“有的孩子不念书,不是家穷缺劳力,是自己不想念,借口就是念书头疼。这如懒人不想干活也找借口一样。”

她终于停下来,舒缓了一口气,脸色又温和多了,是在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声音又变成低八度:“饭不能不吃,书也不能不念。带子不愿意念书,是咱这个家拖累的,地里的活我干不动了,土地不允许出租,又不准许雇月工,咱三口总得活命呀!”

说到这,她泪水在眼里打转,声音呜咽,有难言之苦,无奈又无助。我虽不懂生活的艰辛,但看到她这样难过很后悔,没想到我把她气成这样子。她继续拉开话匣子:“带子干农活,天天都乐呵呵的,从没说过头疼。她若天天上学,不误课,念书念出兴趣来,头自然不疼了。话说回来,没有家的拖累,就是带子真的头疼,也得让她跟着多学点。”

说完带子,又转向我,一扫脸上的忧怨和愁苦,有如雨过天晴,和颜悦色地说:“好好念吧!”

停了片刻,还是“劝学”:“看远点!以后咱还要走出这村子,到外面去念大书。只要咱能吃上饭,就能供你念书。”

她的话非常坚定,让我无路可退。

闭塞的农村小孩子,对她说的“念大书”是什么,一概不知,像听月球上居民说话一样,我想她那时也不全明白。但她从小村以外的文化传闻中,得知那种新鲜的说法,本能地认定并迅速地接受。因为这是她的希望和升级了的“念书梦”,虽对其内涵是朦胧的,可她对大方向无比清醒而坚定,并企望这梦想成真。

一个不认字的农妇,在那种愚昧的环境和混沌的时期,敢做高不可攀的梦,今天回头看,不能不令人惊叹!而且半个世纪过去了,家乡发生了巨变,人口大增,生活富裕,还没有一户人家实现并超越她的念大书梦想。

这件事之后很久,我都不敢正面看她的脸,觉得她的眼神像刀锋似的刮得我很痛,把我萌生的念头,用强力消灭干净,连影子都抛到九霄云外。

5

少年成长过程中,虽有阳光高照,烦恼还是不断增加,也使她大伤脑筋。

一次我上图画课,惹了大麻烦。老师让模仿黑板上的画,画面是:一个美国兵站在辘轳把旁打水。美国兵头特大,脚特长,胳膊腿都又细又长。我照着画时,自认为人不可能长成这样,所以把大的画小,长的画短,细的画粗,虽然不懂什么人体比例,但认为这样画出的才是真人。

发作业时,老师在课堂上批评我画得不好,下面的话我根本没听,心里很不服气,心想老师把人画成不像人的样子怎么能说是好呢!我当着老师的面把画撕了。老师大怒,当即命令我到讲台桌旁,他从桌子里抽出戒尺,叫我伸出左手,便开打了,边打边说些什么。我根本听不清,也不知打了多少下,被打手板,肉体上的痛楚是否剧烈,我并不觉得,但少年的自尊心很痛,痛也不哭,我只感到气愤、激怒和失望,我认为报上和老师都在说谎而不愿得到矫正。打手板那几分钟,对我来说有几个世纪之久。教室里鸦雀无声,放学时同学们悄悄地走出去。门口有两个男生议论,女生挨手板,真是头一回。两年多,这个戒尺确实只打过男生。这议论我听得一清二楚,是幸灾乐祸还是同情,我并不在乎,但我从装书包的瞬间,已拿定主意,再也不来这地方。

当老师把我的自尊压得太低时,适得其反,童年的倔强不仅不能被磨损,反而脾气暴涨。挨打这件事占据了我整个的心灵,我慢吞吞地走回家,本想回家诉苦,但一种羞愧之心使我难于启齿。第二天我果真没上学,姥姥以为我是放春假,带子高兴我能跟她一块下地干活,正是拔草间苗铲地的忙季。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遭受这不公平的“暴力”。写上面这段文字时,脉搏怦怦跳动,活到十万岁这情景也会历历在目。

三天后,老师来姥家,我心里忐忑不安,不是怕追我画得好不好,是怕追我逃学。想起去年秋天,我要求不上学时姥姥的话,简直想钻进地缝里,打手板不如打手板后更可怕,痛楚混合着难堪。老师走后,我想她准会把我叫到跟前,大发脾气;相反,她既没变脸,也没说责备话,只说了句老师通知明日起放春假。我心里嘀咕,永远放假才好呢,跟我无关。别的她什么都没说,我很纳闷。

春假结束那天晚上,她心平气和地提示我:“装好书包,明天开学。”

我心想,这些天我的书包纹丝不动挂在墙角上,还装什么书呀!

第二天早上,她意外地说要送我去上学。从家到学校也就三四分钟的路,我又不是第一次上学,为什么送呢!我不解,但也不敢问。

我机械地拿下书包,东张西望,犹犹豫豫,她便拉着我的手说“走”,身体被一种无形的力拖着往前移,而心似乎在后坠,但坠不过拖力。刚走出家大门口,她很严肃地说:

“好好学吧!不念书的孩子没出息!”这样的话,我听得耳朵都出茧子啦。拐到路上,她放开我的手,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念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没出息孩子干的。咱家的农活,有带子和我,以后决不让你请假。”

虽然她把话说得很模糊,但我终于明白,她不是不知道放假前逃学的事。她对我逃学的表面淡定,不急不火的宽大惩罚,远比半年前她严厉地斥责更令我惶恐不安,并引起内心的强烈自责。撕图画的对与错,我觉得不重要了,“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逃学的荒唐之举,深深地伤了她的心,使她不愉快比自己受惩罚更难受。

我暗下决心,再挨打十次手板,也决不逃学。此时,后坠的心回到往前移的体内,硬着头皮走入校门。她停下了脚步,看着我走进教室,才转身回去。

很久我才知道,老师来“家访”,根本没说撕图画打手板的事。新建立的学校,不是私塾教育,不准老师体罚学生。老师只是以通知放假为由,看我没再生出使他麻烦的事,便得胜回朝了。后来姥姥从同学嘴里得知我撕图画的事,批评我不应该跟老师“发威”。她爱孩子,但从不护短。

上中学后,我才懂了什么是漫画。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用夸张手法达到幽默讽刺效果。我推想,当年老师让我们模仿《人民日报》上的漫画,肯定是时事漫画,讽刺美帝发动侵朝战争,说不定就是华君武先生的大作。我由于无知而自作聪明,伤了老师的尊严,也误读了漫画家的杰作,可我明白时,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那位老师,向他认错道歉了。现在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什么是漫画,可见我那时无知愚昧到何种程度。生活在落后的农村,人的聪明和智慧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被抹杀了。

上小学两年多,我的情绪波动很大。从兴致勃勃入学,到不想念书乃至意外逃学,烦恼不断增加,看得出童心的脆弱和多变。这样的荒唐时期当然越短越好,但大人的引导十分重要。

姥姥用严厉的耐心,用挚爱和智慧的乳汁,轻轻地弥合着我心中的裂纹和“伤口”,在每个关键时刻,她都能最及时地使童心在呵护中成长。

如果那时,她对我娇生惯养地顺其自然或稍稍放纵,瞬间我都可能出现脱轨逆转,离开学校,中辍学业,改变生存方向,就不会有后来继续学习的机会,像村里不想念书的孩子一样,永远生活在传统惯性里而不自知。

及时疗救我童心的伟大“医师”,是她,我的姥姥!

6

时来运转,我离开了故乡小学。是在没想离开时被迫离开的。更没想到这次离开,决定了我在人生起跑线上成了“赢家”。

同类推荐
  • 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

    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

    《词源》,张炎著。两宋词学,盛极一时,其间作者如林,而论词之书,实不多观。张炎的《词源》,在词的形式研究上,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启迪。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乐府指迷》,沈义父著,沈义父工词,以周邦彦为宗,持论多为中理,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
  •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本书是一本励志散文随笔集,作者用轻松幽默、深情唯美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温暖美好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印记和每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个人都拼命地想要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有没有变得狼狈不堪?有没有变得让自己讨厌?这个世界,或许有太多的东西让你感到迷茫,或许有太多的人让你感到失望,但无论怎样,一定要保持一颗坚定从容的心,始终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你,一定会得到全世界的宠爱!
  •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的滥觞与兴盛,是“特缘时势要求”、“以合时人嗜好”的结果。谴责小说呼应了小说界革命和现实主义创作思潮,对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揭露与批判,具有史学的价值和思想的意蕴,为人们了解晚清社会的原貌提供了资料,并成为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文献;小说形式上的雅俗流变,引导了白话文的进一步发展,也引发了小说的变革与发展,在中国小说史上体现出从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特质;而谴责小说还在文学市场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对当下市场化小说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仅如此,晚清谴责小说还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它运用重复叙述艺术构建起媒介传播的“拟态环境”,能产生聚合效应,能够促使人们形成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形成社会舆论,并使舆论波一直回旋、回响,促发人们行动的产生,对社会的变革甚至革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火凤凰史沫特莱

    火凤凰史沫特莱

    生命之火在中华大地燃烧。在延安,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近虎离接触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抗日前线向世界发出中国的正义呼声……史沫特莱搂住朱德,在他脸颊上亲了两下……1937年1月下旬,红都延安。自从1936年中共中央进驻之后,延安这座历史古城便改变了往日那种沉寂无闻的景象。这一天,四十多岁、高挑身材的史沫特莱出现在延安街头。在美国医生马海德和女作家丁玲的陪同下,她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显得十分兴奋。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是作者焦东海半生工作心血的结晶。《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既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也是一本人生教科书,书中涉及许多革命前辈以及曾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的事迹,纪念和励志“味道”十足,且其纪实性、史料性、哲理性、收藏性、可读性、教育性鲜明。
热门推荐
  •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荡孽

    荡孽

    大洪水前,人神共存,乍暖还寒。山海之间,魔孽同舞,睥睨尘凡。且与我携手,一同步入光怪陆离、波诡云谲的荡孽之纪!——这是上古之世寂然折起的一页,虽荒不蛮,有死无殇!
  • 红莲妖圣

    红莲妖圣

    一双妖瞳,骇世人之闻,一手红莲,焚天下之痕。青衣泯天祁——如若天地无望,我宁化身为陨,焚弥这万千世界。
  • 张载集摘

    张载集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贱钟情

    一贱钟情

    她抛爹弃友跑了大半个地球,在即将结婚的暗恋对象的别墅前大嚎表白,最后流落异国街头被陌生男子拎回家。于是他和她成为了史上最诡异的搭档,专司拆人姻缘,挖人墙脚。一个是外表温润内心奸诈,一个是性格固执思想别扭。兜兜转转,是他先沦陷?还是她先迷失?
  • 皇上有人偷看了你的日记

    皇上有人偷看了你的日记

    沙雕少女拖着母亲穿越+瞬间移动+在古代成为明星。故事的开口,沈之韵还是一位没头没脑的大一新生,跟别人相比,她唯一的亮点就是发呆时间很长,意外捡到校草日记本,她见字迹清秀并且满篇文言文。就判断为是专业课老师的日记本,拿回去翻译了半天,却为日记本主人沦陷,她卷入的神秘时空法则能让她时不时瞬间移动一下,一来二去,她和身在首尔的校草谈上了恋爱,然而好景不长,第一年寒假,校草破产,遭人袭击,进了医院,长睡不醒,而她自己,又被卷入了陌生时空……
  • 快穿之炮灰太轻狂

    快穿之炮灰太轻狂

    救人无数的赵灵被病患家属一棍子砸死,从此开始了炮灰逆袭之路…这是一个腹黑宿主和一个搞笑系统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快穿故事,这是一个高冷男神和腹黑女主的故事…有甜有虐有深情,有哭有笑有感动,一个属于你的幽默故事…
  • 申公巫臣

    申公巫臣

    故事开始于动荡不安的春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经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周王室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弥留之际,无力掌控大局。整个社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事刚刚停歇。凝重的空气中散发着浓稠的血腥味儿,引来大群以腐肉为食的乌鸦、秃鹫和豺狼。这便是公元前618年,楚郑两国之间有名的“狼渊之战”。一个年仅十二岁的楚兵小心推开尸体,伏扑在地上,他发现一个郑卒正在向他靠近…几千年后,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一架来自公元4026年的飞船“夕阳号”时空旅行发生偏离,降落到这片古战场上。飞船上是一伙异能盗墓贼,骷髅人尤里,人形蜥蜴咖哥,半机械人铁当和机械师迪米,他们由一个外号叫作“幽灵”的船长带领。夕阳号此行的目的是寻找黄金宝矿和能量锆石。盗墓贼绑架了这两个兵卒,他们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无双国士巫臣和倾国倾城的绝世红颜夏姬。数十年后,两人相约进入时空隧道,但普通人的身体无法承受曲率跳跃的压力。在未来科技的帮助下,经过无尽的痛苦和重重考验,他们拥有了强大的超能力。夏姬和巫臣最终成长为拓荒外行星系、维护地球文明、抵御外星石人入侵的星际勇士。
  • 爱你,么么哒

    爱你,么么哒

    这是一本可爱的教子录。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把日常生活中与爱人与孩子相处的故事呈现出来。文笔流畅、语言幽默,从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智慧的人生态度。本书的每一篇文章,精致中透着作者生活的智慧,多种情绪跃然纸上,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生活的美好。
  • 快穿之我的花式男友

    快穿之我的花式男友

    本书(1v1)(宠文)(前期虐)我脸洛歆月,我有个系统,要穿越三千位面,要完成任务还要完成特殊指令。第一位面:自己死了......第二位面:自己英年早逝......第三位面:自己刚登场没多久就死了!每个位面他也跟着一起死洛歆月表示她很不开心,她要改变!!!最后系统:宿主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