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500000005

第5章 贝利亚之死(下)

1998年,在俄罗斯《政治迫害平反法》正式生效6年后,贝利亚的亲属向俄罗斯军事检查总院提出申诉,要求给贝利亚平反昭雪。俄罗斯最高法院用了两年时间,对“贝利亚事件”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借由公开的档案和知情者的回忆,重新甄别贝利亚的罪名是否属实,从而也让贝利亚被杀的真正原因越来越清晰。

1953年6月26日,刚从东德回到苏联的贝利亚来到克里姆林宫,参加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他不曾料到这是一场他的同僚们为他特设的鸿门宴。会议一开始,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就严厉谴责了贝利亚和他的副手们种种罪恶行径。贝利亚觉察出气氛不对,可是还没等他作出反应,几名拿着手枪的高级军官已经站在他的身后。这场出奇不意的逮捕行动,显然是经过周密谋划准备的,而策划这次逮捕行动的就是赫鲁晓夫。

说法四:政治谋杀

赫鲁晓夫的计划

赫鲁晓夫从不隐晦自己在“贝利亚事件”中的角色,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有着详细而又略显夸张的描写,他认为,“倒贝”行动在他的丰功伟绩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赫鲁晓夫当时地位很低,但是他也是在这个圈子里头,但是他是排在第五位,而且别人都有实职,赫鲁晓夫那会儿没有实职,他只是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中央的工作,主管苏共中央党务。

——沈志华

外表粗犷的赫鲁晓夫,实则老谋深算而又惯于孤注一掷。在为病重期间的斯大林值班时,他便在私底下和同事们交流起未来的权力分配。这个时候,恰巧贝利亚同马林科夫分在了一起,而赫鲁晓夫则和布尔加宁是一组。

在斯大林病危的时候,他们这些人,特别是赫鲁晓夫,已经在琢磨怎么把贝利亚干掉。

——郑异凡

赫鲁晓夫就对布尔加宁说,咱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阻止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之后抢占国家安全部长的职务,否则这就是我们悲剧的开始。

——徐隆彬

可是,贝利亚显然对局势有更敏锐的判断。贝利亚曾对他的妻子说:“一个格鲁吉亚人要在斯大林死后当领袖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必须亲近某个他能够利用的人——“某个像马林科夫那样的人”。

马林科夫他长期做斯大林的秘书,斯大林对他比较信任,他一直在斯大林身边,在中央工作。1952年10月召开十九大的时候,政治报告是他做的,这个在共产党的传统当中,开全国代表大会,做政治报告,那就是接班人。

——沈志华

马林科夫这个人,是个行政人员,他不是个帅才,他也需要贝利亚的支持。

——郑异凡

事实上,贝利亚和马林科夫早在卫国战争时期就已经站在了一起,被人称为“贝利科夫”阵营。而赫鲁晓夫则是斯大林为了消解他们权力扩张布下的一枚棋子。但是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了。

就在3月5日的晚上,苏共中央主席团和苏维埃主席团召开了联席会议,做出了重大的决定,推翻了十九大斯大林做出的那些决定。

——沈志华

会上,贝利亚提议马林科夫出任当时权力最大的职务——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则随即提议贝利亚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且主张把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合并为单一的内务部,由贝利亚任部长。

在这次会议上,苏联中央党政的权力结束了斯大林时代的集权制度,相对平均地分配到了各位政治局委员的手中。但是,对这个结果,除了贝利亚之外,并不是人人都满意,而且还引起了政治局委员们的不安。

真正的实权,最危险的人,其实就是贝利亚,因为贝利亚那天晚上(3月5日)就把内务部又抓到手里了,赫鲁晓夫知道他这个秘密网络已经深入到整个政府、党的机构各个层面,你不把他灭了,说不定哪天他一翻手,这些人就完了。

——沈志华

在这场权力分配的会议上,赫鲁晓夫虽然没有能够阻止贝利亚的企图实现,但是,他立即改变策略,颇有用意地提出让布尔加宁担任国防部长,并且达到了目的,总算对贝利亚的权力有所制约。更重要的是,手握军权的布尔加宁在日后铲除贝利亚的行动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此时的贝利亚,是苏联的第二号领导人,实际掌握着党务、政务、警务大权,还握有部分军权,真是权倾朝野,显赫一时。但是,贝利亚深知,这只是在斯大林去世后,克里姆林宫里短暂的平静,关于权力和派别的斗争是漫长而不可避免。那么,要在斗争中增加筹码,就必须解决围绕当时苏联最重要的问题——改革。而且,是针对斯大林遗留的历史问题、体制模式中那些最直接、最严重的弊端来进行改革。贝利亚深信改革的主持者和他所领导的派系,不仅能够从中获得民众的支持,提高政治声望,而且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占据主动。

二、贝利亚的改革

1953年3月9日,在悼念斯大林的演说中,贝利亚强调要保护宪法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并以此为信号,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必须变,管你谁上台,你是赫鲁晓夫也好,马林科夫也好,是贝利亚也好,肯定都得变。而贝利亚在那短短的一百多天的时间里面,提出来的一整套的措施,恰恰是以后苏联往前发展,往前变化的一个基本东西,轮廓有了。

——郑异凡

然而就在贝利亚强有力地推进改革时,东德问题困扰了他。贝利亚曾一度提出要让两个德国统一的构想,但是东德的局势却已经急转直下了。

当时没有柏林墙,仅1953年4月份,一个月就有3.7万人,从东柏林,逃往西柏林,逃到西德。

——王桂香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事件爆发,利亚紧急飞往东德处理危机,力图缓苏德紧张的关系。但是他并不会知道他在东德期间,却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影像。

在德国的问题上,他就提出来,在东德,我们需要的不是搞社会主义,而是个和平的德国,东德、西德要是能够统一,如果是个和平的国家,和平的德国,那么对我们是最有利的。

——郑异凡

虽然,贝利亚的这些主张在以后30多年时间里,逐步得到了实现,但在当时,却把他自己的命运推向了灭亡。

贝利亚提出来的这些措施,一项一项赫鲁晓夫都在做,到最后是戈尔巴乔夫完成了德国的统一。逮捕贝利亚时,都说成是危害国家、背叛国家,串通起来,是卖国的,是什么等等,各种各样的罪名加上去。

——郑异凡

在斯大林死后,贝利亚最先提出个人崇拜的危害,提议禁止在游行时使用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肖像。但是,这一举动引起中央主席团其他成员的不安和警觉,对正在谋求提高威信的马林科夫来说,无疑打击沉重。

这就给了一直蛰伏着的赫鲁晓夫一个绝好的机会,来瓦解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的同盟,并彻底打倒贝利亚。赫鲁晓夫深知,这是一个十分艰难而危险的行动,仅凭他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他试图获得整个领导集团中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来上演一出“众神缚妖”的好戏。

而这个时候,贝利亚却正下定决心,还要揭开另一个敏感的盖子。

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斯大林晚年的一些冤假错案和在押犯人的清理问题上。他提出并推行了1953年的大赦,结果有120万人被释放,40万人的案子被停办。但这一次,一贯老谋深算的秘密警察头子自己就却遭到了算计。

如果说,贝利亚的同事们碍于他的权力和威望,勉强忍受他的改革措施的话,那么,贝利亚坚持为“大清洗”时代的案件平反的决心则引起了其他人真正的恐慌。“大清洗”时代的苏联就像一个大法庭,审判者和被审判者经常交替轮换,审判者未必比被审判者更高尚。一直掌管内务部,清楚知道同事们底细的贝利亚,这个时候,就成了他们必须要铲除的人。

三、会议室里的阴谋

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里,他不无自豪地描绘自己根据主席团各个成员与贝利亚关系的亲疏状况,利用人们普遍具有的从众心理而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方法去说服这些主席团成员。

他找马林克夫,说贝利亚要整你,我们现在要对付他,其他两个人都同意,就看你的态度。所以他一讲,说那行,那我同意,然后去找莫洛托夫,说贝利亚要整你,我们现在要联合起来对付他,其他俩人都同意,就看你的态度。那我也同意。就这么着,四个人商量好了。

——沈志华

马林科夫的态度的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莫洛托夫对贝利亚早就怀恨在心,因此,他不仅积极支持搞掉贝利亚,而且首先主张采取极端措施。一场政治角力即将开始。

在之后的一个多星期里,他们两人同主席团其他成员进行了秘密联系,因为担心谈话的内容被内务部窃听,所以就经常在大街上或汽车里进行串联。

赫鲁晓夫他们趁贝利亚去处理东德危机这一个空闲,进行密谋,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在贝利亚从东德返回,出席会议的时候,对他实施秘密逮捕。

——王桂香

虽然,在如何对待、安排贝利亚的问题上,主席团成员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但在对贝利亚采取行动的决定上已经是完全一致的了。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和莫洛托夫认为,将这一行动安排在苏军夏季演习开始的时候最合适。

因为这个时候,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他所控制的部队调入莫斯科;而马林科夫可以借研究本次军事演习为名,召集部长会议主席团会议,同时邀请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列席,国防部长和副部长按照惯例当然要在这次会议上报告演习计划。这样,就可以用布尔加宁的车子,把执行逮捕贝利亚任务的五名将军们,顺利地带入克里姆林宫。到时候,这些将军们就呆在会议室隔壁的接待室里,在他们得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将贝利亚制服,不让他有机会向他的警卫队发出求救信号。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6月27日,马林科夫胆战心惊地主持了会议,会上赫鲁晓夫等人对贝利亚开始了罪行指控。

据说贝利亚当时就傻眼了。下意识的站起来拿包,两个军人进来,把这包抢过来,其实包里什么都没有。

——沈志华

朱克夫又到贝利亚的后面,把他两个手转弯以后,就把他提起来,然后进行了搜身,主要是寻找武器。就这样,就把贝利亚逮捕了。

——徐隆彬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26日做出《关于贝利亚反国家罪行决议》,解除了贝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和内务部长的职务,取消他曾获得过的一切荣誉称号和勋章,并将他移交苏联最高法院审理。

四、秘密审判

事实上,贝利亚没有被转入监狱,而是一直被关在莫斯科空军的一个地下防空设备里。

这个时候贝利亚就明白了,他想了想,觉得这里只有赫鲁晓夫有这个心机,所以他就开始给马林科夫写条子,给莫洛托夫写条子。

——沈志华

贝利亚先后给苏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主席团写了三封信,试图得到宽恕。但是,木已成舟了,一切都已经毫无意义。

负责转交信的莫斯卡连克,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贝利亚写了三封信之后,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就下令,没收贝利亚手中的笔和纸,不允许他写。也就是贝利亚手中的纸和笔,对他们来说,都是害怕的。

——王桂香

事实上,贝利亚的这些信不仅没有拿到中央全会上宣读,甚至没有让中央主席团全体委员审阅。他的同僚们为了保全自身,而把贝利亚作为造成斯大林时代所犯错误的主要罪魁,以此来洗刷自己。而这三封并没有挽救贝利亚的申辩信,却成了判断贝利亚死亡时间的一种依据。

因为有了这个,大家都普遍认为,贝利亚死亡是在全会之后,应该是7月底,或者8月初的时候。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笔迹专家鉴定的结果,说这些信都不是贝利亚写的。

——郑异凡

2010年,俄罗斯的笔迹研究学家再次细致分析了这三封信,结果指出贝利亚的三封信居然与贝利亚本人的笔迹存在出入。而且据比对分析,这三封信中的笔迹居然还并不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

把贝利亚以前批文件的批语和签字,跟这个对照,不一样。所以说这个信是真的是假的,就成了个问题。

——郑异凡

五、家中枪杀

一时间,人们不禁想到了贝利亚的儿子谢尔盖的推论,他在《我的父亲贝利亚》一书中坚称自己的父亲在1953年的6月26日就在自己家中被打死的。

贝利亚的儿子是搞火箭的专家。他是很严谨的,我看他的书认为,写的不是信口开河的东西,他每一个东西,都有他的根据。

——郑异凡

那天他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告诉他家里出事了,有人听到了枪声。小贝利亚连忙赶回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他看见他父亲办公室窗户的玻璃都碎了。这是他亲眼看到的。同时还看见,用担架抬出一个人,上面盖着布的,但到底谁,他看不见。但是他就说,这个肯定不会是一般的人。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父亲。

——郑异凡

但是,小贝利亚并没有看到父亲的尸体,因此这种说法只能为贝利亚的死亡之谜,提供一种假设,那么小贝利亚为什么要向官方的说法提出质疑呢?

最后大家讨论比较统一的一个想法,认为是他这一说法,可以理解为,从6月26日,他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父亲。另外,他坚持写出自己的说法,也是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去关注贝利亚事件。

——王桂香

今天学者们把小贝利亚的推论归结为家属申诉,平反得不到解决的无奈之举。对此,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评价说,贝利亚事件不是一个司法事件,而是一个政治事件,所以,贝利亚的平凡,今天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

1953年12月23日,法庭最终以“叛卖祖国、组织反苏阴谋团伙以攫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实行反对忠于党和人民的政治活动家的恐怖行动”等罪名判处贝利亚等人死刑,并于当晚立即执行枪决。枪决档案里没有医生为贝利亚出具的死亡证明,没有贝利亚的指纹,没有现场照片,尸体立即火化。

贝利亚被枪毙后,按中央主席团的命令,贝利亚保险柜里的文件立即被全部销毁。

贝利亚垮台后,马林科夫在政府中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柱。不久他就被赫鲁晓夫以他同贝利亚关系密切、主张“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等罪名,解除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2000年5月29日,俄罗斯最高法院在经过两年的重新审理后宣布:驳回贝利亚案件平反的诉讼请求,不予平反。根据现已公布的档案史料来看,1953年指控贝利亚所犯的罪行“背叛祖国、组建反苏联阴谋团伙”等并不属实。但是,自1938年起贝利亚曾长期担任苏联内务部部长的职务,对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镇压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贝利亚不过是权力斗争的失败者,承担了胜利者所有的罪责。那么这一切究竟孰是孰非,只能像贝利亚的儿子在书中所写的那样“让历史和时间来裁决”。

同类推荐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本书分为乔治·马歇尔、古德里安、切斯特·尼米兹等部分。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奥黛丽·赫本传:独行不知芳华久

    奥黛丽·赫本传:独行不知芳华久

    于赫本而言,浮曳生姿的社交圈,声色犬马的好莱坞,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她孑然行在其间,身侧是艳羡的目光,身后是追逐的人群。从世俗的定义和标签中走出,将品位与情绪定格在喧嚣之外,她赋予了生活特立独行的质地。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热门推荐
  • 拆迁人

    拆迁人

    拆迁,20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拆迁构建了一座既非城市更不是乡村的舞台,舞台上,有人比惨还惨,有人比圆满还圆满。对于拆迁,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镇和乡村,富庶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期盼。有人的生活因为拆迁而改变,有人庆幸自己还未遭遇拆迁,有人则盼着拆迁落到自己脑袋上。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用白描的笔法展现了拆迁之后,五户普通人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一夜暴富后又散尽千金的,有失去土地而觉得生活无所适从的,有依靠拆迁带来的财富一举改变人生轨迹的……雷声隐隐的故事,背后是人性的闪光和阴暗。
  • 每天一个惊悚故事

    每天一个惊悚故事

    我与妻子在家中养了很多的小动物,包括后来被我杀死的黑猫。悲剧起源于我的酗酒,自从染上酒瘾,我的脾气越来越坏,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善性。虽说黑猫很具灵性,但是为了满足自己做坏事的渴望,我亲手绞死了它。没有想到,对它的杀害,给我带来了后来的悲剧——妻子被我杀死,我也被宣判了死刑。
  • 或许暗恋本该如此

    或许暗恋本该如此

    再见了,祝我们各自安好吧,那段时间,就当是一场梦好了。致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来的飞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未来的飞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轨道交通、公路运输、铁路系统、桥梁和隧道、水运、航空、管道运输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本书就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由富有经验的科普作家撰写的关于交通的科普性文集。
  • 穿越成了自己的姑奶奶

    穿越成了自己的姑奶奶

    本书已完结! 新书已开《权臣福妻美又娇》 应绾绾穿越到了八十年代,成了别人口中智力低下,嚣张跋扈,好吃懒做的小娇嫂一枚。带有偏见的公婆,不省心的小姑子。外加一个不苟言笑,不是让她写检讨就是让她规范自我行为的冷面老公。应绾绾:这家媳妇不好当!娇妻有点甜有群号啦:1015243429,感兴趣的小可爱们可以添加哟!
  • 异临天下

    异临天下

    一座道观,一座坟,坟里住着未亡人。一座荒村,一座山,山里住着老道人。
  • 终极穿越系列:我大哥是佩恩

    终极穿越系列:我大哥是佩恩

    一次恶搞穿越让他神马似得穿越到了平时喜欢看的漫画火影忍者中,恰好遇见佩恩与自来也大战!所幸没有被佩恩杀死反而成为了佩恩的马仔。
  • 春色晚

    春色晚

    前世,她自以为幸福无忧,却所托非人,不得善终;睁开眼,相同的命运再度袭来,谢晚桃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圈套中的一颗棋。既然老天爷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那就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谢家四丫头能犯二,会卖萌,斗得过小白花,打得过大豺狼,应该被踩在脚下的,就决不能让他们再爬起来,而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会一个一个,加倍讨回来!这辈子,她只想牵着那个人的手,一世安稳自在。
  • 帅哥们别追了

    帅哥们别追了

    穿越了,但也太搞了吧,三十来岁的大龄剩女却穿成三岁娃娃,还赶上一个恶毒的后母,好吧,既然回不去了,就在这里闹个翻天覆地。整治后母、给爹做媒、开酒楼、建情报局,逛江湖,斗情敌,玩个不亦乐乎,可望见身后越来越壮大的美男团,某女开始挠墙了,只好对着帅哥们喊道“帅哥,别追了,你娘叫你回家吃饭。”片段一:吞吞吐吐的柯浩天实在是难于对着小姑娘家启齿说明。见到他欲言又止,白素素烦燥地叫:“是什么,有什么不好说的,难着你得了性病啊!”惊骇不已的柯浩天指着白素素半天才问:“你,你,你怎么知道!”“噗,真的,哈哈哈。。。。”白素素插着腰狂笑起来。柯浩天被笑得满面通红,无可奈何地望着哈哈大笑的她。脸上挂着尴尬,柯浩天恼羞成怒地叫:“笑什么笑,快说,用什么方法能治疗!”。“那用治什么疗的,把你JJ切了不就行嘛!哈哈哈。。。。”“什么,你说什么!”片段二:“白素素,虽说你也是官宦之家的女儿,能嫁入我陈家,也是你的福气,你别不知足!”老夫人怒斥。白素素猛站起来,怒不可遏地说:“老夫人,别以为你是丞相的母亲就可以主宰别人的命运,告诉你,我白素素的命运只掌握自己的手,那怕是天皇老子也没资格决定我的一切,而你,更是休想!哼!”“反了,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敢造反!”老夫人不顾老脸怒吼!从来没人敢拒绝她的要求,现被白素素当着自己儿孙的面上反驳,老夫人手中的龙头拐杖抖擞的‘咚咚’响,可见怒火攻心了。“哈哈哈。。。。这算是那门子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啊!瞎扯乱套,自以为是!”“你。。。。你。。。你狂妄之极!!”老夫人被气得全身发抖。白素素冰冷地望眼前早已惊呆如化石般的人物,淡淡地回应激动万分的老夫人:“当然比你拽!告辞!!”片段三:子宁柔情似水地拥抱着白素素,含情脉脉地在她耳边轻声道:“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许下了永恒的诺言。白素素震撼住,刚想张嘴说话,子宁摇了摇头:“素儿,我不要你给我什么诺言,我只要你好好地活着就够了,知你心中有我,子宁死而无憾。”。。。。。。。。。。。玩世不恭的白素素,抱着不该到来的龙凤宝贝,无言了。。。。。。。。推荐好友力作,请大家多多支持哦!作品链接:《甜心女王爷》紫玉丁著《豪门休夫》哀家驾到著《种情》寒可淑著《网游修真之六界传说》忘尘萱著《拐嫁》桃花女王著《吸血鬼-你是我嗲地》乔茉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