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400000061

第61章 内讧纷起(3)

第二天陈果夫就赶到了上海。工夫不负有心人,陈布雷果然出山,除答应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外,还愿意为中国文化建设协会题词和书写宣言。

一周后的一天。

法租界爱表虞限路中华学艺社大礼堂,彩旗飘飘,热闹非凡。主席台上端坐着陈立夫、程天放、周佛海、张道藩等CC系领军人物。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在此成立。会员9734人。会址在四象桥。大会通过宣言,刊登在当天的晚报上。后又出版了小册子,封面上的题词为陈布雷手书。

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的隆重成立,大大超出了黄埔系的预想,粉碎了他们抢先占领的阴谋,在文化圈子内也为“二陈”挽回了些许面子。

接着不久,黄埔派发生不测:航空署长徐培根贪污汽油巨款,纵火南京机场,销赃灭证。邓文仪查究不力,引起蒋介石的暴怒。

话说在这个节骨眼上,陈布雷紧给老蒋上眼药,对蒋说:“在军言军,在政言政,委员长分工清楚,邓文仪搞文化协会纯是不务正业。”

正在气头上的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舍卒保车,处分了邓文仪,勒令解散了中国文化协会。

此事有人高兴有人忧。CC派在抗衡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中统”与“军统”之争

“中统”与“军统”之争实际上也是CC派系与黄埔派系争名夺利的继续。

说起根由,这两个特务机构原都是陈立夫的下属。当时陈任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局长,一处为“中统”人马,处长徐恩曾;二处为后来“军统”人马,处长为戴笠。陈立夫身为局长,抬一处打压二处,从此二人积怨较深。

后来“中统”与“军统”分开,自立门户后矛盾更加激化。应该说这是精明老蒋的杰作。

且说军统利用分工之机,在监视好中统的基础上,扩展机构,调兵遣将,拓宽业务,增加收入,走私贩毒、利用战争买卖军火、印刷伪钞,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所有这些,都得到了蒋介石的暗中支持,戴笠更是头脑发热,无所顾忌,根本不把“中统”看在眼里。

再说蒋介石之所以倾向军统,也与军事力量在政治角逐中的至上位置有关。蒋介石屡仆屡起,重要的经验在于抓住了军队的龙头,从而使得国民党内的反蒋运动常常是轰轰烈烈开头,凄凄惨惨收场。蒋介石看重掌军的诸多好处,无形中也使得黄埔派们一个个目空一切、牛气冲天,稍不注意便要惹是生非。

“中统”也不甘人后。在陈立夫间接的领导下,对内对外的工作都有专门的分工。尤其是反共工作是他们的重中之重,但也不能不竭力限制军统发展的强劲势头。

打铁先要自身硬。为了对付共产党,陈立夫也要特务们学习马克思著作,有时还要讨论共产党的内部建设,钻研“联共党史”。陈立夫认为,做一名高级特务,非有这一套本领不可。因此在“中统”内部有不少以“精通”马列主义自命之人。如当时的叶青、吴若萍等。为了获得情报,打入共产党内部,他们不得不搞“伪装革命、伪装是中间”的演习。

所谓演习,内部也叫“业务”学习,即是由吴若萍之流装扮成共产党分子,就某一具体问题,用所谓“站在共产党的立场,用马列主义观点,以唯物辩证法”,作一番分析、判断,有时还要来一套所谓的“鼓动宣传”,然后由其他参加“演习”的特务,作其要点评述,进而一再重演,直到达到能以假乱真的程度才结束。用陈立夫的话讲,这套把戏,训练目的在于使特务们以理论武装,以便打入共党内部而受信任。这也叫中统的软功。

为了斗争的需要,他们有时打入共产党内部,有时也打入军统的内部。打入共产党内部是为了向主子蒋介石邀功请赏;打入军统内部是为了摸清军统的情报。据说,中统曾派优秀特工队员张舞良秘密打入军统内部,破获过他们的制毒贩毒机构,一下子捅到了蒋介石那里,让军统大出洋相。“娘希屁!”这是老蒋当着戴笠的面第一次骂娘。

据刘不同回忆说:南京曾发生一件人命案子,说的是军统把持的复兴社南京领导人任觉五把政治学校的三名特工学生绑架,并秘密杀害。事后对外宣称,被害人系复兴社极端分子,因犯错误被处死,以示天下。陈果夫不相信这套歪理邪说,一口咬定学生是CC的人,被军统把持的复兴社无辜所杀。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持不下,对簿公堂。最后老蒋见死了人发话了,把任觉五法办了,以平衡双方的关系。

军统和中统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

据李海生、张敏撰文道:黄埔(派的军统)则在渗透的层次上,有过大胆的挺进,其间派女特务混到“二陈”身边,企图以色相将“二陈”拖到石榴裙下,就是不寻常的计谋。

其文说:

女特务叫向影心,曾是某党部官员的内眷,天性风骚,有勾动男人心肠的本事。有一次,在社交场合中与戴笠对上了眼,男的动心,女的有意,稍稍走动,两人便勾搭成奸。戴笠欢悦之际,时时不忘组织发展工作,他觉得向女士是块当特务的料,应该在亲密的感情色彩上,再加一道同志关系。当时,戴笠正为调查殷汝耕的汉奸勾当焦虑,准备物色一只“枕头”,放在殷汝耕的床上,他觉得向影心很适合这件工作,一番交谈下来,向答应得爽快,很让戴笠高兴。于是帮衬着把向的婚姻关系了断,以“未婚”之身,投入了殷汝耕的怀抱。

向影心果有手段,三两招下来,就把殷汝耕摆弄得骨酥筋麻,直把“心肝宝贝”喊在嘴上,挂在心里,宠爱得没够,戴笠自然也将殷汝耕的动态摸了个门清。后来,殷汝耕准备着手建立伪政府,戴笠为阻挠其事,便命向影心干掉殷汝耕。

向接到密令后,选择了下毒的方法。因为殷汝耕有个习惯,每晚入睡前,总要吃一碗北方面条。这一天,向影心特别殷勤,亲手下面并施毒,由于毒药无色无味,端到殷汝耕面前,他丝毫没有察觉,正待举筷捞面时,传报有要人来访。殷汝耕搁下碗筷去会客,不知何事,一谈就是个把小时,面条放冷了,毒药的颜色显现出来,等到殷汝耕重新捧起面碗时,发现色泽不对,送去化验,证明有毒,回过神来一想,向影心首先脱不了干系,于是下令把她绑起来审讯。

向影心知道事情的利害,死不认账,问得急了,索性大发嗲劲,哭哭啼啼,如怨如诉,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弄得殷汝耕肠子发软,不由地动了怜香惜玉的“善心”,最后只是把她关入禁闭室,临走时还吩咐关押人员“好生看待”。后来,戴笠趁伪政权粉墨登场,殷汝耕忙得抽不开身子之际,花钱买通看守人员,把向影心救回了大本营。

冒险归来,戴笠温存有加,屡屡抚慰受惊的向影心,耳鬓厮磨之际,又布置了一个更重要的“卧底”任务,那就是打入CC的中枢,争取到“二陈”的恩宠。接着,戴笠巧妙地安排了许多社交机会,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向影心去接近“二陈”。戴笠远远地看着向影心巧施媚态的伎俩,心里暗暗得意。偏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曾与向影心有染的中统特务,悄悄把向影心暗害殷汝耕的事密报了上去,“二陈”听后大吃一惊,立即拗断了与向影心的来往。

“运钞案”始末

中统与军统的矛盾由来已久。

且说军统戴笠是杀人不见血的杀人魔王。

在他当政时期,一系列的杀人案都与他有关:先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秘书长杨杏佛被暗杀案;后是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的被暗杀案;接着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枪杀案;还有上海伪市长傅筱庵的刺杀案和汪精卫在河内的刺杀未遂案等等,都是他一手策划的。有人说蒋介石身边有两把刀,一把是中统的徐恩曾,一把就是军统戴笠。戴笠更令蒋介石佩服的是杀人不见血,戴笠屡屡让蒋介石称快。而中统的徐恩曾屡屡受到主子的批评。后来,国民党中央党部后院山墙上出了反动标语:“总裁独裁,中正不正。”蒋介石十分生气,交给中统徐恩曾查办此事,结果徐恩曾毫无进展,蒋介石对中统徐恩曾的印象糟糕到了极点。

一天,蒋介石在“两统”(军统和中统)组织的年会上,跳脚大骂徐恩曾,让他站起来,当面厉声责问:“共产党造我的谣言,说我同护士同居,破坏我的威信,你为何不对我报告?还有《新华日报》天天登文反对我、反对党国的言行,你为什么不负责任,听之任之?还有张学良、杨虎城早有倾共思想,你们情报部门都到哪吃饭去了?!”

徐恩曾被问得支支吾吾,答不出话来。

杀鸡给猴看。殊不知蒋介石也是对着“二陈”来的。“二陈”都带有旧知识分子的气味,既有谄媚事上的一面,亦有宁可丢官而不屈的一面,不像戴笠那么死心塌地为蒋卖命。戴笠看中了这一点,更是有恃无恐。用告御状的办法,打击中统的领导层,挤压对方,扩大自己的地盘。1941年,特检处由中统划归军统,军统分子刘幡上任,执行戴笠批示,翻过身来死整中统人员,一个个地过“关”,闹得人心惶惶。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

    名人传记丛书——牛顿——他与他的定律永存于人类史:“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唐宋诗人故事

    唐宋诗人故事

    梦回唐宋,与唐宋诗人来场邂逅!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42位,从骆宾王、王勃等;宋代诗人40多位,包括李煜、陆游和文天祥等,特别地,下册则以“可怜命薄是君王”点题写李煜、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点题介绍岳飞等。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热门推荐
  • 第一神偷:摄政王的宠妃

    第一神偷:摄政王的宠妃

    一朝穿越,她也只想闯荡江湖快意人生,怎奈天不遂人愿,她弱的像个渣渣分分钟就可能被捏死……原以为只要不与朝廷扯上关系她就能安安稳稳的过他的小日子,可是皇位上那个人怎么那么像抛弃她带着别的男人跑了的未婚夫,还一言不合就要封她为妃,她能说她不稀罕么!可是,一直逮着她跟她作对的那个妖孽男人是要闹哪样?WOC,泥玛……害她穿越那个神经病怎么也过来了。从此她的生活一团糟……
  • 龙夭之歌

    龙夭之歌

    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面包罗万象,但是有的只是我和她的爱情。龙之镜湖,岩之凰谷,夏家。龙夭和夏函许跌宕离奇的爱情故事
  • 奇趣大自然

    奇趣大自然

    “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丛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包括《UFO之谜》《史前文明之谜》《地球神秘记载》《外星人之谜》《人类神秘现象破译》《宇宙的秘密》等书。本丛书在某些问题上,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木叶之冬夜

    木叶之冬夜

    冬天,依然这样的寒冷,小小的房间,仍是自己孤独的影子。进进出出的都是自己的脚步。一个人的夜晚,除了安静,还是冷清。独自睡在冰冷的床上,透过自己的微弱呼吸,呵出的薄薄热气。明明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那么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个新生的灵魂,他又将对一切造成何等的影响。
  • 折尘记

    折尘记

    乞丐一姐日常上班打卡,看着街头那个一身锦衣绸缎宝衣华冠的白衣少年眼睛都直了,我的乖乖,今日份的小肥羊终于是到点投放了,谁知这小肥羊还挺识相,算了,看你是个瞎子的份上姑奶奶就勉为其难的顺道罩罩你这孤苦无依的小肥羊吧!一个出生钟鸣鼎食,一个师从玄门名家;一个敢护,一个敢惯。“沈仙师,沈仙师!折折那丫头又把我儿子打了一顿,现在还躺在床上爬都爬不起来,您可得好好管教这丫头啊!”“不好意思啊,阿婆。她?我惯的,您请回吧。”这是一个原以为是你渡我,结果实际是我渡你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恋心花之勿忘我

    恋心花之勿忘我

    倾隆大帝颁布了一条禁令,禁止天界两神之间谈情说爱,但战神鸢落与修隆大帝的女儿鸾英两情相悦,之后,被倾隆大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将鸢落打下了凡间,轮回转世三生三世,再回天界。“鸾英,等着我,我会回来的。”因为这句话,鸾英苦苦等了五百年,鸢落会回来吗?他们能否在一起? 如果他们无法在一起,那鸢落这夕日的战神又该何去何从。
  • 论死篇

    论死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活格言

    生活格言

    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