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500000061

第61章 应急兵变(3)

孔祥熙接到冯钦哉的密报,他虽明知以这一个师去剿灭东北军纯属无稽之谈,但这毕竟从参与事变的部队中撕开了一个口子,如能再拉住几个冯钦哉式的师旅长,张、杨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尤其是如果冯钦哉真能向东北军开火,那张、杨自乱阵脚,加上外界压力,就只能乖乖投降。即使冯部战斗失利,被张、杨消灭,那也只是东北军西北军自己内讧,中央军则毫无损失。这等于是一个只赚不赔的无本买卖。何乐不为?孔祥熙用最肉麻的词将冯钦哉嘉奖一番后,要求冯马上采取行动,并要将行动计划迅速报告。冯钦哉收到孔祥熙复电后,看到孔代院长这么器重自己,又不由地权衡再三,终于发现了陷阱。他狡猾地一面向孔祥熙再发电报,要求孔祥熙发出明确指示,这样以后的行动就可以推托是“中央指示”,减轻自己的责任。同时这也是个缓兵之计,电报一来二往,局势天天在变,说不定哪天形势转折,就不用再取冒险行动了。谁知孔祥熙的电报来得很快,你不是向我要“指南针”,说有了方向就立即“勉效驱驰”吗?那我就立即给你,让你快快向东北军宣战,马上向东北军开火!这冯钦哉驻在潼关以西,在西安周围是孤军一支,樊嵩甫虽可为援,可还被东北军挡在潼关之外,怎么能够在战斗打响后破关而入去支援他?若果能进得潼关,哪还用跟张、杨绕这圈子,谈这谈那?冯钦哉既不想自取灭亡,又不想失掉孔祥熙这座靠山,最后来了个“君子动口不动手”——同樊嵩甫联名“声讨”西安。虽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可总算是在张、杨的部队中有了反对声音,使张、杨不得不考虑自己对部队的控制程度,让孔祥熙在同西安方面打交道中多了一张王牌。

在商量对西安采取“打”还是“谈”的策略中,有两个明显的派别。一个是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他们主张拒不接受张、杨主张,而要坚持动武。看起来他们也是为了救蒋介石,惩罚“叛逆”,而实际上内战一起,蒋介石必将性命不保,日本帝国主义也会乘机进攻。一个派别是孔祥熙宋美龄为首的主和派,他们从蒋介石的安全出发,也从国家的整体利益考虑,主张不动用武力,先接受张、杨要求,让蒋介石平安回到南京,再慢慢解决其他问题。这两派人马说起来都是为了蒋介石,都是为国家,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而初期蒋介石被扣,多数人认为蒋介石必无生还希望,何应钦便不把宋美龄放在眼里,对孔祥熙更是冷嘲热讽,宋、孔虽借官位和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极力弹压何应钦,使何应钦派往西安的轰炸机只在周围几县投了一些炸弹,没敢往蒋介石头上投。但一天蒋介石不回来,最后到底是什么结局就谁都说不清。所以何应钦一直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架式,把蒋夫人宋美龄不放在眼里。宋美龄一再要求不要出兵,何应钦却不凉不酸地说:“夫人,来不及了,20个师的讨伐部队已经出发了,谁能把他们追回来?”宋美龄气呼呼指住他:“莫说20个师,就是200个师你也得给我调回来!”何应钦竟大着胆子说:“这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定,你妇道人家只想着自己的丈夫。懂得什么国家大事,这你不要管了!”把宋美龄气了个倒憋气。虽说宋美龄略施小计,告诉他蒋介石在西安很安全,很快就可回南京,让何应钦不得不有所收敛,又加上冯玉祥孔祥熙共同努力,顶住了何应钦的硬干,但何应钦并不服气,仍想能在这次事变中有所收获。

当何应钦听说自己部下的军长樊嵩甫在为孔祥熙联络冯钦哉部,并向孔祥熙密报军情后,大为光火,他狠狠地教训了一番樊嵩甫,并明确告诉他:“以后军情只能向我这个讨逆军总司令,或者向东路讨逆军司今刘峙长官报告,此外不得向任何人报告,也不允许任何人从中插手,否则以违抗军纪论处!”樊嵩甫哪肯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既能靠上孔祥熙,机会就绝不肯就此放过。樊嵩甫立即把何应钦的教训报告了孔祥熙,并讨好地说,虽然有上级长官的严令,但以后仍会将军情报告孔院长,只不过要请孔祥熙代为保密。

孔祥熙看到,非常时期没有蒋介石,要靠封官许愿的办法拉拢军队人士不容易,就自然使出了看家绝招——让“袁大头”出来讲话。他一方面嘉许樊嵩甫,一方面就给樊嵩甫汇去了一万元大洋为樊部军费。并且表示,如果还有所需,仍将尽力筹措,当孔祥熙得知樊嵩甫的儿子在南京还没有正式职业时,又抓住这一点,告诉樊嵩甫,一定在财政部或税务部门给他儿子安排一个肥缺。这才使得樊嵩甫看出了追随孔祥熙的实际利益,真心为他效力。对于冯钦哉,孔祥熙也通过军事委员会,一下子给他这个师长委任了个“渭北剿匪司令”的头衔,并派人秘密赴陕西,给他送去一笔巨款。

当孔祥熙度过了事变发生之初的茫然和慌乱,看到了南京政府里的混乱局面,认清了没有蒋介石自己的地位很难保证之后,就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蒋介石。在宋美龄为蒋介石的安全焦躁不安的时候,孔祥熙的行动无疑使她感到欣慰,这也是蒋介石回来后把行政院长的正式头衔给孔祥熙的一个原因。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并不仅是孔祥熙一个人在为解救蒋介石努力,宋霭龄也从姊妹之情出发,给了美龄很多安慰。尤其是当美龄向庆龄发出呼吁,要求她协助妥善处置事变时,庆龄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不计蒋介石前嫌,曾在13日就表示要亲赴西安,劝说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只是由于情况发生变化,又找不到飞机,才没有成行。但此后庆龄一直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并在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为促进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在中断了10年之久后又开始参加国民党中央的会议和一些工作。

孔祥熙突然主战,“不允许以一人安危妨碍一贯之国策”

国民党内讨伐派与和谈派争论的焦点,其实来源于对西安形势的不同认识。讨伐派坚持说西安变成了共产党的天下,到处红旗飘扬,士兵都在准备和国民党中央军开战,蒋介石将被公审处决;和谈派却认为张学良扣押蒋介石,亦有不得已之苦衷,如果接受他们的主张,事情就可以商量,蒋介石将有获救之希望。但两派在会上争,在会下串,却都没有西安实际情况作依据,因此,尽快探明西安之实情,成为解决事变之锁钥。考虑到这一点后,孔祥熙与宋美龄多次磋商,决定派端纳先赴西安,探个虚实。

端纳何许人也?为什么孔、宋偏偏选中他前往西安?这就有些原由了。端纳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里斯峪。19世纪末,他以报社记者身份踏上中国大地,由于他善施手腕,八面玲珑,广交朋友,纵横捭阖,很快便成为旧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他既同清朝的达官显贵情深意长,又和不少同盟会员来往甚密。他与宋霭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很好的朋友,曾一度是他们家的常客,与宋家的孩子们从小就熟稔。辛亥革命以后,他担任过孙中山的私人顾问。后来张作霖崛起东北,入主北京,他又成了张大帅的顾问。他不仅处处给张作霖出主意,还在张学良身上下了大工夫。张作霖被日本鬼子炸死皇姑屯,张学良接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他又协助张学良治军理政,还帮助张学良戒掉了毒瘾。他曾陪张少帅赴欧洲考察8个月之久,与之朝夕相处,亲同父子。张学良归顺蒋介石之后,端纳应蒋介石邀请,又担任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与英、美驻南京大使馆的实际联络人,为蒋介石处理外交内务出谋划策。

端纳曾听信孔祥熙暗示的一个消息,在投机生意上赔了一大笔钱,这使端纳多年来对孔祥熙耿耿于怀,他认为是孔祥熙有意叫他上当坑害他。端纳曾对他的一个朋友说:“庸之先生的赌咒发誓一文钱不值,他说他是好心,但愿上帝保佑我们离这种好心人远远的。”

但在孔祥熙逐渐成为南京政府的核心人物后,端纳要在中国政府间活动,又不能不对孔祥熙采取奉迎的姿态,加上他和霭龄美龄的老关系,这几年和孔祥熙又混得蛮好了。

因为端纳与张学良蒋介石都有很好的私人关系,所以宋美龄一听到西安发生事变的消息,就想到把端纳带上回南京,准备让他从中发挥作用。而回到南京何应钦向宋美龄冷冷说道“委员长已经死了”的时候,端纳立即就慷慨激昂地说:“我不相信少帅会搞兵变!我也不相信委员长已经死了!”

何应钦一走,宋美龄就央求端纳:“不要听信何应钦的鬼话,你应该马上到西安去,我相信只要你出面,张学良必定听你的,委员长就有救了!端纳,看在多年委员长对你器重的份上,看在我们多年友情份上,你应该不避艰险,马上到西安去!眼下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你了!”

端纳摆出一副大义凛然、舍我其谁的架式说:“好,你只要准备好飞机,我马上就出发,我才不怕什么西安刀丛剑树,只要我去了,我看张学良敢加害委员长?蒋夫人,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我一定不辱使命!”

尽管何应钦阻挠,宋美龄还是凭借她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和蒋夫人的身份,很快安排了飞机,端纳于13日中午离开南京,在洛阳停留并与那里的中央军联系后,于14日到达西安,和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了正式接触。在他的要求下,张学良让他亲眼看到了活着的蒋介石,并再次强调,只要蒋介石答应他们的要求,立即放蒋介石回南京。

15日,端纳飞出西安,到国民党中央军控制下的洛阳,用电话向宋美龄报告了他见到的蒋介石的情况,证实蒋介石不仅没死,还受到张、杨的尊敬和保护。只是蒋介石脾气不好,不肯接受张、杨的条件,不肯吃饭。他详细汇报了会晤张学良杨虎城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张学良兵变的善意及事件和平解决的希望,转达了张学良邀请宋美龄孔祥熙同到西安,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到蒋介石安全活着的消息,解除了压在宋美龄孔祥熙心头的疑云,廓清了南京城里的种种谣言。但是当孔祥熙宋美龄考虑到西安与张、杨接触解救蒋介石时,南京城里的一些要员又散布了一种怪论。他们说,蒋介石在张、杨手上已经变成一块鱼饵,他们的目的是用活着的蒋介石把政府大员都“钓”到西安,然后再一网打尽。说南京政府派人到西安,不仅不能救出蒋介石,还会加快蒋介石死亡。因为南京有力量,张、杨一时不敢杀蒋,而一旦政府要员都到了西安,张、杨就会毫无顾忌地把他们统统杀掉。

这种奇谈怪论本来不值一驳,但孔祥熙却从中产生了两点新想法:第一自己绝不能去西安,万一真是张、杨要借此多抓人质,自己就自动入了圈套;第二,张、杨既然不敢杀死老蒋,那就再给他们加点压力,促使他们降低谈判要价,保全政府脸面。

想到这里,孔祥熙在家里摇头晃脑地说:“哼,有人说我庸之是庸庸碌碌之人,岂不知我这是老谋深算!张、杨没在兵变开始时杀死委员长,现在更不会贸然开刀了。他们要以此作筹码,得到更多的东西,却不知能人之外有能人,我已经识破了他们!他们休想比先前计划的多得到一点东西。既然委员长活得好好的,我们也就不必着急,不能急于向张、杨付出更多。我也打一张心战牌!我现在要从主和派变成主战派,给他们加压,让他们不得不在最低价码上成交!”

果然,有了蒋介石活得很好的消息,孔祥熙一反先前的温和态度。立即换了一副面孔。他召见《中央日报》记者,声色俱厉地指责张学良杨虎城是“对统帅妄加劫持,影响国家前途!”他又给阎锡山发出公开电称“汉卿劫持介石,迄无悔悟表示,中央同人,愤恨万端……若汉卿仍旧执迷不悟,则中央同人,为国家民族计,为国际地位计,断难容其抱一人之质,贻全民之祸……势必取断然之处置,兴讨伐之义师”。

主和派的举旗人变了腔调,讨伐派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在16日上午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出人意外地顺利作出决定:

一、推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

二、由国民政府即下达讨伐令。

同日代理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署了《讨伐令》和《国民政府着军事委员会斟酌情形于必要地区宣布戒严令》。根据孔祥熙签发的这两个命令,16日起,南京地区实行了戒严。

孔祥熙同意讨伐和实行戒严,并不是孤注一掷的赌徒冒险,更多的是一种狡猾的试探。他在宣布这些命令时,让端纳在西安密切注意张、杨反应,以随时准备应变。

17日晚上,孔祥熙决心走得更远些。他来到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院内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播音室发表了一篇《西安事变与戡乱》的广播谈话。

孔祥熙在广播中把蒋介石吹捧一番后,提着嗓门说:“张学良、杨虎城等,居然敢劫持蒋院长,不惜破坏国家,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这种犯上作乱的行为,在国法上万万不可宽恕!”

孔祥熙又大着胆子,说出了一番不惜以蒋介石之死保全国策的“豪言壮语”:“虽然我们都渴望解救委员长,但是我们的态度是,不允许以一个人的安全妨碍一贯之国策,我们不能因一时之事变有所迁就!”

这段话,恐怕是孔祥熙一生中说得最精彩的一段话,也是他下的最大的一个冒险赌注。他因此赢得了喝彩,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因为这在蒋介石听来可不是什么好话头。

同类推荐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大刀神将”秦基伟

    “大刀神将”秦基伟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大革命时期,历任红31军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4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自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隆重的首都大阅兵。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2)》本书分为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弥尔顿等部分。
热门推荐
  • 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王泰栋、薛家柱、李政编著的《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以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离开故乡登上泰康号兵舰前的情景为引子,记叙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日子。全书选取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回溪口进谱寻祖、陈仪下台、与李宗仁明争暗斗、逃到成都、最后一次舟山普陀行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富有典型性的精彩片段。在忠实于真实记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心理描写和细腻刻画,记录了蒋介石在大陆最后日子的政治活动和内心活动。
  • 凡尘天帝

    凡尘天帝

    一代无敌天帝屠天失败,重生凡尘,一代天骄横空出世。是为了续写传说?还是为爱向前?
  • 用手机修炼真好

    用手机修炼真好

    叶到深秋终落地,风到此秋依不弃。千年漫花天飞舞,染梦此生亦护沐。
  • 撩仙之珠珠不好欺

    撩仙之珠珠不好欺

    她,来自二十一世纪,却被屡次误认为别人!故人的相逢,唤醒四世的记忆,引出灵魂碎片的秘密!他,天生烈火却性冷如冰。尊贵上古的太子却生长在极寒的雪域荒原?陵木城收复木行珠,原可安享尊荣,却为她只身犯险;灵魂错乱,又让误会频生!眼看五珠将齐,魔族间谍显露真身。他殒身为苍生,为五界,更为她!重回二十一世纪,原本磨灭的灵魂,永世封存,又是谁,换来他们重逢的机缘?“丫头,此生再不为苍生,只为你!”
  • The Mirror of the Sea

    The Mirror of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间农女来种田

    空间农女来种田

    刚一睁眼,就被继母告知已卖给村里的小猎户做媳妇儿,这人竟还是个破了相的冷面杀神。苏语:嫁就嫁,但姐要带着弟弟一起嫁。某男:这就是买一送一?苏语:既然知道,就赶紧接着吧。某男:花了本王那么多银子,本王自然会好好抱着。苏语:本王?说好的小猎户呢?欢迎加入书友群:319338909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同昌公主外传

    同昌公主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疼痛温柔

    疼痛温柔

    刘醒龙更多地是从世俗的人群寻找人性的闪光点,推举凡人百姓中的崇高,塑造平凡而不平庸的形象。本书集中经典地展示了作家的创作精华,具有收藏性和研究性,是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必备精品。
  • 无铁纪元

    无铁纪元

    身为新地球安安塔高中法师分院的高三学生,陈然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因为一份礼物,而用剑来捍卫身为法师的荣耀。场景一:血刀经VS超界—火球术场景二:四阶法术—黑触手VS破界—神行百变场景三:五阶法术—力墙术VS破界—降龙十八掌场景四:六阶武技—月影二十三剑VS破界—独孤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