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700000012

第12章 追随中山(3)

有人不禁要问,蒋介石诚心诚意地办军校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说是两个字:野心。蒋介石深知,在现时的政治斗争中,不掌握军队,就没有实力,一切都无从谈起。他十分崇拜拿破仑,因为拿破仑是以赫赫武功称霸欧洲一时。蒋介石更崇拜曾国藩,曾国藩也是以治兵有道、屡建军功而成为封疆大吏。尤其是民国以来,蒋介石看到袁世凯由于掌握北洋军事实力,不但威迫清廷,还能左右民国大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后各大小军阀也是凭借个人的军队才能割据一方。蒋介石同时也看到孙中山所从事的国民革命,以及为打倒军阀、统一中国而发动的“北伐”也屡遭失败,就因为孙中山手中没有可靠的军队。而他自己也因为手中没掌握军队,在军队中一直充任参谋一类的幕僚、副手。“为他人作嫁衣”,还受人排挤、奚落,以至长期一事无成。

但是,蒋介石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和自身的经验,又深知要掌握军权、建立自己的军事实力,却又不能走当时南北军阀走过的老路。这是因为蒋介石开始政治活动就是以革命者身份出现的,他身在革命营垒,要搞军队,必须以革命的名义,公然建立自己的派系,这不但不符他“革命党”的身份,还将被视为革命的叛逆。当时“打倒军阀”的呼声很高,走旧军阀的道路是不得人心的。同时,蒋介石也不能像广东革命政权下的一些“革命将领”那样,借革命的名义,培植私人军队,这些人其实是一批失意的小军阀,或者丧失实力,这些人想趋附于革命一时,寻找机会再恢复和壮大自己的军事势力。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革命将领”蒋介石也做不来,因为他原来就没有可以凭借的派系势力和地盘,蒋介石知道走这条路也是斗不过这些军阀的。并且,蒋介石在粤军中工作时看出,这样建立起来的军队仍然是旧式的雇佣军,不可靠,也不足为用。在蒋介石给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到,他曾为使用这样的军队苦恼,而又找不到办法。由于蒋介石的苏俄之行,使他看到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启示了他,使他认识到,以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及他本人的具体条件,就是必须利用苏联的帮助,借以党和革命的名义,才能建立起一支区别于当时任何军阀的、新式的、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并使这支军队成为他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走一条他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新军阀的道路。这就是蒋介石最后能诚心诚意办黄埔军校的原因。

什么是蒋介石的新军阀道路?概括地说,就是凭借党和革命的名义,建立自己的军事实力,又凭借军事实力来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这样,军权党权互相促进,交替上升,最终集党权、军权于一身,使自己成为掌握军事实力的“革命领袖”。于是,蒋介石和一般军事首领相比,他是“革命家”,是执行三民主义的“总理忠实信徒”,有政治资本,不会被视为军阀;和当时国民党的领袖人物(如汪精卫、胡汉民等)相比,他又是掌握军事实力的首脑,而不是没有实力的空头政治家。兼有二者之长而避其短。从以后的历史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就是蒋介石比他在国民党内的军事上、政治上的对手高出一筹,终于一一战胜他们的根本原因。

孙中山北平仙逝

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后,拉帮结伙,野心也极度膨胀,就连孙中山的话他也不顺从地听了。

且说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第七次会议,发布北伐宣言,决定大本营从广州前移韶关。然而蒋介石却不执行北伐议案。

9月9日,孙中山给蒋写信,要其坚决舍弃广州北上韶关,以战场为学校,乘此三方联合之机,击败曹(锟)、吴(佩孚),但蒋仍不服从。1924年9月12日,孙中山设大本营于韶关指挥北伐军事。10月9日孙中山再令蒋放弃广州,移军校于韶关,合力北伐。此时北方正是直奉第二次战争时期,是一个很好的北伐机会。但蒋却坚决不同意北伐,也不移军校于韶关。

10月9日,孙中山密电蒋曰:

……然我来韶之始,便有放弃守广州之意,为破釜沉舟之北伐。今兄已觉广州有如此危险,望即舍弃黄埔一孤岛,将所有枪弹并学生一齐速来韶关,为北伐之孤注。此事电到即行,切勿留恋,盖我必不回广州也。当机立决,万勿迟疑。孙文。青亥。

而蒋则坚不服从,回电曰:

埔校危在旦夕,中正决死守孤岛,以待先生早日回师来援。必不愿弃根据重地,致吾党永无立足之地也……务望先生早日回省,是为今日之成败最大关键也。

10日,英国买办陈廉伯率广州商团,于广州市街建立街垒图谋武装叛乱。11日,商团贴反政府标语。

同日,蒋又电请孙中山放弃北伐:

中正料,不久逆敌必反攻韶关,各军非准备南下,击灭逆敌,断难北伐。中正当死守长洲,尽我职务。尚请先生临机立断,勿再以北伐为可能,而致犹豫延误。

……二千元枪费,既无望,北伐更难。

孙中山又立时电催曰:

北伐必可成功,无款亦出,决不回顾广州,望兄速舍弃长洲来韶。因有某军欲劫械,并欲杀兄,故暂宜避之,以待卫队练成再讲话。陈贼来攻,我可放去……乱无可平,只有速避耳。

接着孙中山又一连数信催蒋北上和运械韶关。14日,孙中山命胡汉民代理革命委员会会长,廖仲恺为秘书。命蒋率各军镇压商团叛乱。同时蒋电请孙中山南下广州,放弃北伐。

先生可否率部队南下平乱,中正之意!必如此方有转机也。

至15日,蒋经半日时间即平定商团之乱。陈廉伯逃往河西,胡汉民下令通缉。此战神速告捷,无疑提高了蒋的威信,亦为蒋之不小贡献。但蒋不能独领其功。

16日,孙中山再电催蒋服从北伐大局云:

枪械运韶既未办到……然则此械兄竟以何用为最适宜?请详细考虑以告我为盼。北伐志在必行……张静江有电催出师江西甚力,亦云宁弃广东,亦当为之。此可见各省同志之望,我不可不有以慰之也。此次一出,必有大成功,可无疑议。望兄鼓励各人速出。一由东江击破陈逆而出福建;一出西江,则川湘各军必争先而出武汉。而中原可为我有。否则无论直、奉谁胜,西南必亡。际此时,能进则存,不进则亡,必然之理。望兄万勿河汉吾言幸甚。

孙文

蒋仍然不从。26日,孙中山又催蒋从命:

……则所余三千支枪,必要即日运韶,以利北伐……江西得后,则湖南不成问题。然后再合滇唐、川熊、黔袁,会师武汉,以窥中原。曹、吴不足平也。

10月23日,冯玉祥囚禁曹锟。30日,吴佩孚自津南下,直系失败。如果此时乘机全力北上,学生军加上建国豫军,则两湖苏、皖可为根据地,中原可得,冯玉祥国民军可用,南北相合之后,复可据有平津,然后统一东北,南平陈、唐,则北伐之胜利,可早二年完成。当然此时孙中山尚健在人间,则蒋之军事大权,难以独揽;而蒋最怕这一局面,所以坚决反对北伐。故孙中山含恨而逝。前则有陈炯明叛变,后则是蒋介石拒不执行北伐大计,孙中山含着难言之隐,与世长辞,不亦悲乎!

由此可以知道蒋介石自1918年南下广州,跟随孙中山以来,从无真正服从过孙中山,只有与个人愿望相符合时才服从。至于国民党中央决定的革命大政方针和北伐大计,蒋更是一意孤行,坚决反对,拒不服从军令。他只抱着民族主义、个人功业两事不放,其他,则不在心中。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北伐大业,自己终无法实现。蒋虽实行了北伐与统一,但无实行孙中山之三民主义,这种北伐虽然成功,亦只是蒋介石的成功,而决非孙中山和其三民主义的成功。这由蒋之后事可证。

孙中山能容蒋之坚持己见,拒不执行决议和命令,蒋则决不容许他的部下对他有半点违抗。这是事实。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伐归于失败。

1924年10月31日,孙中山回到广州市,蒋介石始终未奉命移驻韶关。这时风云突变,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30日,吴佩孚自津南下,直系失败。孙中山受北京政府冯玉祥之邀,北上商讨国是,孙中山痛恨军阀混战与割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愿放弃一线和平统一的机会,果断地接受了邀请。

公元1924年11月1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

广州军港。

孙中山偕同夫人宋庆龄健步登上了永丰舰,向送行的党政要员挥手致意。随着舰长一声令发,汽笛长鸣,永丰舰缓缓离岸,向墨蓝色的深海驶去,任重道远,目的地——北京。

途中孙中山视察了黄埔军校。

刺刀闪亮,军旗猎猎。

作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一身戎装,精神抖擞,他整理完队伍后,跑向检阅台,向大总统报告:“报告总统,全校学员列队,请检阅!”

“是!”孙中山敬起了军礼。

在黄埔军校的歌声中,一队队学员方队,精神抖擞,手持苏式步枪,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孙大总统,通过检阅台。

汪精卫看着这场面感慨万千地说:“镇压商团,黄埔学生军初试锋芒。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又邀请先生去主持国事。局面总算日趋好转!”

廖仲恺走到孙中山身旁,恳切地说:“请先生训示。”

孙中山摇一摇头,沉默。

军旗随风飘动……

廖仲恺再一次劝请:“先生还是说几句吧!”

同类推荐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

    陈从周先生是中国近代以来有一无二的园林艺术大师,他在20世纪学术思想的谱系中,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艺术造诣,在鲜有人间津的学科领域独树一帜。作者以《说园》作为全书的论述中心,方法则是“以陈解陈”,即用陈从周自己的论述,来介绍和阐释陈从周的园林理念和园林思想。九、十两章关于造园美学的申论,是对陈氏园林艺术学的总而括之和提而炼之,并且补入了实践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陈氏学说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课题作者通过十一至十七章的系列讨论,昭示出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陈从周先生所以成为世无异词的世界级的园林艺术大师,其所必具的诸种理由和诸种条件,课题作者都一一作了回答。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热门推荐
  • 知错就改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知错就改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侠以武

    侠以武

    将军府管家之子江无双,一心闯荡江湖,成为一代大侠,却被父亲灌输忠于将军府的思想,后将军府被皇帝下令所灭,仅有江无双一人逃生,为了复仇,为了自己曾经的大侠梦,江无双踏上江湖,各路学武,为了成长,他不择手段,为了复仇,他费尽心思。终于,他成为了一代大侠,江湖上威名赫赫,他推翻了皇帝,自己登临九五之尊,他的野心越发的膨胀,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
  • 临时工

    临时工

    电视台临时记者孟想,接下了“卧底”拍摄超市制售变质肉食品的任务,但他不知道这间超市是女友夏晓炎父亲的心血之作。命运多舛、心地善良的中年寡妇刘小菊,迫于生计进城打工,却收获了一份难得又不健康的爱情,与同是养老院护工的老马越走越近。孟想费尽周折拍摄的揭黑节目即将播出,却又被无限期搁置,这里到底有什么隐情?老马媳妇找上门来,对刘小菊百般羞辱,刘小菊儿子护母心切将老马打伤昏迷,将被诉上法庭,事情还能否转圜?孟想最终能否担起记者的社会责任?他不惧怕“临时工”的身份,但他无法面对自己揭露的人是心爱女友的父亲。面对男友承担的道义和父亲的所作所为,夏晓炎又该何去何从?
  • 生长在绝望上的希望

    生长在绝望上的希望

    2154年,爆发一场惊天的危机,仅仅在一瞬间,世界巨变。末日刹那间便来临。普通人面对这一场末日之灾,除了无尽的恐惧外,还有对活下去的渴望,在这里,没有异能,没有奇迹,只有普通人用智慧和科技的力量苟活。而我们的希望又在何处?
  •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2014年5月,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伦理学讨论班,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并与陈嘉映、杨国荣、童世骏和郁振华等教授围绕“何为哲学”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交谈。这一事件成为2014上海学界一大盛事。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李泽厚上海之行的讲课和对话录。
  • 野性的呼唤+白狼(英文版)

    野性的呼唤+白狼(英文版)

    《野性的呼唤》是由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所著,并于1903年发表。全书以19世纪淘金热为大背景,当时,强壮的拉雪橇的狗成为抢手货。小说主人公是一条名叫巴克的狗,本来它是家养的,但被人偷走,变卖到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阿拉斯加,去拉雪橇。巴克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环境,与其他的狗打架争夺地位,最终生存下来,并成为动物群中的首领。该书出版后,即给杰克伦敦赢得巨大声誉。早在1908年,该书就被改编成电影,此后,又多次被拍摄成电影。小说《白狼》于1906年出版发行,大背景也是19世纪的淘金热潮,也是从狗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小说,可以说是《野性的呼唤》的姊妹篇,小说在人性、道德与救赎方面都有很深刻的探索。该小说多次被排成电影,最后一次是1991年,被好莱坞排成电影,受到观众们的欢迎。本版本是美国人最认可的哥登堡权威本。
  •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中的作品既凸显了地域特色同时又超越、淡化了地域色彩,既有边地文学的苍凉,因着苍凉亦不乏温情、温暖底色,构成了文学意义一定程度的广阔视野。作品从敦实淳朴的故乡走向了边疆的苍凉广远,又从苍凉边疆走向到了大都市的拥挤纷杂,作者所表达的每一次精神地理的变迁,首先体现为生存地理,因而这种感知和承载动影中有着诸多生命的纠结:精神的强大、悲壮,现实的琐碎、无奈、无解,更有着坚忍、温暖,绵绵不绝的溪流涌动。
  • 温先生的暖时光

    温先生的暖时光

    她莫名成了破坏别人婚礼的始作俑者,演了一出闹剧。最狗血的是——绯闻男友:“我单身,你可以追我。”“对不起,我已婚。”最离奇的是——媒体:“听说温总昔日初恋今日回国,两人有没有可能旧情复燃?”萌宝一推:“我儿子,了解一下。”最难过的是:“你不可能爱上我。”最幸福的是:“我爱你。”她以为青春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我喜欢你”,后来方知是他口中的“欢喜”。
  • 极品全能学生

    极品全能学生

    【最火爆热书】一个高三学生偶得全能系统,从此走向开挂人生。医术神奇,功夫无敌,眼带透视,6到飞起。全能系统告诉我——划船不用桨,全靠浪!!
  • 冥情忆瑶

    冥情忆瑶

    我们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却阴差阳错相遇在一起。我们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但时间只有颠到配,那有才子配佳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