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9300000011

第11章 孙中山与中国航空(1910—1925)(1)

孙中山在民主革命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因此,他十分强调建立革命武装,吸收新的科学技术,采用新式装备,以战胜敌人。

当飞机诞生不久,飞机作为新式兵器刚刚走上战场,军事航空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孙中山就预见到飞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建立和发展军事航空的重大意义。所以,孙中山在建立革命武装时就考虑到了要建立和发展军事航空。

孙中山主张:在中国还不能制造飞机的时候,一面培养航空人才,一面从国外购买飞机,组织航空队参加革命战争。在从国外购买飞机的同时强调自己制造飞机,以发展中国民族航空工业。在国防建设上他力主建立装备精良“不败之空军”。他还展望民用航空事业将在中国得到发展。为此,他倡导“航空救国”,以激发海内外亿万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推动中国的航空事业,特别是军事航空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倡导 “航空救国”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他对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有深刻的研究。辛亥革命前,他曾到欧美各国访问、考察,特别重视各国在国防建设方面的经验。他耳闻目睹了飞机的诞生及发展,并预见到飞机将在军事上、经济上发挥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他主张将飞机用于军事,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军阀混战局面,恢复民主共和,并建立有空军的现代国防,以航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进步。孙中山要用新兴的航空科学技术来挽救中国,振兴中国,发展中国。为此,他积极倡导“航空救国”。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航空事业初期,飞机已在交通、军事等领域崭露头角,各国竞相发展航空,特别是军事航空,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倡导“航空救国”,得到海内外中国人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航空救国”,其实质就是用当时高新科学技术来振兴中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航空救国”,作为一种思想已经融入孙中山军事战略思想和建国方略指导思想之中。孙中山倡导的“航空救国”,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军事航空的发展。“航空救国”思想,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903年12月7日,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实现有动力、可操作的持续飞行。当时,孙中山正留居美国夏威夷檀香山。飞机是20世纪重大发明之一,飞机诞生之后一年间,孙中山在美国各地旅行,他亲眼目睹了飞机的诞生和初期的发展。

1911年飞机首次参战,使战争开始从平面向立体转化,将战争及军事科学推向一个新阶段,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纷纷建立军事航空训练机构和航空部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还处于摇篮中的航空力量,即被正式投入战争之中。开始,航空队的任务仅限于航空侦察,随后,逐步发展到轰炸和空战。战后,各国对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世纪初—20年代,正是飞机问世、迅速发展和用于军事目的,并产生与形成空军军事思想的年代,也正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高潮期。孙中山以敏锐的洞察力,科学地预见到飞机在军事上和国家建设上的重大意义。他对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兴办航空教育,培养航空人才;组建军事航空机关和部队;购买,自制飞机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航空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此,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他曾亲笔题写了“航空救国”四个大字。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在当时的条件下,主要是为了建立和发展军事航空,以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积极建立和发展军事航空,其主要论述有:

1910年,孙中山到美国指示旅美同盟会,组织华侨青年学习飞行和飞机制造与维修技术,将来回国服务。孙中山鼓励檀香山同盟会分会筹办飞机制造公司。同盟会会员李绮庵呈文孙中山,准备在美国成立公司,招股10万元,以购置水上飞机(指飞艇,也称气艇,当时欧美国家军队中已装备),聘请飞行教官,培训飞行及维修人员,孙中山积极支持,并说,如筹款成立,另拨10万元作为开办经费。

当时飞机作为军用,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孙中山已预见到飞机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美国军事研究家咸马里在《哈拨周刊》发表《飞机在战争中的用途》,孙中山阅读后,于1910年11月7日从槟榔屿写信给咸马里说:“至于你对飞机在战争中用途的见解,我已一再拜读,至为赞佩。你的所有论证均极正确。我完全同意你在第一部分的论述,但在第二部分 ‘作为侦察手段’ 一节中,你忽略一事:飞机和飞船(可操纵气球)能作极好的摄影,有助于指挥官准确判断敌情。譬如在辽阳和沈阳战役中,俄军指挥官以为日军人数多于己方,但实际上日军人数要比他所设想的少三分之一。日军战线延伸达一百里[1]以上,使俄军的系留气球无法发现。假若俄军当时使用可操纵气球或飞机进行摄影,即可立即发现漫长战线上日军的数量。”孙中山引用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军未使用飞艇(当时对飞艇的称谓不统一,有的称带动力的气球,有的称可操纵气球,有的称气艇,还有的称飞船等,以后逐渐统一称飞艇。)或飞机侦察日军实力,而失败一事,补充了咸马里关于飞机作为侦察手段一节中的不足。可见,孙中山对航空器在军事上的运用研究之深。

1911年5月31日,孙中山从檀香山赴日本途中,复函李绮庵:“飞船练习一事,为吾党人才中之不可无,其为用自有不能预计之处”。积极支持李绮庵培训飞艇操纵人员。

1911年9月14日,孙中山致函萧汉卫:“来函诵悉。承问飞机一事,此事当无碍于各种方面,但以吾党所欲求发难者,尚不敢望此耳。飞机一物,自是大利于行军,惟以无尺寸之地之党人,未有用武之地以用此耳,若欲以为发难之用,是犹凶年欲食肉糜之类也。如(朱)卓文兄欲研求之为发难得地后之用,未尝不可也。”

1915年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八日市组建飞行学校时,孙中山指出:“有了飞机,革命将取得胜利。”孙中山对飞机参加革命战争十分重视。

1917年2月20日,孙中山在致南洋同志嘱赞助谭根开办飞行学校函中说:“飞机为近世军用之最大利器,谭君既有此志,于国家前途,吾党前途均有裨益。”

飞机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陆地战争和海洋战争的面貌,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使军事斗争进入三维空间。飞机刚刚用于军事,孙中山就号召革命党人研习航空。他将飞机同中国革命紧密联系起来,他多次强调:“有了飞机,革命将取得胜利。”孙中山在航空方面的先见之明及采取的重大决策,为近代中国军事航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兴办航空学校, 培养航空人员

兴办学校培养航空人员,为建国兴邦服务,这是孙中山“航空救国”的核心。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科学技术落后,经济不发达;航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要发展航空事业,建立空军,首先必须有专门人才。因此,孙中山非常重视对航空人员的培养。

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就在国外开始培训航空人员。有的航空学校或飞行训练机构是在孙中山亲自指导关怀下兴办的,有的则是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影响下兴办的。1915年孙中山致函南洋同志协助谭根开办飞行学校,同年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在美国组建美洲飞行学校;1919年在美国建立训练飞行人员的图强飞机有限公司,以后又在美国开办了美洲华侨航空学校和旅美中华航空学校,培养了一批飞行和航空工程技术人员。孙中山倡导的“航空救国”得到海外广大华侨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积资办学,培养航空人才,激发了海外侨胞的极大爱国热忱。国内1924年在广州大沙头创办了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即后来的广东航空学校)。孙中山在国内外先后创办的这些航空学校,培养造就了大批航空人员。另外,孙中山还选派有志青年出国留学,学习航空技术。如1915年选派20余名青年赴美国纽约寇蒂斯飞行学校学习。据不完全统计, 1911—1934年在国外学成航空的人员先后归国的有176人,从广东航空学校培训的飞行人员有425人。这些飞行人员在辛亥革命、北伐、东征及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广大爱国飞行人员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的教育下,英勇奋战,壮烈牺牲,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祖国领空,他们当中先后有184人为国捐躯。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深为人们敬仰和怀念。

在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孙中山非常注意培养军事人才。早在革命之始,他就注意到军事骨干的作用。在檀香山拟订的《兴中会章程》中指出,要“立学校以育人才”。1896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军事教育会训练华侨青年。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了青山军事学校,聘请日本教官为留学青年讲授军事课程。孙中山认为,拯救中国,仅仅有掌握一般军事技术的人才难以实现,还必须有掌握先进航空技术的人才。为此,孙中山先后在国外、国内兴办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员。孙中山在国外亲自筹办、创办的航空学校及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影响下,创办了以下几所航空学校。

一、筹办马尼拉飞行学校

培养航空人才,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航空事业发展的初期,派人去国外培训,因费用甚高,经费困难,培养人数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孙中山准备自己开办航空学校,以便培养更多的航空人员。孙中山最早拟开办的航空学校为菲律宾的马尼拉飞行学校。

孙中山拟开办的第一所飞行学校为什么会选择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呢?其一,菲律宾爱国华侨比较多,能为开办飞行学校提供资金。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菲律宾华侨仅1914—1915年就捐款达36万比索。其二,英美等国在菲律宾发展航空事业,有开办飞行学校的条件。其三,菲律宾的地租、房价及劳动力等均较便宜,有利于节省开办经费。其四,菲律宾离中国距离较近,一旦国内有事,航校飞行人员可以携机回国参加作战。

马尼拉飞行学校后来“流产”了,未能办起来,但从筹办这所航空学校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兴办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的决心和所作的努力。

负责筹办马尼拉飞行学校的关键性人物为伍平一。伍平一,原名伍澄宇,字平一,广东台山人, 1889年生,清末年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后去美国担任中国同盟会美国总支部长, 1911年孙中山旅美时伍平一任孙中山的秘书,在美国开办的中华飞机制造公司任总经理。这一年他还在美国与人创办了《少年中国报》,又任洪门筹饷局(对外称国民救济局)局长,筹募国内各省发动推翻清王朝军事革命所需款项。民国初年,伍平一曾就“航空国防”之策,通过蓝天蔚将军上书袁世凯,陈述航空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袁世凯阅后非常赞赏,曾多次电请伍平一回国服务。后来由于1913 年发生国民党要人宋教仁被刺事件,伍平一转而反袁。

当时,孙中山与美国华侨联络等事宜,基本上都是通过伍平一负责治办的。1913年6月,遵照孙中山命令动员谭根回国参加第二次革命,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失败后,伍平一于1914年转赴香港,当时广东都督龙济光曾派人去邀请他回广东筹办航空事宜,因龙济光被袁世凯封为“振武上将军”,而遭到伍平一的拒绝。随后,伍平一转赴菲律宾。

1914年8月2日,孙中山在《复伍平一函》中说:“飞机学校事,当竭力促成之,而目前训练尤不可缓,盖时局正佳,飞机之用即在目前也。尚祈准备一切,以备军用,是为至祷。”孙中山当时准备在马尼拉开办航空学校的目的,是为讨伐袁世凯推翻其军阀专制。1914 年10 月7日,孙中山任命伍平一为中华革命党驻菲律宾联络员,伍平一曾与李箕、叶夏声等人到菲律宾的苏碌、怡朗、马尼拉等地发展组织,并进行筹建飞行学校、募集革命经费和鼓动反对袁世凯等工作。

1917年2月20日,孙中山致函南洋同志协助谭根开办飞行学校,函称:“兹有同志谭君根、伍君平一由美洲回,道经此间,谭君为飞行大家,声誉著于世界。此次带有飞行机械多件,并有学生二人,据称拟在日本暂应各界招聘,俟试演完毕,不日前往南洋各埠飞演,并拟就南洋演技筹款,开办飞行学校,招收学生,教育此项人才云云。按飞行机为近世军用之最大利器,谭君既有此志,于国家前途,吾党前途,均至有裨益。用特豫为介绍于诸同志,倘谭君到时,尚祈费神招待,并希代为设法开场试演,劝销入场票位,俾得醵集资财,成立学校,作育真才。诸公热心公益,谅能玉成其志也。”

同类推荐
  •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我是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能手

    是“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我是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能手》是以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买得到为基本宗旨,简明扼要地讲解了手扶拖拉机驾驶与维修技术。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本书共分十一章,阐述了山西面制食品的历史文化、发展趋势、原辅料和加工方法。根据山西面食取材多样的特征分不同章节,详细介绍了以小麦粉、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高粱面、黍米面、马铃薯淀粉、豆面、糯米面等为主料的面食制品的原料与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产品特色。书中所述具体品种涵盖山西省各市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食品,内容详尽,种类齐全。本书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易于理解,可供城乡居民家庭、面食加工企业、个体户加工作坊、食品餐饮以及商业等部门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夜先生和亦小姐

    夜先生和亦小姐

    一个甜盐相搭的故事。。。暗藏玄机和残酷真相。历经磨难再度相逢的两人,能否重拾起最初的勇气?会有虐,结局甜。
  •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获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这是一代人的故事。一个并不久远的年代,一群熟悉的“陌生人”。从一九九O年开始的故事,很多在今天看来显得粗鄙和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他们却是这个时代的“底色”。友情,爱情,亲情,财富,成功,奋斗……一个个普通的耳熟能详的词,在时间的维度上,却有不同的诠释。时代的浪潮打过来,被打倒并不奇怪,能成为弄潮儿的,总是那些被打倒还能站起来的。
  • 孔子这样说

    孔子这样说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该书选取了《论语》中为国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章句,针对孔子中庸、修身、齐家、孝悌、仁爱等思想,借助于古今之生动实例,准确严谨地予以分析解读,给读者以思考空间。
  • 系统让我做大侠

    系统让我做大侠

    得系统,战天下,灭诸敌!这是一个万界无敌的故事。
  • 重生之不当学霸

    重生之不当学霸

    学霸=幸福人生?重生前,叶田田是高考状元、TOP医学院博士、教授专家,却被男友和小三陷害,死于医疗纠纷。重生后,她决定:这么坑的学霸,不当也罢!于是得到系统,开启了愉快的不当学霸之旅——唱唱歌、跳跳舞、选选美,顺便拐个优质学霸……一句话:当学霸不如嫁学霸。
  • 底层女子荒诞记事

    底层女子荒诞记事

    我们看过太多出生在罗马的故事,也盼望着灰姑娘能嫁给王子,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仙女教母,她们也得不到水晶鞋,只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努力地活着,就已经要摸爬滚打拼尽全力了。荒诞,孤独,却又现实。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我家竹马住对门

    我家竹马住对门

    幼儿园时,我们比小红花。在毕业的时候,他艰辛地在对老师多说了一句早安的时候多得了一朵小红花,超过了我。他妈高兴坏了,把我们一家请去他家吃饭。酒足饭饱,我们一家回到家,我爸直夸我,“孩子,干得漂亮!”什么漂亮?一顿饭和一朵小红花,孰轻孰重?当然是小红花!我哇得一声就哭了!长大后,他抱了一束红玫瑰,“给你的!”“干嘛?”我不是故意明知故问的,奈何心情太激动。“补偿你小时候落后的小红花!”“……晚了!”
  • 盘古至唐虞传

    盘古至唐虞传

    本书带有远古神话传说色彩。从盘古开天辟地写起,直到后羿奉帝尧之命射日而终,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重要的几个人物及其伟大事迹,如盘古、有巢氏、伏羲氏、共工、神农黄帝、有熊氏等等。书中包含了,盘古开天地、仓颉造字、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有名的故事。全书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