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0300000008

第8章 历史回眸(3)

对于美国来说,庞大的计划被终止,载人航天技术即将失去优势,目前俄罗斯航天技术发展缓慢,暂无威胁,倒是欧洲和中国的发展速度让美国感到担忧。而俄罗斯如果不实施改革,也许只能面临着被欧洲和中国赶超的结果,欧洲如能继续团结一致开展合作,以后的航天能力有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日本更是时刻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航天整体实力。

目前,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整体现状几乎都是从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和日本这5个国家中体现出来。它们的航天技术未来走势如何,对于整个人类的航天事业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0年的思考

面对

2010年,奥巴马宣布了新的太空政策,取消“星座”计划并让美国3架航天飞机在2011年全部退役,一时间以往人们对进入太空的幻想与期望似乎又变得渺茫。

人类曾经幻想着未来的太空技术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人们不但可以方便地进入太空,还可以向深空迈进。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航天器发射的成本降低、安全性的提高。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能让人类自由来往于太空和地面,在太空中拥有一个长期居住的大型城市,并且可以依托它飞向月球和火星,这些梦想应该能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发展50年后得以实现。

人类自从1961年进入太空以来,就一直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然而只有提升了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能力,才能说明航天技术的真正成熟和进步。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美国引领着世界在航天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了影响着人类航天事业进程的庞大计划,除“阿波罗”计划之外,还有航天飞机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星座”计划。

但是,直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新太空计划公布时,人们才意识到,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长期居住的太空城市,以及向更深远的宇宙进军,这些曾经美好的梦想在今天似乎都要搁置,而要转向20世纪60年代人类刚刚掌握的舱体式宇宙飞船的研究阶段。

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新太空计划中提出的缩减版“猎户座”号飞船就属于舱体式宇宙飞船,它仅能满足人类在近地轨道范围内的需求。缩减版的“猎户座”号飞船功能和早期研制的“联盟”号、“双子星”号飞船基本一致,甚至不具备“阿波罗”号飞船可以将宇宙员送入月球的功能。

虽然缩减版“猎户座”号在2016年服役时,肯定要比50年前的飞船趋于完善,但是如果忽略其中使用登月飞船和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历史,那么人类载人航天这50年的发展,仅仅是一种性质的宇宙飞船量的提升,而没有质的飞跃。中间过程人类曾经实现了很多,但终究没有成为结果,也就是在这样的中间过程中,先进成果没有得到传承,人类航天才有了今天的现状。

奥巴马的新太空计划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暗示,我们应回到20世纪的宇宙飞船时代,重新对人类如何进入太空进行探索。而人类航天这50年所实施的计划,并没有为航天发展辅设一条平坦而光明的道路,它们都从相反的一个角度说明,现在的航天技术还不能开发可重复使用载人航天器,还不能在太空建造一座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场所,还不能将人类送入更遥远的星球,应该在近地轨道上做更多的准备。而人类在50年前就应从近地轨道太空舱式飞船开始起步,探索如何进入太空、如何在太空居住,如何实施星际航行。如今50年之后,我们不得不回到起点,站在了50年以前一样的近地轨道技术高度。人类曾经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计划,但却不知道航天技术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致使计划相继终止和航天器的退役。此时我们才明白过来,只有正确地看待人类航天技术目前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才能找到目前制约航天发展的原因。

到2011年底,人类共向太空实施大约4800次发射,将近6400个航天器被送入太空,这里绝大部分是人造地球卫星、星际探测器等,而载人航天器的发射不超过300次,比重不到6%,也就是说平均20次航天发射中,载人发射仅有一次左右。

人造地球卫星是围绕地球运转的无人航天器。目前已形成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三大类。其中科学卫星类又分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又主要分为试验生物卫星、试验通信卫星、试验遥感卫星和综合试验卫星等;应用卫星又分为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等。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规模,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们每天都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航天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对人们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人造卫星一般属于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其重量最多在20吨左右,发射人造卫星的火箭结构强度和复杂性相对较低,从技术和生产成本的角度也易于实现。

当无人航天器飞离地球进入深空宇宙时,它就由人造地球卫星转变为星际探测器。在过去50多年里,星际探测器技术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人类星际探测技术,范围已经覆盖整个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现在已经飞过冥王星,距离太阳约180亿千米,它即将飞出太阳系,成为人类首个恒星际探测器。

星际探测器主要作用是帮助人类探测和了解宇宙,从而对宇宙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的眼光早以从地球表面射向遥远的宇宙边缘,无比庞大深邃的宇宙空间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人类好奇的本质和无比智慧促使着他们将沿着探索宇宙的道路永远前进。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宇宙,但是依赖无人探测器对宇宙的认识必竟有限,需要我们的足迹进入宇宙,才能对宇宙真正有所了解。因此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才是航天事业的根本所在。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航天事业的主体。

但是载人航天技术比人造地球卫星和星际探测器技术要复杂得很多,在极其恶劣的宇宙环境中,如何建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活动的空间,是人类载人航天事业发展50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回首“阿波罗”计划

无人探测器的脚步已到太阳系的边缘,目前的载人航天技术只能说还停留在近地轨道,虽然在1969年人类成功登陆过月球,那也是曾经的历史,早在岁月的流逝中失去它的辉煌,况且很多人还在怀疑它的真实性。

1961年5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在演讲中宣布美国要实施登月,从那时起“阿波罗”计划就已经开始了,在载人登月之前,首先开展的是一些辅助项目。

1961~1965年,美国于实施了“徘徊者”月球探测计划,先后发射了9颗“徘徊者”号月球轨道探测器,对月球表面进行拍摄,以了解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的可行性。1966~1967年,美国又实施了“勘探者”探测器计划,共发射7颗“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表面土壤进行理论特性分析,并实现了软着陆。在实施“勘探者”探测器计划的同时,美国又实施了“月球绕行卫星”计划,共发射5颗探测卫星,对月球表面地形实现了高清晰度拍摄,为“阿波罗”登月飞船选好了着陆地点。在无人探测计划进行的同时,美国利用“双子星”号载人飞船计划验证了登月飞船和宇航员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飞船探测、交会对接和舱外活动等,为以后的载人登月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此之后,美国开始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核心——研制“阿波罗”号登月宇宙飞船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其中“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由指挥舱(直径3.9米,高3.5米,质量6吨)、服务舱(直径3.9米,高7.6米,质量25吨)和登月舱(宽4.3米,高6.9米,质量14吨)三舱组成,总重约50吨,高约16米(不包括9米高的救生逃逸塔),可将3名宇航员送入月球轨道。对于如此庞大的宇宙飞船,要用巨型运载火箭才可将其送入太空,这就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土星”5号高达110.6米,芯级最大直径10.1米,起飞质量3038吨,其中第一级装有5台F-1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海平面起飞推力为3400吨力。“土星”5号运载火箭也是人类历史上投入使用最大的运载火箭。

1968年12月21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连同3名宇航员送入月球轨道,并在围绕月球运行20小时后,返回了地球。

拥有了登月飞船和运载火箭,美国人终于可将宇航员送上月球。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19日飞船进入月球环绕轨道。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美国宇航员尼尔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成为第一位在地球以外其他星体着陆的人类。他将和他那句名言将永载史册,那就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一刻,使美国人在过去8年多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收获,同时也意味着,美国从此取代了苏联成为人类航天事业新的引领者,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胜利。

1969~1972年,美国共实施了6次登月,先后将21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而“阿波罗”计划也于1972年结束,人类从月球上总共采集了381千克的岩石,这也是“阿波罗”计划留给我们唯一的纪念。

从196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到1969年仅8年的时间就将人类第一次送上月球,而50年后的今天,2004年开始实施的“星座”登月计划,到了2010年却突然宣布计划终止。现代的航天科技无论如何也要比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要发达,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要比那个时候强盛得多。面对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人类没有具备登陆月球的能力,不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政治,甚至是文化方面。然而历史绝不能代表现在,人类是否具备登陆月球的能力不是看历史上曾经所实现的这个过程,而是取决于是否真正掌握了登月技术,将登月技术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资源的实现。

曾经的历史虽然比现在进步很多,但是它最终还是成为短暂的辉煌,“阿波罗”计划实施成功后仅仅持续了3年,就从航天领域中彻底地退出。在制订登月计划上,美国并没有作长久的打算,在实施登月计划时,美国也没有对当时所具备的航天技术做充分的考虑。“阿波罗”计划实施于载人航天技术刚刚获得突破才半年的时候,1962年2月20日,美国人约翰 格伦乘坐“友谊”7号宇宙飞船升空进入近地轨道,成为美国第一名宇航员。那个时候将人类送入近地轨道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更不用说登月技术。

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进行模拟发射测试,突然飞船指令舱内电线某处产生电火花,激发充满纯氧的整个舱内产生剧烈的燃烧,导致参加测试的3名宇航员在短短的17秒内迅速被大火及燃烧释放的各种毒气夺去生命。

又一起事故发生在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在发射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内的2号液氧存储罐突然发生了爆炸,爆炸将半个服务舱毁坏。2号氧储罐提供宇航员呼吸用的氧气,同时为燃料电池供给电力。爆炸使登月变得不可能,宇航员必须借助剩余动力返航,不过“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逃过这场劫难,他们利用登月舱所携带的能源,在飞船飞至近月点时点火加速,最终得以平安返回地面。这次事故险些再次断送3名宇航员的性命。

这些都是载人航天技术不够成熟而采取冒进带来的后果。其实从“阿波罗”11号起,每次月球之旅都有一些小故障发生,为登月计划而设计的“阿波罗”号飞船,并非平常的近地轨道往返式宇宙飞船。它的结构比“水星”号和“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结构复杂得多,就连50年后的今天,要想设计登月飞船也不容易实现。所以美国现在只能让新飞船“猎户座”号暂时只具备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而什么时候具备登月的能力就遥遥无期了。

政治因素是导致“阿波罗”登月计划半途终止的最主要原因。当时美国和苏联处于冷战时期,美国不甘心在航天领域落后于苏联,苏联的航天技术曾一直是世界领先,苏联先于美国将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位宇航员、第一座空间站送入太空,可以说是苏联开创了人类航天事业。

美国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才被迫实施登月计划,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拥有比苏联更先进的航天技术,从而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和主动。当它的目的达到后,登月计划也就可以停止了,所以美国并没有从探索开发宇宙的长远角度出发实施登月计划,才做出了一个仓促的决定。

如果当时没有冷战,可能美国会甚重考虑实施登月计划,等到载人航天技术真正成熟的时候再开始实施,并提出后续计划,让人类的登月技术一直延续和发展下去。

同类推荐
  • 月球的新姐妹:卫星(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月球的新姐妹:卫星(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刘芳主编的《月球的新姐妹——卫星》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月球的新姐妹——卫星》讲述了:人造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内容。
  • 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主要向你介绍了汽车的基本结构、汽车的正确驾驶、汽车发动机的检查与维修、底盘的维修、汽车电气的维修、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希望农民朋友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状态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状态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淡水水库可基于多种目的调节流量,包括:供水、灌溉、防洪减灾、抗旱、航运和水电。陆地表面积转换形成水体,和相关水面气体流量测量已经表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排放可能和温室气体(GHG)交换的全球清单有关。研究表明寒冷和温和气候条件下的排放水平普遍较低,而较高的排放量似乎和持续缺氧的热带系统有关。然而,改进可用的信息和工具对于支持已有水库和新建水库的温室气体状态以及采取必要缓解措施的明智决策非常重要。
  •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本书适合对3D打印有兴趣,却不太了解的读者,同时本书也涉及一些比较深入的话题,即使是3D打印方面的专家也能有所收获。若你想快速了解3D打印,那么短小精悍的本书绝对能满足你的要求,直接阅读吧!
  •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的宿主是万年老二

    快穿之我的宿主是万年老二

    “妄肆,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小鱼干啊?”“妄肆,你想吃糖葫芦吗?”“妄肆,下个世界我给你挑个父母,好不好?”“妄肆,你在做什么?”“妄肆,你清醒点!”“妄肆,你不是他!你不是啊!”“妄肆——”
  • 傲骨丹青:吴冠中传

    傲骨丹青:吴冠中传

    本书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品牌丛书——《大家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的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本书以“世纪之争”、“丹青歧路”、“苦瓜家园”和“生命风景”四个篇章生动描绘了大师的艰辛人生经历,执著的艺术追求,无私无畏的铮铮傲骨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成就。配以吴冠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插图,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的享受,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使人寻味良久,所得甚多。
  • 笙歌盛世

    笙歌盛世

    异世杀手笙歌一朝穿越,落草为寇。本想佛系安稳,没想到闲来无事抢了个山下路过的俊俏少年郎做了压寨夫君。这少年来历不简单,身世有点惨,不过问题不大,她笙歌能护着,可是这怎么回事,她是杀手阿,什么时候变成了小女人了!“你会不会有三宫六院,三妻四妾?”“不会,我只有你一个!”
  • 吞天魂帝

    吞天魂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诸神无道,视苍生如蝼蚁!”三千年前,一代妖孽叶开被圣庭围杀,身死道消,就连挚爱之人也为救他而死……三千年后,一个少年流着血泪从青铜棺椁中爬出!这一世,叶开誓要逆乱这苍天,杀上那圣庭,以心中怒火,手中长剑,焚天戮神!
  • 遥远的格桑花

    遥远的格桑花

    世上一切的不幸,都来自于对自己的偏爱。最遥远的距离是有缘相遇,却又永远无法相聚。事业遇阻,爱情不顺,陆毅磊独自一人来到了西藏。从冷眼旁观到主动融入,结伴而行的路上,形形色色的旅人带着他们的故事和期望悉数登场。他们一同游历了珠峰、山南、羌塘,阅尽雪山圣湖、白塔经幡、戈壁草原的旖旎风光,直到他深深爱上了美丽善良的藏族女孩格桑梅朵,爱上了这自由真诚的生活,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 简·爱

    简·爱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出生贫寒的简·爱自幼失去父母,寄人篱下饱受欺凌,寄宿学校的艰苦生活,让她变得倔强而又坚强。当她在桑菲尔德任家庭教师时,爱上了脾气古怪的男主人罗切斯特。而就在他们举行婚礼的时候,她发现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患有遗传精神病的妻子,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绝望的简·爱离开了桑菲尔德,而当她重新正视自己的内心,回到桑菲尔德时,却发现这里已是一片废墟。
  • 天下男妖皆炉鼎

    天下男妖皆炉鼎

    缠绵病榻的光棍老初女一朝穿越成缠绵床榻的异世豪放女。许观音想死的心都有了……男妖满屋,个个绝色,全是炉鼎。妖性难驯,狡诈奸猾,许观音冷冷一笑:想逆袭翻身?想得美。
  • 开局只有五农民

    开局只有五农民

    开局一条狗,输出全靠吼!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爆!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开局五农民,征战如君临!莫凡表示不服:“我还有一票兄弟呢!”“他们都是龙套。”莫凡表示不服:“我还有一票妹纸呢!”“嘘!这是本正经的书。”
  • 三个同姓人

    三个同姓人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三个同姓人》《狮鬃毛》《魔鬼之足》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关里关外

    关里关外

    大家都说,我爷爷这辈子活得并不屈枉。我想也是,他一生不知道啥叫爱情,却赢得了两个女人的心。他孤身一人闯关东,却拥着兄弟般的手足之情。民国时期,邢老坎的老家山东临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又赶上那年家乡闹饥荒,邢老坎为了活命也怕被抓去做壮丁当炮灰,便随着逃荒的人流闯了关东。之所以叫老坎,是因为他打小儿就多灾多难,一步一坎儿。临走时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本村的姑娘桂荣。桂荣家有田有地,有骡子有马,虽说不是大户也算富足。在那个年代,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就算邢老坎不走关东也断然不会娶到桂荣,因为他只是桂荣家的一个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