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1300000004

第4章 前言

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阅兵式上,空中梯队气势磅礴,呼啸而至。12个梯队151架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首先是多机编队的领队梯队、预警机梯队、轰炸机梯队、加受油机梯队、歼轰7梯队、歼8梯队、歼10梯队、歼11梯队,接着是直升机三个梯队,最后是由“长空花木兰,蓝天娘子军”驾驶的教练机梯队。蓝天骄子,携雷霆之势,展空中雄姿。向党和人民做了一次精彩的汇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空军、海军和陆军的军威。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为之骄傲。它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的高速发展,也标志着我国我军防卫力量的空前强大。长缨在手,敢缚苍龙。

2011年春天,我们迎来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华诞。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图强创新,展未来,繁花似锦。“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正在进一步实践和落实。我国的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曲折的征程,到现在基本建成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在国内举指可数的大企业集团。60年的艰辛、60年的奋斗,60年的耕耘,60年的收获,“出成果,出人才”为航空工业谱写了“保卫国家安全、铸就蓝天长城”的豪迈篇章。每个航空人都感到无尚荣光和无比自豪。鹰击长空、剑啸苍穹,壮志凌云、再展雄风。

2011年8月3日,也将迎来601所成立50周年。在党中央、中央军委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感召下,走“从摸透、仿制到自行设计”的道路。全所战斗在航空科研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工人和干部,经过不懈努力,共同锤炼出601所精神,那就是“团结拼搏、严谨求实、艰苦创新、献身航空”。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成功地研制出歼8白天型、歼8全天候、歼8Ⅱ型、歼8多型等歼8系列飞机,研制出受油飞机、歼11飞机……

在这里,曾经工作过为航空科研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老一辈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黄志千,他们青史留名,他们为航空事业的献身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铭刻在为航空科研奋力拼搏的知识分子们的心里。这里曾走出叶正大、谢光等国防科工委的资深中将将军。这里曾走出以老所长刘洪志、新所长李玉海、孙聪为代表的一大批部、院、集团公司和兄弟厂所的领导干部,这里曾缔造出现代飞机设计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聪、陈一坚也曾在这里工作过。人们都说“601所不仅是我国战斗机的摇篮,也是航空工业领导干部的摇篮,更是航空工业院士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第15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于2010年6月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最后强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着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水平,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享有崇高荣誉,受到社会广泛尊重。长期以来,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技战线的领军人物,孜孜以求,敬业奉献,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在两院院士中引起强烈反响,对两院院士、对在各条战线上工作的知识分子都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新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之际,中航工业企业文化部组织编写《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为航空院士撰写传记,探寻院士们的成长足迹,给人们以启迪和震撼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情志蓝天》一书是为航空气动力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所写传记。李天院士是601所副总设计师,他那平和儒雅的面容,谦虚、刚毅的学者风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63年他由清华大学毕业后来所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先后任设计员、专业组组长、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等职。现任601所首席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航空科研事业是他的梦想与追求。这位航空骄子正直淳朴,艰苦求索,执著奋斗,在飞机气动力基础、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飞机总体综合设计和主动控制等航空技术预先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为我国远景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做出了坚实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李天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2001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授予武器装备预先研究突出贡献奖。2006年被集团公司授予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

长期以来,李天作为航空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多项新技术预先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及中国航空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共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13人,硕士23人。同时注重航空英才的培养,在他的精心指导与培养下,他们陆续成为了航空界飞机总体技术、气动力技术、隐身技术的技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一批批飞机设计师和技术骨干担起了飞机设计的大梁,一批批航空英才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李天院士一贯坚持“做人以德、根本是善;做事以则、核心是信;做学以理、基础是专;做业以勤、关键是恒;做官以正、重要是清”的原则。他总是默默耕耘,不善张扬;他总是细雨无声,淡泊名利;他总是洁身自律,襟怀坦白;他总是团结协作,不显芳华,因此受到一起工作的同志和外单位协作人员的尊敬和爱戴。

由于时间紧迫,收集材料有限,现用以下12个章节来描绘他的人生轨迹:

聪颖少年愉窗寒,

报国情志矢蓝天。

动乱岁月从容度,

严谨求实干新歼。

奠实基础重试验,

呕心沥血搞预研。

天工人巧日争新,

多年艰辛铸利剑。

为人师表育英贤,

爱是你我苦酸甜。

平生磊落信步行,

与时俱进再登攀。

由于笔者水平不高,此传记一定不会完美,李天院士实际人生轨迹和他的铿锵足音一定比本书所描写的更为细腻,更加精彩。

谨以此书

献给新中国航空工业60华诞。

献给601所成立50周年。

献给为航空事业奉献青春、奉献终身、奉献子孙的老中年朋友。

献给热爱航空的青少年伙伴。

同类推荐
  •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本书系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四。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民国知识分子自觉站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演绎了一部壮烈激越的抗战史诗。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书写被遮蔽的历史,刻画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命运,立体式地彰显了民国大师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抗战时代生活史

    抗战时代生活史

    本书是“陈存仁作品”之一本,与《银元时代生活史》可以看作是作者自传两部曲。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强。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通过对爱新觉罗家族全新解读,再现清朝原貌,重温近代中华盛衰。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安乱、争战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昌亡,成败得失,令人荡气回肠。爱新觉罗家族十二位皇帝的功过是非,昭前警后。清朝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热门推荐
  • 你的新娘是我

    你的新娘是我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所以...哪有什么选择,只不过是个幌子,只是为了让我历尽一番磨难罢了...“我是你的新娘,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 第七感:权力、财富与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第七感:权力、财富与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这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全新时代。这是一个连接无处不在的变革时代。这个时代与启蒙运动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完全不同。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要感知现实世界——拥有汽车、学校和战斗机的现实世界,又要看清虚拟力量——拥有人工智能、DNA数据库、计算机病毒的虚拟世界。在这个时代,各种信息、应用、通信数据及出乎意料的事情充斥并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状态,我们已经无法以固有的感知来理解和认识这个蕴藏着巨大潜能和冲击力的网络连接时代。
  • 我的王妃是高手

    我的王妃是高手

    辰王楚萧寒乃京中一霸,仗着太后宠爱在京中作威作福,声名狼藉。京中贵女,无人想嫁。对此,楚萧寒也不在意。毕竟,在他的生活里,还有更多重要和有趣的事情要做。直到那日,他遇见了一个人。一个,他无论如何都想要留在身边的人。
  •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体验”孕育创意,“热情”激发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三大思维力点燃你的创造热情,发散性、推理性两大思维模式开启你的创意体验,让你在自我检测的过程中轻松掌握高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创造性。最终,开启你的无限创造潜能。
  • Mrs. Lirriper's Lodgings 利里普夫人的住处(英文版)

    Mrs. Lirriper's Lodgings 利里普夫人的住处(英文版)

    Mrs. Lirriper's Lodgings is a story by Charles Dickens, an English novelist whose characters are among the most memorable in English literature. Mrs Lirriper's Lodgings was followed by Mrs. Lirriper's Legacy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his All the Year Round magazine's Extra Christmas Number (1864) . Mrs. Lirriper is a warm-hearted landlady who keeps a respectable boarding house. In Mrs Lirriper's Lodgings, Mrs. Lirriper starts to take in lodgers to make ends meet and also to pay off her drink loving husband's debts after he perishes in an accident. Mrs Lirriper's Lodgings describes some of her experiences as a lodge keeper. When one of her lodgers dies in childbirth, she and her good friend is so kind that they decide to raise the baby as their own. Everything goes well…until they hear news of the child's father. The tale Includes two chapters:Chapter 1-Mrs. lirriper relates how she went on, and went over; Chapter pgsk.comr relates how jimmy topped up.
  • Five Little Peppers And How They Grew

    Five Little Peppers And How They Gr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把种子洒满诸天

    我把种子洒满诸天

    从诸天万界选取诸多异种,打造最强生命禁区。
  • 黑甲入侵

    黑甲入侵

    3066年的夏天,由于大面积虫灾造成的居民集体大迁徙…护卫队队长林等在搬迁过程中被黑甲刺中昏迷…变异人…不明生物入侵…悦城岛还能一切如常吗!?
  • 情窦初开花未开

    情窦初开花未开

    英俊帅气的少年郎夏哲喜欢上安静内敛的校花曲婉,一次次的邂逅的重逢,让他们惊讶和无奈
  • 美人为馅纯白记徐司白

    美人为馅纯白记徐司白

    尊重原著是同人文写者的原则,想给徐司白一个温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