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100000002

第2章 旅游活动与现代旅游系统(1)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活动的各种定义;掌握旅游活动的特征及基本类型划分;掌握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及现代旅游系统;识记旅游业、旅游产品的概念和构成;掌握旅游业、旅游产品的特点。

本章学习重点

旅游活动的特征、类型;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现代旅游系统;旅游业、旅游产品的特点。

本章学习难点

现代旅游系统;旅游业、旅游产品的特点。

第一节 旅游活动

一、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旅游”的起源

探寻中文“旅游”一词的来源,我们会发现,该词的正式出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认为是我国文献中收录“旅游”一词最早的,其对“旅游”一词的解释为“旅行游览”。1964 年,国务院将我国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定名为“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之后,我国又相继成立了“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报社”和“上海旅游专科学校”。旅游一词自此才在文献中和社会上被广泛使用。通过对其词源的追溯,我们不难发现,在一般日常用语的意义上,旅游作为人们离家外出的一种访问活动,其基本词义就是旅行加游览。当然,这一理解并非是旅游学研究中作为专业用语时的确切概念。

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与“旅游”相近的还有“观光”、“旅行”两个词。观光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易经》和《左传》,可以理解为观看、考察一国的礼乐文物、风土人情,即旅行游览之意。旅行一词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巡游、官吏的宦游、和尚与道士的云游、文人墨客的漫游、学者的科学考察,以及群众性的踏青、游春等。

在英语中,“旅游”一词的对应表达是“tourism”。据有关考证,在 19 世纪以前,英语中本无“tourism”一词。该词最早于 1811 年出现在英格兰的《体育杂志》上,后被正式收入《牛津词典》。在此之前,于1800年出版的英文《牛津词典》中还出现了“tourist”一词。不论是“tourism”还是“tourist”,都是从“tour”这个词引申而来的。在英语和法语中,“tour”都含有巡回的意思。由“tour”发展为“tourist”专指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外来游客,以区别于为职业或其他特定目的而旅行的旅客。时至今日,包括《牛津词典》在内的一般语言词典中,对“tourism”一词的主要释义大都是“出于消遣目的的旅行”。在讲英语的民族中,人们日常使用该词时,通常也都多指此意。同样,这也只是该词用作日常用语时的解释,而不是旅游学研究中的专业用法。

(二)“旅游”的定义

旅游的定义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旅游研究人员的难题,至今在旅游学术界仍然争论不休。由于国内外众多旅游学者或旅游机构对旅游内涵和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对旅游的定义也各有侧重。

从总体上讲,这些定义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理论抽象出发而作出的定义,即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另一类则是人们出于某一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借助某些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性指标而作出的定义,即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是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根据人们的出游目的、出行距离以及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等指标,去确定旅游者的人员范围和统计口径。

实际上,人们对旅游所下的概念性定义也有很多。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各地旅游研究中流传较广的这类定义包括: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这一定义最初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提出,20世纪 70 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所采用,作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人们习惯于称之为“艾斯特(AIEST)定义”。这个定义在现在看来仍然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它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也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然而,这个定义也存在着不足,“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这一表述比较模糊,因为人们很可能将商务性原因而外出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排除在旅游的范畴之外,而商务旅游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与空间,为休闲、公差、商务或其他目的而到外地旅行或考察,逗留连续时日在一年之内的活动。”这是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arth Council)联合制定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对旅游的重新定义。该定义的立足点主要还是建立在对旅游产业的考虑,注重该定义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对旅游产业规模的功利性意义上。该定义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官方统计所采用。

“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英国伯卡特和梅特利克,1974)

“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客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和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美国罗伯特·麦金托什和查尔斯·R·戈尔德耐,1980)

美国参议院领导的一个研究机构在其《国家旅游政策研究最后报告》中提出,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其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地方旅行的行为和活动。”

“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于光远,1985)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谢彦君,1999)

当然,其他表述的定义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综合这些对旅游定义的不同表述,可以发现人们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已经取得共识:①旅游是人们离开其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② 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进行有别于移民性永久居留的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异地性和暂时性正是旅游最为突出的两个外部特征。除了上述两点共性之外,这些旅游定义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性。有的强调旅游的综合性,有的强调旅游的目的性,有的以便于统计为出发点,强调“一年之内”或“超过24小时”。

除第7个定义以外,其他定义都存在泛化的倾向,包含了其他非工作目的的旅行,但是这些旅行活动可否视为旅游,仍存在争议。这类广义的定义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纳的,因为一则便于统计,二则是其统计结果更能显现出旅游对经济的正面影响。除此之外,如果进一步深究,可能会发现上述定义所界定的旅游其实并非完全是同一对象。例如,第1个和第4个定义所界定的其实是“旅游现象”,或者说所界定的是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第2个、第3个和第5个定义所界定的“旅游”其实是旅游活动。

(三)旅游活动的概念

1991 年 6 月,在世界旅游组织(WTO)和加拿大旅游局的联合赞助下,旅游统计工作会议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1993年联合国接受了世界旅游组织会后提交的报告,并采纳了联合国秘书处统计组关于旅游统计事宜的建议。这次会议决议中的主要结论之一,便是将旅游活动定义为:

“一个人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根据这一标准定义,可以看出,在常规的旅游研究中,旅游活动是指旅游者的活动。所以,通俗地讲,旅游活动就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活动。

二、旅游活动的特征

(一)异地性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特征是指旅游活动的发生是以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为前提的。所谓异地,是指与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完全分离的另外的地方。旅游为什么一定要到异地呢?一是人类具有“远方崇拜”的天性;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普遍具有追新猎奇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事物对人刺激的反复出现,会降低人对它的感受性。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也就是说,人们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中,往往会对自己身边的美好景色熟视无睹,甚至感到乏味和厌烦;相反,对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或事物则会充满了憧憬、遐想,并愿意为之求索和探险。因此,当人们具备了一定条件时,就想去欣赏和领略异地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获得在常住地所得不到的知识、快乐和体验。

(二)暂时性

旅游活动的暂时性特征是指所有的旅游活动都是一种暂时性的活动,即外出旅游者在结束其全程旅游活动之后,最终须返回其常住地,既不能在目的地停留过久,更不会在目的地永久定居。另一角度看,旅游只是发生在旅游者工作和生活期间之外的某个时段。旅游往往与假期相连,假期是短暂的,并往往被看做是对现实生活的暂时“逃逸”,人们可以暂时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决裂”,以便更全面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爱好和愿望。假期结束,人们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三)流动性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决定了它的流动性。所有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涉及旅行活动和逗留活动这两个方面。旅游者为了实现旅游目的,首先必须从自己的常住地转移到异地景区,然后又从一个景区向另一个景区转移,这就使旅游具有了流动性。当然,旅游并不完全是在动中进行的,而是动静结合。旅游中的暂时逗留就是静,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静下来欣赏,而静到一定的时候又会动起来。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属性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无疑具有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但旅游活动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涉及社会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因而旅游活动是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反映,因此,旅游活动的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点。

(一)文化属性

旅游需求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化驱使的结果。旅游的需求是在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以后而产生的一种享受和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但更多地表现为人们对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充分获得个性的满足的需求。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活动。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物,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都是人类生产、社会活动的产物,属于文化的范畴,这是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另外,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也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比如,现代旅游饭店不仅仅提供膳宿,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种种功能于一体,既能满足旅游者的物质需要,更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的需要。

总之,体验异乡风情、了解他国文化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无论人们出于何种目的出游,不论其属于何种类型旅游者,其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该地的社会文化;同时客观上也会以自己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本国、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影响目的地社会的居民。

(二)社会属性

首先,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是人的活动,特别是就构成现代旅游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旅游活动是人的重要的休闲活动。休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其次,旅游活动最突出的表现特征便是不同地域间的人员交流,这些民间接触和交往无疑也属于社会现象。

同类推荐
  •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血字研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一份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促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阐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们许许多多做人与处世的哲理,从而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
  •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系列之一:校园本应是一个幽雅、舒适、宁静、安全的教育场所。但是意外事故、校园暴力、两性问题、偷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各个校园角落中,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探讨。《校园安全常识手册》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使《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寺庙建筑(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寺庙建筑(阅读中华国粹)

    我国寺庙的数量众多,建筑风格多样,艺术价值极高,千百年来,承载与记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兴衰,不仅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我国悠久宗教历史文化的代表与象征。我国的寺庙文化源远流长,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其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说它是“历史文物的保险库”,可谓当之无愧。我国的寺庙建筑与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 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包括: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生活化的语文并不缺少“语文味”等。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一代新人。
热门推荐
  • 玩转天下之废材小姐要逆天

    玩转天下之废材小姐要逆天

    众所周知的废物小姐安灵雨被庶出姐姐百般残害致死,怨气不散,发誓复仇!再睁眼,废物换了灵魂,异世的光芒誓要搅得这天地震荡!欺我者,就算是炼狱,也要把你抓出来,千刀万剐!辱我者,就算讨好谄媚,也定要以十倍偿之,绝不放过!尊我者,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要为你劈开这混沌,千百倍回报!爱恨分明,敢作敢为,这是独属于安灵雨的标签……人人不屑却又闻之丧胆的魔尊是她师父,人人眼中仙风道骨的人皇是她朋友。美男伸手大把大把来,谁又能和她一起笑傲江湖,玩转天下呢?
  • 港娱四十年

    港娱四十年

    时间:1970——2010,那段闪耀的时光
  • 第五人格之暮光杰克

    第五人格之暮光杰克

    [第5人格]受到了庄园主的邀请。据说在那里记忆中的ta第5人格系列很短,但是就会写很多本。这是杰克的,也是我写的第1本第5人格。字数可能在3万字左右。多多包涵。
  • 神医火凤

    神医火凤

    她是世界佣兵之王火凤,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医术高超却心如蛇蝎。他是华夏特种兵王苍狼,铁血冷酷,手段毒辣,风华绝代却心硬如铁,冷漠无情。他是官,她是匪。一场意外,他与她双双遇难……她,候府嫡女慕容火凤,容貌倾城,被誉为东离第一美女,却是一个从小疯癫的疯子,众人称之疯小姐。他,帝王之子南宫宸天,兰庭玉树,姿容无双,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被众人称之为傻王。一道圣旨,疯妃配傻王。洞房夜,盖头揭开,四目相对,火花四溅。看着对方熟悉的容颜,火凤咬牙切齿:“苍狼,你还真是阴魂不散,怎么哪都有你?”闻言,他勾唇邪魅一笑,欠扁的吐出三个字:“缘分啊!”当傻王不傻,当疯妃不疯,且看穿越夫妻如何携手坑骗天下?
  • 心的二分之一

    心的二分之一

    《心的二分之一》依然延续《我为歌狂》等前两本书的青春校园主题,但在创作手法上更为现代。曾炜在小说中精心创意了一个完美的电脑游戏,这个游戏接近一个演绎着凄美爱情的魔幻神话。小说真正的男女主人公本是现代社会同一间大学的学生,但在另一个场景里,他们其实就是魔幻游戏中的生死恋人。这不禁让人想起国际大导演基耶基洛夫斯基的感人巨作《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同时亦正合目前国际影坛上一批新锐导演充满着时空转换的双线结构电影。由于本书的独特结构和强大的号召力,《心的二分之一》已被国内某知名影视制作机构看中,目前该小说的影视合作版权已进入谈判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起源天书传

    起源天书传

    元古大域覆灭,天书出世,诞生出灵智,纵横圣灵时代,仙古时代。惊天黑手背后出击,天书打回原形。世界重开,万物重演。天澜大陆,奇遇无数,法宝无数,一少年偶遇天书,从此开启一段逆天旅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阿遬达经

    佛说阿遬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心惹相公

    无心惹相公

    在21世纪某年的一个6月天里。大街上周围都是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影。也是!在6月里的大热天里大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身体的温度降下去那里还有时间在一起到处跑呀。不过在某座豪华别墅里有个人却在不停的啃着东西。她就是我们的女主姚蓬蓬。吃!吃!吃!她现在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吃东西。“小姐。你吃慢点小心呛着了。”厨娘王妈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从厨房里走出一边担忧的看着自家小姐,每次她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