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400000017

第17章 广泛涉猎,基层工作18年(4)

显然,这种发动机不适合用于歼13飞机,李明和所里的几位同志决定向上级反映自己的意见。李明和应福田、杨凤田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他们的出发点还是认为引进这种发动机对歼13不合适。后来,经过航空工业部组织的论证和考虑上级机关的意见,中央领导做出了“不可不买,不可多买”的结论,但是斯贝引进之后,歼13飞机并未选用。

关于为歼13选发动机的事情,前后折腾了几年一直都没有结果,直到1978年才迎来了转机。这一年,沈阳飞机厂的唐乾三经理和601所顾诵芬总师等人从国外运回来一架788飞机,之后三机部组织专家对该机进行了摸透、消化,收获颇多,其中有的技术还用在了后来的歼8大改方案中。而对歼13飞机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可用的发动机,该发动机推力为12500千克力级,推重比5.5。后来经过新一轮的方案论证,各方都认为788飞机的发动机配装歼13比较好,并主张测仿该发动机。在取得三机部领导的同意之后,不久该发动机就从机上拆下“借给”了410厂,由其负责仿制。国内拟仿制的发动机被命名为涡喷15加力涡喷发动机,之后,歼13飞机就按照配装涡喷15发动机方案开展设计研究,研制进度也大大加快。

除了为歼13选择配套的发动机之外,气动室的另一项工作是对飞机气动布局和部件方案深入选型,这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而又复杂的工作。选型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风洞试验,而进行风洞试验就要用到风洞模型,但是由于模型加工周期往往过长,影响了研制进度。

前文中提到,李明在技术组时,就常去试验工厂了解模型制作情况,回到室里后,他还是经常去工厂了解模型加工的进展情况。反复观察后他发现,要加快模型的制造进度,就必须改进工艺与生产工具,于是他同工厂领导和工艺人员研究改进措施。按照当时制作模型的流程,第一步就是制作外形样板,而之前制作外形样板的过程一般是画完放大图后,由钳工手工制作,既费时又吃力。后来一名工艺员反映,说有一种采用电火花加工原理的线切割机,可以大大加快样板制造的进度。李明向顾诵芬总师反映,说可以采用线切割机来提高样板制造速度,在顾诵芬总师同意后,工厂买来了线切割机,试用后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样板制作速度。而机翼的外形,原先的工艺是先将毛坯粗加工,留有较大的余量给钳工去锉修,后经研究改为用靠模铣,这样大大减轻了钳工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加工速度。

顾诵芬总师当时也经常为缩短模型加工周期想办法,有一次他想到可以尝试用发动机叶片精铸工艺来制作模型。于是,李明与顾诵芬俩人骑车去410厂,找到车间的领导和工艺员,讲明了来意后,对方很痛快地答应了,要求他们提供一个飞机模型的木模,试着浇铸一下。回来后,李明找人制作了一个木模,然后带着木模又去了410厂的精铸车间,将木模交给联系人,他认为木模做得不错,就让李明回去等消息。大概过了一个星期,410厂通知李明去看铸件,李明一看铸件心就凉了。由于热胀冷缩,按木模制作出来的铸件,冷却后比木模明显缩小,这样的话所有尺寸都对不上了。回所后,李明向顾诵芬总师汇报了这件事,就放弃了用这个方法加工模型的想法。

在这之后,顾诵芬总师仍一直关注模型加工。改革开放后,他有了出国的机会,还利用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国外的锉刀回来,加工模型的师傅普遍反映比国内的刀具好用,后来他还从国外带回来了用于模型加工的电动工具。时至今日,各种数控机床、数字测量装置等先进生产装备已普遍推广应用了,生产加工效率大大提高,可见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持之以恒地改进和创造新的生产模式和应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而推动这一变革的则是人的不懈追求。

李明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会学习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他无论在军校、在部队,还是在601所从事科研工作,都能够很快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

李明在哈军工学习时,空气动力学这门课只有100个学时,教师是黄序。到室里工作,这点知识是不够的,要补课。尽管已经是室主任了,并参与了飞机的设计研制,但是对于自身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李明很坦诚,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除了通过看书补充知识外,李明还采用了另外两种办法,一是直接参加组里的专业工作,从实践中学习,除性能、操稳专业之外,进气道、载荷、布局、导数专业都留有他参加工作的足迹,从而大大拓宽了他的专业知识面。二是认真看所有出室的报告,这既是室主任应履行的责任,也是他从中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机会。

与别人不同,李明看报告时喜欢一边看一边思索,包括报告中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上有无问题,有时还要用计算尺(后来是用计算器)校对一下,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正确等,就连标点符号与错别字也不放过。

这样看报告,对他来说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有的报告若没有完全看懂,李明还会请编写的同志给他解释、说明,等于是拿着具体问题找老师解答,李明常常说这就是孔夫子所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看报告的过程中,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对报告编写人、校对人、组长们的技术水平、研究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责任心与工作作风慢慢掌握于心,从科研管理角度,也有利于知人善任。”李明如是说。

随着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各种高级编程语言的出现,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迅猛发展。李明发现,关于这方面的报告和文献也越来越多。

其实,601所一直都很重视计算机能力建设,计算机换代也比较快,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后。原先是颤振和强度专业使用计算机较多,但后来使用者明显增多了。先前算题,编程工作大多是由计算机室数学组的人进行的。到了后来,设计员编程的人逐步多了起来,室里钻研CFD的人以及想把原来由手工进行的工程计算转为计算机计算的人也多了起来。看到这个趋势,李明觉得应该因势利导建立一个新的专业。

李明把喜欢用计算机计算的人组织起来,组成一个气动数值计算组,并指定了负责人。规定所开发的程序要为气动力设计计算所用,并指定一个开发范围和先后顺序,这个组就运转起来了。遗憾的是,多年之后,这个专业并未建设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单干的多,形不成合力;另一方面,从国外买软件比自己开发要快,也更好用;还有就是当时主要通过风洞试验得到数据,比较托底,并不依赖于计算。最后,这个专业组就逐渐消失了。

边工作边学习是李明进所后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有一段时间,他对阅读新的国外文献非常感兴趣。阅读时,他喜欢用笔译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强理解,为此,他曾将两份资料的译文交给顾诵芬总师,请他帮助修改。顾总很认真地修改并指出了不少专业译名的错误,使李明获益匪浅,渐渐地,笔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一次,李明看到了一本AGARD报告,觉得对歼13飞机的研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于是就决定尝试着将其翻译出来。翻译期间,有少数不熟悉的专业词汇,由同事陈瑞禧帮忙翻译。1978年,这份报告翻译完成后,以《国际航空》编辑部的名义正式出版,书名为《抖振及其他跨声速现象对机动作战飞机的影响》,这是李明翻译的第一本书。

李明翻译的另一本书是《机动飞机实用空气动力学》。原书是一本俄文教科书,书中对当时苏联的各种战斗机的飞行使用介绍得比较详细,对有些问题的分析也很深入。当时室里胡秉科看到后觉得内容挺好,就和李明商量将它翻译出来并出版。没想到他们分工译完后,联系空军的情报室出版时,才知道试飞院也有人翻译了这本书,空军就建议将两份翻译稿都给他们,由他们选择使用。后来,这本书于1979年以空军司令部的名义出版。

1981年10月,李明被三机部任命为601所副总设计师,主要任务是协助顾诵芬总师抓歼13飞机研制。同时,在摸透788样机后,空军要求进行歼8大改(即以后的歼8Ⅱ飞机)的研制工作。在歼8大改的研制中,首次建立了总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李明被任命为歼8Ⅱ飞机型号的副总设计师兼飞行控制与操纵系统的总设计师。

进入80年代,由于有多年的工作基础,歼13飞机的研制推进很快。在确定以涡喷15发动机为动力后,空军的战术技术要求经过多轮反复协调也基本确定,整个研制方案就基本冻结了。此后,通过了总体方案评审,召开了成品协调会,接下来将转入详细设计阶段。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却发生了变化,歼13飞机的命运也出现了出乎意料的转折。

当时,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向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报告,鉴于空军装备落后,需要研制一种新型歼击机(新歼),邓小平批了5亿元经费进行此项研制工作。这个新歼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要求与601所论证多年的歼13飞机的是一样的。

然而,1982年2月对歼13飞机方案进行大规模评审时,军方要求沈阳、成都两地都完善和报送方案再进行评审。此后,经过几轮方案比较,新歼选用了611所的鸭式布局方案,而601所研制多年的歼13飞机边条翼方案被弃用了。10多年的研制工作就此“下马”了。

对于这个结果,当时所里很多领导,包括参与歼13飞机研制工作的人都想不通。大家都觉得,既然是新歼,总该提出要论证的新的战术技术指标吧!怎么把歼13飞机的战术技术指标抄过来就算了呢?当然,更多的是10多年的工作就这么放弃,对所浪费的人、财、物感到可惜。话说回来,新歼定点成都后,在对外合作中是按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进行的,数字电传操纵、综合航电系统等都是歼13飞机当时尚没有列入的研制内容。

自1963年到601所工作,至1981年调任所副总师,历时18年,李明在这18年的工作经历中,虽然技术岗位多次变动,但始终坚持发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认真努力地把每项工作做好。同时,601所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他参与和从事了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又接触了总体、气动、动力、操纵与控制等多个专业的技术工作。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才使他在以后的型号研制和预研工作中,能够将技术融会贯通,综合集成,开创了中国航空领域自动化研究的新篇章。

注 释

[1].本书所提“重量”均为“质量”概念,单位为千克、吨等。

[2].1千克力=9.8牛。

同类推荐
  •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他是一部“历史书”,擅长文物鉴定,被誉为国宝专家; 他主编的《国宝》,成为中国政府官员赠送外国元首的正式礼物;《朱家溍传》讲述他出生相国世家,却蜗居陋室,与家人多次捐赠收藏,一次捐赠即过亿元。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以流畅自然的文字记叙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并配以数十幅精美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地讲述既是建筑家又是诗人的“第一才女”林徽因的一生,感受这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才女的精彩人生。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 宗族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宗族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宗族是个古老的社会组织,至今仍能看到它的活动踪影。宗族为什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而绵延不绝?今天的宗族和古代的宗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色?本书注重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试图以简练的笔法和典型的事例,概括地展示宗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宗族又贵族化到民中华的组织延边,宗族的古老传统以及多变的适应性特点。书中内容涉及祖先崇拜与宗族的祭祖、宗族的形态与结构、宗族的教化和族人的生活、宗族与地方社会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浮生当歌

    浮生当歌

    看过很多穿越剧,其实真正的穿越,并没有那么幸运和神奇。苏晴是历史学家,因寻找辩论灵感而走进无人沙漠,寻找遗失的历史文明真相,不料龙卷风突然袭击,把她带进了另一个时空。慕容南笙,慕容世家继承人,十岁一战成名,被封战神,在乱世里有一席之地。一个刚刚建立的朝代,四面楚歌的边界问题,部落小国蠢蠢欲动,人才缺乏,君主专制,皇帝有心无力,后宫关系错综复杂,朝臣分流,百姓疾苦。最后他们在这样的乱世里该何去何从?
  • 来自不死界的男人

    来自不死界的男人

    什么!你是兵王归来;抱歉,我杀过的兵王足以填满大海;你是超级医仙!这副骷髅架子你要是治不活我只好弄死你;兵王归来、超级医仙、高手下山、杀手之王、修炼妖孽等等等等…在这里都是配角!这是一个不会装逼,却喜欢看人装逼的故事。
  • 快穿之另类重逢

    快穿之另类重逢

    洛芗认为自己现在也是个奢侈的人了,因为她花巨多灵石养了一个系统,幸好这只系统没有只吃不干事,能够在关键时刻发光发热。仙途得意,情场如意,正当她为自己美美的小日子感到乐不可支时,伴侣却在大战中身死道消。为了救回伴侣,洛芗不得不带着系统穿越各个位面寻回神魂。内容全凭作者虚构,有很多bug,请多多包容。喜欢的小可爱请点个收藏哦,谢谢^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 照着做,你就能掌控情绪

    照着做,你就能掌控情绪

    情绪是对事物的一种最浅显、最直观、最不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作智谋上的考虑,这样会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距离就已很远了,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最浮躁部分。《照着做,你就能掌控情绪》一书从实用角度介绍掌控情绪的基本方法,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表现自我,如何平衡生活,如何获得重视,可读性强。
  • 一吻成婚:不良娇妻来入局

    一吻成婚:不良娇妻来入局

    一场精心计谋之后,国民妖精白瑶雪失了身。他是娱乐圈的霸主,更是商界的传奇。他看着面前赖皮又狡黠的女人,扣着她的下巴对她说:“乖乖听话。”他本以为,只要满足女人的要求,女人便是世间最好掌握的生物。但是显然,他小瞧了这个妖精。
  • 颜少,别来无恙

    颜少,别来无恙

    黎洛有过三次婚期,三次都错过了,跟同一个男人……她以为她此生都不会再爱,他却最终宠她入骨!还说什么对她不感兴趣,呸,撒谎!如此口是心非,一本书都写不完!不过,我喜欢.....
  • 总裁的霸道小娇妻

    总裁的霸道小娇妻

    大晚上站在阳台乘凉,被一条从天而降的胖次砸到脸,阮星辰将罪魁祸首拉进了警察局。男人拿出支票,薄唇轻启:“私了。”“……”好吧,被胖次砸一下,十万块钱轻松到手,这是好事。随后就其他赔偿事宜,男人再次丢出一张支票,“只摸了一边,五万。”阮星辰才明白,原来在男人眼中,欧派是分单双的。……后来,阮星辰发现怪大叔他不仅是个三十多岁的老光棍,还是某跨国企业的大总裁。再后来,她陷入困境,总裁大叔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和我结婚,钱随便花,卡随便刷,坏人我替你收拾。”条件太过诱人,于是阮星辰欢欢喜喜的把自己嫁了。然而婚后眼睛只能看我,心里只能想我,远离除了我以外的所有男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全能女神驾到

    重生之全能女神驾到

    问题1:【歌手中最会作曲的,作曲中最会演戏的,演员中最精通计算机的,黑客中颜值最高的,请问她/他是谁?】粉丝一言难尽:卿玉!画外音:我可能粉了一个假明星!别人家的明星偶像每天洗白白画美美就可以上头条,为啥我家的明明可以靠颜值,偏要靠才华!某天,四个粉丝群被合四为一。群一粉丝:快去看,快去看!我家卿卿又出新电影了,演技简直爆棚哇~群二粉丝:快去听,快去听!我家卿卿又发新专辑了,偶买噶,声音听得我要怀孕了~群三粉丝:快去买,快去买!我家卿卿又上时尚杂志封面了,美的我都快要窒息了~群四粉丝潜水,看着上面的安利,默默打开电脑,手指飞舞,看着屏幕上出现的照片,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假黑客!问题2:【昨天卿玉再次蝉联金嗓奖歌后,请问作为卿玉出道以来的出品方,制作方,投资方以及前签约公司总裁,秦总想要说些什么?】秦总‘邪魅’一笑:我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女人被我给承包了!所有粉丝:抓住这只人生赢家,请给拖出去!卿卿是我们大家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巨星重生为一名小透明,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重新奋斗,直至成为国民全能女神,顺便拐带某位‘天凉王破’总裁的故事。【阅读指南】1、本文背景架空,没有任何原型,请勿对号入座。2、本文坚持1v1不动摇,男女互宠。3、女主美美美,楠竹帅帅帅,有些苏,有金手指。4、看文求一乐,作者不混娱乐圈,有关内容纯百度或是虚构,请勿深究,有合理建议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