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400000008

第8章 在解放军大熔炉里成长(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宣告成立。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力量非但不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更是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集团,同时扶持“南朝鲜”、越南南方等,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妄图扼杀新中国。而朝鲜战争的爆发,让美国看到了一线机会。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南朝鲜”军队在朝鲜人民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南朝鲜”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中国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要求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南朝鲜”抵抗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通过,要求各成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出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南朝鲜”军队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

9月15日,随着“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两周之后,美军进抵“三八线”,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美军占领平壤。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还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对中国的边境城市进行轰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接受朝鲜政府的出兵援助请求,于10月18日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一时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响彻祖国大地,传遍全国各地的学校、工厂和矿山。全国人民空前团结,决心用行动来捍卫新中国。

“参干”与步兵学校

1950年底和1951年中,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形势下,也是在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的要求下,国务院(当时叫政务院)先后两次发出了知识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的号召,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响应,掀起了“参干”热潮。

作为有着进步传统的上海市立洋泾中学,校园内天天都挂着一幅“朝鲜战局形势图”,随时标示出前线战局的进展变化。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首战告捷的胜利消息鼓舞着李明和他的同学们,同当时的许多同学一样,李明非常希望能够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

1951年7月,当国家再次发出知识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的号召时,李明正好初中毕业。作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当时的班主任吴辛厂老师找李明谈话,希望他能响应祖国的号召走入军营,早就对参加解放军保家卫国充满向往的李明,当时就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决定响应号召参干。让李明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姐姐李新也报了名并征得了父母的同意,遗憾的是最后李新没有被录取。

也许是与祖父的职业有关,也许是小时候随父亲见惯了大海的广阔而心生向往,报名时李明填写的志愿是海军,然而在名单公布的时候,他却被分配到了“军训”学校。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李明参军的决心,作为一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李明服从了组织分配。

在那个年代,普通青年参军是一件足以让全家感到光荣的事情,更不要说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参军了,为此,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参军的学生们举行了隆重的上万人欢送会。

按照当时的规定,“参干”的学生都是自带行李,并且要求每个人所带的行李不能超过10千克。欢送会后,出发的日子近了,妈妈给李明准备了两件行李,一件是铺盖用品,包括一条棉被、一条薄毛毯还有一张单人席;另一件是个小型的手提行李箱,里面有一双回力牌球鞋(这双鞋子李明一直没舍得穿,多年后又拿回家给了弟弟)、几件换洗衣服和妈妈亲手织的一件鲜红色的毛衣。说起这件毛衣,还有一段小插曲。一开始,性格内向的李明一直觉得毛衣的颜色太鲜艳而不好意思穿,后来天冷了,为了遮挡袖口,李明将一双袜腰剪下缝了上去,这才开始穿这件毛衣。

在当时携带的行李中,有一个小本子至今仍然一直陪伴着李明。那是班上的同学送给李明的纪念品,上面写满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赠言。临走前的一天晚上,李明的父亲看到了这个本子,在李明睡着后,父亲也在本子上写下了对儿子的期望,鼓励李明“争当保家卫国的英雄”。在之后的岁月里,参军时所带的东西都已经无影无踪,唯有这个小本子李明一直保存了下来,至今已经陪伴了他60年。

出发那天一大早,李明和其他“参干”的同学一起到学校集中,各军校接收学员的军队干部来学校办理完交接手续后,同学们拿着行李排队向火车站进发。刚出校门,李明就看到了爷爷的身影,原来年过七旬的爷爷步行近一小时从家里来为孙子送行,懂事的李明心头一热,眼泪在眼眶里翻滚。他那时根本没有想到,这是和爷爷见的最后一面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李明已经“参干”,但是在父母的眼里仍然是个孩子,前来送行的爸爸和妈妈跟着队伍一直到了火车站。火车站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参干”的同学和送行的家长、亲友,还有各校组织的欢送人群,在震天的锣鼓声和此起彼伏的歌声中,李明和同学们登上了开往合肥的列车。虽然自幼便随父母在多个城市间往返奔波,但是真正离家一个人远行,对李明来讲还是第一次,随着一声尖利的汽笛声,火车开始缓缓前进,向父母挥手告别的同时,泪水也模糊了视线。站台上,“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打败了美国兵呀……”的歌声仍然响彻云霄。

李明和同学们所乘的这趟列车,是临时编组专门用来运送“参干”学生的列车,因而一路上走走停停,速度较慢,这使得上海到合肥原本不算远的行程显得颇为漫长。而由于硬座车厢座位不足,李明所在的“军训”班被分在了一节闷罐车厢里,座位就是自己的行李,原本漫长的行程更显漫长。后来中途空出了座位,李明和同学们才去了硬座车厢。尽管车行缓慢,但是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大家天南海北地聊起来,倒使路上没那么枯燥。第二天傍晚,列车行驶到蚌埠,车停下来,有几个去看铁路大桥的同学竟然忘记了时间而掉了队,其中还包括李明所在临时班的班长瞿林生。

列车到达目的地合肥之后,李明和一部分同学被带到了“军训”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步兵学校(步校)。

也许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学校似乎并未事先对新学员的住地做出安排,全部学员被安排进一个新建不久的大礼堂内。礼堂内空旷无物,泥土地面因刚下过雨而有片片水洼,显得比较潮湿。尽管如此,休息的哨子响后,李明和同学们打开铺盖,席子垫在下面就躺下了。熄灯后的大礼堂一片漆黑,李明和同学们体会着终于参加人民解放军的兴奋和喜悦,进入了梦乡。当时李明15岁,身高1.55米。

在之后的几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陆续到齐了,新学员按编制分好班,入住学员宿舍,一个中队就相当一个连队。有中队长和指导员(教导员),班长、区队长由老兵担任,都是部队选派来的。李明所在班的班长叫张锦山,副班长是瞿林生,全班10个人,住一间宿舍,睡上、下铺,除班长外,其余9个人都是上海来的学生。过了“好久”,军校才为学员们发了正式的军装、帽徽等物品,李明和同学们胸前的“步校学员”胸徽也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徽。配发正式军装,让李明和同学们颇为兴奋了一阵,此时应家人来信要求,李明还专门拍了一张身穿正式军装的照片寄回家里,以抚慰家人的思念之情。

短暂的休整之后,便是严格的军事训练。在步校,首先进行的是队列和体能训练,尽管一开始都是“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以及班、排、连的列队行进,但是每周各班、中队都要抽查评比,非常严格。

队列和体能等基础训练完成后,学员们开始学习枪械知识,每人发一支步枪。当时发给学员们的都是老式步枪,李明领到的是一支日式“三八大盖”,这种老式步枪上了刺刀后比他的个子都高。上枪械知识课时以区队或中队为单位进行,上课的地点就在中队驻地,由枪械教员逐步讲解枪的构造、特点、分解、装配、使用等。除了枪械知识课之外,战术课、社会发展史等课程都是大课,这时的大礼堂白天放满了长凳子,用做上大课的教室,晚上将长凳并起来就当成床,用做来部队探亲的家属的临时招待所。对像李明这样从学校直接参军的没有基础的新兵而言,由于没有实际经验与体会,因而对战术课印象不深。但是社会发展史课程中讲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初步知识等,都让李明记忆深刻,也成了他后来学习此类课程的启蒙。

在步校学习期间,“三反”和“五反”运动已经在全国展开了,之前广播中已经报道了天津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化,上海的不法资本家不仅偷工减料,还用旧棉花给志愿军生产急救包等诸多事件。步校的“三反”运动是自上而下一层层进行的。首先是开大会,由校主要领导逐个检查,接下来是老兵们,尤其是教导队的一些曾与校领导在一个部队的干部学员的发言批评,火力挺猛的,不留情面,一般一次检查都过不了关;轮到大队政委时,也是检查了好几次才过关;再下来是中队指导员、区队长和班长们,越往下过关也越容易一些。当然,李明和同学们,这些学生兵也没有幸免,人人都要检查自己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自由散漫习气,这也是李明第一次参加政治运动。

这次政治运动前后历时近两个月,运动过后,步校的各种训练节奏似乎迟缓了下来,枪械课也取消了,好像在等什么。后来李明从区队长和指导员那里得到消息,原来上级已经决定将包括他在内的一部分同学调到空军去了。果然,不久,除少数学历高的学员(大学一二年级的)留在步校外,其余的学员都被调往空军。李明在步校近10个月的学习与训练生活就此结束了。

几十年后,回想起在步校的那段日子,李明仍然记忆深刻。当时部队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约发2万元(即现在的2元)的津贴费,伙食标准也较低,但他和同学们的训练和生活总是精神焕发、军容严整。当时步校自办了一个烟厂,半年左右给每个学员发一条香烟,没有牌子,味道太苦,又辛辣,李明试着抽过一次之后就彻底断了抽烟的念头,这个良好的习惯一直伴随他到现在。至于发给他的那些烟,都送给了班长以及别的老兵们。

至今,李明仍然保存着步校学习期间留下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发正式军装后,为给家里寄张穿军装的照片而照的;另一张是上枪械课时,班长带着班里的几个学员拿着枪在合肥城墙上的留影。每当工作闲暇之余,李明都会翻开相册看看这些老照片,这既是对自己军营生涯的纪念,也是对那个年代最直接的怀念。

空军第五预科总队和第九航校

1952年5月4日,也就是“五四”青年节这天,李明和其他学员们乘火车从合肥来到徐州九里山下的空军第五预科总队,正式转入人民解放军空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本希望成为海军的李明被选入陆军步校,然后又从步校转入空军预科总队,每每提起这段经历,李明都笑称自己与航空的缘分是早已注定的。之后,虽然只在预科总队停留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但这却是李明一生跨入航空科技事业殿堂的第一步。

根据当时的规定,预科的主要任务是对学员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围绕毛泽东主席关于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的有关指示,学习与树立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的理念。这种政治思想教育是以正规的政治课形式进行的,除此之外,还有日常的队列与体能训练。只有完成上述政治思想教育课程之后,学员才可以转入空军航校继续学习专业技能。

由于这批从步校转来的学生兵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程度从高小到高中参差不齐,所以在上面提到的正规课程结束后,在等待航校接收的这段时间里,领导就动员和鼓励他们学习文化课,学习形式主要是选学和自学。李明选择自学高一的数学课——三角,这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也算是循序渐进。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人心至上:杜月笙传

    人心至上:杜月笙传

    本书以杜月笙为人处世原则及智慧为切入点,以其生平为线索,通过对其一生历程的娓娓道来,涵盖了发生在其人生每一阶段的大事要事,以及其应对这些事的技巧、心态、解决方法等,展示了杜月笙高超的为人处世智慧,亦体现了其性格、心理,以及其在特殊境遇下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救世情怀,堪称迄今为止杜月笙传记的上佳之选。
  •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与斯大林

    这是一部有丰富内容的好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教科书。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众所周知的两位伟大人物,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我与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见过面,谈过话,有过接触,并在他们指导下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党组织分配我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七年。1948年,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华,和毛泽东会谈,我任翻译。1949年,毛泽东派刘少奇访苏,和斯大林会谈,我仍任翻译。1949年12月至195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会谈,我仍然任翻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毛泽东与斯大林》这部书编得基本上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
  • 呼伦贝尔之子郭道甫:家世生平、革命实践与著作研究

    呼伦贝尔之子郭道甫:家世生平、革命实践与著作研究

    郭道甫,本名墨尔森泰,习称墨尔色,号浚黄, 达斡尔族,1894年生于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达斡尔民族的政治家、教育家、民族革命家。为达斡尔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达斡尔民族的民族英雄。
  •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她叫丽莎·布伦南·乔布斯。她是乔布斯四个孩子里一度不被承认的那一个“大女儿”。她曾是乔布斯始终回避的生命里的“污点”。乔布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而她被乔布斯遗弃。苹果公司历史上所有产品里,只有一款产品用人名命名,用的就是她的名字。她长时间活在乔布斯的阴影之下,但她揭示了乔布斯的“暗面”的真相,并最终活出了自我。透过她的眼睛,我们能看到这对父女生活里的爱恨悲喜,看到一个小女孩孤独而倔强的成长,也能看到一个商业之外的乔布斯,一个作为父亲的乔布斯,在生活里是如何的偏执、天才、神经质、敏感又残忍。乔布斯大女儿丽莎亲笔自传,30年爱恨交织的父女人生,都在这本书里。
热门推荐
  • 塔木德智慧全书

    塔木德智慧全书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生存环境最为恶劣的民族,他们曾经颠沛流离、曾经惨遭大屠杀的噩运;同时他们又是世界上最具神奇色彩的民族,他们在世界总人口中仅占0.3%,却掌握着世界上30%财富,是什么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所有真相都在《塔木德》里。《塔木德》是犹太民族瑰宝,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三千多年犹太人智慧的结晶。它涵盖的信息注重实用性,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交友、经商,在《塔木德》中都能够找到行为准则,都能够为我们指引方向。
  • 暮光心悦

    暮光心悦

    去往不同的位面寻找不同性格的你......暮颜:哎,系统坑我,说好的寻找白泽碎片的呢?为什么总会有个黏人精一直跟着我!墨筠寒:你是我的,我只会跟着你一个人,同样你也只能有我一个,不然......
  • 仙穹宿

    仙穹宿

    为责任踏上修仙之路,一路鲜血离歌。无尽苍穹,莽莽神荒,何处大道巅峰?通望古今,风起云涌,叶少轩如同仙道命运长河里的一叶孤舟,风雨摇曳,又将通往何方?大道渺渺,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叶少轩一路向前,探破神秘无尽,寻找宿命归途。?一个时代,一段神话,叶少轩又将如何谱写属于自己的神话?
  • 沸腾热血,青春不老

    沸腾热血,青春不老

    她是不良少女,他是高冷校草。她是情场老手,他是感情白痴,却在帮她补课的时候强吻她说“拒绝他们,想这么补,我都帮你!”她总是躲着他,他只是在后面追着。
  • 雨是阳光落下的泪

    雨是阳光落下的泪

    谁会想到鼎鼎大名的全能学霸会喜欢上一个不受欢迎的‘臭丫头’,一场来源于‘’撞桌’的相识,却让他产生不可思议的想法……‘喂,你叫洛晴是吧?,我叫夏阳诶,你说我们俩名字是不是很配?洛晴凶巴巴威胁的说:“谁跟你很配啦,再瞎说信不信我把你嘴用针封上?”多年后天桥下的凉椅上坐着一对情侣,女孩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讨厌我?”男孩无奈道:“我不是讨厌你,而是讨厌你眼里泛起的碧波山川不是我!”其实女孩不知道男孩想说的是“我多想你的眼里只有我”。
  • 顾家娇女

    顾家娇女

    顾铭语重生了。她本想摈弃上一世的骄横,来修的这一世的安好。却不曾想,被某人推翻了。顾铭语表示:定要远离某人,珍爱生命。东躲西藏之后,却发现天下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自己也一不小心,成为了专属他的,皇后凉凉。
  • 硬汉

    硬汉

    这时我回过头,看见东风还在大厅门口朝我们猛力挥手,一团明朗秋光映衬着他,那张色泽黧黑线条刚劲的面庞正熠熠生辉。他整个人成了一片诱人的人生风景。我情不自禁向他招手致意,好像一对朋友不是分别而是重逢。
  • 扇底桃花:独宠腹黑女

    扇底桃花:独宠腹黑女

    无辜惨死,连尸体都找不到,却成了别人口中的荡女。天幸让她重生成街头小乞丐,重学祖传秘技。纵是小小扇子,也能助她扶摇直上。一世还一世,上辈子吃她的吐出来,抢她的还回来,害她的要遭报……什么?负心人想要重修旧好!桃花遍地开,你又算是哪一株?!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修仙神令

    修仙神令

    上古时期,共工与颛为争帝,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地失衡导致沉睡、隐匿的一些妖魔、凶兽毁天灭地,修仙少年沧溟以休仙令斩妖除魔,重振天威,晋为神尊。九万年后,沧溟推算出新一轮天地之劫即将到来,能化此劫者是西荒女床山孕育的一只玄鸟。当他来到女床山时,玄鸟已经离去,且下落不明。片段“女侠,”妖孽男媚眼如丝,在我耳边吐气如兰,“真的要见她吗?我可听说你师姐抢了你的大师兄。”我将一副药膏小心翼翼地涂在隔水纸上,对他视而不见。见我仍旧不理他,他更加放肆了:“心心念念的人被人抢了,这感觉是不是很爽?”妖孽男笑得甚是放荡,甚是落井下石。我火了,将手中的膏药往他还有些狰狞的伤口上狠狠一贴,下手之重可想而知。妖孽男顿时疼得青筋暴,冷汗直流。我看着他那因疼痛而变得苍白扭曲的脸,立即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