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2900000010

第10章 报道篇(2)

疼痛渗入心底。在后来的岁月里,每到冬季的每一天,吴大观总会亲手给妻子削一只梨,曾经的苦难让她落下不能痊愈的咳嗽;每一年的365天,每一天的中午晚上两顿饭后,吴大观总会起身打一盆热水,拧一块热毛巾给妻子擦手擦脸。无言的爱,是彼此的珍惜,更是相互的搀扶。

“文革”终于过去了。他们笑了。因为,他们一直坚信,那些做坏事的人不代表共产党。

吴大观重新回到了发动机的世界。还有什么比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更令吴大观虽九死而不悔?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翻阅一些杂志看到,国外在我们搞‘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电子技术、工业化发展非常快,就是这十年中,我们与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拉开了更大的距离。这是非常痛心的。”

他开始和时间赛跑。

他拖着一只失明的左眼和仅剩0.3视力的右眼,每天早晨7点前就到办公室,晚上11点才离开。

引进斯贝发动机期间,进行150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英国专家组织两班倒,63岁的他却一个人顶两班,发烧到39℃仍不下岗。

晚年的他,视力更差,路都看不清楚,就由老伴打着手电筒,每天早晨7点前把他送到办公室,晚上再由秘书把他送回家。后来,老伴走不动了,就由家里的保姆继续送他出门。

他在88岁高龄学会了使用电脑,天天坐在电脑前,戴着眼镜,再拿着放大镜,搜寻下载着各种有关航空发动机资料,一摞一摞地装订好,送给工作在一线的晚辈们。

他在90高龄写下肺腑感言:“在我这个中国老航空人心中,为中国制造的飞机装上中国制造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我最大的心愿!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我愿在自己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夙愿,奉献一颗赤诚之心!”

一个人,一生,如此单纯执著地为自己的祖国做一件大事,他该是多么幸福!

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忠诚与爱洒满祖国的万里长空

这一天,是2009年元旦。下午,吴大观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即将转播,他急切地等待着那首他最喜爱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广阔、辽远、如梦如幻的蓝色世界啊,这不正是他仰望了一生的天空!

他拉拉老伴的手:“华国,我们都老了,自然规律。如果我走在前,有些事你要帮我做到。”

94岁的老伴温柔地望着他:“你说吧。”

他慢慢道来,一口暖融融的江苏镇江的乡音,像66年前他们在谈恋爱。

“第一,若有情况,不做任何治疗,不要浪费国家的医药费。

“第二,后事一切从简。

“第三,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第四,代我把积蓄的10万元钱交最后一次党费,剩下的一半留给你生活……”

老伴认真点点头:“我一定照办,决不含糊!”

吴大观抬起手,轻轻抚摸着老伴稀疏花白的发丝。半个多世纪的患难夫妻,两颗心早就长到一起了。

多交纳党费,是吴大观几十年的自觉行为。

20世纪50年代,中国普遍执行低工资制度,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二三十元,一个车间主任的工资六七十元。作为二级专家,吴大观每月的工资是273元。他十分不安,几次打报告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未获批准。于是,从1963年开始,他主动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一直坚持了30年。“文革”期间,他被打成“特务”,工资停发,连许多年的多交纳党费也被污蔑为“筹备特务经费”。他不作任何辩解。“文革”结束后,他把组织补发给他的6000元工资,拿出4000元再次补交了党费。后来,当他的工资早已落入社会中下等水准,他依然没有停止。从1994年开始,他以年为周期,每年向中组部继续多交纳4000~5000元党费。

他在给组织的一封信中写道:“从根本上讲,我们国家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代人只能过艰苦的生活,只有我们过艰苦的生活,我们的后代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多交党费,代表了一个党员的一点心意,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信仰。”

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人,是超然于物外的。走进吴大观的家,每一个人都会为这个清贫如一张褪了色的老照片的家感到震撼。

刷着半截白灰半截油漆的老墙,吊着一根老式日光灯的天花板,一张可以折叠的简陋饭桌,磨白了皮的破沙发,一排用当年从沈阳搬家过来的包装箱打的衣柜,衣柜里最好的一件衣服,是有4个口袋穿了40多年的涤卡中山装,他把它称为“常委”。

这个朴素而老旧的家,就像它的窗外那些不知从什么时候留下的古老的梧桐树,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精神和自己的历史年轮。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这是谁的话?雨果的。

很多很多年了,吴大观总忘不了这句话。他19岁去昆明西南联大求学路过广州,在街头看到一家电影院上演一部电影《悲惨世界》,他买了票走进去,一下子被震撼了,一连看了两遍。“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lifeistogivenottotake)”刻在了他的心间。

后来,他在西南联大,看到了那些留学英国、美国却为国家、为抗日甘愿回到祖国过着清贫生活的教授;在解放区,他看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等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共产党人,他的人生信念与共产主义信仰紧紧融为一体。1949年11月,当他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已注定了他一生的方向。

给予的人生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哪怕一点点,都会给这个世界增加温暖。除了多交纳党费,他努力做得更多。

“希望工程”,他捐款;南太平洋海啸,他捐款;四川抗震救灾,他捐款;身边的同事朋友有困难,他更是倾囊而出;及至家中的保姆生病住院,他全部买单。

给予的人生是多么快乐的人生。可是,他老了,要走了,他还能拿什么给予?

在近90岁的高龄,离开一线岗位,有时间了。吴大观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以及各种航空刊物、报纸,每天从早到晚孜孜阅读,认真做学习笔记。从毛泽东、周恩来的语录,到邓小平文选;从“三个代表”的思想论述,到科学发展观的文摘,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工工整整,一笔不乱。有谁能想到,这出自一位只有微弱视力的耄耋老人之手!

绵绵密密的字里行间,写尽了他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思考和建议;写尽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写尽了对祖国、人民和党的挚爱。

他写道:“历史事实证明: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唯有共产党才能洗雪国耻。唯有共产党才能振兴航空工业!”

他写道:“自己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投奔共产党,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与幸福!”

在他走后,家人把这些心得日记和学习笔记总共56本,全部交给了组织,这是他为党和国家所能做的最后的奉献了。

2009年2月18日,93岁的吴大观住进医院。搞了一辈子自然科学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他拒绝一切治疗。

“没有用了,不要浪费国家的医药费。把药用到最需要的病人身上吧。”这是他对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话。

因肝区严重腹水,饮食难进,医生给他挂吊瓶输营养液,针头扎进去,他坚决地拔出来。护士等他睡着了再扎针,他醒来,又坚决拔掉。医院考虑请外院的专家为他会诊,他同样拒绝。

他的慈祥、纯真以及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让每一个医护人员心怀敬意。创造伟大事业的人,是不会戚戚于死亡的。死亡对于吴大观,是又一次出发。

他最高兴的事依然是读书看报,活动小餐桌成了他的小书桌。

每有领导和同志来看望,他兴奋不已,总有太多的话想说。

那一天,从事航空发动机的晚辈刘大响、马福安等人来到他的病床前,这些当年他手下的小伙子,现在都是领军的人了。他坐起来急切地拉住他们。

“吴老,您快躺下。”

“不,我没有时间了,让我说。”

思维依旧简洁明快,却蕴含了一生厚重的托付。

“第一,对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我做得很不够,我感到深深有愧。第二,航空发动机太难了,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第三,一定要加强预先研究,要把基础工作打牢。第四,一定要讲真话,千万不要忽悠!一定要把真实情况告诉领导。第五,一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搞上去!”

他的目光朝向窗外的天空,久久仰望……

“我就要去见马克思了。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多么美,多迷人啊!我是看不到我们自己的大飞机装着我们自己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蓝天了。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他流泪了。

风筝,一个红色的像鸟一样的风筝,是20年前他带着4岁的外孙女毛毛放的那只风筝吗?毛毛开心得不想回家了,他答应她下次再来。可他再也没有给毛毛下次。他相信外孙女不会怪他,她懂得外公。他对她说过一句话——“只有一个国家强大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才会有归属感”。她一定记得,一定……

多么温柔的声音!是她吗,华国?是她,一生相濡以沫的爱人。她坐着轮椅来到他床前,可他睡着了。她默默地望着他,心里在和他说话。他都听到了。他多么幸福,这辈子因为有了她,心里永远像怀着一盏温暖的灯……

晓云,还记得那只能悬停的蜂鸟吗?时光多快,早年那个小嘟嘟竟也已经退休了。他为女儿骄傲。他没给她留下什么财产,她却继承了他们的家教——“传家有道唯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是早年舅舅家宅院门上的一副对联,他记住了,传给了女儿。他相信,女儿也一定会传给她的女儿……

这是2009年3月18日。刚刚过去的夜晚,吴大观一夜无眠。

抬起头,最后一次仰望天空,他的心乘风而去……伴随着他的是一架架轰鸣着“中国心”的中国战鹰。

飞过长江黄河,飞过泰山昆仑……

中国的天空上肆虐着侵略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中国已经跻身于目前世界上仅有的、能够独立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5大常任理事国,后来者们正在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百年航空报国志,仰天长啸“中国心”。

中国心,报国情

——论学习吴大观同志

《人民日报》(2009年7月1日04版)

本报评论员

九十三年风雨路,矢志不渝报国心。吴大观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是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的日子里,报道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更加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拿出祖国需要的航空发动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化作了吴大观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实践。爱国爱党,无私奉献是吴大观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学习吴大观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学习他的事业至上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学习他不计名利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吴大观一生的奋斗,就是要为中国的飞机安上“中国心”。其实,吴大观胸中跳动的正是一颗“中国心”,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把改变中国航空事业的落后作为毕生的追求。为了中国飞机的“中国心”,在敌机肆虐的炮火下,他毅然改行学航空;在归国还是留外的选择中,他坚定地回来报效祖国;在没有机构、没有人员、没有资料的“三无”情况下,他迎难而上主动请缨。个人的能力再高,只有在国家民族事业的大舞台上,才能尽情施展;个人的价值再大,只有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才会永恒。吴大观规划了新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的基础构架,培养了一批发挥中坚作用的人才,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大观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在国家建设中显示才华,他的奉献已经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6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正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种种困难和挑战也在考验着我们。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的爱国精神,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勇敢面对挑战,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人生随着国家的进步而升华。当前,就是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一分力量,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真信仰,百炼钢

——二论学习吴大观同志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日05版)

本报评论员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在为党、为人民奉献了毕生心血和才华后,又把自己剩下的10万元积蓄,全部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党。吴大观的一生,展现了矢志不渝地为理想奋斗的真信仰。

同类推荐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新闻史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新闻史

    陈力丹教授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出发,以报业为中心,讲述了中国新闻业的前世今生:性质上,我党执政后新闻媒体由民营到全部演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再到新时期的松动和变革;地理区域上,省报如何由大行政区的机关报演变而来;政策上,对新闻媒体的有力管理始终保持,延续至今;还具体介绍了某些大报(如《人民日报》、《大公报》)和重大新闻事件,以及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现行中国新闻制度形成并固化的历史原因,是对中国新闻史难得的客观总结,亦可视为寻求中国新闻业改革的“火力突破口”。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北大公开课

    北大公开课

    百年北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结合的阵地,这里聚集了最优秀的学者和各类学科的大师,这里有中国大学中最受听众欢迎的公开课,一堂堂最具历史深度、时代科学性和人文艺术性的精彩课程,将你带入人文艺术的殿堂,奔腾在学术思想的天空,助你登上个人发展的舞台。本书汇集了北大公开课关于历史、国学、文学、鉴赏、哲学、逻辑等方面知识,以一种全新的高度和广度,拓展广大读者的视界,尽享思想文化的盛宴。
  •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书稿以李绍明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研究,最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李绍明的口述访谈材料以及他的学术作品。文章虽涉及人物的人生历程,但却不是人物传记研究,因而不涉及对人物的是非功过作价值判断。严格说来,这项研究毋宁是“对一位人类学家进行的人类学研究”(the anthropology of an anthropologist)。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民族研究者的学术人生,去理解具有“人类学中国特色”的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民族学或者民族研究形成的过程、特征、得失及其影响。
热门推荐
  • 倾城医妃卿

    倾城医妃卿

    她,京城最为神秘的神医。他,翻手为云的凌王殿下。她为他治病,而他只是不屑一笑。“你可知这几年,有多少人打着给本王治病的目的接近本王吗?你又是为了什么?名?利?权?还是王妃之位?”“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权……”她一顿,眉眼流转,“更不屑你的王妃之位。”倾城容颜的神医,和翻云覆雨的凌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男强女更强文,虐渣爽文,期待入手)
  • 极品桃花

    极品桃花

    文文已经半价咯,O(∩_∩)O~本该深陷山涧的莫亚瞳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大美女,而且还是个响当当的京城首富!本以为生活从此潇洒,可桃花却打乱平静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既然如此,何妨做个风流美少女!暴花雨,请来的更猛烈些吧!他,一国太子却只身易容在他乡,只为收获情报和挑起战乱。成为一国之君的他只为她保留后位,纵使她……不屑一顾。他,邪肆妖娆,仅一面就已定下终身。以皇子身份将她收束,但却收不住她散发出的光彩。越是害怕失去就越难以将她困住!他,俊美秀气,医术了得。为了初恋他百般心伤,最后竟发现物是人非。遭人逼婚后才明白心已失守,情难防!他,白衣似仙,总是从天而降。出入皇宫内院犹如自家小院,武艺超群却性情单纯。为了尚且懵懂的爱情守护在她左右,殊不知她已不是她。他,雌雄难辨,只为她一笑倾心。纵然表白受创,只要她心中有他的痕迹,帝位也可抛之千里之外。他,调皮俊逸,与她总是吵吵闹闹,互相嫌恶的同时却又割舍不下。调笑逗弄成了掩盖醋意的唯一途径,满腔爱意愈发无法表达。是承认还是保留,成了最大的难题!他,白发紫瞳,算尽天下人命运却无法自知。对她冷言冷语也控制不住心之所向,离开她也无法磨灭日夜回放的记忆影像!百年前的七星宫主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司楠、雨岱、星炙三国是如何各据一方称霸百年不倒,亲们想了解不,想探究不?请跟小艾子一起说——想!!O(∩_∩)O~一切尽在小艾子新作——米虫女皇!!看一代米虫如何颠覆美男心!小艾子创了个群,群号:111650866喜欢小艾子的亲们可以加哦!敲门砖(文中人名!~)推荐友友的文文:无奈无耐公子如玉
  • 日娱之花未眠

    日娱之花未眠

    从华夏穿越来到东瀛,作为一个演员身份在日娱圈成为大物明星的故事。会比较多的写到偶像(乃木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诛剑
  • 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

    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校园:女王拽上天

    重生校园:女王拽上天

    前世,她们婚礼当天,她送一头猪去替她拜堂,使他受尽世人嘲笑。重生一回,她只想好好补偿他,宠他,宠他,再宠他。【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入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冰火契机

    冰火契机

    皇帝为子嗣亲上寺庙祈福,大师成全了他的心愿,一年过后,双胞胎诞生,各有灵异,一个奇香无比,一个却奇臭无比,皇帝想要丢弃臭儿命太监去执行,他的命运将会如何,又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 势强都少

    势强都少

    历风吹雨打,品酸甜苦辣。一帆风顺造就任性富二代,历经磨难铸成霸道富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