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400000008

第8章 争权夺利 举步维艰的创业岁月(2)

德·哈维兰公司的工程师们已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彗星”机身可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为此, 他们在哈特菲尔德专门建了一间减压室, 用来试验在零下70℃的模拟温度和21000 米的高度条件下飞机各个部分和系统的性能, 并在以后的3 年中, 在每天试验结束后都要检验一下飞机的舷窗和飞机隔框。

马丁·夏普在撰写德·哈维兰公司史的书中说:“所有的这些飞机结构的试验计划都是基于从静态试验中建立的信心。在试验中有相当大的安全余度足够应付在机身上可能经受的任何疲劳应力。德·哈维兰的工程师们坚信, 只要把飞机结构在机舱压力增加到正常值的两倍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就足以确保飞机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后来的空难证明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1954年的4个月中,“彗星”飞机接连在意大利海岸发生两次坠毁空难后, 政府派出飞机事故调查人员对“彗星”飞机的机身结构再次进行了试验, 新的试验表明空难都是由金属疲劳所致。

1954年的第一次空难发生在1月10日, 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一架由新加坡飞往伦敦的“彗星”飞机在厄尔巴岛附近的海域坠毁, 机上2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试验显示, 飞机客舱舷窗的一个拐角出现的疲劳裂纹, 引起窗户像熟透的西红柿一样迸裂, 爆炸力使得飞机急剧向一侧转向和倾斜, 很快坠入大海。

这次灾难使德·哈维兰公司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所有使用中的“彗星”飞机都被下令停飞。虽然德·哈维兰公司在1954 年夏天就开始研制更大型的“彗星”飞机, 当时称为“彗星”4 号, 并且最终在1958年9月诞生, 但此时波音707已粉墨登场,“彗星”飞机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一年后, 即1959年12月17日, 德·哈维兰公司被霍克·西德利公司兼并, 组建为一家拥有80000 名员工、资产为8700 万英镑的新公司。德·哈维兰公司悄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 虽然欧洲又制造出了一些优秀的飞机, 但这些飞机的销售大都只限于自己国内一些航空公司的狭小市场, 因此英国和法国在向全球民机市场发起的挑战中一直没能成功。就像普劳登在报告中用其枯燥的官方语写道:“尽管英国新一代先进的民用喷气飞机的技术品质非常好,但由于一直未能实现这些飞机启动时所设定的预计商业价值, 所以总体而言它们都未能成功。”

欧洲仅有的两种挣钱的喷气客机是, 法国于1957 年启动的“快帆”客机和英国于1963年8月进行首飞的BAC 1-11。尽管当时很多人建议英国飞机公司可以像波音公司一样, 开发BAC 1 -11 的后继型, 建立一个BAC飞机系列, 但当时英国飞机公司的实力太薄弱而且过于狭小的市场也不可能支持这样的项目。那时英国飞机公司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他们不能为市场急需的BAC 1 -11 飞机的加长型找到一种合适的发动机。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和极佳的能赶上波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的机会, 甚至可以和他们进行竞争。

然而, 英国的其他飞机从来没有机会进入世界市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飞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就是它们大都是为迎合英国市场而根据英国航空公司需要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和制造的。由维克斯飞机公司专为英国设计的大型VC-10飞机,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销声匿迹。同样德·哈维兰公司为BEA航空公司量身定做的较小的“三叉戟”飞机命运也好不了多少,“三叉戟”总共只卖出了115 架, 其中BEA公司买走66架, 另一个主要客户是中国。

由维克斯飞机公司为英国海外航空公司“高温、高原、干燥”航线特别研制的VC-10 , 总共卖出了54 架, 其中英国海外航空公司购买了39架。维克斯飞机公司在VC-10项目中赔了2000万英镑。这也是维克斯飞机公司设计的最后一种飞机。

飞机制造业是一个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 并有一条非常陡峭的初始学习曲线。飞机使用的时间越长, 厂商越是有可能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美国飞机比欧洲最好的飞机使用的时间平均长出4 倍半, 英国和法国的飞机制造商常常发现, 他们还处于学习曲线的陡峭段爬升时, 他们的飞机就开始被淘汰出局, 不再有订单。

查尔斯·加德纳在他写的BEA航空公司历史一书中, 引用一个飞机制造商的话说道:“我所了解的销售盈亏平衡点就是, 当你的销售量很快就要接近这个盈亏平衡点时, 就要对飞机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 这些都需要新的资金投入, 所以又要设定新的盈亏平衡点。”

BAC飞机公司的总裁乔治·爱德华 ( George Edwards) 总喜欢说, 英国民用飞机制造业的问题是, 他们总是在他称之为“在学习曲线的后端”将飞机出售或者甩卖出去。在英国, 即使是十分成功的飞机产品的销售时间也总是极其短暂, 因此要想和美国的民用飞机竞争, 几乎是毫无胜算。

意 外 收 获

作为欧洲空中客车飞机计划的新任总裁, 罗歇·贝泰耶于1967年秋天来到美国, 当时他带着一个使命和一本小册子。他的使命是挑战美国在民用飞机工业的垄断地位, 他带的小册子是他的一位法国朋友写的《美国的挑战》。

这本小册子是几周前由法国记者雅克·塞尔旺 -施里伯 ( Jacques Servan –Schrieber) 写的, 他同时也是类似于英国《泰晤士报》的《巴黎每周邮报》的编辑。这本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

塞尔旺-施里伯在书中谈到了“加快中的美国和欧洲之间力量的转移”, 描述了美国厂商是如何一步步进入欧洲市场, 并认为欧洲市场正在处于被美国经济力量的控制之中; 他还坚持说, 是美国取得了共同市场逻辑的优势, 而不是欧洲。

塞尔旺-施里伯还认为,“如果我们继续容忍在工业创新和技术革新的重大决策仍旧是在华盛顿、纽约、牛津、底特律、西雅图和休斯敦来做出, 那么欧洲将真的面临永远位于美国之后的危险。”

这本书 (第二年在英国出版) 在法国和英国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触及到一些在当时欧洲社会仍悬而未决一些关键理念。

许多人认为文章得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例如, 塞尔旺-施里伯认为欧洲之所以落后于美国的原因之一是, 与美国相比, 欧洲每一个国家都太小, 没有力量组建一个制造厂或指定一个大项目能够和像美国IBM公司、霍尼韦尔公司、福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波音公司等那样的大企业进行竞争。

塞尔旺-施里伯说, 对于欧洲来说, 一个国家的规模太小, 甚至都难以支持某些行业, 像科学研究、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计算机技术等行业, 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个中等国家的能力。

塞尔旺-施里伯书中最后的结束语近乎精确地表达了罗歇·贝泰耶的想法。他说:“我们试着要做的是设法在某些先进技术领域内有所突破。这也是法国和英国专家们所说的 ‘重大的技术革命’ ……一场重要的技术革命应该使人们日常很多的行为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 必须能汇聚整个欧洲工业队伍走上从未走过的新路, 并从一个新奇的理念引发出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和成果的革命风暴。”

在几百页的书中, 塞尔旺-施里伯并未提到“空中客车飞机计划”,但这段话是对罗歇·贝泰耶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事情的最好的阐述。事实上, 罗歇·贝泰耶美国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寻求把他的思想变为现实的方法。

贝泰耶到达美国之后想要会见的第一批人之一就是弗兰克·柯尔克。柯尔克曾告诉他说,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交给他一份已经在美国其他航空公司之间传了一遍的技术说明报告书。虽然贝泰耶对柯尔克的设想已有所了解, 可当他看完了柯尔克的完整的计划报告时, 还是为柯尔克的构想和南方航空制造公司正在设计中的“加利翁”飞机的方案之间很多的相似之处而感到震惊。用贝泰耶的话说:“柯尔克的双发飞机的设想和南方航空制造公司的 ‘加利翁’ 非常相似。”以至于在“加利翁”已经变成空中客车飞机时, 还有好多人认为这种飞机是源于弗兰克·柯尔克的技术性能指标。

贝泰耶对此解释说:“我这样说, 并不是为了抬高弗兰克·柯尔克,但是柯尔克的确是以十分认真的方式完成了工作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的计划虽然只是提出了方案, 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 但是他提供的大量细节, 还是极大地推动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帮助我们做出了决策。”

贝泰耶这位法国工程师不仅一直在寻找各种概念和灵感, 也一直在寻找助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已经招集了一大批愿意和他一起奋斗的法国和英国技术人员, 但在美国旧金山, 贝泰耶却十分意外地遇到了一个后来对欧洲空中客车飞机计划有巨大影响的人, 他就是费利克斯·克拉赫特 ( Felix Kracht) , 一名曾经为法国北方飞机公司工作的德国工程师, 当时他正准备转到德国空中客车研究集团出任市场营销部经理。

当时在美国旧金山马克·霍金斯酒店, 一些欧洲重要的有识之士正在举行一次会议, 1945 年成立联合国的协议的条约就是在这里签订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要讨论成立一个跨欧洲的新的合资企业,这个新的大合资企业必须是包括法国、英国和德国的跨国大集团, 贝泰耶原来就想借此机会寻找他认为合适的德国合作伙伴, 而恰好就在这里,他认识了费利克斯·克拉赫特。

两个人交谈了整整一个周末。随着交谈的深入, 贝泰耶越来越确信克拉赫特就是他一直寻找的可以监管和协调A300客机制造的复杂任务和把各个部门整合在一起的人。

25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 费利克斯·克拉赫特说自己就是空中客车制造系统中的一名“助产士”, 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

费利克斯·克拉赫特说:“当时我的基本工作就是每次在一个地方执行一个具体的的任务。”而实际上, 克拉赫特早期的主要工作就是贝泰耶的“消防员”和“纠纷调解员”。

用费利克斯·克拉赫特的话说,“如果哪儿冒出了烟雾, 我就必须得找出冒烟的源头并负责将其扑灭。我已经练就了一个对烟味特别敏感的鼻子。”

脚 踏 双 船

空中客车飞机制造系统从一开始就能顺利运转的原因之一是参与空中客车飞机制造的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好。正如前文我们所看到的,霍克公司和许多法国公司都有密切的联系, 他们此前就已经在一个非常类似于贝泰耶这项计划的飞机进行过合作, 所以该公司与BAC公司不同,是非常亲法的。

法国南方航空制造公司的工程师们一直很钦佩霍克公司的空气动力学专业技能和极为高超的机翼设计技术, 而南方航空制造公司的员工在制造“协和”号飞机工作上的成就也同样赢得了霍克公司同行们的尊重。虽然德国一直有些偏见, 但面对这项巨大的激动人心的欧洲计划, 他们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

选择正确的发动机对空中客车飞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英国的罗罗公司作为空中客车飞机选择的发动机制造商, 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决策。

因为相对于DC-10和“三星”那样的3 发客机, A300 只有两台发动机, 所以需要发动机的功率应当比以往的任何一种发动机都要大。

罗罗公司最开始的想法是, 为适应美国市场而研制的新型发动机RB 211也许可以胜任, 但是随着A300技术指标的进一步明朗, 表明A300的发动机需要有更大的功率。于是脚踩美国和法国两只船的罗罗公司决定为空中客车联合团队研制另一种新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比 RB211 更大、更贵, 这就是RB207。

同时承担两项这么巨大的工程, 罗罗公司有这样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吗? 虽然罗罗公司信誓旦旦地许诺: 它绝对能做到, 但是事情的进展很快证明公司轻率的许诺是不切实际的。只是当时政府内阁官员和他们的顾问都被罗罗公司以往辉煌的技术成就的光环所迷惑, 根本就没有想过罗罗公司是否可以同时驾驭这两项任务。

在经历了罗罗公司的崩溃乃至破产过程的若干年后, 当英国内阁大臣韦奇伍德被问起当时为什么没有考虑自身能力就同意接受由英国研制空中客车飞机动力任务时, 他说:“我们面对的是罗罗公司, 而不是一些投机商。”

1967年6月, 仅在空中客车飞机计划正式宣布前的一个月, 英国政府同意为RB207和RB211发动机提供3800万英镑的启动资金。和罗罗公司一样, 英国技术部一方面也认为, 罗罗公司的发展前景最终还是要依靠美国的市场, 而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如果罗罗发动机在美国获得成功,可能会给空中客车飞机计划带来损害。

因此, 英国技术部对罗罗公司提议说:“目前, 我们不希望你们向美国提供关于RB 211 的任何承诺, 因为一旦这个承诺被美国飞机制造商所认可, 你们就要受到承诺合同的约束, 所以只要保证 RB207是为欧洲空中客车飞机计划设计的, 那我们就不希望它的发展前景和时间表受到来自美国第三方行为的损害, 而对于他们的行为我们没有发言权。”

英国技术部对RB207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罗罗公司的这项任务没有签订正式的官方文件, 但技术部的担心暗示了罗罗公司承诺的任务是何其的艰巨, 以至政府都出面同意给以资助。

“傲慢的罗罗”

同类推荐
  •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系列战斗机是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著名的战斗机,本书主要从型号入手,讲述了米格设计局从诞生至今的基本情况。从型号的研制背景、型号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介绍,在讲述型号研制生产的同时,还侧面讲述了世界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是了解米格战斗机较为理想的参考读物。本书适合军事和航空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从事飞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专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 朱育理文集

    朱育理文集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所编的《朱育理文集》是朱育理同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担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领导期间发表的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充分体现了朱育理同志深刻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航空工业深化改革绘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蓝图高度重视质量。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关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宁夏农业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教师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院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编写了本书,以供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训使用。
热门推荐
  • 特种机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特种机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枪械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单兵作战武器。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枪械的种类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第一支左轮手枪的诞生,到为了适应沟壕战斗而产生的冲锋枪,从第一款自动手枪的出现,到迷你机枪喷射出的强大火舌,等等,枪械正以越来越完美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展示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揭开现代枪械的神秘面纱,让你简直大开眼界!
  • 帝少心尖宠

    帝少心尖宠

    "前男友不仅背叛她,毁了清白!一夕之间,她从天堂被狠狠打进地狱!她报警告男人侵犯,却反被威胁侮辱名誉,要求她赔偿他身心所有损失。他是权势熏天的豪门阔少,腹黑霸道的狂傲总裁,她哪怕逃到天涯海角,也被他带着直升飞机队伍追回!“女人,睡了我,就要对我负责!”他跪地,掏出钻石戒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1、2、3——死(长篇推理小说一)

    1、2、3——死(长篇推理小说一)

    我认识一位神秘的、具有计算机式头脑、机警非凡的名侦探。他名叫墨野陇人。认识他之后,在别人劝说下,我根据他侦破的一桩连续杀人案的内容,写了一部题名《黄金的钥匙》的小说。这一案件是围绕“小栗上野介埋藏的黄金”而展开的。我写的这本小说迄今为止也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在这里要叙述的新案件,是在“黄金的钥匙”一案之后不久发生的。
  • 礼仪常识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

    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
  • 我在世界尽头等你

    我在世界尽头等你

    因为从小定下的娃娃亲,所以他恨极了她,他认为是她逼走了他心爱的女人!她爱的卑微,就像他脚边的一颗小草,随时都可以被贱踏!她伤痕累累,终于撑不住的放手了!他却反过来求她!他说:绾陌我的世界不能没有你!就算等到了尽头,我也不会放弃!
  • 灭世灵

    灭世灵

    一粒星火,可焚苍天;一节枯木,可镇压万古。天使的悲歌,响彻人世;怨灵的咆哮,怒震深渊!神袛降世,仙灵复苏,大世将来!
  • 头号宠妻,总裁甜甜爱

    头号宠妻,总裁甜甜爱

    “严以珩,你侮辱了我的事……”“究竟是谁,侮辱了谁?”三年前,她被渣男背叛,一不小心惹上了最尊贵的男人。她被他拐回家同居,男人冷眉一挑:“叫哥哥。”从此,夏悦可被独宠的事传得满城风雨,后来,她却悄然消失。三年后,他冷气逼人,把她桎梏在怀里。“你要干什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 符后无双

    符后无双

    姜倚舒本以为,自己穿越的这个身体,只是个身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娃。可没想到……什么?我有一个天仙娘亲,天仙娘亲的身份还不一般!什么?我那渣爹的身份也不一般!什么?我捡来的男人其实本质里是个美男!他的身份同样不一般!姜倚舒表示,有靠山的感觉,真爽啊!某男真情语录:倚舒,我爱你,愿你同我在一起,可我更愿你活着。倚舒,你便是我的道。倚舒,你是我的一切。倚舒,别怕,我会保护你。倚舒,你没事便好。倚舒,没了你,你让我怎么办?倚舒,我会守着你,陪着你,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