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600000023

第23章 心怀感恩 务实无私(1)

———记63级校友, 原浙江省省长吕祖善

吕祖善,男,1946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6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专业,中央党?[1]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1970年后,历任湖南省邵阳水轮发电机厂技术员,浙江省汽车工业公司生产技术科技术员、生产技术质量组组长,浙江省机械厅企业管理处工程师,浙江省机械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兼厅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浙江省机械厅厅长、党组书记。1993年任中共浙江省委秘书长;1995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998年11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2年1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3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2011年8月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2年11月在中共中央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2012年4月,我们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采访了南航杰出校友、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窗外,西湖边上花儿灿烂地绽放,苏堤两岸微波荡漾,弯弯的小桥迤逦多姿,最美的胜景呈现在眼前;窗内,我们一边闻着西湖龙井的清香,一边聆听吕省长对工作、生活的感悟,细细体味其中的真义。吕祖善感慨地说:“我大学毕业到今年是第44年,回顾40多年在工作、生活方面的感悟,总结有多少是母校给我的,也算是对母校的一种感恩吧。回顾往昔,特别是年纪大了以后,尤其觉得要有感恩的心。”

感恩母校 务实严谨

1963年,不满17岁的吕祖善考入南航。刚进学校,他就被安排在南京军区部队进行一个月的军训。现在大学生入校军训已成为必修环节,但在当时对新生进行军训的学校并不多。在部队一个月的训练期间,除了基本军事知识培训外,更多的是通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纪律训练等项目,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坚强的意志。吕祖善笑着回忆当年:“一开始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生动的吃苦课。9月是南京天气正热的时候,我们在太阳底下练习齐步走,苦是苦了点,却让我们从体能到纪律到意志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军训结束后,吕祖善仍然坚持磨炼自己,他在学校学会了游泳,经常在河里游泳,甚至几次横渡长江,远的一次竟连续游了4000多米。

求学期间,南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校风深深影响了吕祖善,“我加入共青团、加入共产党统统都在南航,南航对我政治上的影响很大。南航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务实风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学习到科研,包括整个校风都很务实。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从学校离开以后一直坚持的。做人也好,做事也好,一定要务实,这也符合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 ‘为民务实清廉’。”他认为,“要务实,就要从了解实情做起,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说实话、做实事。”多年来,吕祖善除了每天翻阅大量基层上报的信息材料外,还经常到基层调研。通过调研走访,了解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了解相关政策的传达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有讲实话的勇气,敢于将实情向上反映,敢讲真话。很多关于地方发展的实情,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现状,如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浙江最先向中央反映的。每次会议讲话前,吕祖善总要尽量多方面了解相关情况,讲话稿也会多次与身边工作人员商议修改,坚持实话实说,坚决不讲套话。吕祖善说:“能够了解实情,能够讲实话真话,有了这两点,你就会去做实事,这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我觉得这个就是最大的正派,实实在在就是正派。”

从自己的经历感悟谈到南航人才培养,吕祖善认为,“南航还是要坚持从各个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基本理念也很重要。当然这也不仅是大学的任务,包括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也要注重。这是人一生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值得我们南航各位老师进一步去探索、实践。”

感恩组织 无私工作

1975年,浙江省开始组建汽车工业公司,急需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发动机专业毕业的吕祖善从邵阳水轮发电机厂调入浙江汽车工业公司技术科,先后任技术员、生产技术质量组组长。同学口中“学习很务实,工作也很务实”的吕祖善,由于工作当中表现出的踏实作风和领导才能,很快被组织上赏识并赋予新的责任和岗位。1979年,吕祖善被组织调入浙江省机械工业厅企业管理处担任工程师,后任机械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兼厅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机械厅厅长、党组书记;1993年任浙江省委秘书长;1995年吕祖善进入浙江省委常委序列,并于1998年起担任常务副省长,2003年任省长。

采访中,吕祖善一直感谢党的干部政策和组织对自己的培养,他说:“我是邓小平同志 ‘四化政策’的受益者。没有我们党的政策及用人方面的好机制,我这样一个普通技术干部不可能被提拔上来。没有党的培养,没有各级组织的关爱、关心,我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舞台。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一个机遇。既然组织相信我,给了我这个机遇,我自己就要竭尽全力去工作。”在工作方面,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吕祖善一直都严格要求,务必做到敬业无私。他常跟身边的人说,作为党的干部,做事最起码的要求是无私———就是要真正弄清为谁做事、为谁服务。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水平高低都是第二、第三位的。“要做好事的第一条,是无私。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党的高级干部,做事究竟是为了啥,是为了党的宗旨、为老百姓做事,还是为自己的仕途、为升迁做事,我觉得不是所有人都能摆得很清楚。很多人搞政绩工程,就想两三年、三四年之内能做些东西给人家看看。他心思不在做事上,而是在自己仕途升迁上;他想的不是自己负责的这一方、自己分管的这一面,也不管老百姓最需求的是什么、这一方面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的需要,就是党的利益,就是党的事业。”

担任省长近9年间,他亲手推动了以市场取向改革为导向的“浙江模式”的持续发展。浙江土地面积仅为全国的1.1%,人口仅为全国的3.8%,人均资源拥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居全国倒数第三位,但GDP总值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第4位,2010年人均GDP65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吕祖善欣慰地说:“这些年我做了一些想做的事,也做成了一些想做的事。例如,花力气破解能源、资源和交通等发展瓶颈,花心思抓统筹城乡、海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花精力推进‘走出去、引进来’政策以拓展发展空间,花心血解决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等民生问题。最大的欣慰是,浙江这些年尽管遇到了这样那样的挑战和压力,尽管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但全省上下逐步形成共识,经济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创造出来的 ‘浙江模式’这一最大的精神财富,在我们手中得到了继承、丰富和发展,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为自己在省委领导下做了一些打基础的工作并取得了成效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感恩百姓 关注民生

吕祖善共有兄弟姐妹7人,其中6人是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生。当时,全家人生活费用及子女教育支出仅靠其父亲一人微薄的工资维持,有时候实在周转不开,只好把家里一些东西卖掉,来给孩子们交学费,生活非常艰辛。读大学时,吕祖善每个月只有国家提供的10多元钱生活费。对此,他深有感触:“我们是人民养大的。我家里比较拮据,没有人民把我们养着,我们能有今天吗? 我虽然成了高级领导干部,但根子还是平民百姓,所以实实在在为浙江的父老乡亲做一些事情,是我最大的心愿。在任省长期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些对浙江长远发展有益的事,做一些让浙江老百姓得益的事。”

怀着“感恩百姓、为父老乡亲多做事”的情怀,从1998年任分管社会保障的常务副省长,再到出任省长,吕祖善一直把关乎老百姓利益的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养老、医疗、教育、卫生等问题,很多举措在全国都是率先实行,而后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吕祖善也因此被媒体和百姓亲切地称为“民生省长”。

同类推荐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大家小书,漫谈欧洲启蒙精神,探索欧洲公民社会,反思东西文化差异。启蒙主义者总是在自我批判,在公民社会中起了很大作用。就此意义而言,启蒙永远没有结束。作为国际政治和欧洲学家,在西方文明史中,作者特别关注启蒙精神怎样在西欧以及北美萌芽、生长和铺开,而了解启蒙精神有助于理解欧洲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思中国的启蒙。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作参照,有些欧洲历史的特性便容易忽略。在对谈中,两位学者的批判与反思贯穿了欧洲内战、市场经济、宗教改革、民族主义、教育、革命、理性、传统、政党、欧盟建设等诸多话题,时时激起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本书语言平易近人,是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社会生活是万花筒。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探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同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步,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也就开始有了与之相应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模式。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社会,无论落后与进步,都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因而,社会生活,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群体生活,都具有延绕性、同一性、活动性的特征,也是文化、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
热门推荐
  • 评论家论温亚军

    评论家论温亚军

    身为武警,温亚军是带着陕西人特有的拗劲、闷劲,带着对于西部乡土的记忆和文学的执著登上文坛的。正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言,他“不是那种暴得大名的作家,他是靠自己的韧性,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探索获取对小说的理解和成就的,他从新疆一路走向北京,在红尘滚滚的文坛杀出重围”(孟繁华:《作为文学资源的伟大传统》,《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温亚军17岁参军到喀什,一待就是16年。
  • 冷面邪王VS穿越毒妃

    冷面邪王VS穿越毒妃

    穿成地位不如侍婢的皇子妃,夫君相弃,嫡姐狠毒,王府步步杀机。要她死?她偏要活得精彩!联手神秘的戴面具男人,她灭毒姐,整渣夫,炸平王府,阴谋算计环环相扣,狂颜轻笑间,皇权更替,血雨腥风。烽火战场,她化身女将军,召来百兽相助,艳惊天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上一世,她死于亲人算计,这一世她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亲手掌握自己的命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少年书剑在津门

    少年书剑在津门

    故乡是一部读不厌的书,那页页行行,写着我和俦侣们的青春——它经历的路程,它焕发的风华,它遭受的苦难,它蕴含的情怀……《少年书剑在津门》是一部随笔集,也可看作是作者周汝昌的一部自传集。《少年书剑在津门》分为四大部分:沽水年华、津门忆旧、沽湾琐话及地杰人灵。
  • 异生植物危机

    异生植物危机

    新世纪灵气复苏,远古基因苏醒,树族强势崛起,人类与之矛盾不可调和,战争一触即发……欢迎加入扣扣群:263779248
  • 燕闲录

    燕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午5:有人送我西兰花

    正午5:有人送我西兰花

    本书是《正午》系列的第五本,精选自界面新闻旗下的非虚构平台“正午”。“特写”栏目,本期推荐罗洁琪写的《傻妹》,由一起强奸案写出了广州一个城中村的生态。《176个被告人》则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一个平常的小区,一栋平常的大楼,一个平凡的人被砖头砸死。警察调查无果,基于《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大楼的住户都成了被告人。在“随笔”栏目,推荐张莹莹的《植物笼罩上海》,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一个城市。本期收录了范雨素的《农民大哥》,以及风格各不相同的几篇随笔。本期正午的“访谈”,梅峰谈论了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所谓“民国感”如何制造,“学院派”的光芒与衰落,以及他的个人阅读史。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
  • 本杰明·巴顿奇事(菲茨杰拉德中短篇小说选)

    本杰明·巴顿奇事(菲茨杰拉德中短篇小说选)

    小说集中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大卫·芬奇执导, 凯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主演。在这部小说集中,菲茨杰拉德塑造了一群在战后追求梦想而又梦想破灭的青年男女形象,其作品是诗人的敏感和戏剧家的想象力的结晶,是其艺术才能发挥至炉火纯青地步的产物。菲茨杰拉德的魅力来自于他清晰的叙述,优雅的文风,多姿多彩、点铁成金的遗词造句,这种风格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 熊猫明历险记

    熊猫明历险记

    这篇名叫《英国老人的最后心愿》的文章,讲述了英国老人大卫·特纳到成都看大熊猫的故事。特纳之所以不远万里来成都,是因为身患重病可能不久于人世的他,想起了童年时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并帮他度过难关的大熊猫——明。1938年至1944年期间,在战争阴霾笼罩的伦敦,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明,成了整个英国人的精神偶像,支撑着他们勇敢抵抗法西斯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