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600000077

第77章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1)

———记78级?[1]友, 中航工业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庞为

庞为,男,1960年7月生,辽宁铁岭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机械制造工程专业。历任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黎明公司)机械加工厂39厂车间工艺员、主任助理、车间技术副主任、主任,黎明公司计划处副处长、处长,生产指挥部副部长、部长,副总工程师兼开发部部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中国一航燃气涡轮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黎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中航工业防务事业部董事,中航发动机公司分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现任中航工业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分党组副书记,兼任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中航工业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中航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获“中国十大管理创新企业家”、“改革之星———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2009中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一个企业不仅为国家实力的提升提供技术动力,同时还能创建健康的商业盈利模式,这样的企业领导者无疑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这是长江商学院EMBA(第4期)对庞为的评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我们印象中,庞为是一位技术与管理的双面能人。

驱车前往密云的采访路上,中航工业的王秘书告诉我们,这次访谈安排确实不容易,因为一来庞总最近事情太多,二来庞总非常低调,从来不肯接受采访。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认认真真地低调做事。当提到庞为是辽宁铁岭人,与赵本山是老乡,王秘书又告诉我们,庞总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机智风趣的谈吐总能带给人们无穷的快乐,一个低调与幽默兼具的成功人士,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访谈途中,我们越发好奇。

在访谈过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优秀校友庞为却是这样一位“双面人”的形象:喜欢南方与北方的交融,锐意创新却又倡导人本,学的是机械但又力倡人文社科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做事争先又说“吃亏是福”,这样一些看似矛盾的两面在他身上总是自然而又和谐地共存着。

忆南航:南北文化的交流平台

“在南航读大学的感觉很好,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今后在社会上如何去拼、去工作。”

在庞为看来,与南航的缘分是一个“意外”。十年“文化大革命”,庞为几乎与大学失之交臂,而政策的变化,又让他意外地“收获”南航。考上大学,来到南京,对于当年的庞为来说,是一件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但当这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庞为就更加喜欢这个陌生的南方城市和这所大学。对于18岁的孩子来说,喜欢离家远点儿的感觉,因为在他看来,大学是一个培养人自立能力的时期,是逐步迈向社会的时期,是一个人开始规划自己人生道路的时期。在那里,学生开始学会独立。他一直主张,不能在家门口读大学,否则就没有走出去,读大学了,就要学会自己选择人生的道路。

对于一个在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走出铁岭,来到南航,迎接他的不仅是不同于北国的南方旖旎风光,更是进入了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熔炉”。当年学校数十人的班级里,有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同学,大家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多样的饮食习惯、多样的观念带来了文化的大交流。在庞为看来,这种文化的交流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它与知识一起构成了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庞为笑谈自己吃饭的口味就是在南航形成的,比较喜欢吃辣,而东北一般不吃辣。在南航与大江南北的同学在一起,他接触到了各种面食,不同的辣味和酸味,今天仍然让他回味……庞为主张,南方的学生应该到北方去上大学,北方的学生应该到南方去上大学,去感受这种文化的大交流。

在南航,除了学到文化知识,还学到了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本领,这给庞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南航是一所很活跃的学校,在他读大学期间,南航的篮球、排球、田径运动都很有名气。庞为很喜欢这些活动,常是其中的运动员和观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一些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带给学生很大的影响,能够接触到这些活动让庞为大开眼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在南航学习期间,庞为还积极参加各种沙龙,当了两年班级团支部书记,在学术、交流、管理等综合能力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创事业:技术与管理的双面能手

“搞发动机研制,一个要靠事业心,一个要靠顶礼膜拜的心态,就是奉献精神。”

庞为与黎明公司共成长。在黎明公司,他从技术起步,又以卓越的管理才能带领黎明公司步入中国发动机事业的春天。

1982年,庞为来到黎明公司,一干就是28年!28年,他经历了一个国企的艰难起步,同事们纷纷跳槽,他坚守在这里;28年,他经历了中国发动机事业的艰辛发展,尽管困难重重,他坚守在这里! 投身发动机事业,就意味着做了一个直面困难的选择。从学科角度来说,最难的就是动力,航空动力也是如此。在航空事业中,发动机的门槛是最高的。在航空工业领域有这样一个说法,发动机是航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只有美、英、法、俄4个国家能研发出高水平的发动机,在技术上高度保密,是国家的战略工程。发动机研究投入的资金大、研发周期长,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一生也只能接触到1~2个型号,不容易成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军工企业的员工还遇到很多困难,诸如工资待遇低、个人对发展前景茫然等。庞为之所以坚守在发动机研究领域,搞发动机研制,他说:“一个要靠事业心,一个要靠顶礼膜拜的心态,就是奉献精神。”这期间,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离开了黎明公司。而当时,选择离开黎明公司对庞为来讲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父亲是政府官员,家里还有搞房地产的亲戚,调离黎明公司或者出去创业,都是有机会的。其实,庞为也有过几次动摇,但每到这时他想到总有机遇等待自己去发展,他就留下来了。数十年间,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努力,庞为从一名车间技术员到副主任、主任,计划处副处长、处长,生产指挥部副部长、部长……直到2010年担任中航工业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离开了黎明公司,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带领中国发动机事业前进。在事业的旅途上,他成为了一名技术专家,更成为了一名管理专家。

一到黎明公司,庞为就主动要求到车间当技术员,当时工艺研究所要他去,但他想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他想熟悉机器、熟悉车间、熟悉工人,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技术专家,在技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中,庞为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专业问题。庞为学的是电加工而不是发动机专业,但黎明公司是一个以发动机研制为主的企业,这就要求他重新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庞为开始潜心钻研业务,学发动机、学机械,让自己适应工作需要。很快,庞为又发现只在一个车间搞叶片生产,做一道工序会限制发展,于是又开始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没工作任务的时候,他总是到车间资料室查资料,几年下来,车间所有的工艺文件他全都看过。“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庞为的努力让8年基层生活变成了他宝贵的财富,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外来汉”庞为出人意料地成为了黎明公司的总工程师! 工作数十年来,庞为在技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3年,荣获“沈阳市科技振兴奖”;2004年,荣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颁发的第三代轻型歼击机设计定型工作个人二等功、“某大修机延寿修理项目”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热障涂层技术研究项目”一等奖;2005年参与研制的轴流风机获国家发明专利……

在基层,庞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成为一名优秀的业务能手。走上领导岗位,他又以创新的思维演绎了一名成功管理者的精彩人生。1990年起,庞为担任车间技术副主任,1992年又担任车间技术主任,管理着一个400多人的大车间。当时正是黎明公司艰难起步的时期,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已无以为继,为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公司出台了“上综合、下独立”的政策,允许车间在完成计划的同时通过民品的研发与创新,给大家发奖金、发工资,从“吃大锅饭”开始向自负盈亏、自谋发展转变。那时起庞为就认真钻研车间管理,研究财务管理,开发市场新产品。尽管困难很大,但庞为却又一次化挑战为机遇。后来,庞为开始被派出培训,并陆续担任黎明公司计划处副处长、处长,生产指挥部副部长、部长,每到一个新岗位,庞为总是用干一行钻一行的劲头,成为新岗位的行家里手。

担任黎明公司主要领导后,庞为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带领黎明公司实现了新的飞跃。在产品研发方面,他倡导发挥黎明公司核心技术专长,集中力量在航空及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上下工夫。“要干别人干不了的活,研发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就需要自主创新。”为此,黎明公司紧密依托透平机械制造技术专长,在技术相关领域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并将现有的产品及产业划分为七大板块,重新组建了12条军品专业化生产线,对转包和非航空产品实行事业部制,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自主经营、快速发展的产品系统。技术创新给黎明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公司科研生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07年销售收入30亿元的基础上, 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67%的高速增长;两型机交付能力大幅度提升;转包实现创汇7000万美元,增长56%,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销售收入70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了3年三大步的跨越。

同类推荐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由张康桥所著,以散文化的笔调,阐述了孔子、苏格拉底、“希腊三贤”、卢梭、杜威、蒙台梭利、蔡元培、尼尔等中外十几位最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智慧,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洞穿当下教育平庸、媚俗、功利的厚重屏障,并启示我们思索如何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好的教育。
  • 华大讲堂(2011)

    华大讲堂(2011)

    本书收录了2011年莅临“华大讲堂”的叶国华、陆学艺、蔡昉、房宁、王国刚、高培勇、范维澄、魏杰等8位专家的演讲文稿,内容涵盖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十二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与财税改革、公共安全管理、2012年经济走向分析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其视野之宽阔、分析之精辟、见解之独到、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堪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荟萃。本书还收录了每次演讲后的互动问答,通过专家与听众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本书由专家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深入浅出,让人犹如身临讲堂。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热门推荐
  •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她是重案组探员,深入K市首富的赤焰集团卧底。这传说中“赤焰门”的总基地诡异重重——露着尖牙的猥琐男,楼梯间的猫妖男女……为求真相,深夜潜入赤焰集团总裁的办公室,怎料却碰上了一个长相极其妖孽的男人。“从现在起你便是我的女人。”他毁了她的警枪,霸道又可恶。生性天不怕地不怕,即使他冷得足以杀人,她依旧肆意妄为。然而这个俊美如神的男人,他神秘,冷酷不羁,并非区区一个总裁如此简单。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本文慢热,绝对精彩】
  • 农女倾城

    农女倾城

    作为动物饲养员的安茯苓一朝穿越成乡村农女,被人退亲,面对奇耻大辱,不按套路出牌的安茯苓拉着个路人做相公!
  • 嫡长孙

    嫡长孙

    晋江年度金榜作品。腹黑狠毒二皇子VS女扮男装嫡长孙。能科举,能入仕,能当官,因为她是嫡长孙。不能哭,不能怂,不能甘于平庸,因为她是嫡长孙。直到她的身世秘密被人发现,她和整个家族,都面临灭顶之灾——“若不牵连家人,长宁当以命相陪。”“可我不想要你的命。”我要你。
  • 第二继承人1

    第二继承人1

    他是最苦情的土豪——我有的是钱,但我没地方花钱!她是最富有的灰姑娘——我现在穷得狗都嫌,但我有大集团的继承权!当被“流放”的富二代遭遇被狗屎运糊了脸的“抹布妹”,作为敌对世家的继承人,他们只能齐声祈祷:“千万不能让老爸知道,我和她/他的真实关系……”
  • 篮下之王

    篮下之王

    与姚明并肩打08年奥运会。在NBA的赛场上,他与姚明、科比、詹姆斯、库里……争霸!“MR杜,此次获得MVP,你有什么想和球迷说的吗?”“请别在叫我‘肚脐眼儿’,请叫我……篮下之王!”
  • 宋贼

    宋贼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陆云乃是现代大学生,被一阵惊雷震到九霄云外,来到了南宋。此时,金国,西夏虎踞北疆,大理吐蕃环伺南宋,朝堂暗弱,士无带甲之力,民以奢靡度日!北疆谁守?故土谁收?!!
  • 嗨,豆芽小姐

    嗨,豆芽小姐

    我们究竟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有谎言,有欺骗,有肮脏,有污秽,当然,也有美好,有感动。这个偌大的社会,就像一个巨型的染缸,你是否能在这染缸里保持本色,不忘当初?这是窦芽小姐和她朋友们的故事,也是你们的故事。活着,本来就是一件艰辛而幸福的事情,无论你遭遇多大的苦难,请你相信,只要你还有一颗跳动着的心脏,一切就都有希望。愿我们都能洗尽铅华呈素姿,做回最单纯的自己。
  • 天眼秘径

    天眼秘径

    姜源坐在火车上,两眼默默地望着窗外。三月的西北高原,依旧定格在冬季萧条的景象里。孱弱的阳光下,斑斑驳驳的残雪嵌印在荒茫无际的原野上。远处灰青的山峦和偶尔掠过的树影,逆透出一种原始而苍凉的色调。他并没有在意外面的景物,面色凝重地沉浸在一份思绪中。他是昨天因获得减刑而刚刚走出监狱大门的。六年前,他的妻子因被两名歹徒强奸而无脸见人愤而自杀。他含着满腔悲愤安葬了妻子,发誓不报此仇决不罢休。经过半年多的苦苦搜寻,他终于找到了这两个家伙,并严厉地惩罚了他们。由于彻骨痛恨出手过重的他差点要了一个家伙的命,就此被送进监狱,判了整整八年徒刑。
  • 小仙不知何处来

    小仙不知何处来

    一块不知道从哪来的玉佩从生出灵智到修炼成仙的故事。有天发现自己原来不是玉佩成精,而是附在玉佩上一缕残魂。某玉:“玉佩如何,残魂又如何,我只知道我就是我,只管何处去,不管何处来。”
  • 潜室扎记

    潜室扎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