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700000002

第2章 一等奖(1)

机 载 记 忆

金击强 季留法 阎治孝

徐冠华 张德全 郑金刚 杨增复

机载设备是飞机、发动机及其他航空器上保障飞行和执行各项任务的电子设备、仪表、电器、附件等各种系统及成品设备之总称。它已成为提高飞机战术技术性能, 扩大使用功能, 增强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适航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飞机性能有着重大影响, 对完成飞行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机载设备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现代飞机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载设备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十分广阔, 除一般传统技术外, 还包括红外、超声、激光、电子、计算机、新材料等新兴技术; 特别是微电子和数字技术在航空上的应用, 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航空电子 ( avionics, 简称航电) , 它大大提高了飞机的通信、导航、飞控、目标探测、火控、电子对抗、低空突防、防撞回避、全天候飞行、执行特种飞行任务 (如搜索/侦察、空中预警/指挥) 等功能。飞机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发动机数字式全权控制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出现, 特别是航电方面进一步向横向综合化的发展 (形成传感器管理区、飞行管理区、任务管理区), 新元件和新传感器的采用, 从电子机械密集型向软件密集型的过渡以及机上各系统自动化、自适应、自学习、人工智能控制和“健康”诊断、余度容错及资源共享能力的增强, 更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作战效能、机动性、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操控负担, 大大改善了飞机的维修性。飞机的仪表、电器、附件作为配套辅机的原有概念已转变为飞行保障系统与任务系统相综合的“机载设备系统”新概念, 这使得飞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机载设备更新换代十分迅速, 常有一型飞机更新几代机载设备。由于机载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系统层次越来越复杂, 按粗略统计, 目前机载设备有20多个系统、70~80个分系统, 200多个子系统, 各类基础零部件也有20~30类之多, 作为可更换部件或模块的成品品种则达千万种, 数不胜数。随着机载设备品种越来越多, 技术难度越来越大, 其研发投入费用越来越高, 其所占飞机总成本也与日俱增。

虽然现代机载设备的成本、价格越来越高, 但其市场空间、盈利能力和售后衍生市场规模却越来越大。目前, 世界上航空工业先进国家的一些机载设备大集团公司企业, 其资产规模和年利润水平都能与一些飞机和发动机公司并驾齐驱。

机载设备的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规模和能力以及科学技术先进性的水平, 它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航空和电子工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另外, 世界航空技术先进国家对其新型机载设备的发展都高度保密, 虽然在当今世界, 经济、市场不断向全球化发展, 但不可能靠买别国最先进的机载设备发展自己最先进的飞机来加强本国的国防, 因此, 我国为不受制于人, 必须有自己的机载设备制造业, 以构成自己先进的、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 实现国防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为航空工业的创立和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1951 年4月17日,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做出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共和国的航空工业包括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行业开始在薄弱的基础上奠基、起步、创业、发展, 时至今日, 走过了一个甲子 (即60 个春秋) 的岁月。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我国航空机载设备行业从无到有, 不断壮大, 现在已发展成专业门类基本齐全 (包括电子、兵器等工业部门所属的有关航电、武器等专业) , 基本完整配套的行业体系。60 年来, 根据飞机的发展需求, 机载设备行业从修理到制造, 从不配套到基本满足配套, 再到开发创新快速发展, 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灿烂、令人难以忘怀的发展历程。

“马槽里飞出金凤凰”,机载设备行业诞生

20世纪50年代初, 我国机载设备制造业开始奠基, 那起步创业的峥嵘岁月, 至今历历在目。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 为适应飞机修理任务, 首先在航空工业“六大厂”中的沈阳、哈尔滨、南昌3个飞机厂内组建特设修理车间, 但由于机载设备备件短缺, 一些飞机难以修理。此时, 刚从东北迁至北京初建的航空工业管理局 (简称航空局) 特降科人员, 每天步行往返于前门到德胜门航空局机关资料室, 靠翻字典 (还有少数几个懂俄语的人员翻阅苏联资料) 编制备件清单, 用比原价高5~10倍的价格向苏联紧急订货, 当时抗美援朝前线因缺备件数百架飞机“趴窝”飞不起来, 航空局里人们那种心焦身疲的状况难以言表。为扭转被动局面, 从1950年至1955年, 在国家支持下, 先后从地方和空军、民航接收了一批工厂, 建起了河南航空附件厂、天津航空电器厂、太原航空仪表厂、南京航空附件厂、杭州航空降落伞厂 (后迁南京)、沈阳航空接插件厂、上海航空灯具厂、沈阳航空油量表厂(原是沈阳飞机厂的一个特设修理车间, 后改为分厂, 最后改为沈阳航空油量表厂) 等, 当时的任务是仿制电流表、电压表、自动倾斜仪等。有了这第一批工厂, 问题有所缓解, 但当时机载人员的处境仍极其艰难, 一方面依靠这些简陋的工厂条件, 尽力配合飞机、发动机修理, 解决配套急需, 同时又调集了当时国内难得的专业人才, 设法寻找解决奇缺备件的其他出路, 一些从海外归国和从国内其他单位调集的人员以及“两航起义”的老专家都亲自拿着备件样品到全国去找代用品, 但是均难以满足飞机空中恶劣工作环境要求。为此, 仅1953年3月、6月、11月航空局分党组就3次研究加强“特设工作”, 采取多项措施, 并紧急安排上述机载设备厂加快对配套特设成品的修理, 同年6月专门成立了特设处加强组织管理, 并调进了十几名应届大学生增加技术力量, 1954 年7 月航空局指派副局长陈少中分工负责领导特设工作, 这样解决了一部分配套问题, 使特设成品备件由向国外订货逐步转向国内修理配套供应, 用汇从1953 年的2599 万卢布降为1954 年的568 万卢布, 而且当时从事机载设备工作的所有干部和职工都付出了最大努力, 尽管如此, 机载设备却仍未摆脱极其被动的局面。这使得当时国家和航空局的有关领导人一致认识到我国要搞飞机, 除了要有飞机厂和发动机厂外, 还必须有自己相应配套的机载设备厂。

1953年5月, 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协定, 确定苏方援建中国141项工程 ( 1955年3月增至156项工程)。这是我国机载设备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在著名的“156项”中, 航空工业有13个项目, 其中有5项是机载设备厂, 即西安航空发动机附件厂、西安飞机附件厂、兴平航空电源电器厂、宝鸡飞机仪表厂和兴平机轮刹车附件厂 (最先定的是前4个厂, 兴平机轮刹车附件厂是后来定的); 同时派出70多名干部和工人赴苏实习, 还安排相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协助领先试制部分机载设备产品零件和安排国内有关人员实习。至1956年底, 这批工厂在设计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和苏联以及国内各部门的支援下相继建成投产, 机载设备开始有了初步的基础骨干生产企业, 从此由修理转向仿制制造。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上述工厂为加快进度, 边建设边配合飞机、发动机修理, 同时开始了歼5、初教5、运5等飞机机载设备的仿造试制。首批制造出的水平较高的产品有陀螺磁罗盘、陀螺自动倾斜仪、地平仪、调压器、直流发电机、液压泵、降落伞、发动机燃油附件等。

1956年5月21日, 朱德副主席视察太原航空仪表厂, 在看到工厂新试制出的空速管和磁罗盘后, 高兴地赞扬工厂在于辉厂长领导下, 利用极其简陋的条件,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制造出这样的新产品真是“马槽里飞出金凤凰”(指工厂能在用阎锡山的“三营盘兵营”马厩改造的简陋厂房里制造出航空产品的奇迹)。总之, 在全国各方大力支援下, 通过各厂的努力, 试制出了上述这批当时水平较高的产品, 标志着我国机载设备开始从修理走向制造的历史性转变。

在我国歼5、初教5等飞机仿造成功后, 其机载设备还不能全部立足国内供应, 随着后来歼6、轰5、直5、初教6、运5等飞机仿制任务的陆续展开, 机载设备的配套品种及数量进一步加大, 我国各机载设备厂仍处于极被动的局面。

1956年11月, 第二机械工业部 (简称二机部) 航空局做出了《关于加强仪表、电器、附件工作的决定》, 这又给了我国机载设备发展一个重大机遇。当时陈少中副局长及时提出“填平、补齐”小配套的方案。从1956年至60年代中期建设了2个航空仪表厂 (北京航空陀螺自动驾驶仪厂、兰州航空陀螺和天文仪表厂), 2 个航空电器厂 (北京航空微电机厂、兰州航空电动机构和火控计算机厂), 4个航空附件厂 (长春航空附件厂、新乡航空座舱设备厂、保定飞机螺旋桨厂、灵宝武器挂架及发射装置厂)。

在上述新工厂建设开始后, 由于当时的战略形势, 不能在沿海及大城市再建新厂, 在国家计委支持下, 又将一批地方工厂和航校改建成机载设备厂, 它们是: 成都航空机械仪表厂、苏州航空电器仪表厂、武汉航空仪表厂、合肥航空供氧装备厂、合肥附件专用设备厂、西安航空电动机构厂、哈尔滨航空电器厂、襄樊航空电机厂、贵阳飞机二次电源厂、襄樊飞行员个体装备厂、襄樊航空降落伞厂、新乡航空油泵厂、汉中航空专用电子测试设备厂和北京航空发动机附件厂等。

在建厂同时, 为加强管理, 1956年8月陈少中副局长主持召开了仪表、电器、附件厂总工程师会议, 制订了设计、工艺、检验和新品试生产4个生产技术管理条例, 为机载设备生产建立了科学化管理的初步基础。

上述几批工厂的建设和改造完成极大地充实了机载设备制造生产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 按照国家统一规划, 在机械、电子、兵器等工业部门也相应新建或改建了有关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光学、武器等机载设备工厂。

“二五”期间, 根据国产歼5、歼6、运5、直5等飞机的配套要求, 各机载设备工厂广大职工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援下 (包括早期苏联的援助),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配合我国飞机和发动机从修理转向制造, 先后试制出了为我国自己多个型号飞机配套的一大批机载设备产品, 同时培养锻炼出了一支初步掌握了机载设备制造技术的人才队伍。当时仿制的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有自动驾驶仪、直流电源、发动机燃油泵和调节器, 以及飞机座舱环境控制设备等, 所仿制的产品均开始批量生产。

虽然建厂和生产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由于1958年在歼6、直5等配套机载设备的试制和生产中片面求快, 未吃透技术资料就简化工艺、削减工装、更改设计、降低要求, 以致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成百上千台产品返厂。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初,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8字方针, 执行“工业七十条”, 机载设备全行业再次明确了航空产品一定要确保“质量第一”, 经过3年艰苦努力,“一刀两断”, 彻底整顿产品质量, 完成了“优质过关”, 所有产品陆续转入稳定的优质批量生产, 并装备部队。

1964年初, 孙志远部长提出了在两年内实现“五机三弹”(歼6、直5、运5、歼5甲、初教6飞机和地空、空空、海防导弹) 小配套的战略目标。这对机载设备配套生产能力的完善又是一次有力的促进。根据这个目标, 当时机载设备方面还存在60 项产品的“缺门短线”, 成为飞机、导弹多种批量生产产品中的瓶颈。负责机载设备工作的陈少中局长亲自带队到各厂的现场组织、指导, 使这些关键问题大部分迅速得到解决。到1965年下半年, 除极少数几项尚未试制定型外, 国内仿制并成批生产机种所需的机载设备已全部立足于国内。这标志着我国机载设备从总体上已结束了从修理走向制造的过程, 国家航空工业已建起了初步的机载设备配套生产能力; 不过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是仿照苏联模式建起的生产工厂, 产品也多按苏联产品仿制, 要继续发展和适应我国研制各种新飞机的需求, 我国机载设备行业还需要具有强大的科研创新开发能力。从此我国机载设备行业为进一步发展踏上了改进、改型、自行研制并逐步形成自己系列的新的发展时期。

主力精华转移,加强三线建设

1964年5月,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 毛泽东主席从存在新的世界战争的严重危险的估计出发, 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的战略布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针。同年10月, 中共中央批准的《国防工业1965 年工作要点》对国防工业的三线建设做了部署。根据中央精神, 航空工业部门迅速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部署: 坚决停缓一、二线的在建项目, 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二线的企业向三线搬迁, 并开始将上海、天津、南京等地6 个机载设备厂的部分人员和设备搬迁三线, 从此拉开了航空工业三线建设的序幕。

同类推荐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载人航天新探索》从人类航天事业发展50年,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出发,回顾了航天发展的过去,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发展路线。从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望了人类载人航天发展的路线。
  • 月球的新姐妹:卫星(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月球的新姐妹:卫星(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刘芳主编的《月球的新姐妹——卫星》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月球的新姐妹——卫星》讲述了:人造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修改方式错误的法爷

    修改方式错误的法爷

    “听说您在亚诺利法森林使用禁咒黄道陨石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污蔑!我用的是火苗术,怎么可能造成这么大破坏!”“那,关于使用奥数审判摧毁魔晶石矿脉一事?”“也不是我干的,我在魔晶石矿脉只搓了发奥术飞弹!”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修改技能错误的法师。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快穿:宿主总想被爱

    快穿:宿主总想被爱

    【高甜,慎入】【有点小套路】【坑死人不偿命】【…………】“我于三千世界穿梭,寻寻觅觅,只为求宠、求纵……求爱(?°з°)-?、求你回来。”本书又名:《小娇夫寻妻记》《来吧!推到我啊!》 嗯……简介无能,详情请看正文,谢谢 男主:墨摇女主:君颜作者:脑残+智障+脾气超好(?)+手残=请轻喷,谢谢~( ̄▽ ̄~)~
  • 了了尘寰乍见之欢

    了了尘寰乍见之欢

    曾记否,夏蝉都匿声的盛夏,骄阳似火,在离别的前夕,女孩艰涩的说出了成全。我们不会再有机会了吧,再见了,我的青春。或许即便兜兜转转,我也不可能再含笑如初的对你说:“简先生,初次爱你,请多多关照。”
  •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爱在何方家在何处之海外孤子

    爱在何方家在何处之海外孤子

    家,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失去它人会感到迷离,在雾里徘徊,失去方向,举步维艰。无论身在何方都有日夜思念的家,晚年都想落叶归根。本书以一个孩子为主线贯穿始终,讲述他的人生。
  • 沐坤传

    沐坤传

    现实的失败让他堕落沉沦。原想着来到另一片大陆能够出人头地,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不过既然已经走到了现在,他为何不翻云覆雨痛快的活上一回?
  • 一宠成瘾:萌妻养娇娇

    一宠成瘾:萌妻养娇娇

    程先森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将家养的程遥宠上天,可同床共枕时,程遥却喊非礼了。程先森挑眉:这家长也见了,婚房也住了,连小皮鞭都用了,宝贝,咱们是合法的。程遥呵呵两声:求不合法!程先森:哦?那是谁刚才还说要洗鸳鸯浴的?程遥脸红:我……我才没有!程先森邪魅一笑,污力镇压,管你有没有,鸳鸯浴必须得有!再等他蒸熟了包子,看她还怎么不合法?本书也可叫做《那些年我摸错的大腿》、《小短腿立志要包养长腿欧巴的故事》或《论摸男神大腿摸到天荒地老的可行性报告》。
  • 华胥寻梦

    华胥寻梦

    邯郸一梦,黄粱引。大梦三千,终将破。这是一个有关魂穿女主成长的江湖故事。
  • 尊主你仇人找上门了

    尊主你仇人找上门了

    千年之后,他与她再次相遇,可世事难料,她失去记忆,他独守记忆。叶沫失忆后灵力被封,沦为废柴,被渣男所害,被贱女推下悬崖,却意外被云辰逸所救。自此,叶沫开始了她的复仇崛起。灵脉不通?不好意思,是最稀有的空间系。医术不佳?不好意思,医神老者都只得唤我一声平辈。阵法狗屁不通?不好意思,全天下的阵法师都得唤我一声师祖。不知云辰逸身份时,叶沫被云辰逸一句“嫁给我”给砸的劈头盖脸。得知云辰逸身份后,叶沫誓要抱紧云辰逸的大腿!绝不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