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100000012

第12章 文学艺术(1)

世界文化宝库中缺少不了文学艺术,各国优秀的文学艺术不仅是精神文化财富,也是全世界人们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文学艺术不生产物质材料,但却能有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学艺术是心灵的眼睛,能开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引导人类寻求内心的真善美,使得人们能够与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和平共生,一同发现世界,改变世界。

为何《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圣经”

《荷马史诗》是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两部史诗分别有24卷,作者是希腊盲诗人荷马。也有人认为《荷马史诗》并不是由一个人写成的,它是古希腊游吟诗人集体创作的成就。

《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杰出作品之一,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曾被西方学者作为史料,研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的迈锡尼文明。因此,《荷马史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在历史、地理、考古学以及民俗学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特洛伊战争,描述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斗争,特洛伊沦陷后,又记述了奥德修斯返回伊萨卡岛,与妻子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以早期的英雄时代为全景,以整个希腊及周围大海为情节背景,充分体现了自由主义精神,在艺术创造上极其绝妙,为后人的道德观念树立了典范。《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的社会史,它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文伦理观,打破自由神学,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被称为“希腊的圣经”。

谁被誉为“悲剧之父”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生于公元前525年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他被称为“世界文学悲剧之父”,其代表作有《阿伽门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复仇女神》等。

埃斯库罗斯生于一个旧式贵族家庭,他极力拥护民主制,在希波战争期间参加过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战役。埃斯库罗斯一生酷爱戏剧和阿加索克利斯、阿波罗多的诗歌,25岁时,他第一次参加雅典的诗人比赛。他的作品《波斯人》于公元前472年首次登上舞台参加竞赛,这不仅是他对自己战争经验的回顾,也为他赢得了比赛的最高奖项。在他的一生当中,共获得了13次诗人比赛的最佳奖。传闻他被一只从天而降的乌龟砸死,葬于雅典格拉城内。

埃斯库罗斯的作品共有80部,但只有7部流传至今,其中最着名的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大约在公元前480年完成,公元前465年上演,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余两部都已失传。

埃斯库罗斯对古希腊悲剧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为舞台表演引入了第二个演员,改变传统古希腊戏剧中只有一个演员和歌队演出的模式,为戏剧情节发展和旁白丰富提供了便利条件。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戏剧的首位大师,在西方戏剧史上影响极大,对西方戏剧艺术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谁被誉为“世界文学喜剧之父”

古希腊旧喜剧时期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喜剧之父”。约公元前446年,阿里斯托芬生于雅典阿提卡的库达特奈昂,他一生创作了44部作品,如今尚存的包括《和平》《鸟》《蛙》《阿卡奈人》《骑士》等11部,这些作品是希腊喜剧最早的代表作。阿里斯托芬的剧本在公元前427年被搬上了舞台,因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和深刻尖锐的风格,被俗称为旧喜剧,属于讽刺剧一类。

阿里斯托芬反对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他剧中的观点大都反映农民的利益。他常在剧中提出一些新思想,但自身又是一个政治保守派。他在《吕西斯特拉忒》等作品中既主张议和,又赞颂马拉松时期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雅典内战时期,民主政治日益衰败,因此阿里斯托芬在作品中常把政治家塑造成了欺骗群众的骗子,大力宣扬马拉松时代的精神。同时,他的喜剧中也反映内战结束后雅典生活水平的下降,因而提出平均财富和理想国的思想。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倡导节制、关注旧式教育,反对带有诡辩色彩的新教育,他的剧本在古希腊,以及罗马和亚历山大港都大受欢迎。恩格斯曾将阿里斯托芬誉为“喜剧之父”和“有强烈倾向的伟大诗人”。

《伊索寓言》是谁创作的

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奴隶伊索创作了《伊索寓言》,他搜集了古希腊的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全书共357篇。

伊索是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莱辛三人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为他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终于获得人身自由。随后他便开始环游世界,在途中为各地的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到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的名字已在古希腊广为流传,人们把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中经常以拟人化的动物作为描写对象,将它们的行为举止赋予人的形态,形象生动地阐述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伊索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厚,它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劝诫人们诚实守信,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弱者有时会战胜强者等。《伊索寓言》对社会不平等进行抨击,讽刺懦弱懒惰,赞美勇敢斗争,教人如何审时度势,辨别是非好坏。

英雄史诗有什么特点

欧洲的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前期英雄史诗在中世纪初期已具规模,有浓厚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后期英雄史诗在中世纪中期逐渐形成,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其中心主题。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吉尔迦美什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集中反映了蛮族部落的生活,处在社会末期的部落,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封建化,因而受基督教影响并不大。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都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以部落的贵族英雄为讴歌对象,以神话或历史事件为依据,很少描写自由贫民和奴隶。在这些英雄史诗中多赞美人的力量,虽然神可以干预人的命运,但人对神已没有了最初的敬仰。

后期英雄史诗也建立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的基础之上,如《罗兰之歌》《熙德》《尼伯龙根之歌》和《伊戈尔远征记》,这类史诗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的产物。当时人民的愿望是国家统一,因而符合人民愿望的都是进步的。后期史诗中的英雄反映了国家统一的期望,其荣誉观念不仅仅局限于部落英雄的复仇,更多的是国家观念,塑造呼吁团结、共对外侮的英雄。

同时,在英雄的身上,很明显体现出封主、封臣的关系。受基督教的影响,后期英雄史诗中描述的爱国行为主要表现为反对异教徒。在这类史诗里,减少了多神教的神话因素。由于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史诗题材本身情况和写作年代也不同,因此在各国的英雄史诗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天方夜谭》的文学成就

《天方夜谭》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被称作《一千零一夜》。故事讲述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性格残暴善嫉,因不满王后的行为,所以将她杀死。接下来国王每天都娶一少女,第二天就把她杀掉。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不再有无辜女子丧命,决定嫁给国王,用讲故事来吸引国王。可是每夜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天就刚好亮了,于是国王不忍心杀她,让她第二天夜里接着讲。她的故事就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国王最终被她感动,并与她白头偕老。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民族精神创立时期的作品。它有三个故事来源:一是波斯故事集《赫左儿·艾夫萨乃》;二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巴斯王朝流传的故事;三是埃及支马立克王朝流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体现了阿拉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经过本土的加工整理,使之融入阿拉伯民族精神和文化体系中。《天方夜谭》故事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结构巧妙,被高尔基称赞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千零一夜》在西方被译为《阿拉伯之夜》,在中国被译为《天方夜谭》。“天方”是古代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认为阿拉伯是一个神奇异域世界。《一千零一夜》里充满各种奇异的故事,多是歌颂人民的善良与智慧,揭露权贵的丑陋与罪恶,其中包括神话、寓言、童话、冒险故事以及宫廷趣闻等。着名的故事如《阿拉丁和神灯》《渔夫和魔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旅行记》等。书中也描写了三教九流的各种人物,涵盖了中世纪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为阿拉伯宗教、语言、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多方面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天方夜谭》是世界上最具生命活力、最着名,也是拥有最多读者的伟大作品之一。同时,它以民间文学的身份跻身于世界古典名着之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神曲》写的什么内容

《神曲》是一部带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文学作品,创作于1307年至1321年,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着名长诗。《神曲》是欧洲四大古典名着之一,共分三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堂》,每部33篇,加上最前面的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三行一段,连续押韵,每部行数也基本相等。但丁通过叙述自己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着名人物的对话,反映中世纪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要问题,从中可以窥见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锋。

《神曲》共有14000余行,但丁用这部伟大的史诗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批判中世纪人物的累累罪行,赞美光明与美好灵魂,以此表达自己追寻真理的执着。《神曲》的意大利语译为《神圣的喜剧》,当时人们习惯将英雄叙事诗称为“悲剧”,用民间通俗语言写的诗称为“喜剧”,但丁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作者叙述自己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虽用来批判教会的统治,但仍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特点,因而《神曲》中充满了隐喻与象征,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

但丁创作《神曲》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神曲》虽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方式,但其内在思想却是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人摆脱迷误,走向真善美,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寻求复兴的道路。

文艺复兴之父是谁

“文艺复兴之父”指的是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他是14世纪意大利着名学者、诗人。他以十四行诗闻名于世,开辟了欧洲抒情诗的发展道路,被后人尊为“诗圣”。与但丁、薄伽丘并称为文学史上的“三颗巨星”。

彼特拉克从小就喜爱文学,尤其是古典作品,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歌,收录在他的代表作《歌集》中,《歌集》共有366首诗歌,多为即兴而作的诗体日记,不仅歌颂了他与女友劳拉的爱情,也有歌颂祖国,揭露教会腐化,祈盼和平统一的政治抒情诗。

《歌集》是欧洲诗歌中一种重要诗体,其中的十四行诗达到艺术上的完美程度。彼特拉克抒情诗的创作风格轻快活泼,意味深长,善于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追求爱情与人间幸福,热爱自然生活,爱国与民族意识,是新时代人文主义者的代表。

彼特拉克学识渊博,既是一位着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着有用拉丁文写成的《名人列传》一书。书中贯穿着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思想,列举了古罗马时期的21位历史名人,成为人文主义者的重要标识。彼特拉克在37岁时,收到罗马元老院和巴黎大学的邀请,授予他“桂冠诗人”的称号。这一称号已经中断了1300年之久,而彼特拉克则享受了当时的文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莎士比亚及四大悲剧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戏剧家和诗人。他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所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影响巨大,西方戏剧史上的四大悲剧家就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欧里庇得斯,再加上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数从旧剧本和旧历史中改编,同时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和理念,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旧戏剧的内容。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突出,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坚持戏剧来源于生活。追求自然表演,认为戏剧要真实,演员要用内心来表演。同时制造出丰富有趣的剧情,在一部剧中安排多个线索同时进行。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出许多鲜明的典型形象,如哈姆雷特等。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这些故事原型都来自于欧洲的传说。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大多涉及灵魂与肉体的抗争,以及精神范畴和道德范畴的讨论,因此,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提倡超道德的人学,对中世纪戕害人性勇敢地提出了质疑,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精神世界中,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说说家乡齐梁文化

    说说家乡齐梁文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充满齐梁文化魅力,孟河历史古镇欢迎您、开发齐梁历史文化,建设全国重点城镇——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文化新孟河等。
  •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本书收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登记办法》等国务院及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规定21个,对于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宗教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王蒙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他演讲不用讲稿,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时疾时缓,掌控得当。他的演讲生动、幽默,透出修养和智慧,让人额手称庆、交口赞好。王蒙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对中国文化始终进行着深入的思考,本书收录了王蒙先生近十年关于文化的演讲。在这本书中,他对“传统文化”“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与人生”“文化自信”“文化梦”等,进行了充满王蒙特色的思考与分享。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热门推荐
  • 仙道邪君

    仙道邪君

    修仙界的年轻高手楚云端,被心爱的师妹所杀,万念俱灰之时,混沌中的一座仙府偶然认他为主,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再度醒来,竟重生在一个世俗界的公子哥身上,又恰逢洞房花烛之夜……白捡个媳妇,身上还带个逆天仙府?重生一回,反倒还赚了?这一世,他定要仗剑逍遥、傲世三界!正版交流群:491536991
  • 山河在卿如故

    山河在卿如故

    从前,蒙战的眼里有国家社稷,有黎民百姓,有同袍和麾下的将士,唯独没有她。后来的后来,蒙战对她说:“我的前半生给了国家,后半生,还请夫人多多指教。”荣华富贵,权势名利,都不如与她闲居田园,一方小院,一杯野茶,淡看云起云落。
  • 致灿若星辰的你

    致灿若星辰的你

    “铃铃……”一道闹钟的铃声在一间满是书籍,还有一张小床的房间响起。床上的被窝鼓鼓的,不……
  • 麻雀养成记

    麻雀养成记

    我只是一只小麻雀精,可为什么所有人都用悲悯的眼光看着我?我不要做凤凰翎,我只想要潇潇洒洒畅翔在红尘俗世中。殿下,请不要怀疑我的智商,你这是要闹?
  • 莲峰禅师语录

    莲峰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飞升在妖界

    飞升在妖界

    小人物阿三渡劫倒霉地飞升到了妖界,在同鲶鱼妖战斗后获得了两个半膘子神器——铛铛剑和铛铛盾,他想在妖界好好地生活,却碰到了万年不遇的妖魔之战。在战争中与各种明暗势较量,波折重重,磨难纷纷,生命和爱情屡受考验,但是阿三凭借坚定信念战胜重重艰险屡克强敌。
  • 偷你永远比不上我

    偷你永远比不上我

    在这个2090年的世纪,虚拟网游已经完全成型。而我们的主角,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宅男,父母因为工作搭乘飞机时不幸生亡,主角在把父母的积蓄花得只剩下1万元时,为了能让自己继续的宅在家中,他进入了这个游戏,但是早已玩过千千万万种游戏的他已经懒得再肝了,所以走上了这条不寻常的偷盗之路。
  •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本书以“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三个国际性的议题,译介国外智库最新的文章论点,力图跟踪反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知名智库对中国这一正在崛起的世界性领导力量的看法和认知,意在为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以及政策决策人员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 贫瘠时代

    贫瘠时代

    我的人生是从认识小耗子开始的。后来她穿着一个灰蓝色的褂子,衣角上还有一片灰迹,能想象出来,她的日子并不好过。接着我看见她眼里涌出了泪水,奇怪的是这泪水并没有感动我,反而使我产生了反感。我几乎是凭着本能,拒绝了眼前这个女人。不相信过去那撕心裂肺的一切会发生在她身上。看着她走远我心里才涌上遗憾,我再一次回过身看着她的背影,我再也看不到以前在操场上跑步的那个女孩子,她身后飞扬的马尾巴永远从我心里消失了。从这一个时刻起,我失去了过去,最珍贵的记忆就这么破灭了。
  •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谈古论今说“圆满”:中国文化心理偏失

    本书从分析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司空见习惯的“大团圆”结尾模式入手,由浅入深地梳理了中国审美情趣、社会心理以及哲学观念中一脉相承的圆满崇拜意识,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主要偏失与病态。作者引导中国人反思种种历史教训,从而决心无情抛弃那种热衷目的与理想却轻视手段和过程的思维习惯,真正落实“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