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500000029

第29章 自我修养(1)

在外国观察者看来,文化的自我修养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对那些在本国从不学习修养方法的观察者来说,到了高度信赖修养方法的国家之后,就最容易产生误解。他们会问,修养方法本身已经很明确了,为什么还要如此折腾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吊在钩子上?为什么要气运丹田?为什么对自己这么苛刻,一毛不拔?为什么只注重修行一种功课,而不克制那些本应该训练的某些冲动呢?

美国的自我修养的方法和传统相对来说很不发达,他们认为一个人若已经选定了目标,他就会在必要时锻炼自己朝着目标努力,而锻炼与否要取决于他的理想、良心或维伯伦所谓的“职业本能”。为了当足球运动员,他要忍受严格的纪律;为了成为一个音乐家或成功的企业家,他可以放弃一切娱乐活动;为了良心,他也会拒绝一切邪恶和轻浮的举动。

但在美国,自我修养不像算术是一门专业性知识,可以完全脱离实际地学习。如果说美国真有这种修行的话,那就是欧洲某些宗教领袖或传授修炼方法的印度教牧师教的,基督教的圣特丽萨或圣胡安传授的冥想和祈祷等宗教性修行,在美国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但是日本人却认为,不管是参加中学考试的少年、参加剑术比赛的人,还是贵族,都要在学习完应付考试的内容之外,进行自我修养。不管他成绩多好,剑术多高超,也不管他礼数多周全,他都必须放下书、竹刀或社交去修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要修行的,各阶层的日本人判断自己和他人时,有他们的通行标准和一整套关于自我克制的概念,但是不修行的日本人也同样认为自我修养的术语和实践,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

自我修养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培养能力的,另一类是能学到更多东西的。我把第二类称为“圆熟”。这两者在日本有很大的区别,目标在于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有不同的根据,可以通过不同的外部标志来识别。本书中已叙述了不少第一类型的事例。如那位陆军军官在谈到演习时说,他的士兵平日演习长达六十小时,中间却只有十分钟的小憩,“他们都知道怎样睡觉,现在要训练他们的是不睡觉”。在我们看来,这种要求太过极端,但他们却只是想培养士兵的能力。他讲的其实是日本一种公认的精神驾驭术,即认为意志应当驾驭肉体,因为肉体可以经受一切训练,所以就算肉体受到了损害危及健康也不必不理会。日本人的“人情”理论也都建立在这种观念之上:不管健康允不允许,也不论肉体本身经不经受得住,肉体都必须服从于人生大事。总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哪怕牺牲自我修养,都要发扬日本精神。

但是,日本人如此表述可能是过于武断了。因为,在美国日常用语中,“不惜任何自我修养的代价”的意思往往是“不惜任何自我牺牲”,而且有“不惜克制自己”之意。美国人的修养理论是,不管是外在修养还是内在修养,也不管修养是外部强加的还是自发性的,人都要从小开始进行修养而融入社会。修养的过程是压抑的,人们对这种愿望受到限制的做法非常认可,他必须作出牺牲,并且不免会被激起反抗情绪。这不仅是许多美国心理专家的观点,也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哲学,这样来说,心理学家对我国社会作出的分析是确实饱含真理的。孩子到点“必须睡觉”,从父母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睡觉是一种自我压抑。很多家庭的孩子已经进行过修养,知道人“必须”睡觉,却仍然要反抗,每晚大吵大闹表示不满。他的母亲还规定他“必须”吃的东西,包括燕麦粥、菠菜、面包、橘子汁等等,但美国孩子却学会了反对那些“必须”吃的东西。他总结出来凡是“对身体好”的食品都不好吃。这是美国的惯例,日本人听都没听过,而且在希腊等某些欧洲国家也看不到。在美国,成年就代表着不用管对身体好不好,可以吃好吃的东西了,也意味着摆脱了食品上的压抑。

但是,与西方人关于自我牺牲的一系列理论相比,这些有关睡眠和食物的观念都微不足道。父母要为孩子牺牲很多,妻子要为丈夫牺牲事业,丈夫要养活一家老小而牺牲自由,这些都是西方人关于牺牲的标准信条。对美国人来说,不需要自我牺牲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确实存在。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认为父母疼爱孩子是天性,女人喜欢婚姻多于其他生活,而丈夫也是做他喜欢的工作养活一家人,比如当猎手或花匠等,这怎么算是自我牺牲呢?如果社会作出这种解释,人们按这种解释而生活,那就不存在什么自我牺牲的概念了。

在其他文化中,美国人认为的那些“牺牲”都被看做是相互交换,有的把它当做是投资,以后会得到回报;有的认为别人帮过自己,现在就当是报答。在这类国家,甚至父子关系也是这样的。父亲在儿子年幼时的悉心照顾,儿子会在父亲的晚年和死后偿还。各种商业关系也都是一种民间契约,它往往要求双方对等,一方提供庇护,另一方则提供服务。只要对双方都有利,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在做出“牺牲”。

在日本,为他人服务是相互的,既要求对收到等量偿还的东西,也要求在等级关系上彼此承担义务。因此,自我牺牲的道德观所处的地位与在美国的地位截然不同。日本人总是特别反对基督教传教士关于自我牺牲的说教,他们主张有德之人不该觉得为别人服务就是压抑自己。有个日本人告诉我:“你们称为自我牺牲的事,我们认为那样做没什么,不觉得遗憾。不管我们为别人做了多大牺牲,我们也不觉得这是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也不觉得应当得到回报,我们是自愿做的。”日本人把复杂详细的义务作为生活的核心,当然不认为里面有什么“自我牺牲”。他们要求自己履行极端的义务,但传统的相互义务的约束力,又阻碍了他们产生“自我怜悯”和“自以为是”的感情,其实这种感情在个人主义感强烈的国家中是极易出现的。

因此,为了理解日本自我修养的习惯,就必须把我们的“自我修养”的概念周围的“自我牺牲”和“压抑”的累赘消除掉。在日本,一个人要想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就必须进行自我修养,就像打桥牌一样,他们不会意识到这是在“牺牲”。修养过程本来就该很严格,刚生下来的婴儿虽然很“幸福”,却无法“体验人生”。只有经过“自我修养”,他才能充实生活,去“体验人生”。这种说法通常被译作“只有这样,才能享受人生”,修养能锻炼人的意志力,让人生更加开阔。

日本进行“能力”的自我修养,是因为它能改变他为人处世的能力。他们说,人们刚开始修养可能会觉得难以忍受,但慢慢地就会发现并享受其中的乐趣,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了,否则他就会放弃修养。所以,学徒要好好地做生意,少年要学习“柔道”,媳妇要学会满足婆婆的要求。当然,刚开始修养的人可能不习惯新要求,就想避开这种修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父亲会对他们说:“你希望的是什么?要体会人生,就必须进行一些修养,如果放弃修养,你今后肯定会后悔的。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事,你被人说三道四,我才不会管你。”用他们的话说,修养可以磨掉人“身上的锈”,会如人所愿地把他变成一把锋利的刀。

日本人如此强调自我修养的好处,但是他们的道德规范所时常要求的极端行为也真正压抑着人们,这种压抑还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反抗。美国人在游戏和体育运动中就能体会到这种区别,桥牌选手为了打好牌,绝不会抱怨为此做出的牺牲,也不认为自己为了成为桥牌名手而花费大量时间是一种“压抑”。但是,医生说,桥牌选手在下大注赌钱或想当冠军时,他们的精神高度集中也可能跟胃溃疡及身体过度紧绷有关。日本也有过同样的事情,不过由于日本人受到相互义务观念的约束,他们坚信自我修养是有利的,因此更能接受那些美国人难以忍受的行为。与美国人相比,他们被修养得更加注意自己“身上的锈”,他们更加注意能力,而且不为自己找借口,也不会经常把生活的不满推给别人,更不会由于没有得到所谓的普遍幸福而自哀自怜。

“圆熟”比培养“能力”境界更高,但日本人的有关着作没有解释清楚这种修养方法,专门从事这项研究的西方学者也往往不太重视它,还把称它为“怪癖”。一位法国学者的作品中认为“圆熟”完全是“没有常识”,最讲究修养的禅宗更是“一派胡言”。可是,日本人想以这种修养方法达到一定的目标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研究这个问题也能让我们弄清楚日本人的精神驾驭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语中有很多表达自我修养达到“圆熟”的词汇,意思一般是一样的,但有些用于演员,有些用于宗教信徒,有些用于剑术家,有些用于演说家、画家以及茶道宗师。我就举其中一个例子,上流阶层中很流行禅宗用语“无我”。不管它是世俗的经验,还是宗教的经验,所表达的“圆熟”境界都是指意志与行动之间没有了阻碍,就好像电流从阳极直接导入阴极一样。没有达到“圆熟”的人,在意志与行动之间就好像有一块绝缘体,日本人把这个绝缘体称作“观我”或“妨我”。经过修行,“圆熟”者就会消除这种障碍,像电流无需用力就可以自由流动一样,他完全意识不到“我在做什么”。这种境界就是“专注”,行为与行为者内心所想象的样子已经达到了高度统一。

在日本,就算是普通人也要努力达到这种“圆熟”境界。英国佛教研究权威查尔斯·埃利奥特爵士谈及一位女学生时说:

“她来到东京找到了一位著名的传教士,要入基督教。传教士问她为什么,她说是想乘飞机。问她飞机与基督教有什么联系,她说,她听说坐飞机要非常镇静,临危不乱,她认为基督教是最好的宗教,可以帮她做到,因此才来求教。”

日本人不仅把基督教和飞机相联系起来,他们还把“镇静、遇事沉着”跟考试、讲演、政治都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培养专注的精神对任何事业都很有好处,这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很多文化都注重这种修养,但日本人的目标和修养方法显然是更独特的。更有趣的是,日本的很多修养术是来自印度瑜伽派的,比如自我催眠、全神贯注及驾驭五官的方法与印度修行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日本也重视“虚空”和“体静”,或者一遍一遍重复同一句话,或者专注于某一选定目标,甚至也使用印度的术语。但是,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共同点,日本的修养术与印度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印度的瑜伽是度崇拜禁欲苦行的,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涅盘,除此之外没有解脱之道。而涅盘最大的障碍就是人欲,只有通过饥饿、受辱、自苦,才能灭掉人欲,才可以超凡入圣,获得灵性,达到神人合一。由此可见,瑜伽修行可以帮人摒弃人欲、脱离无边苦海,又可以让人掌握灵力。越是极度苦行,就越能早日达到彼岸,完成涅盘。

但日本人不崇尚这些,尽管他们信仰佛教,但他们的信仰里并不包括轮回和涅盘。虽有少数僧人接受这种教义,但对民间思想和习俗不会有什么影响。日本人不会把鸟兽鱼虫当做人的转世而不准杀生,葬仪及诞生礼也不受轮回思想的影响。除了轮回,涅盘也不是日本的思想方式,它不仅对一般民众毫无意义,僧人也对涅盘进行了加工,实质已经不复存在了。道行高深的僧侣们认定,顿“悟”之人已达到涅盘,他此时此地在松树和野鸟中也能看见“涅盘”。日本人对冥界的空想不感兴趣,他们的神话讲述的是神的故事,跟死人无关,因此甚至排斥佛教死后的因果报应。他们认为,人死后都能成佛,哪怕他只是个不起眼的农民。没有第二个佛教国家会像他们一样,把家里供奉在神龛的祖宗牌位就叫做“佛”。他们如此尊崇一个普通的死人,那我们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会追求涅盘这么难的目标了。既然干什么都能成佛,那就不必让众生受苦追求涅盘了。

瑜伽是消除欲望的方法,而没有肉体就没有欲望。但是,日本不认为肉体与精神势不两立,他们认为“人情”并非恶魔,享受感官乐趣是生活智慧的一部分,可能唯一需要的就是感官享受必须为人生大事做出牺牲。从日本人对瑜伽术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信条已达到其逻辑的极限:他们不仅排斥一切苦行,而且日本的这个教派也不禁欲。避世隐居的“悟者”虽然被称为“隐士”,但一般还是与妻子儿女住在山明水秀的地方,过着安逸的生活。在他们那里,娶妻生子与超凡入圣并不矛盾,佛教的僧侣完全可以娶妻生子。日本从不认为精神与肉体势不两立,“悟者”入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修行和生活简朴,而不在于破衣烂衫、弃绝声色。日本的圣者可以吟诗、品茶、观花赏月,消遣度日,禅宗甚至叫信徒们避免“三不足”,即衣不足、食不足和睡不足。

同类推荐
  • 百国大使谈中国1

    百国大使谈中国1

    本书通过各国驻华大使从中国历史演进的时间维度和纵观世界发展的空间维度的全方位探讨,期待求解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世界眼中的中国,以及全球共同面临的和平、环境、资源、一体化等国际问题。采访对象包括中东地区、欧洲地区、大洋洲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任级前任驻华大使。文明,犹如生命,有它的起源和归宿。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从未间断过的文明。这是它的韧性。韧,可以使之不毁;刚,可以使之崛起。厚积薄发的中国,刚柔相济,当下正在上演着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既有秩序,重塑了新兴世界的发展框架。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本书讲述了音乐艺术典故,绘画艺术典故、雕刻艺术典故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 素书(全集)

    素书(全集)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本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它充分发挥诸家思想观点与方法,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并以此认识事物,对应物理,对纷繁复杂的事理予以厘清和指导。本书采用了《素书》的权威原著,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以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
  • 前辈们的秘密

    前辈们的秘密

    本书所写的是中国文坛和学界的一流文化人。其中包括王元化、李泽厚、黎澍、施蜇存、金性尧、黄裳、范用、唐振常、曾卓、辛丰年、谷林、吴小如、周作人、张爱玲等,多为第一手材料,对这些人物作学术分析,写出他们真正的价值。这些人都是“专家之上的文人”,中国文化都是由这种“专家之上的文人”传承和推进的。此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是一本具有深刻文化含量的大书。
热门推荐
  • 谁是谁的谁

    谁是谁的谁

    贫困的家庭,软弱的父亲,强硬的母亲,智障的大哥,归业的初恋,沉默的新欢……似乎人生中所有的坎坷与磨难都在同一时间堆在了这个叫袁喜的女孩面前。大哥是她生来的责任,何适是她坚守了四年的守候,而步怀宇则是陪伴在她身边的一缕温暖,她告诉自己她爱的是何适,可出现在梦中的却是那个不言不语的步怀宇,她,真的是全乱了。她不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女人,只不过想要保护那份没有任何杂质的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虽让人刻骨铭心,却一样在内部留有伤疤,别人可以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忽略它,但当不经意再次裂开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是这样的疼,疼得无法呼吸……
  • 女匪的复生相公

    女匪的复生相公

    一只有些呆萌的女死灵法师,很不幸,她穿越到了一个类式于唐朝的土匪窝,还成了土匪“头头”的闺女。这个“头头”有点马大哈,竟然将3个月大的她扔到马背上,差点没让她摔死?!好不容易,能跑能跳,可是为毛的,一根死人骨头对也发现不了呢?呜呜呜……这要怎么让她这个立志成为最伟大的“死灵法师”的人发挥余热啊?死人骨头你在哪?快来让我抱抱、亲亲,我一定会抱着十二分诚心,将你“复活”滴!当然了,复活的目的是为了“干活”。于是,一群被复活的“死人骷髅”被某女娃指使佯,进了某片山,开始开肯荒地,“种田”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圣传

    大圣传

    妖魔中的至高无上者,名为“大圣”。少年走出山村,踏遍天下,一步步跨入传说中,成为神话。VIP群:102407797(需全订阅)普通群:128914315
  • 快穿之宿主她可可爱爱

    快穿之宿主她可可爱爱

    下面为大家插播一条人间迷惑讯息:“今日,某平台未签约非著名漫画家,死因工作过度,猝死,案发时死者因不明原因头发稀疏,经核实信息,才发觉是一名女子。”~~~~~~~~~~~以上,便是我林小羽穿越的原因。对,没错,我穿越了,还有个不知道叫啥子的系统天天嘲讽我,我太难了。不过幸运的是,那个小破系统答应我,只要我把每个位面的天选之人攻略,我就可以重获新生!!!本文无科学性,全是作者yy出来的,写的不好,请多见谅!不喜欢康虐文的可以走,谢谢~女主林小羽,别名习习,至于男主嘛,自己康就知道是谁辽~
  • 夜梦逐鬼

    夜梦逐鬼

    灵魂存在于不同的世界,人有灵魂,鬼有鬼魂,夜梦逐鬼,幻梦求知。
  • 大佬的娇气小仙女

    大佬的娇气小仙女

    传闻他残忍暴虐,陆冉避之不及,却成了他的未婚妻。她背叛了他,轮回报应,被男友出轨同父异母的妹妹。重来一世,她使劲的抱大腿,闻玄钦本就沦陷的心彻底万劫不复。一次宴会,陆冉精心打扮。“穿成这样像什么样子,赶紧去换掉!”“你又凶我。”眼角噙着泪水。顿时心软成一片,“我错了,你爱怎么穿怎么穿。”遇上她,他注定是一辈子的输家。
  • 余小姐今天傲娇了吗

    余小姐今天傲娇了吗

    余小姐的人生,四个阶段。一.备受宠爱,肆意潇洒。待亲近之人,任性撒娇;待不熟之人,冷言少语。二.悲苦横生,心光暗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终是寻不见念想中人。三.浴火涅槃,温和淡然。一句承诺,义无反顾,甚至倾其所有。四.正果终成,幸福安然。三人,一屋,一猫,便足以聊慰此生。——她说:普天之下,自识君,则为之君。徐先生,世界这么大,自从认识你,它就变成了你。他说:与汝定数相遇,实乃吾人生之大事,燃数年之佳运而与汝相知。余小姐,感谢与你的相遇,是这世间最美的一份拥有。我积攒多年来的运气,终于遇见你。
  •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从离婚开始的人生

    从离婚开始的人生

    田暮雨终于离婚了,结束了她漫长的十年婚姻,她和前夫商量好先瞒着身边所有人,找机会再告知亲朋。新房正在装修,此时没了男人意味着从今以后所有事都得田暮雨自己解决。婚离得干脆,孩子给了男方,田暮雨只要钱。田暮雨有些心慌,自此她就该把自己当男人来用了,硬着头皮,装修上的大小事宜现学现卖,不行也得行。经过一夜思想斗争,田暮雨终于鼓足了勇气,正式开启独居生活模式。可怎么也没想到,就在她离婚的第二天下午,彼时她正踩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给新房客厅的水晶灯安装一颗颗吊坠,前夫的一条微信惊得她差点从梯子上跌下来,手里擒着的两颗珠子没保住,摔了个稀碎:小雨,新房那边需要帮忙吗?我下午没事,可以过去帮你干。这个奇葩!离婚前后没超24小时,这死男人变脸堪称光速,他想干嘛?后悔了?有阴谋?哼!田暮雨嘴角上扬,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冷笑,来就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娘怕你不成。田暮雨随即回复微信给他:来吧,帮我装灯......
  • 千生万世只为你

    千生万世只为你

    远古巫妖大战之后,妖族圣子与巫族神女双双坠入爱河,一场阴谋二人反目成仇,她宁愿死也不愿伤害他,他为她放弃唾手可得的神座,宁愿生生世世永堕轮回也要寻她。万千世界伤你太深,别怕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