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800000026

第26章 中国近代史讲义(6)

附:《中西纪事》节录

自康熙开海禁以来,三百年互市之消长变迁,令人不可思议。于是论者皆谓中西之衅,自烧烟启之,今载考前后,乃知衅端之原于互市,而非起于鸦片也。夫互市者,实中西交争之利,而关胥牙侩,必欲专之;外洋因利而得害,乃思以害贻中国,而阴收其利。善夫!范蔚宗之言曰:匈奴贪尚关市,嗜汉财物,汉亦通关市不绝以中之,此盛世柔远之术,知者知务之言也。中之云者,中其求利之欲耳。梯航万里,远涉风涛,得利则欣,失利则戚,人之常情,何足为惧。一自贪吏渔侵,奸商掊克,彼以求利而来,终于失利而返,能无怨谤之沸腾邪?明知倭祸,始于中官,继之以商侩,终于豪贵,于是外番之怨日深,而中国亦官民交困矣。

国初海禁既开,设关有四,江浙闽粤,无不可通。乃未几而粤东海关专其利薮,未几而十三行操其利权。税有定则,未几而益以规费支销名目,未几而益以归公充饷名目。始则取之在吏,继则取之在官。如据《澳门月报》:言洋行抽用定例,不得过三。今据嘉庆年间大班禀控之词,言棉花一石,价值八两,向例行用二钱四分,连税银不过四钱(据此则初定税则,每两不过二分,为百中取二)。其后每石行用,加至二两,几十倍之矣。又言茶叶税饷,二两五钱之外,洋行会馆,每石抽费六元至九元不等。计茶叶出口之价,不过三四倍于八两一石之棉花,而税用两行,已亏折其十之三,则增设名目之渐也。洋商不堪其悉索,则控于地方官,地方官不能平其讼,则越控于大府,大府不欲穷其狱,乃回诉于本国,于是带兵船讲论,而干戈之衅以起。书曰:若颠本之有由蘖。语曰:物必自腐也,而后虫生焉。由是言之,即使鸦片不入中国,亦未能保外洋之终于安靖而隐忍也。且鸦片之来,亦为货物之亏折起见耳。货物不得其利,乃思取违禁之物以补偿之。若使税用不增,逋欠可得,彼又何乐乎以违禁之烟土,而予关吏以把持,啖水师之贿赂哉?窃谓当日欲与之申明烟禁,必先取中西互市之全局,通盘折算,平其百货之税则行用,更择其胥侩之尤者而惩之,必使番人憬然于生计之嬴绌,不在鸦片之有无。但使关税行用之积蠹渐除,则湖丝茶叶之转输自便,此为中外一体,威福并行,制吏抚夷之策,似无逾于此者。不清其源,而图害其流,一旦决堤溃防,而莫之遏。虽藉十七省商民废着之赀,不足以填其无厌之壑。有识者观于鸦片之流毒中土,未尝不扼腕长叹,以为戎首兴于关市,其厉阶梗于封疆,则甚矣。漏卮之失轻,而养痈之患大也(以上录自〈中西纪事〉卷三)。

英人自闻烧烟之信,举国皇皇,皆以为此非正经贸易,其曲在我,因请其国主先禁栽种。若乘之机会,照会该国,询其关税行用,如何扰累,为之酌量裁减,则义律先入之言,未易得而中之。林制使查办此案,计其到粤未及十日,发令太早,藏事过速,转令善后事宜,益形竭蹶。汉晁错之劝孝景削七国也,曰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制使当日烧烟之举,毋乃类是,故其请罪奏中,谓发之于此时,与发之于异日,其轻重当必有辨。然夷人惟利是趋,度非有不轨之逞。而以今日承平既久,水师废弛,彼强我弱,苟非迫于其势之不可遏,毋宁沈几观变,以徐视吾力之所能为,甚无取乎持之急而发之暴也。且法令必先于内而后及于外。今使发令之始,拟斩则必斩,拟绞则必纹,吸者先严于官幕,贩者先治其牙窑,内地之禁既多,则外来之烟自滞。然后仿盐法之减价敌私,平其百货之税则行用,以示通商之利,在此而不在彼。如是数年,然后与之申明烟禁,有不羁首系颈而就衔绁乎?即使其不便于大利之坐失,而别寻他衅,则其事亦必在数年之后,各省防范,皆如粤东,则反迟者又安见其祸大,今昔之形,固未可同日语也(以上录自〈中西纪事〉卷四)。

十一、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

五口通商以前,中西隔阂极深,是役虽以劫于兵力,允许西人通商,然实非本意所欲,其终不能免于冲突者,势也。果也不久而后有咸丰戊午、庚申两役。

江宁条约定后,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赴广东办理通商事宜,适广东人民有与英工人斗殴受伤者。舆情愤激,毁英商馆。时璞鼎查为香港总督,调兵舰至广州。伊里布亟惩肇事之人以谢,乃已。道光二十三年,伊里布卒,耆英管理五口通商事宜。五月与英换约,九月又与瑛鼎查订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条。于是诸国麇至,法美且遣公使,皆求订约通商。清朝仍命耆英主之。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1844年7月3日)中美条约成,九月十三日(10月24日)中法条约成。惟俄国于二十八年附英美船来沪,仍由大府驳回(俄船二于嘉庆十一年到粤,请互市,总督那彦成不许。监督延丰不俟札覆,遂准一船进口,议降七品笔帖式。后任阿克唐阿仍准后船进口。总督吴熊光、巡抚孙玉庭未经查明,率准三船回国。诏熊光、玉庭、阿克唐阿均交部议,处延丰革职。嗣后该国商船来粤贸易,仍当严行驳回)。

五口通商以后,四口领事均已入城,与中国官员相见,惟粤人仍援乾隆五十八年西洋各国商人不得擅入省城之谕,合词诉于大府,欲申旧禁。大府知其不可,不许之。于是南海番禹之绅士耆老,传布义民公檄,令富者助饷,贫者出力,按户抽丁,以办团练,众议汹汹,浸与官为仇矣。道光二十三、二十五两年,英人欲入城见制府,皆为粤民所阻。二十五年英人之来也,耆英使广州知府刘浔登其船,告以将晓谕军民,约期相见。粤人侦知之,于城厢内外遍张揭帖,约以夷人入城之日闭城起事。会浔自英船归,担油者犯其前道,隶执而笞之。市人哗曰,官清道以迎洋鬼,其以吾民为鱼肉也!劫府署,出浔朝服焚之庭,曰,彼将事夷,不复为大清官矣。督抚惧激变,出示安抚之。英人闻之遂去。粤人益自得,外人登岸,辄多方窘辱之。外人数诒书让大吏。大吏谋于绅士,绅士则曰,此众怒,不可以说动也。大吏无如何。二十六年赔款既清,耆英会英大卫于虎门,请撤舟山、鼓浪屿驻兵。大卫求舟山不割让他国,又以入城为言,于是订约五条,首申入城之旨,第三条申明中国不得以舟山群岛给与他国,第四条言他国犯舟山,英必出而保护,毋须中国给与兵费。光绪十一年,中国以越南事与法开衅,法舰游弋舟山时,薛福成任宁绍台道兼理防务,乃于西报申明此约,且云今法日强,英日弱,舟山恐将为法所占矣。英议院闻之以诘政府,其政府遂宣称舟山为英保护地,不许他国侵占,法人之谋乃戢。舟山得免沦陷,然亦辱矣。而入城一事,且引起无穷枝节。

道光二十七年耆英内召。英人以其管理五口通商,因要其实行入城之约而后去。耆英以粤人风气强悍,请纾其期二年。英人许之,而要耆英入告,耆英亦许之。于是徐广缙为总督,叶名琛为巡抚。二十九年,英人以二年期届,请入城,广缙登其舟见之,不许其入城,而密与巡抚筹战守。各乡团练先后至。港督文翰乘舟闯入省河,广缙再登其舟。文翰谋劫广缙以要入城,两岸义勇,呼声震天,文翰惧乃去,不复言入城事。事闻,赐广缙爵子,名琛男,皆世袭。余官照军功例从优议叙,并盛奖粤民,好事者遂布流言,欲乘势沮通商之局。文翰闻之,诒书广缙请定粤东通商之约。广缙采绅士议,要其将不入城列入约中,并出示晓谕英商,将约文刊载于其新闻纸,文翰亦许之。事闻,奉旨将约文载入档案,所谓《广东通商专约》者也。明年,宣宗崩,子奕立,是为文宗。咸丰二年,广缙移督湖广,名琛代为总督,颇易外人。外人投文书辄略批数字答之,或径置不答,外人衔之,然无如何也。时沿海华船颇有借英旗为护符者(咸丰八年桂良等在沪议商约,曾照会英法美三使云,查上海近有中国船户由各国领事发给旗号,计船三十余只,日渐增添,殊多不便。此等船户向系不安本分,然无外国旗号,犹不敢玩法为匪,今持旗号为护符,地方官欲加之罪,踌躇不决,遂至无所不为,犯案累累,流弊无穷,上海如此,各口谅均不免,尤虑煽成巨祸,致启中外争端,万不能不立法禁绝,拟请贵大臣即饬各口领事官。嗣后永不准以贵国旗号,发给中国船户,如有从前已给者,一概撤销。本大臣一面出示晓谕,如有人擅领外国旗号张挂驾驶者,应行查拿,从严究办,俾知警戒。观此则当时粤中不免有恃外国旗号为护符者,从可想矣)。咸丰六年九月十日,有船来自外洋,张英旗泊粤河。水师千总梁国定以所载皆华人,欲治其通番之罪,执十三人,械系入省,并拔英旗。英领事巴夏礼据约照会叶名琛谓武弁应移取不应擅执,且明舟子无罪,请释之。名琛不许,因在粤之包公使以请,乃许之。使送十三人于领事廨,而英水师提督某欲藉此行入城之约。巴夏礼遂托事关水师弗受。于是英执《江宁条约》欲入城,我执文翰所定《广东通商专约》不许。英兵遂窥省会。十月朔,陷之,然无朝命,兵少,亦不能久踞也,后退去。粤民怒焚城外商馆。巴夏礼遂驰书本国请战。下院否决。英相巴米顿解散下院,重召集,遂通过,迫中国改约,赔偿损失,否则战。英政府告俄、法、美请俱,俄、美仅遣使从之,而法王拿破仑三世发兵与偕,于是战端复起矣。

十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咸丰七年九月,英使额尔金、法使噶罗、美使利特、俄使普提雅廷至粤。额尔金致书叶名琛,请约期议立约及赔偿损失事,名琛不答。法美领事亦求偿损失,且言英已决攻城,愿任调停,名琛谓彼皆协以谋我,又不许,亦不为备。十二日英法兵攻省城,陷之,执名琛(叶名琛于咸丰九年三月卒于加尔各答)。事闻,革名琛职,以巡抚柏贵署理,旋代以黄宗汉。四使各遣属官赍致首相裕诚书,求派全权至上海议善后,诣江苏求见两江总督何桂清。桂清时驻常州为之转奏裕诚,覆英法美书,言黄宗汉已赴粤,令其回粤听候查办,另照会俄使,申明不得在海口通商,令速赴黑龙江与该处办事大臣妥议。四使不听,英以舰十余,法六俄一美三,同时北上。八年三月至天津,使赴大沽投文直督谭廷襄。奏闻,命户部侍郎崇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乌尔棍泰赴津,与廷襄商办,四使以非全权拒之。四月八日,英法兵入大沽,陷炮台。朝命罢廷襄,以托明阿为直督,命僧格林沁驻防天津,旋以俄美居间,和议复启,以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大臣赴津,又赏耆英侍郎衔,令其赴津。耆英往见英使,英使不见。或传耆英与英使有隙,桂良虑败和议请召回,奉旨仍留天津。耆英遂还通州,肃顺劾其违命,赐死。桂良等与四国各定新约(英56条,法42条,补遗6条,俄12条,美30条),又以其中税则必须在上海筹议,乃派桂良、花沙纳及工部右侍郎基溥、武备院卿明善(旋以殷承实代之)至沪,会同何桂清共议。是岁,南海、番禺之民设团练局于佛山,侍郎罗惇衍,翰林院编修龙元禧,给事中苏廷魁主其事。惇衍等亲赴各乡团练,得数万人,令耆老通饬民间,凡受雇于外人者限一月内辞归,否则收其家属,无家属者系其亲属,于是辞归者2万余人。扬言将攻广州,司道皆潜出,英人防守巡抚,而收驻防兵军械。巴夏礼自出示,言中外已和好,其至新安,张帖者见杀,遂发兵陷新安。

团练袭广州不克。和议既成。罗惇衍托巡缉土匪,请缓撤团练,而粤人有伪造廷寄者,谓英法心怀叵测,已密饬罗惇衍相机剿办云云。桂良等至沪,英人以粤事为言,必欲撤黄宗汉,惩惇衍、元禧、廷魁。于是发上谕,严拿伪造廷寄之人,夺黄宗汉钦差大臣关防,以授何桂清。是时粤中民气颇盛,然不能成节制之师,故《中西纪事》亦惜其筑室多谋,攻城鲜效,又谓抚事既定,有去而为盗者,能以众整,古今所难,君子观于此,而知利用民气之不易也。十月议定通商章程十条,英法美相同。先是和议之成,其谏部寺连衔谏止。侍讲殷兆镛一疏言之尤激,其所尤惎者,则京师驻使、长江通商、内地游历、传教诸端。朝廷于此犹思挽回,又谓牛庄近京畿,又为东三省货物总汇,欲罢之,并欲先期收回广州,屡饬桂良等设法,而不知正约已定,断不能于此时更张也。九年二月,授何桂清五口通商大臣,桂良留驻上海,办理善后。陈奏敌情叵测,得旨允其进京换约,仍不准久驻,其余三事犹命乘势开导,不能全行挽回,亦当予以限制,而四使亦不更议他事,但请入都,遂有庚申之警。

同类推荐
  • 霸王春秋4:横空出世吴阖闾

    霸王春秋4:横空出世吴阖闾

    春秋第四霸,吴王阖闾。名不见经传的化外小国,远离中原,默默无闻,却突然兴起于东南,蒸蒸日上。一时间,名流涌集,人才荟萃,数年之间,便以惊人的速度不可思议的成为了天下一大强国!然后挥师中原,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灭了霸主,至此再无人敢来称霸!本书带你重返春秋,揭示"重组”的秘密。
  • 庶子至圣

    庶子至圣

    皇族庶子,内有后母敌视,外有强敌环伺。齐小天平内忧,安外患,凭一己之力走出一条至圣之路。
  • 三国之群雄逐鹿

    三国之群雄逐鹿

    他,穿越至三国成为八岁孩童被童渊收养,与赵云,张任和张绣称兄道弟,于洛阳凭借卓越的见识获得蔡邕赏识,并成为蔡邕的门生,在虎牢关之战与吕奉先大战两百个回合,从此声名鹊起。他麾下谋士猛将无数,能与当世枭雄曹操一较高下。他终将成为统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霸唐小小生

    霸唐小小生

    此人,来自东土大唐前去天竺……不是各路妖精争抢的小鲜肉唐僧,而是一人灭了印度阿三的,玄策。虽功绩雄伟,但是在能征善战的大唐朝却显得微不足道。即便如此,他却在大唐混得风声水起……
  •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主要讲述了明代的三位帝王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照的一生,围绕他们的人生经历、治国理念与性格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三张不同的面孔背后是三个性格与处事方式迥异的人,而他们对明王朝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随之不同。从开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肃清,到夺了侄子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再到明朝盛时的明武宗朱厚照,三位个性、眼界、手腕迥异的帝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定义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大明朝的这三位皇帝,在历史的迷雾与烟云中,面目早已朦胧模糊。作者以犀利、生动的笔锋,扭转时空,还原历史。三张面孔,三种人生,带领读者走进大明三位帝王的传奇经历!
热门推荐
  • The Chronicles of Faerie

    The Chronicles of Faerie

    Gwen travels to Ireland to visit her cousin Findabhair, expecting a summer of backpacking, late nights, and the usual road trip adventures. But when Findabhair is kidnapped by the King of Faerie …
  • 云梦长歌

    云梦长歌

    辛巴一朝身死却未入黄泉,魂穿成为都御史嫡女辛璃,母亲早逝,父亲是渣,姨娘还想整死她?前有克死十三任未婚妻的奇葩想娶她,后有莫名美男钟意她?意外赐婚羞辱曾经的战神卓修凉,成为了棋子?这都不是问题,且看她如何叱咤大楚,搅浑这四海之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课本上读不到的化学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化学故事

    五颜六色的石头、臭臭的煤气、会冒泡的可乐……我们身边这些好玩的生活现象其实蕴含着奥妙无穷的化学知识。本书将把你带进神奇的化学世界,让你知道为什么“银子”比金子还贵,为什么小狗受伤了舔舔就能好,为什么刚盖好的房顶要浇水,为什么萤火虫能“发光”,为什么煎药要用瓦罐……这些妙趣横生的化学故事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你轻轻松松爱上化学、学会化学。
  • 陆九卿

    陆九卿

    如果有如果,如果能后悔,如果没有遇见你,那会很无趣,会很无聊,可不会痛苦。
  • 武唐侠义风云录

    武唐侠义风云录

    滚滚历史不曾留,难逃恩怨情与仇。侠义在心剑在手,莫让万物为刍狗。江山由来白骨垒,夜半梦醒亡人堆。看尽权势与富贵,不如花间酒一杯。江湖,朝廷,恩怨,情仇,侠义,计谋!恩怨情仇伴随天下大事,快意江湖难逃朝堂之手!最传统的武侠,最纯粹的江湖,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书写着武唐时期的一曲不灭赞歌,逃到天涯逃不尽,逆流而上定乾坤!
  • 快穿王者之英雄,对不起

    快穿王者之英雄,对不起

    云笙死了,意外之下绑定了一个系统。系统:宿主宿主!做任务了!这次是李白啊!云笙:死开,不做
  • 溟荒行

    溟荒行

    “你未生时,我守护你成长,你死后,却守护我岁月流长......”这世间,无双力量修炼能得,长生不灭亦可达成,但试问世间谁又能真正不朽?只是其存在无法被撼动罢了!
  • 冥华令

    冥华令

    百家会友知心意,情窦初现青莲间。本可潇洒渡人间,枫寒会友坠枯莲,白雪映火玄冥灭,幽幽彼岸败崖间,经脉寸断家门灭,谁言失亲丧妻苦……
  •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