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1900000015

第15章 从容篇(5)

诗人用充满渴求的眼神望着天使说:“我要你给我幸福。”

天使听了愣了一下,想了想之后说:“我明白了。”然后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了——拿走他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

天使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天使回到诗人的身边,看了看已经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的诗人,然后把原本属于他的一切还给了他。之后便又离开了。

一个月后,天使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谢。因为,他得到他想要的幸福了。

我们常常和这个诗人一样,明明身处幸福之中,却还整日费尽心思地找寻幸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告诫人们:“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什么,却总是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不要感叹你失去或未得到的,而应该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遇到你真的爱的人时,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知己真不易;遇到人生中的贵人时,要记得好好感激,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记得微笑向他感激,因为他是让你更懂爱的人;遇到曾经背叛你的人时,要跟他好好聊一聊,因为若不是他,今天你不会懂这世界;遇到匆匆离开你人生的人时,要谢谢他走过你的人生,因为他是你精彩回忆的一部分。”

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好好珍惜,过好每一日。唯有如此,人生才会绚丽多姿,一片灿烂辉煌。

独处,让内心更强大

独处是一种美。不要单纯地以为,独处就是我们在刻意的追求人生中的那一份孤独的境界。只是现代社会有太多的纷扰和竞争,我们无法逃避它。在一些人那里,理智的防线每每趋于分崩离析,自我失落感残酷地困扰着他们的心灵,这给他的一生留下巨大的绝望和空虚。这时候如何去自我珍惜,如何去给自己建构一个心灵的避难所以获取安宁自由的心灵之乡显得多么重要。

独处不意味着孤独、孤僻、颓废、与世隔绝。当一个人真正地进入一种高尚纯洁的孤独境界时,他才可以将心灵的触觉更深地伸入生命的内核,审视自己的内心,做一些与现实距离上的调整、迂回,捕捉到生命中若隐若现的灵感、机遇和创造的契机,同时也会产生一种俯瞰人生的力量和信心。

独处,也不是“自古圣贤皆寂寞”的幌子。后者多少带有自嘲和悲观消极的色彩。相反,独处倒可能正是为了不甘寂寞。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和自己相处的人,可以很好地与他人相处;一个连自己都听不懂的人,能够听懂他人;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能够去尊重他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位大师,充满智慧,远近闻名。

这位大师讲道十分精彩,一个村子就请他去讲道。他接受了邀请。到村子时,早已有好几百人等在那儿了。隆重的迎接仪式过后,大师站在讲台上开始讲话,台下的人都竖起了耳朵。大师说:“亲爱的兄弟姐妹!我很荣幸今天能到这儿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但我想问一下,我今天要讲的内容,你们知道吗?”全体听众都大喊着回答:“知道!我们知道!”大师停下来,看着大家笑了,说道:“嗯,既然你们都知道了,我就不用讲了,对吧?”于是他一声没吭,下台走了。

村里的人都很失望,他们决定再请他一次,大师也答应了。这天到了,大师受到了传统仪式的迎接。即将开始时,他又问了和上次同样的问题。这次,大家都准备好了。所以当大师一问:“我今天要讲的话题,你们知道吗?”台下所有的人就一起喊道:“不知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大师停下来,脸上带着一丝调皮的微笑,说:“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们什么也不知道,我讲了也白讲,是吧?”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又走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们都以为“不知道”就是大师想听的答案,但大家都拒绝放弃。他们问自己:“如果大师的问题既不能回答‘知道’,也不能回答‘不知道’,那到底答案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大师的智慧呢?”于是,村里开了个会讨论。他们集体商量好该怎么办,都觉得这回是胜券在握了。他们又一次邀请了大师。日子到了,大家又紧张又兴奋。同样,大师这次又问道:“我今天要讲的话题,你们知道吗?”大家毫不犹豫,一半人喊:“知道!”另一半人喊:“不知道!”然后,大家就等着大师的反应。大师说:“嗯,那让那些知道的人教那些不知道的人吧!”这给了在场的每个人当头一击,还没等大家缓过来,大师就静静地离去了。

这下该怎么办?村里的人还是不死心,他们决定再试一回。

大师来了,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次谁也没说话。每个人都在一种独处的状态里思考着自己的回答,没有一群人七嘴八舌,更没有人云亦云。台下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在一片寂静中,大师最终开口了,他智慧的话语流淌到了大家的心田。

大师说道:“只有在独处的寂静中我们才能听见心灵智慧的声音。”

由此可见,真正的独处是一种境界,不是身外无人,而是即使身处闹市之中也能得到一份恬静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独处本身就是一种淡淡的美。

独处,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如果你愿意,即使你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闹市之中,你依然可以独处。独处的人对人对己都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态度。独处——这一主动的、有力的、积极的处世手段,正是为了更有效地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独处不是孤独。孤独是一种无可奈何、无助的情感体验;而独处则是有益的、充实的、调解身心的手段。

(第四章)寡欲知足,无恼无忧——从容,是一种淡泊常乐的心智

不要把富贵看得太重

阿尔巴是一个财商极高的商人,他的经商手段非常高明,赚了很多钱。同时,他又是一个唯利是图、视钱如命的人,无论是什么事,都要首先问一下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如果有得赚,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地达成;相反,无利可图的买卖他是绝对不做的。长此以往,大家对他的行事方式都很反感,但他却不以为意,依然忙着赚更多的钱。

一天,阿尔巴听说附近村庄发生了火灾,许多村民的存粮被烧了。他眼珠一转,立刻想到了去火灾发生的地方高价兜售粮食。路上要经过一条河,粮食太多,仆人担心船承受不了,阿尔巴却说赚钱不等人,要求仆人把粮食全部装到船上。结果刚到河中央,船就沉了,阿尔巴也掉进了水里。

这时,阿尔巴看到一条渔船驶过来,连忙喊道:“船家,快救我,我会报答你的。”船家本来就是赶来救人的,一看是他,却停了下来,想让他多吃点苦头。阿尔巴一见船家无动于衷,连忙说:“我给你半吊钱!”船家还是不动,阿尔巴又加价:“一两银子!”“二两!”“五两!”……

原本只是想让阿尔巴吃点苦头的船家,听着阿尔巴不断加价,不由起了贪念,想再等等,说不定阿尔巴能出更高的价呢。阿尔巴见船家只是看着,急了,在水里掏出算盘噼里啪啦算了一通,最后,艰难地说:“20两,再也不能……”还没说完,就已经被河水吞没了。

对金钱的渴望人人都有,只是程度有差异。英国小说家菲尔丁说:“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越是沉迷于物质欲望,将富贵看得越重的人,被金钱束缚得越紧。如果人活着只把追逐富贵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宗旨的话,那么他将像阿尔巴一样,被自己的欲望捆绑起来,被生活甚至是生命所遗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活中总是有人在印证这句话的真实性。但仍然有许多人前赴后继地往“钱眼”里跳,在他们看来,拥有金钱就等于拥有幸福。事实却并非如此。某刊物曾对60位“人均拥有财富为22.02亿元人民币”的国内顶尖富豪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些人无疑拥有惊人的富贵,可结果竟有70%的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不是快乐,而是害怕和担心。

我们赚钱,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能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但这些富豪向世人揭示了一个真相:金钱与幸福并不成正比。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华服美衫、别墅豪宅都不过是人生的装饰品而已。如果因为赚钱,而把生活的过程给忽略了,那就是很不合算的交易。既然如此,我们又何需将富贵看得那么重,将金钱看得那么要紧呢?

一对夫妇在经历了新婚的甜蜜之后,开始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妻子整天为生活的拮据而不悦,她总是说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有了钱才能买房子,买家具家电,才能吃好的穿好的……可是他们的钱太少了,只够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

她的丈夫却是个很乐观的人,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他们去医院探望累病的朋友,回家后,丈夫问问妻子:“下次如果给你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里,你要不要?”妻子想了想,说:“不要。”

他们去郊外散步,看到路边一幢漂亮的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同时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愿意不愿意?”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愿意呢。”

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主犯抢劫现钞超过一百万,被法院判处死刑。罪犯押赴刑场的那一天,丈夫对妻子说:“假如给你一百万,让你马上去死。你干不干?”妻子生气了:“你胡说什么呀?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

丈夫笑着说:“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原来是这么富有:我们拥有生命,拥有青春和健康,这些财富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我们还有靠劳动创造财富的双手,你还愁什么呢?”

金钱只是财富的一个“代表”,却不是财富的全部。财富是无所不在的。金钱、土地、股票、债券是财富,但是水、空气、太阳、山、海、树木、花草、爱与帮助也是财富,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均为财富。

与金钱、富贵相比,我们更应看重的,是那些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只有善待这些财富,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一个最富有的人。

简朴的生活也有乐趣

黄帝问岐伯:“为什么先人们能活上百岁身体还很健康,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就过早衰老了?”岐伯说:“古时候的人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的避让,以便使思想闲静,排除杂念。这样调和好了自身的正气,就不会得病了。”黄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照岐伯的方法修炼。

这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着的黄帝和养生家岐伯关于养生之道的对话。概括起来便是节制之道、俭省之道。俭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物质方面的俭省:生活简朴,饮食清淡,快乐吃,安心睡,不被“求新”的物质占有欲所驱使,对较少的消费感到满足;其次,是精神方面的俭省:尽量减少对名誉的渴求;谨言少语,不惹是非;安抚自己的情绪,减少浮躁和焦虑等。

其实简朴不仅是长寿之法,同时也是快乐之源。古人说:“俭以养德。”节俭可以培养过人的品德,因为节俭意味着克制欲望,不为欲望驱使奴役。俭朴的生活可能清贫,却更贴近自然本真的人性,内在的富足与快乐自然就会比较丰盛。

一个夏天的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大街上没几个行人,晓敏独自从天桥边走过,看见一个小伙子在吃力地背着一个姑娘上天桥,小伙子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的事,平时晓敏见多了,那些热恋中的男女对此好像总是乐此不疲,所以她开始时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当从他们身边走过的那一瞬间,她突然感到那小伙子的两腿抖得厉害,不像平时遇到的那种玩闹的恋人。于是晓敏走上前去帮忙搀扶,问小伙子:“她生病了吧?是去医院吗?怎么不打车?”小伙子低头不语。

到了天桥上,姑娘从小伙子背上跳下,接着大笑起来。男孩一边擦脸一边忙向晓敏道歉:“对不起,谢谢您,我们是在玩游戏。”

“玩游戏?”晓敏尴尬中有些恼怒。

姑娘好久才止住笑,向晓敏解释道:“今天是我们结婚三周年纪念日,我们本想买点东西庆祝,不过都太贵了,舍不得钱。于是想起以前上学时读过的一篇文章,文章里的主人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的结婚周年的。于是我们便也想试试。

“我们没有钱,可是他有的是力气,所以我才让他背我上天桥,一趟算一年,才背了一个来回,他就累成这样了。若是将来我们结婚三十周年、四十周年,我还让他背我那么多个来回,恐怕到时候……”

姑娘一边心疼地为小伙子拭着额头的汗珠,脸上却洋溢着无尽的幸福。

一对连结婚纪念日的礼物都买不起的夫妇,其生活必定是不富裕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拮据的。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相反地,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价值的庆祝结婚周年的方式。很显然,这种无需花费任何金钱却极具纪念意义的庆祝方式,比起鲜花、钻石那些礼物,更令他们快乐,同时也更能帮助他们了解幸福的真谛。

同类推荐
  • 有效社交:完美沟通的关键技巧与方法

    有效社交:完美沟通的关键技巧与方法

    人际交流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但一般人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它。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很少有人愿意与别人分享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软弱、害羞、脆弱。同样,也很少有人会真正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交谈,但对方脑子里却在想其他的事情,或者在想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客体、主体、口才、心理、心态、语言、形象、环境等各方面的要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社交的成败。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本书详尽地讲述了社交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本书还系统地介绍和讲述社交技巧在不同场合中的具体运用和操作,并列举了丰富而精彩的故事案例使得理论变得更为通俗易懂、实际可行。
  • 碧血丹心的革命先烈王若飞

    碧血丹心的革命先烈王若飞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做核心员工,不做候补队员

    做核心员工,不做候补队员

    什么样的员工是企业永远需要的核心员工?什么样的员工老板不会炒掉?怎样才能在失业的大潮中保留属于自己的饭碗?如何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获得升职与加薪的机会?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从从四个方面为职场人士剖析最新的工作理念,讲述了如何正确地做事、快乐地做事,打造高效的工作能力;强调了职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老板、同事、下属和谐相处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成为一名让老板离不开的核心员工。
  •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

    这是一本告诉你人生如何才能变得快乐的生活哲学书,它的写作背景是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萧条和民众情绪低落,戴尔·卡耐基为了重新让人树立信心、重新充满力量、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于是进行了一系列励志演讲,这本书就是这一系列演讲的文集。本书通过平凡而积极的众多励志故事探索人生法则,告诉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应该具有的积极心态和正确做事方法,其中提到的众多信念和思想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
  •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马云一介草根,长得其貌不扬,一没资金,二没背景,三没技术。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自信、霸气甚至狂妄?运气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研究和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本书想要与读者探讨的。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马云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有这样几种人格品质——永远激情、认真专注、永不放弃、标新立异、勇往直前、以诚换信、合作共赢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经过岁月的光合作用而慢慢沉淀,逐渐形成他为人处世、开拓事业的高效能习惯,最后凝结成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民国老好人

    民国老好人

    重生民国,有什么好处吗?有,就是换了一个活法,换了一种人生,活出自己。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到南方城市暂住

    到南方城市暂住

    在成都,最轻松的活儿就是把自己往报社里一塞,领着饭钱茶钱,没日没夜地混——所谓混,是一种很文化的说法——早年我在成都就是这样生活的。你要想看成都人打架真是比登天还难——空口可对骂一整天,第二天再接着对骂,就是不动手。不动手是一种比喻,不是说他们都是君子,而是说,只要条件许可,或暂时尚可,他们才懒得动手。
  •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在这间屋子里

    谁在这间屋子里

    讲了一个青年男子为了逃避债务而躲进一间屋子在这个屋子有很多他不知道的秘密,一起来看看吧。
  • 炮灰也想要逆袭

    炮灰也想要逆袭

    玉溪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进了自己写的小说中!!!并且还是万年不变的恶毒女配!!!天啊!我要怎么办啊?
  • 逢魔之初

    逢魔之初

    本书是一个系列,一共分为几部分,现在在写的是第一部分,希尔的故事。整体的架构其实还不完整,一个想了几年的文章,前段日子想写文,然后就打算写一个虚拟网游类的小说,这个坑其实是几年前开的,但是一直一个字都没有,所以介绍那里(打破次元壁障可能是我那个时候打的标签)。本着不想重开又没注意到那个,我就直接在这写了,但是不知道自己中了什么邪,莫名其妙就开始写了这个想了几年架构不完整的世界。但是我发现一直以来看我书的好像都是机器人多少有些失落吧emm。因为很在意嘛,毕竟想了很久,所以就一直没弃坑…。写给真正的读者——所以最低限度这篇希尔的故事我会坚持写完,但不用太在意,每一篇都是一个人的故事,不会让你觉得这书太监了。这还不是结束,有机会我会继续写。最近其实挺忙的,这几天把其他事停了尽快完结。只能说…抱歉吧。
  • 王妃特呆萌

    王妃特呆萌

    第一次见面:“你怎么还活着?”所谓的妹妹如是质问。“因为你还活着。”某人斜着头,一脸认真的回到。后来:“你怎么在这儿?”那控诉的眼神满是气愤。“因为阴魂不散。”某人咧嘴笑了,暗搓搓的想着怎么教训这个女人。
  • 夜半别开门

    夜半别开门

    我是个热心的好人,对于其他人的要求,只要不过分我都是能帮就帮。没想到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事情要从一天夜半说起。那天一名陌生美女敲开了我的房门,她看起来非常柔弱,没有一点威胁性。对她提出借用我房子的浴室的要求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结果从此我便怪事不离身:诡异医院、山中鬼墓、闹鬼古宅……天呐,这是要闹哪样?
  • 西方历史的瞬间

    西方历史的瞬间

    《西方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在西方历史中选取一百二十个题目,为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对于文化、社会方面的情况谈得比较详尽,有助于读者认识、了解西方世界。此外,《西方历史的瞬间》特别重视15、16世纪西方世界向外求发展时代的状况,并借此说明“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文字明白易懂,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