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2200000002

第2章 家长决定孩子的健康与成败

一、家长为什么“屡战屡败”?

开篇就说说家长经常会有的一个心理现象。

我们家长在与孩子的“过招”中,常常是“屡战屡败”,家长往往为此焦虑万分。

经常有家长很着急地找到我,跟我谈孩子的问题,他们焦虑的心情溢于言表,恨不得一句话中带着几个怎么办:我的孩子有网瘾了怎么办?我的孩子不上学了怎么办?我的孩子成绩下降了怎么办?我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往往这种时候,我不会急于去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因为在他们找到我之前,应该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了,看书、请教周围的人、自己合计,但是往往无济于事。那么现在我即使告诉他们办法,他们也是用不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知道怎么来的,又怎么可能知道怎么没呢?

当然,即使知道了怎么来的,家长也不一定就可以处理好,只是心态上可能会好一些,变得从容一些。因为与孩子“过招”,家长还远远没有准备好。他们的能力不够。

对急于找办法的家长,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我问你会打乒乓球吗?一般都说会打,也有说会打,但打不好。我接着问:那你至少知道如何打乒乓球吧?家长会回答:知道呀。我接着说:既然你知道如何打乒乓球,那么我建议你去和刘国梁、王浩过过招如何?家长会很惊讶:那怎么可能呢?我怎么能打过世界冠军呢?我水平不行呀。

于是我就揭开谜底:既然你知道会打乒乓球,但不可能去和世界冠军较量。那你知道如何教孩子的方法了,就有能力和孩子较量了吗?往往是你在我这里或者什么别的地方,知道了一些办法,拿回去一用,结果孩子没有按套路出牌,你就又不会了。其实不是方法不好使,是你能力不够,运用得不熟练。你的水平只是入门级别,但你的孩子已经达到世界冠军的水平了,你能不败下阵来吗?实际是你修炼成长得不够呀。

试想,如果你能力足够,思想观念、心态到位,你用某一个方法,孩子没有按套路出牌,没有效果,你还会有能力变出更多的方法,你就可以在与孩子的较量中占上风了。

所以,教育好孩子,关键是家长要首先成长。我们一方面已经领悟到教育孩子很难,另一方面,又希望有简单、快速的办法把孩子的问题解决掉,这种错误的想法,才是家长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我们家长学了很多方法,比如系统地看了很多书,也就是说一直在努力成长,那是不是就有能力与孩子过招了呢?回答也是不确定的。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家长系统学习是必要的,这是家长成长的前提和基础,但却是不够的。这就像一个学武的人,学了很多套路,但是在实际的搏击中未必会用、能用。因为系统学习知识学的是“套路”,而实际搏击是“散打”,这是需要实际的能力的,就是把“套路”的知识吃透,还要形成“散打”的能力。你看不到一个真正打架的人,一边打架一边想,这是哪一招,那是哪一招。而是把套路打乱,融会贯通,实际应用在搏击之中。就像很多时候,我们跟家长谈到孩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长往往会说,这我懂,那我知道,似乎觉得没有用。其实,懂了但未必会做,做了未必能做好;即使做好了,也未必能坚持。而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坚持到一定时候,效果才可能显现出来。

那么家长怎样从学习“套路”过渡到具备有“搏击”能力呢?其中的关键还是自己的成长。既要学习,也要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必要的时候需要请教专业人士,以寻求专业的指导,以防止走偏。不要光听旁人说,因为即使你的朋友、同事的孩子教育得很好,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方法就一定适合你的孩子,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这也是我们家长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听旁人的意见,但不愿意去请教专业人士。盲目地向别人学习,也容易出问题。而专业人士,比如,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他们不仅有理论,也有丰富的实践,更懂得家庭教育的深层规律,可以帮助你专业地分析孩子的问题,并与你一起“量身定制”适合你的孩子的教育方法,或者找到解决你的孩子问题的有效策略。

所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在做,很多人在讲,很多人在研究,也出了很多的书,但家庭教育却还是经常让我们感到困惑和苦恼,因为它不断地有新的课题,不断地有新的挑战;因为孩子有时候出现的问题是非常有创造性的,所以我们家长要不断修炼。

很多家长在谈到孩子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忧虑、烦恼,可以说,说起孩子,会牵动我们内心很多复杂的情绪。

曾经有不止一位家长跟我说,上班的时候很开心,单位里同事在一起交流,工作也很如意,很充实。但只要下班铃声一响,一想到要回家,脑袋就嗡一下,因为要面对孩子了。一想起孩子教育中的问题,就很着急,很迷茫,很无奈。

也有家长说,孩子上学之前怎么看怎么可爱,上学之后怎么看怎么可恨。为什么呢?因为上学之后,孩子要面对的课题一下多了起来,孩子不适应,家长可能更不适应。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家长已经被孩子的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了,都希望能够用简单的方式把孩子的问题解决掉。比如,他们会不断地在电话里问我,孩子的问题该怎么办,请教的心情非常迫切。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希望寻找到一个解决孩子的问题的灵丹妙药。我觉得这不是方法的问题,因为给家长方法,他们也用不好,但是家长往往还是不断地追问。我只好说,我给你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于是我说,假如你的孩子现在不小心骨折了,你会把他放在家里,然后打电话问骨科大夫,说我的孩子骨折了,请你告诉我该怎么接上。然后就按照大夫电话里讲的方式,在家里自己动手为孩子治疗骨折吗?

家长一般会很诧异地说:那怎么行,我不会呀,我又不是大夫。

我接着说:那你的孩子现在有一些行为上的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其实比生理问题要复杂得多。我现在告诉你几个方法,你觉得你可以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吗?

家长这时才有所领悟,但他们还会着急,还会问,那该怎么办呢?

我只好说下去:孩子有问题不可怕,哪有孩子不出问题的,就像哪有孩子不得病的。但是我们要平静下来,一起研究孩子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他的心理到底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去探讨帮助孩子的系统有效的方法。这样,我们也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然后,家长才会有所平静,我们对家长的指导也才开始进入主题。

家长朋友就是这样,既重视孩子的问题——看到孩子有些问题就急得不行,又轻视孩子的问题——希望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地解决。当然,不排除孩子的有些问题,因为时间短、程度轻、原因清楚,解决起来比较快。这么多年来,我在心理咨询门诊中遇到的不少孩子,都是尽力用较短的时间来帮助他们的,有不少问题一次咨询就解决了。我的原则是能快就不要慢,快点儿见效,家长和孩子都有信心。当然我也会指导家长如何去巩固效果。包括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我也是尽量用较短的时间去帮助他们。这也是现代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短程高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快速解决,要看问题的性质和程度。这一点,家长朋友一定要清楚。

有些孩子的问题,可能需要我们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去面对。所以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和家长说过,家庭教育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你的孩子就可能成为你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当然,只要家长成长了,孩子的问题即使没有彻底解决,也不会向恶化方面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

家长成长了,孩子是不会出大问题的。很多家长常讲的一句话是:孩子好了,我就好了。其实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应该是:家长好了,孩子早晚都会好起来。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面对孩子的问题,与其苦恼,不如自己成长!

二、孩子的问题是哪里来的?

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着急,这是很自然的,但是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孩子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

举一个例子,我们家长都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当孩子发烧了,应该给他吃什么药呢?应该给他吃退烧药还是吃消炎药?

就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相当多的人跟我说,孩子发烧了,第一件事儿是给孩子吃退烧药,因为要退烧呀。

但是再往下想一想,发烧只是孩子有病的一个症状,一个表现,如果我们找不到孩子发烧的真正原因,不能对症下药去解决他发病的原因的话,即使吃了退烧药,把烧退了,很快还会继续发烧,甚至会耽误病情。

这个例子虽然很简单,却应该给家长们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们注意到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好像是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是在不断地耽误孩子成长。因为他们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就急着向问题下手,把问题解决掉。这本质上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孩子不爱听课了,就要求他好好听课;不爱做作业了,就看着他写作业;学习跟不上了,就想办法给他补习。后来发现,家长一顿忙活,疲于奔命,付出很多,但是收效甚微。有时候问题不仅没有解决,亲子冲突反而越来越激烈。

那么,我们有没有一个从根本上能够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就是去寻找原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家长自身去找原因。

我常说一句话:几乎每个问题孩子的身上,都有家长的阴影。我把这句话再扩充一下,所有问题孩子的后面,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有可能是一群。这一群人,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而且这一群人越多,孩子的问题就越多,孩子教育就越困难。所以我总是主张不要把孩子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儿送,那教育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

现在一些家长是可以认识到孩子的问题是跟自己有关的,他们也愿意承认孩子出现问题的主要责任在自己,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只让家长承认孩子问题是家长造成的,其实并没有为解决孩子问题找到出路。甚至还有可能给家长带来挫败感,加剧他们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所以碰到这样的家长,我往往会首先打断他的自我批评。我会说,你先不要着急承认错误。因为你承认得太快了,我反而心里没底。那么,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你的哪些问题导致了孩子的这些问题呢。

这样一问,很多家长就答不出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家长在不经意间培养出来的。试想,哪个家长把孩子生下来,花那么多力气去培养,就是为了让孩子出问题的呢?但是,正因为是不经意间做的,所以很多家长就难以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与自己有哪些关联。

所以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找到这种对应。也就是孩子问题与自己问题的对应。为孩子的问题画出一个“路线图”,就是从发生、发展到形成的路线图。看看我们的家长在这里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是家长的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当然,这种对应应该包括孩子周围所有涉及到孩子教养的成年人。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3岁的孩子,不会说话。家长担心孩子是不是聋哑,所以找到我。结果我发现,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但会喊叫,而且声音很洪亮。孩子的爷爷跟我说,我的孙子不可能是哑巴,因为他会喊。经过医院检查,也发现孩子声带等系统没有问题,但为什么不会说话呢?经过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孩子出生以后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人对孩子照顾得非常好。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但老人可以从孩子喊叫的不同声调中听懂孩子要表达的意思。这么喊是饿了,那么喊是烦了,然后就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并没有感到与孩子交流有太大的困难,只是因为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才觉得有问题了,才来寻求指导和帮助。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会说话了,因为老人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到,所有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发展,也没有必要发展。他只要喊叫就可以,爷爷奶奶自然会听懂他的意思,满足他的要求。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与老人约定,以后孩子再喊叫,就要装着听不懂,要迫使他讲话。他说“饿”了,才给他吃的,他清楚地表达意思了,才去满足他,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语言能力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其实,孩子一些能力发展不起来,往往都与家长的过度照顾、包办代替有关。你能干,他就不能干了。你替他干,他就不用干了。很多母亲跟我感叹,说自己的孩子懒惰、做事情慢,甚至说孩子笨。我跟她们说:一个勤快的妈妈后面就是一个懒孩子;一个麻利的妈妈后面就是一个慢孩子;一个聪明的妈妈后面就是一个笨孩子。

大家这下知道孩子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了吧?

三、认识家庭教育问题的三个角度

再往下去思考,我想从三个角度进一步从本质上来帮助家长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天下几乎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其实,懂教育的人都不一定能搞好自己孩子的教育,何况很多家长还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呢。比如,不少做教师的,可以教好自己的学生,但却未必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常说,懂教育的不一定懂家庭教育,因为实施的环境不同;懂家庭教育不一定可以做好家庭教育,因为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也不同。

实际上,人类进化到今天,从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切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已经具备了成为天才的一切可能性。那么他为什么没有成长到我们家长所期望的那个优秀的程度呢?恰恰是我们没有进行很好地、有效地引导、指导、引领和开发,甚至相反,我们用很多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前面我们说到,一个孩子生下来,我们怎么看都是可爱的,因为他给家庭带来很多欢乐,有很多生活内容,家长会很喜欢,但随着孩子长大,家长会越来越感觉到不满意:上幼儿园了,没有别的孩子认字认得多、作业写得慢;上小学了,淘气不听话;上初中了,没有考入理想的初中;上高中了,可能又出现了很多问题:早恋了,与老师同学闹矛盾了,等等。

但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其实我们每个家长都有这样一个任务,就是要陪伴孩子经历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帮助或者指导、协助他解决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

比如说上幼儿园,是不是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我们注意到,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父母会问,学什么了?爷爷奶奶会问,吃什么了?很少有家长问,玩什么了。幼儿阶段应该是孩子快乐地成长的时期,他需要在和同伴的良好互动中,学习交往的技巧,建立信赖与自信,培养对生活的兴趣,对各种事物的兴趣以及探索精神等,进而为培养良好的性格打好基础。但是,我们家长关注的重点往往不在这些方面。

接着是上小学,上中学,孩子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家长有思想准备吗?我们的家长会处理吗?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家长都是跟着感觉在教育孩子,或者跟着别人走,别人上课外班了,那我的孩子也要去;别人学钢琴了,那我的孩子也要学。但我的孩子目前是不是适合上学呢,往往就没有考虑。家长的方法盲目、无序,还自以为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一旦出了问题,却又如临大敌,不知所措,盲目行动。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要对孩子在各个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思想准备,更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掌握与自己孩子沟通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是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并且不攀比、不盲从、不急躁,要从容、平和、淡定。这样,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孩子成长中的诸多课题。不然的话,往往就可能自乱阵脚,谈不上科学有效地教育了。

我想起遇到过的一个个案,这是一个初二的男生,他有一个旁人难以理解的特点,就是在学校不和老师同学说话。老师要和他说话,必须要通过他的妈妈来转述。家长以为是孤独症来找我咨询,见到我之后,这个孩子也不说话。但我发现他对妈妈很依赖。通过与他妈妈交流,我了解到孩子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对他照顾得很周到,因为他从小就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整个小学阶段,每天午饭都是妈妈陪着他吃的,现在15岁了,还和妈妈睡一个床。这个妈妈无疑是很尽职的,但是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却使孩子越来越离不开妈妈的保护,以至于无法独立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了。在这里,妈妈的爱就是无所节制的,也是缺乏理性的。

我常常说,如果家长是一个职业的话,这是一个最容易获得的职业。不用培训,不用考核,到年龄就可以结婚,结婚就可以生孩子,然后就当上家长了。但是这个家长是不是合格呢?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试想,现在要当个电工、焊工、厨师都需要培训、考核,然后上岗,但教育培养孩子这样重要的工作,却不需要培训、考核,就可以自动上岗,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这其实也是家庭教育不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一段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很熟悉的名言,他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我们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科学地爱。

家长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习和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第二个角度,可能更具杀伤力,几乎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过错。

如果我们说孩子的问题和家长的问题有联系,最直接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有遗传的因素。现在有很多专家在研究遗传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尽管有很多争论,但遗传至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说30%—40%。心理学研究,人的气质类型主要就是遗传决定的。所以说孩子身上的一些特点,首先是遗传于家长。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如果孩子不像你,那就是当年在产房里的时候抱错了。这里说的像,不仅是长相,还包括了气质类型、脾气秉性等。

第二个方面,有后天影响的因素。也就是孩子会模仿家长,家长的日常言行会给孩子深刻的影响。孩子最大的能力是模仿能力,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就是个摄像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摄录下来,刻印在他的记忆的硬盘上,体现在他的行动中。所以家长的很多问题,就会在孩子的身上表现得更突出。所以我总在强调,要让孩子有好性格,家长首先要有好性格。实在不行,你就装出好性格。因为要改变家长一个成年人太难了,但是为了孩子,你需要装。你希望孩子开朗,你装开朗;你希望孩子乐观,你装乐观;你希望孩子具有上进心,你就装有上进心。很难想象一个遇事悲观的家长,可以培养出一个乐观的孩子。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男孩,正在上初中,有些抑郁,做完咨询后,我送他们全家离开的时候,建议他的父亲多给孩子说些笑话。结果这个孩子很严肃地跟我说:“沈老师,跟你说实话,我爸爸讲笑话,能把人说哭了。”这类似有点黑色幽默,但却是说到了点子上。

有些家长也会苦恼地说,为什么他不学我好的方面呢?为什么尽学我不好的呢?中国古人有句话叫:“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他学好起来难,学坏起来容易,而且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宠爱孩子也比较多,孩子就特别容易把家长的一些不良的性格特点“发扬光大”。

也有的家长说,怎么总说家庭的影响呢,学校和社会没有关系吗?我们承认学校和社会对孩子也有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很大。但我们也可以分析这一点,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老师是一样的,课程是一样的,整个学习内容也是一样的,如果老师和学校是主要原因的话,孩子都应该是一样的,成绩一样,性格一样,表现一样,可实际上却是差别很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家庭环境和教育起了基础性的作用。

为什么同样的老师讲课,有的孩子爱听,有的孩子不爱听呢?为什么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能完成,有的孩子完成不了呢?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决定了孩子用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对待作业,对待考试,对待成长等课题。

同样,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也有影响。正因为有影响,所以我们总在强调社会要不断地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承认社会有网吧、有游戏厅、有不良的信息,有一些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因素。但是,这种影响,每个孩子都在面对。那为什么那些发展好的孩子,成长好的孩子,他们没有受这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呢,或者说受影响比较小呢,或者说他们有抵御和辨别能力,可以不受影响呢?

这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家长们可能会更深切地认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家长的影响决定了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

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想改变孩子,就要从家长开始改变,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通常会存在哪些问题呢?如何去改进呢?

为了加强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来举一些例子。

比如就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过错。有的孩子说谎,很多家长为此感到苦恼。孩子为什么说谎呢?很有可能是家长不讲理。一般孩子做错事儿了,家长会对他说:“你说实话,说实话我就不打你。”这实际是威逼利诱。孩子说道:“那我就说实话吧。”结果孩子说了实话,家长打得更厉害。因为家长生气了,生气就下手了。那孩子会怎么想?孩子知道说实话也挨打啊,怎么办呢?他就学会了打死也不说。实际上就是这样慢慢地把他说谎的习惯培养起来了。

我是不反对打孩子的,但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很关键。孩子说实话,多大的事儿都不打,只要以后注意改进就行。孩子说假话,多小的事都要打,慢慢就可以把说假话的问题解决了。如果孩子说假话也打,做错事儿也打,怎么都打,孩子智力有限,他分辨不出来怎么去回避。他会怎么办?干脆吧,能蒙一会儿算一会儿,能躲一会儿算一会儿。所以说,孩子说假话,是家长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一开始说假话,并不是品德问题,家长不要轻易上纲上线,孩子开始说假话,其实就是为了逃避打击,或者哄家长获得一点利益而已。

再比如说孩子有网瘾,令现在很多家长很头疼。但是家长朋友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有网瘾?所谓成瘾的东西,肯定有相当长的时间,至少得几个月,玩上瘾了,下不来了。但是孩子在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的过程当中,连续几个月没有节制,不加控制,家长早干什么去了?如果家长能在这几个月当中,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去阻断,及时用更有吸引力的事情去吸引孩子,他就基本上不会成瘾。而很多家长一开始是放任和不作为的,然后等到成瘾了,下不来了,又开始着急。然后就开始用很多极端的方式,激化矛盾、扩大问题。

当然,网瘾问题形成的原因还有更多,比如说家庭缺乏精神温暖。家长忙自己的,家长问孩子学习怎么样,孩子回答学完了,家长说那去干点别的去吧。与孩子没有多余的话,那么孩子可能就慢慢在电脑上寻找乐趣,慢慢地形成网瘾,因为家里没有精神温暖。

也有可能与同学的关系不好有关,我们很多研究发现,有网瘾的孩子,往往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失落的,他从网络虚拟世界当中去寻找生活的乐趣,找到生活的意义。比如说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朋友,网上却有一堆哥们儿呢!在现实生活中老师看不上,家长不喜欢,同学根本就不理他,在网络上他可能是这个社区里的一个领头人,那多有吸引力呀,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使他对网络难以割舍。而且越依赖网络,就会越远离现实。但是家长会一开始就关注到孩子的孤独和失落吗?

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去寻找这么一个思路,就是透过现象找原因,找到原因寻对策。

第三个角度,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很多家长常说,孩子好了,我就好了。这句话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是孩子,不会有主动改变的想法,也没有主动改变的能力。只有家长改变了,成长了,家长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引导、帮助孩子成长进步。所以,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家长。

家长要怎么改变呢?家长要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调整心态。只有这样,家长才有足够的水平去面对孩子随时出现的问题。比如,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

比如,很多家长说到青春期教育,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孩子到了初中前后,突然变得让我们不认得了,过去多么听话、多么懂事、多么可爱,跟着屁股后面甩不掉,突然不理我了。我有一句话是描述这个现象的,我经常跟初中的孩子讲:“你们从小学到初中,从童年到少年,从‘天使’变为‘毛驴’了。”我说这句话孩子们是不生气的,他知道自己变成“毛驴”了,只有家长不知道孩子成为“毛驴”了,家长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还在用过去的方式对待他,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很显然,孩子变成“毛驴”了,他就会踢你。他情绪不好的时候,他生气的时候,就是他要踢的时候,做家长的往上冲,当然就要被踢了。所以家长要知道,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有些什么特点和问题,当孩子生气的时候,你离他远点,他就踢不着了,息事宁人,矛盾就不激化了。脱离接触,是处理跟青春期孩子冲突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有问题可以以后再说。这种时候,家长的心态就很重要了。

当然,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策略水平的提高,也是很紧迫的课题。

有的家长会经常向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我都说了几百遍了,孩子还不听,气死我了!”我经常劝家长反思一下:“你说了几百遍,孩子不听,你还在说,说明你很有毅力呀。”这时候很多家长会会心地笑出来,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其实,教育孩子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不然,你说的就是正确的废话。话是对的,但没有用。所以我给家长的一个指导意见是:要提高自己说的能力,知道什么时机说,更要知道如何说。我让家长具备的一个基本修炼是:说一个道理,说十遍,不许重复。也就是要用十种方式去讲一个道理,但不能重复。这就是家长成长的具体课题。

再比如,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们可以想一想,谁喜欢学习啊,怪累的,哪有玩好啊。有多少家长自己就是喜欢学习的呢?你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孩子马上做到呢?说实话,有些家长朋友因为关心孩子,买了我这本书,又有多少人会很有耐心,认认真真地看几遍,学几遍呢?尽管你在家庭教育上遇到了很多麻烦,在学习上也未必像你希望孩子做到的那样去做。

当然,孩子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我们换个方式去想想,如果孩子学习好的话,他会不会喜欢学习呢?如果这个孩子数学好,上数学课时老师一讲就能听懂,老师一提问就能回答,一做作业也都会,一考试就考很好,他想不想上数学课?愿不愿意上数学课呢?

这一点很重要。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我们要找到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孩子不爱学习,很主要的一个可能是我们家长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好,就是孩子上学之后,没有帮助孩子很好地跟上学业的进度。跟上进度是很重要的,跟不上就没兴趣,没兴趣干嘛?就对别的有兴趣了。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他必须是有感觉才去做的,喜欢才去做。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不会有很大的毅力的,那就要从兴趣方面去培养孩子。怎么培养呢?比如说培养孩子做作业,很多家长反应孩子做作业很磨蹭、很慢,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训练和培养不够。

这里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如果让孩子做作业,得给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比如说小学生的家长,孩子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你要问他,都有什么作业?然后要和他商量每个作业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家长总让孩子快点儿、快点儿,但这个快点儿是很模糊的要求。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很快了,但家长还不满意。所以要培养他的时间观念。比如说语文作业是一篇小字,大概需要20分钟;数学作业是10道题,大概需要30分钟;外语作业是复习单词、背课文,大概需要30分钟。这就是时间的概念。一定要又有作业具体的量,又有时间的限定。之后还要问孩子想做什么,孩子说要看动画片、玩。可以,那么,动画片看几个?两个。时间呢?一个动画片半小时,加起来一个小时。玩多长时间?玩什么?研究好了之后,商量奖惩措施,你做好了之后,有什么愿望?做不好怎么办?比如动画片明天减一个。然后拉钩,不许反悔。一定要有奖惩,没有奖惩,计划就不可能落在实处,教育就是没有效果的。之后就开始执行,大概要坚持3到6个月,孩子做作业的习惯才能养成。当然,这中间也会有反复,但家长要坚持住。

很多家长说,孩子学习一定要制订大计划。其实不用,每天执行这个小计划就非常有效,而且还很好操作,并且要一天一“结算”,马上兑现。今天你作业完成得不好,你耍赖了,动画片看起来没完没了,那么明天的动画片没了。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的能力。他可以选择行为,但一定要承担后果。所以家长跟孩子定了这个奖惩措施之后,你惩罚他,他是不会生气的。因为这一件事已经拉钩了,是他自己惩罚自己。这也是一种规则的训练。

孩子写作业磨蹭也有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写完之后你给孩子继续留作业。比如有一天孩子的学习状态特别好,作业写得很快很好,本来计划两个小时的作业,他一个半小时就写完了,家长会做什么?作业写完了不能闲着,再留点儿。孩子这个智力是有的:我作业写得快了我妈还会给我留,写完了还有,写完了还有,简直是“暗无天日”呀,那以后我就慢点儿写吧。这实际上是在“惩罚”孩子作业写得又快又好的行为,以后他这样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额外地给他加作业,即使需要加作业加任务时也要提前说好,在制订计划时一下子提出来。

我们都知道,当年农村的改革为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是把他们的生产热情和成果与他们的收益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他们说,好好生产,多打粮食,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对孩子来说呢,完成学校的作业,完成妈妈交给我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全是我自己的。他就有盼头儿了。

当然,作业要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光有数量,只是写完了还不行,还要写得好。比如前几年有一个家长找到我,说他的孩子考试考不出来好成绩,平时作业写得挺好,为什么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后来发现,这孩子写完作业不检查,写完作业就一扔,全靠爸爸妈妈给检查。不会检查的孩子怎么能保证做对呢?所以我们跟家长研究怎么办。我问家长平时怎么满足他的要求?这孩子四年级,家长说每天给他一块钱零花钱,过去是没条件的,到时间就给。我说现在咱们改一下规矩,他做完作业检查全对,发一块钱。检查完了没检查出来,家长发现有错的,打回去重新检查,找出来改对了发五毛钱。找不出来没有钱,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家长有时候担心说:“沈老师,你用钱刺激他,会不会使孩子太重视钱了呢?”后来发现,用这个方法之后,这孩子更不舍得花钱了,因为挣钱太不容易了,多费劲啊。这个方法就很好地把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培养出来了。

作业做好了,成绩就很容易保证;成绩好了,孩子的兴趣就会产生。至于如何进一步让孩子学习好,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会详细地谈到。

四、狗熊训练法的启示

上述例子我是想要大家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要让孩子做一些改进的话,家长首先改进是很重要的。家长的态度、策略包括操作方式,都需要改进。

在这方面我提一个观点,我经常给家长提到“狗熊训练法”。我们的孩子聪明还是狗熊聪明?结论是孩子聪明,这个问题大家意见是一致的。那么狗熊都能训练,孩子能不能训练呢?当然能训练。

那狗熊是怎么训练的?比如说训练狗熊投篮,驯兽师会不会跟他谈心?告诉狗熊:你好好训练投篮,将来你就有肉吃,就会出名,有好日子过。如果我们看到驯兽师在训练狗熊投篮之前跟狗熊这样谈心,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个驯兽师有毛病。但是,我们家长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和孩子谈心的:你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有好日子过。孩子说什么叫好日子,现在就挺好的呀。这不是家长在说自己的道理吗?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听不懂的,也是没有效的。这就是正确的废话。

那狗熊怎么训呢?很简单。我们叫强化训练。狗熊抱着一个球,往篮筐那儿走一步,给一块肉,走两步再给一块肉,投进去再给一块肉。往反方向走一步,给一鞭子。有奖有罚,奖罚分明。狗熊那么笨,都知道,往哪个方向,做什么,就会有肉吃。渐渐地,他就会养成习惯,抱着球就往篮框下走。

但家长对孩子怎么训练的呢?孩子好不容易作业做得挺好,家长会这么说:美什么美啊,才一次。就像训兽师对待狗熊,狗熊走了一步,训兽师说再走一步,再走一步,它就没有走下去的愿望和积极性了,或者说:走得这么慢呢?或者还打他几下。这会有什么效果?所以当他做对的时候,他的行为要及时强化,但做错了怎么办呢,及时消退,给“一鞭子”。孩子知道,这有鞭子,如果说谎话了,要挨一顿揍。这里家长的教育态度一定要清楚,正确的行为要强化,不良的行为要消退处理。

而我们很多家庭会不会是这样的情况,有一天家长心情不好了,孩子做对了,家长还不愿意呢。家长下班回家,孩子非常高兴:妈妈,我作业做完了。家长由于心情不好,说作业做完美什么美,衣服怎么脏了?桌子怎么没收拾?怎么满脸搞得这么脏,再做点儿作业去!孩子就觉得我今天做得这么好,妈妈都不表扬我。或者又有一天,爸爸喝多酒了,孩子调皮捣蛋,把东西打坏了,爸爸乘着酒劲却很高兴,你看我这孩子多聪明。大家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当他做得好的时候,家长没有强化正面的行为,当他做得不好的时候,没有消退他不良的行为,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说,标准要清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家长行为方向要一致,如果爸爸妈妈一个原则,爷爷奶奶一个原则,姥姥姥爷再有一个原则,孩子就会处于矛盾状态。就像狗熊旁边站着两个或多个驯兽师,每个驯兽师手里都拿着肉,都在高喊:来这里,有肉吃。狗熊不用两天就“精神分裂”了。所以孩子矛盾和分裂的性格,很大原因是家长教育目标、教育态度不一致造成的。很多与老人在一起的孩子,往往就面临这样的问题,父母管,老人就不愿意;老人管,父母不满意。大人的不一致,就会造成孩子好的习惯难以培养起来,通俗地讲,就是管“夹生”了。

我遇到过一个10岁的孩子,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妈妈要是说他,他急了,会咬他妈妈,妈妈打不过他。后来我发现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孩子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对儿媳妇有意见,妈妈一打孩子,奶奶说:“过来,到奶奶这儿来。”再严重一点,妈妈打孩子,奶奶就跟孩子说:“别怕,你妈打你,我打她。”在这个孩子极端不正常的行为后面,就有成年人教育不一致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全家一致去面对孩子,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包括改变家长态度的不一致的状态。

如果说我们要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矫正,对孩子的不良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话,家里要先开一个家长会,所有的人在一起研究,达成一致。由谁出面去教育孩子,其他的人不要在身边。因为很小的孩子都知道,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人群为自己获益。我们研究发现,不到半岁的孩子,就可以用哭来对付大人,他不会说话,如果他吃饱了,喝足了,挺舒服的,但是一个人没意思,没人陪玩,他就难受,就开始哭。他一哭爸爸妈妈冲上去了,爷爷奶奶冲上去了,姥姥姥爷冲上去了,这孩子会怎么思考?有效,好使,我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对付他们。

所以,这方面的改进是需要家长去作深入思考的。我们想要孩子有新的变化,家长得有新的改变。如何改变,首先要找到家长的问题在哪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我们要搞清楚,孩子的问题和我们的问题的具体的联系。同时,家长的改变得是持续性的,很多家长会很苦恼,老师也教我们改变自己,专家也教我们改变自己,我都改变一周了,他怎么还不改变呢?各位家长想过没有,当你改变了一周的时候,孩子根本还没有进入改变的状态,因为他在试探你是不是真心改变,他在试探你能不能改变得持久呢。所以你的改变要比孩子更有耐心,更持久。还有一点,大家要知道,孩子的改变,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他是需要时间的。大家想想看,比如一个孩子10岁了,15岁了,18岁了,他的问题是经过10年、15年、18年,长期积累形成的,家长想想他得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改过来。所以我在这里总结过一句话,就是当孩子改变的时候,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他会有反复,越反复越正常,越缓慢越巩固,家长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因为孩子没有长性,原有的习惯惯性太强大了,他必须改变5天反复1天,改变10天,反复2天。只要你发现,他改变的时间比反复的时间长,就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展。这个时候家长要给自己鼓励、互相鼓励,坚持自己改变的行动和行动的实施。

心理规律: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规律剖析: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孩子就会朝着你肯定的方向前进。

这就是积极暗示。

教育实例:

有一位母亲,说自己上初中的女孩朗读课文不好,不流畅,总中断,她很生气。但是她越生气,孩子读课文就越不理想。我指导她用积极的暗示。结果她回去之后,让孩子给她朗读课文,孩子依然很紧张,怕读不好妈妈训她。结果妈妈在她整个朗读过程中始终是笑容满面,很欣赏的样子。读完之后,妈妈显得很高兴,说孩子今天很有进步,妈妈很高兴。特别是有几个地方,朗读得很有味道,有些像电台播音员。孩子听完妈妈的话,显得异常轻松和高兴,说:真的吗?妈妈,我读得好吗?那我再给你读一遍。这遍会更好。

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就是这样被妈妈的赏识激发出来了。

同类推荐
  • 世界不会等你哭够了,再让你坚强

    世界不会等你哭够了,再让你坚强

    《世界不会等你哭够了,再让你坚强》写给每一个拼命想要让自己强大的人。致:不甘平庸的你。无论你曾经经历过什么,现在正经历着什么,都请你不要轻言放弃,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特别是当你回头看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走了一段自己都没想到的路。我见过夜晚坐在路边因失恋而失声痛哭的女孩,也见过在深夜的地铁里压抑啜泣的中年男人,还在医院的走廊里见过哭得撕心裂肺的病人家属……我们都有一双会流泪的眼睛,最难得的是哭过之后,依然能站起来热爱生活。
  •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马克·福冈编著的《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记录了杰出的谈判大师与70余国谈判高手谈判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犹太人迈克笔记本中记录的谈判技巧,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独特、灵活的谈判视角,为你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谈判经验和技巧,可以让你摆脱悲情上班族的生涯,成为谈判高手。
  • 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本书秉承经典新读的创意理念,站在时代的角度审视历史,将经典中的精华充分发掘,让传统与现代在另类的解读中完美融合。运用新的思维对过去的经典进行新的加工,可以使经典具有时代新意。鲁迅先生就曾经根据神话故事,将其所在时代的现实生活,运用独特的时代思维写成了《故事新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我国神话经典的“另类演绎”。用新的形式对过去的经典进行新的演绎,使其在继承原有经典精髓的基础上,成就新的经典,是本书的初衷。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文学读物,它汇集经典的人生智慧,讲述先进的教育理念,指点人生迷津。它适合每一个人静心细品,无论是稚嫩单纯的孩子,还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抑或是年长深沉的老人。
  • 学会生活 学会享受

    学会生活 学会享受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故事相伴。只要细心地品味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故事全集,并且是经典之作。因为人们生命的每一分钟无不在创造奇迹,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本书向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许多精彩的故事,让你读后,有一种简明愉快的感觉;让你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清爽,让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能够十分满意地品读此书,让你从中收获到无限的乐趣,应该说,它是一份精美新鲜的精神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愉悦的享受,让你的生活沐浴着阳光,使你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只有享受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
  • 向明星学习

    向明星学习

    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刘德华、成龙、周杰伦、姚明等十几位明星的成长历程,从人生目标、规划、精神、胆识、性格、品格与外在的社会时代环境、机遇等方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感人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励志经典中获得深切的感悟,有助于人们自我认知、自我导航,进而自我超越。
热门推荐
  •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崛起汉末之兵强将勇

    崛起汉末之兵强将勇

    一叶枯黄的叶子,在瑟瑟的秋风里飘落,夜更寒了,不远处时不时传来马匹的轻嘶声,也似乎带着无尽的倦意与疲惫……赵力慢慢的睁开眼睛,似乎用尽了身上最后的一点力气。天空湛蓝湛蓝的,那双满是血丝的眼里,没有半点神采,就像是已经死去的人不愿意闭上的眼睛……
  • 佛说大净法门品经

    佛说大净法门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暴走骑士

    暴走骑士

    在这个为了追求长生,人人玩命修炼灵诀的时代。唐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早已没落的古老职业,骑士。那种一闭关就是几万年的长生,修来何用?我唐浩这一生只求逍遥自在,不求长生。
  • 此情恨晚

    此情恨晚

    一个为了还救命之恩,一个为了江山大业,当曾经深爱的女子出现时,她又该何去何从?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我的一生之相亲记

    我的一生之相亲记

    最奇葩的相亲经历,千奇百怪的相亲对象,不平凡的人生。凤凰男,矮穷挫,谢顶,你还想要什么样的丑态,慢慢读下去,都能看到你想看的那款极品。仔细看看有没有和你一样的经历吧……有的可以留个赞
  •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前咫尺,而今天涯

    从前咫尺,而今天涯

    一场群架因她而起,桀骜不驯的男孩韩兵在火拼时失去了最爱的哥哥,她却连他是谁都不知道。高中时帅气温和的同桌凌睿默默喜欢她,她却为了成全好友而远走他乡,一连串美丽的误会发生后,她又在大学里遇上了化名韩之风的韩兵,他眼神中的冷漠和忧伤吸引了她,当她抛下过往勇敢去爱时,却发现爱情里隐藏的秘密,伤痛过后才发现,属于她的王子一直未曾远离。在孤傲清高的女孩秦芮的生命里,韩之风降落于绚烂的时光中,凌睿守候在温柔的岁月里,她何从选择?走过千山万水,终于抵达幸福的彼岸,爱原来是彼此矢志不渝的信念。
  • 金箓延寿设醮仪

    金箓延寿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